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1-10 14:00
时政

中国经济重陷通缩,复苏乏力担忧再起

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之后于10月份再陷通缩,这凸显出中国政府要重振内需是多么困难。
经济消费分化背后的暗涌
Stella Yifan Xie

■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之后于10月份再陷通缩,这凸显出中国政府要重振内需是多么困难。

在美国和许多发达经济体,抑制通胀仍是央行的一项首要任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里都难以使通胀回升,这一最新证据表明,在房地产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措施未能提振消费者信心。

通缩迹象再现之前,其他一些令人失望的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减弱。10月份出口连续第六个月下降,制造业活动意外萎缩。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CPI此次出现负增长表明中国的基本需求仍疲软,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正猛地迈向大幅放缓。

荷兰国际集团(ING)亚太区区域研究主管Robert Carnell指出,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过剩,而不是需求崩溃。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继9月份持平后,10月CPI同比下降0.2%,为7月份以来第二次出现下降。这远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今年全年CPI同比上涨3%的目标。

通胀低迷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大幅下降所致,10月份食品价格下跌4%,大于9月份3.2%的降幅。由于中国养猪行业受到供应过剩困扰,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跌30%;猪肉是中国餐桌上的一道主菜。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下降是由于“10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总体充足”,加之10月份黄金周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

10月份剔除食品和其他易波动商品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低于9月份0.8%的涨幅。

相比之下,美国9月份CPI同比上涨3.7%,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10月份PPI同比下降2.6%,标志着连续第13个月出现通缩,这加剧了人们对许多工厂业主正大幅降价以争夺市场份额的担忧。

在深圳龙岗工业园,工厂经理Huang Guanhua说,由于今年迄今为止的订单同比减少了近40%,他的汽车仪表盘摄像头生产业务今年不得不大幅打折,导致公司利润率缩小。

Huang说:这是我们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年。他的工厂从2013年开始生产仪表盘摄像头,拥有约70名工人。

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通缩压力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在取消了所有与新冠疫情有关的限制措施后,中国经济一开始曾出现消费热潮,但随着房地产危机的加深,这种热潮很快消退。

经济学家们正在辩论中国是否面临债务通缩陷阱的风险,即物价下跌令债务的实际价值上升,从而导致消费者拖欠贷款并抑制消费。

许多人认为,随着更多刺激措施的推出,中国将避免长期通货紧缩。

“中国的通胀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仍将保持低位。但我们认为中国并非即将进入通货紧缩的漩涡,”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写道。他们指出,随着政策支持的逐步到位,核心通胀率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恢复到1%以上。

一些人警告说,通缩压力将持续存在,部分原因是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加大力度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中国难以应对不断上升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风险。

瑞穗证券亚洲(Mizuho Securities Asia)高级中国经济学家Serena Zhou表示,中国很可能面临长期通缩压力,因为国内需求也许无法消化闲置产能。她补充说,影响可能是轻微的,但会持续很长时间。她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CPI涨幅将达到0.2%左右。

人们原本憧憬中国经济活动在经历了夏季的普遍放缓之后会重新站稳脚跟,但物价水平的下跌浇灭了这一希望。

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出口进一步下挫,因西方国家的紧缩政策打击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10月份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领域活动指标均弱于前一个月。

除了降低房贷利率和放松大城市购房限制之外,中国上个月还公布了一项增发人民币1万亿元(约合1,370亿美元)国债以支持国内经济的计划,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稳增长。

瑞联银行(Union Bancaire Privee)驻香港的高级亚洲经济学家Carlos Casanova说,决策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并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他预计中国央行将在12月进一步降息。■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经济消费分化背后的暗涌
2023-11-10 14:00
时政

中国经济重陷通缩,复苏乏力担忧再起

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之后于10月份再陷通缩,这凸显出中国政府要重振内需是多么困难。
Stella Yifan Xie

■中国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之后于10月份再陷通缩,这凸显出中国政府要重振内需是多么困难。

在美国和许多发达经济体,抑制通胀仍是央行的一项首要任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里都难以使通胀回升,这一最新证据表明,在房地产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迄今为止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措施未能提振消费者信心。

通缩迹象再现之前,其他一些令人失望的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减弱。10月份出口连续第六个月下降,制造业活动意外萎缩。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CPI此次出现负增长表明中国的基本需求仍疲软,但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正猛地迈向大幅放缓。

荷兰国际集团(ING)亚太区区域研究主管Robert Carnell指出,造成如今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过剩,而不是需求崩溃。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继9月份持平后,10月CPI同比下降0.2%,为7月份以来第二次出现下降。这远低于中国政府设定的今年全年CPI同比上涨3%的目标。

通胀低迷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大幅下降所致,10月份食品价格下跌4%,大于9月份3.2%的降幅。由于中国养猪行业受到供应过剩困扰,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下跌30%;猪肉是中国餐桌上的一道主菜。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CPI下降是由于“10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农产品供应总体充足”,加之10月份黄金周节后消费需求有所回落。

10月份剔除食品和其他易波动商品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低于9月份0.8%的涨幅。

相比之下,美国9月份CPI同比上涨3.7%,仍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10月份PPI同比下降2.6%,标志着连续第13个月出现通缩,这加剧了人们对许多工厂业主正大幅降价以争夺市场份额的担忧。

在深圳龙岗工业园,工厂经理Huang Guanhua说,由于今年迄今为止的订单同比减少了近40%,他的汽车仪表盘摄像头生产业务今年不得不大幅打折,导致公司利润率缩小。

Huang说:这是我们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一年。他的工厂从2013年开始生产仪表盘摄像头,拥有约70名工人。

在今年大部分时间,通缩压力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在取消了所有与新冠疫情有关的限制措施后,中国经济一开始曾出现消费热潮,但随着房地产危机的加深,这种热潮很快消退。

经济学家们正在辩论中国是否面临债务通缩陷阱的风险,即物价下跌令债务的实际价值上升,从而导致消费者拖欠贷款并抑制消费。

许多人认为,随着更多刺激措施的推出,中国将避免长期通货紧缩。

“中国的通胀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似乎仍将保持低位。但我们认为中国并非即将进入通货紧缩的漩涡,”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写道。他们指出,随着政策支持的逐步到位,核心通胀率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恢复到1%以上。

一些人警告说,通缩压力将持续存在,部分原因是随着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体加大力度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中国难以应对不断上升的制造业产能过剩风险。

瑞穗证券亚洲(Mizuho Securities Asia)高级中国经济学家Serena Zhou表示,中国很可能面临长期通缩压力,因为国内需求也许无法消化闲置产能。她补充说,影响可能是轻微的,但会持续很长时间。她预计,到今年年底,中国CPI涨幅将达到0.2%左右。

人们原本憧憬中国经济活动在经历了夏季的普遍放缓之后会重新站稳脚跟,但物价水平的下跌浇灭了这一希望。

本周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出口进一步下挫,因西方国家的紧缩政策打击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10月份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领域活动指标均弱于前一个月。

除了降低房贷利率和放松大城市购房限制之外,中国上个月还公布了一项增发人民币1万亿元(约合1,370亿美元)国债以支持国内经济的计划,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稳增长。

瑞联银行(Union Bancaire Privee)驻香港的高级亚洲经济学家Carlos Casanova说,决策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并继续为经济复苏提供支持。他预计中国央行将在12月进一步降息。■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