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1-10 10:27
社会与生活

听一位“上海独生女”聊聊她的职场转型

张乐愚:两年前李思因“厌班综合症”选择离职改行,她对于这一抉择的思考和底气让我感到好奇。
上海夜景防治光污染需纳入更多生态考量
张乐愚

■互联网的造词热潮永远都不缺乏话题热度,“江浙沪独生女”带着一种人人艳羡的优越感在今年突然就火了。

李思是我认识的“江浙沪独生女”之一,大家一直叫她Cartier,这个给人以一种珠光宝气感觉的英文名,有点人如其名,出生于上海,家境殷实。两年前她带着“厌班综合症”从一家奢侈品电商公司HRBP的岗位上离职,转而投向了保险业。

陷入整日纠结工作意义的怪圈和顶级的职场撕扯之中,这是我接触到的周围很多人选择离开一份工作的普遍原因。从上一代人眼中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到我们每个人希冀对个人价值和创造的期待,“工作”还是那个工作,变化的,是人们拿捏它的那份心态。

从一家企业的HRBP的岗位辞职,李思在总结那段过往职业经历的时候甩过来了三个字概括,“没必要。” 在她看来,作为一个相对敏感、容易内耗的人,每日挣扎在虚无的人际关系当中浪费自己的时间,属实没必要。而在我看来,这份“没必要”的底气也来自于原生家庭,她自称爸妈是她的两位“金主”。她不会强迫自己为了一份并不需要自己养家糊口的工作上在原来的轨道上继续下去。

近年来,身边的前同事转行投入保险业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于是这多少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好奇心。从上一家奢侈品电商公司离职之后,李思很快办完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做过多年HR的她十分清楚职场对“已婚未育”女性存在的恶意和偏见。转而投入保险业,她不需要丝毫的心理建设,因为一直以来以一种专业的姿态跟别人做一对一的沟通是她所擅长的。

一开始在微信上跟朋友宣布说自己转行做保险了,除了有一个人把她的微信删掉了,大部分都是开放的。面对做销售冲业绩,她一改以前职场人际关系的心理内耗,展示了一种高自尊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实在说不通那就换个人好喽。”的确,在今年年初她开启保险经纪人身份,也很快拿到了一些成绩。3个月她便做到的卓越新人,用5个月的时间入围2024MDRT(保险行业百万圆桌),在10月份刚刚过去的公司的新人高峰会上,她以新人业绩第一的身份做了大会的发言和分享。不纠结没内耗,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成绩似乎更符合她一直以来认可的工作价值。

我们聊了她在人力资源行业见证过的人才周期,也聊了疫情过后她的职业重启。当然在这之外,我对网络上流传的“江浙沪独生女”的标签变得更为具象,这并非空穴来风,这几次聊天下来我能感觉到她跟自己原生家庭依然保持着“亲密”,成家后依旧与原生家庭保持如婚前一般的紧密联系,让儿女与原生家庭组成紧密利益、情感共同体的社会身份,这在中国家庭当中不算少见。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个体和原生家庭的分化直接影响到成年之后的自我分化。比如,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她明年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生娃这项KPI,于是今年她索性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到处旅行。所以我们还聊了除了人人艳羡的“江浙沪独生女”优越之外看起来有些“矫情”的烦恼。

李思的故事让我想到,自己因为《35岁之后的人生》这个专题,先后访谈了一些朋友,在这些多张面孔的背后似乎有一种力量想要告诉读者一种“think different”的轨迹。然而刻意为了不同而不同,我想也并不是这个专题的初衷。保持一种平常的记录和如实的展现,会是这个栏目坚持下去的事情。

以下为李思自述,经作者整理后发布:

上一份工作我在一家奢侈品电商公司,现在回头看,浮华总是会让有些人沉醉其中,特别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公司里90%的员工都是海归,奢侈品行业很多人是学艺术设计、奢侈品管理专业,整个公司的气质对于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像是灰姑娘手里的水晶鞋,亮晶晶的闪着光。然而光鲜之外一切终究是要回归工作的本质。

成为保险代理人之前,我的职业履历一路走来是比较顺畅而自然的,一开始从外资猎头行业,做招聘带团队,后来转到甲方去做企业HR,从一开始的招聘模块到后来负责支持业务线的HRBP,好像跟我一样的大多数HR都是这样的路径,如果没什么问题,很多人就会做到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一度我也会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路径走下去了。

从外资猎头公司跳到企业做HR之后,我发现拿自己理想化的那套“专业主义”有点行不通。这首先让我开始质疑的是自己的工作价值。我跟同行们交流的时候也发现,这不是我一个人遇到的,是在企业做HR普遍的遭遇。一个员工升职加薪的决策本该是多维度评估之下的“专业”决定,然而很多时候在我大量的专业工作交付之后,部门业务负责人一句话就能推翻所有的决策。《毫无意义的工作》书里说,“从事者不得不假扮从事这份工作完全合理”。所以离职之前,我的一个真实感受是,一切都运转的挺好,但具体到我自己有什么价值,我也真的讲不出来。

这里不得不分享一下企业HR的扎心的职业真相。HR的角色每天本质上是在处理“关系”,一旦涉及到关系很难客观量化,所以处理关系的背后很多时候与专业无关。另外HR其实是职场当中非常孤独的一群人,他们背负了公司内部很多人事的保密信息,在面对员工的时候会出于一种职业上本能的警觉,所以在职场当中也很难和同事成为朋友。这跟我之前做猎头的时候同事之间简单纯粹的关系就完全不一样。

我那会看到我的领导HR总监每天坐在位置上唉声叹气脸上写满焦虑的状态,我就知道好像那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要辞职之前的一段日子,身体开始本能地出现“厌班”的症状,一到下午我坐在工位上偶尔会出现反胃式的干呕。我当时每月工资基本上都是月光,虽然也没存够太多积蓄,但因为没有养家的经济压力,疫情期间我还是决定先辞职。

选择转行去做保险,也是因为我在结婚之后开始规划家里的财务的事情。我就发现我们这代人面临的问题首先规划好自己的养老问题,于是我一开始约了几个保险经纪人了解,我发现他们对产品的介绍和理解都非常差强人意,很难让我产生信任。我就想那我自己可以去了解一下去试试看。

另外一方面,之前做猎头我帮助太多候选人换工作,我感受最为明显的是疫情之前的五年,好像突然之间谈职业规划已经变得很过时了,我在招聘当中看到简历里大部分候选人都变成了一年一跳,大家都在忙着赚钱,准确的说是赚短期的眼前的钱。我记得12年我入行的时候,主要专注在银行券商等金融领域,也几乎见证了P2P这个行业完整周期,当时金融证券行业的人几乎都接到过P2P企业猎头的电话,很多人望着薪水翻倍就跳去了P2P。从一时的风光无两到现在这个行业不复存在,连五年时间都没走到。

选择保险代理人我想这反而是一个可以长期主义的职业,不存在任何对中年人的不友好,因为年龄和阅历足够多,在面对投保的客户的时候这些经历反而成为加分项。保险行业目前也在经历汰换,周围人的保险意识都在发生改变,所以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是做了充分调研的。在今年这半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没有特意去找过客户,都是自己的朋友。

选择当前保险的工作也有一部分是时间能够自由支配,这样使得我有更多的时间来不仅是打理自己的家庭,更多的是照顾到自己父母和家族的事情。即便现在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我依然发现很难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做切割,父母需要我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对付”他们。从小享受了很多的爱,现在也需要去担起更大的责任。

从小我爸妈其实是尽其所能给到我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从一个家附近的菜场小学转学到了当时全区最好的一个学校,初中开始我去读了一家私立学校,当时也是上海唯一的一家私立,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江浙沪独生女” 从小到大享受到了家庭的独家资源,因为从小就没有担心过物质方面的匮乏,这某种程度上确实带给了我生命当中的安全感。

而利弊同参来看,这一路成长下来也承担了家里长辈的无数期待,这有时也变成了一种枷锁。

三十岁之后,家里人开始逐渐为了我的婚姻大事焦虑起来,某天早上我睡醒发现我妈坐在我的床边哭,说她睡不着觉,只要想到我没有结婚就会失眠。

即便我当时确实还没有很着急自己的婚姻,我平时有很多的爱好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从情感上来讲,我也觉得需要给爸妈一个交待吧。有一段时间我也开始疯狂相亲,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是爸妈的同事们给张罗的,从履历背景上看起来都还是不错的,之后我就会发现社会上一切意识形态交锋,都能在相亲市场中显形,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大部分时候人们会有意无意的带有攀比和功利心。我印象很深,其中一次我记得一个相亲的男生跟我说,他每天晚上会开直播,直播的内容是开跑车,因为他自己特别享受法拉利引擎轰鸣的声音。

我认识的上海的父母和周围的亲戚希望孩子能留在身边。在读大学期间,我跑到澳大利亚墨尔本读了五年大学,一毕业,父母明令要求我回上海,必须要待在他们的身边,于是几通越洋电话便收拾行李乖乖回了家。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之后,虽然和父母分开住,但是我妈依然会定期到访家里为我和先生默默烧好饭之后离开。前段时间她看到家楼下在卖房,还跑来问我要不要把我们现在的房子换到他们楼下去。所以从小到大,我看到的大部分上海的父母对于孩子是十分疼爱的,这可能也是网上大家羡慕所谓江浙沪的女生的原因吧。

对于家庭和父母我也会有一脉相承下来的责任感,所以还是要多花时间去守护生命当中重要的事情。

(应受访者要求,“李思”和“Cartier”均为化名。)■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上海夜景防治光污染需纳入更多生态考量
2023-11-10 10:27
社会与生活

听一位“上海独生女”聊聊她的职场转型

张乐愚:两年前李思因“厌班综合症”选择离职改行,她对于这一抉择的思考和底气让我感到好奇。
张乐愚

■互联网的造词热潮永远都不缺乏话题热度,“江浙沪独生女”带着一种人人艳羡的优越感在今年突然就火了。

李思是我认识的“江浙沪独生女”之一,大家一直叫她Cartier,这个给人以一种珠光宝气感觉的英文名,有点人如其名,出生于上海,家境殷实。两年前她带着“厌班综合症”从一家奢侈品电商公司HRBP的岗位上离职,转而投向了保险业。

陷入整日纠结工作意义的怪圈和顶级的职场撕扯之中,这是我接触到的周围很多人选择离开一份工作的普遍原因。从上一代人眼中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到我们每个人希冀对个人价值和创造的期待,“工作”还是那个工作,变化的,是人们拿捏它的那份心态。

从一家企业的HRBP的岗位辞职,李思在总结那段过往职业经历的时候甩过来了三个字概括,“没必要。” 在她看来,作为一个相对敏感、容易内耗的人,每日挣扎在虚无的人际关系当中浪费自己的时间,属实没必要。而在我看来,这份“没必要”的底气也来自于原生家庭,她自称爸妈是她的两位“金主”。她不会强迫自己为了一份并不需要自己养家糊口的工作上在原来的轨道上继续下去。

近年来,身边的前同事转行投入保险业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于是这多少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好奇心。从上一家奢侈品电商公司离职之后,李思很快办完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做过多年HR的她十分清楚职场对“已婚未育”女性存在的恶意和偏见。转而投入保险业,她不需要丝毫的心理建设,因为一直以来以一种专业的姿态跟别人做一对一的沟通是她所擅长的。

一开始在微信上跟朋友宣布说自己转行做保险了,除了有一个人把她的微信删掉了,大部分都是开放的。面对做销售冲业绩,她一改以前职场人际关系的心理内耗,展示了一种高自尊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实在说不通那就换个人好喽。”的确,在今年年初她开启保险经纪人身份,也很快拿到了一些成绩。3个月她便做到的卓越新人,用5个月的时间入围2024MDRT(保险行业百万圆桌),在10月份刚刚过去的公司的新人高峰会上,她以新人业绩第一的身份做了大会的发言和分享。不纠结没内耗,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成绩似乎更符合她一直以来认可的工作价值。

我们聊了她在人力资源行业见证过的人才周期,也聊了疫情过后她的职业重启。当然在这之外,我对网络上流传的“江浙沪独生女”的标签变得更为具象,这并非空穴来风,这几次聊天下来我能感觉到她跟自己原生家庭依然保持着“亲密”,成家后依旧与原生家庭保持如婚前一般的紧密联系,让儿女与原生家庭组成紧密利益、情感共同体的社会身份,这在中国家庭当中不算少见。以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个体和原生家庭的分化直接影响到成年之后的自我分化。比如,为了给父母一个交代,她明年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生娃这项KPI,于是今年她索性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到处旅行。所以我们还聊了除了人人艳羡的“江浙沪独生女”优越之外看起来有些“矫情”的烦恼。

李思的故事让我想到,自己因为《35岁之后的人生》这个专题,先后访谈了一些朋友,在这些多张面孔的背后似乎有一种力量想要告诉读者一种“think different”的轨迹。然而刻意为了不同而不同,我想也并不是这个专题的初衷。保持一种平常的记录和如实的展现,会是这个栏目坚持下去的事情。

以下为李思自述,经作者整理后发布:

上一份工作我在一家奢侈品电商公司,现在回头看,浮华总是会让有些人沉醉其中,特别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公司里90%的员工都是海归,奢侈品行业很多人是学艺术设计、奢侈品管理专业,整个公司的气质对于很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像是灰姑娘手里的水晶鞋,亮晶晶的闪着光。然而光鲜之外一切终究是要回归工作的本质。

成为保险代理人之前,我的职业履历一路走来是比较顺畅而自然的,一开始从外资猎头行业,做招聘带团队,后来转到甲方去做企业HR,从一开始的招聘模块到后来负责支持业务线的HRBP,好像跟我一样的大多数HR都是这样的路径,如果没什么问题,很多人就会做到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曾经一度我也会以为自己就是这样的路径走下去了。

从外资猎头公司跳到企业做HR之后,我发现拿自己理想化的那套“专业主义”有点行不通。这首先让我开始质疑的是自己的工作价值。我跟同行们交流的时候也发现,这不是我一个人遇到的,是在企业做HR普遍的遭遇。一个员工升职加薪的决策本该是多维度评估之下的“专业”决定,然而很多时候在我大量的专业工作交付之后,部门业务负责人一句话就能推翻所有的决策。《毫无意义的工作》书里说,“从事者不得不假扮从事这份工作完全合理”。所以离职之前,我的一个真实感受是,一切都运转的挺好,但具体到我自己有什么价值,我也真的讲不出来。

这里不得不分享一下企业HR的扎心的职业真相。HR的角色每天本质上是在处理“关系”,一旦涉及到关系很难客观量化,所以处理关系的背后很多时候与专业无关。另外HR其实是职场当中非常孤独的一群人,他们背负了公司内部很多人事的保密信息,在面对员工的时候会出于一种职业上本能的警觉,所以在职场当中也很难和同事成为朋友。这跟我之前做猎头的时候同事之间简单纯粹的关系就完全不一样。

我那会看到我的领导HR总监每天坐在位置上唉声叹气脸上写满焦虑的状态,我就知道好像那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要辞职之前的一段日子,身体开始本能地出现“厌班”的症状,一到下午我坐在工位上偶尔会出现反胃式的干呕。我当时每月工资基本上都是月光,虽然也没存够太多积蓄,但因为没有养家的经济压力,疫情期间我还是决定先辞职。

选择转行去做保险,也是因为我在结婚之后开始规划家里的财务的事情。我就发现我们这代人面临的问题首先规划好自己的养老问题,于是我一开始约了几个保险经纪人了解,我发现他们对产品的介绍和理解都非常差强人意,很难让我产生信任。我就想那我自己可以去了解一下去试试看。

另外一方面,之前做猎头我帮助太多候选人换工作,我感受最为明显的是疫情之前的五年,好像突然之间谈职业规划已经变得很过时了,我在招聘当中看到简历里大部分候选人都变成了一年一跳,大家都在忙着赚钱,准确的说是赚短期的眼前的钱。我记得12年我入行的时候,主要专注在银行券商等金融领域,也几乎见证了P2P这个行业完整周期,当时金融证券行业的人几乎都接到过P2P企业猎头的电话,很多人望着薪水翻倍就跳去了P2P。从一时的风光无两到现在这个行业不复存在,连五年时间都没走到。

选择保险代理人我想这反而是一个可以长期主义的职业,不存在任何对中年人的不友好,因为年龄和阅历足够多,在面对投保的客户的时候这些经历反而成为加分项。保险行业目前也在经历汰换,周围人的保险意识都在发生改变,所以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是做了充分调研的。在今年这半年多的时间,我几乎没有特意去找过客户,都是自己的朋友。

选择当前保险的工作也有一部分是时间能够自由支配,这样使得我有更多的时间来不仅是打理自己的家庭,更多的是照顾到自己父母和家族的事情。即便现在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我依然发现很难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做切割,父母需要我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对付”他们。从小享受了很多的爱,现在也需要去担起更大的责任。

从小我爸妈其实是尽其所能给到我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从一个家附近的菜场小学转学到了当时全区最好的一个学校,初中开始我去读了一家私立学校,当时也是上海唯一的一家私立,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江浙沪独生女” 从小到大享受到了家庭的独家资源,因为从小就没有担心过物质方面的匮乏,这某种程度上确实带给了我生命当中的安全感。

而利弊同参来看,这一路成长下来也承担了家里长辈的无数期待,这有时也变成了一种枷锁。

三十岁之后,家里人开始逐渐为了我的婚姻大事焦虑起来,某天早上我睡醒发现我妈坐在我的床边哭,说她睡不着觉,只要想到我没有结婚就会失眠。

即便我当时确实还没有很着急自己的婚姻,我平时有很多的爱好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从情感上来讲,我也觉得需要给爸妈一个交待吧。有一段时间我也开始疯狂相亲,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是爸妈的同事们给张罗的,从履历背景上看起来都还是不错的,之后我就会发现社会上一切意识形态交锋,都能在相亲市场中显形,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大部分时候人们会有意无意的带有攀比和功利心。我印象很深,其中一次我记得一个相亲的男生跟我说,他每天晚上会开直播,直播的内容是开跑车,因为他自己特别享受法拉利引擎轰鸣的声音。

我认识的上海的父母和周围的亲戚希望孩子能留在身边。在读大学期间,我跑到澳大利亚墨尔本读了五年大学,一毕业,父母明令要求我回上海,必须要待在他们的身边,于是几通越洋电话便收拾行李乖乖回了家。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之后,虽然和父母分开住,但是我妈依然会定期到访家里为我和先生默默烧好饭之后离开。前段时间她看到家楼下在卖房,还跑来问我要不要把我们现在的房子换到他们楼下去。所以从小到大,我看到的大部分上海的父母对于孩子是十分疼爱的,这可能也是网上大家羡慕所谓江浙沪的女生的原因吧。

对于家庭和父母我也会有一脉相承下来的责任感,所以还是要多花时间去守护生命当中重要的事情。

(应受访者要求,“李思”和“Cartier”均为化名。)■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