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11-02 09:07
社会与生活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学生和老师都不快乐

徐海娜:每个优胜者都带伤,而被层层筛选掉的人,则要感受羞辱、沮丧和无力感。教育工作者也不得不把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分类竞争上,忽视了育人本职。
教育:孩子识字难、记不住,不是“笨”,很可能是阅读障碍
徐海娜

■最近,教育界至少有两件让众人觉得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的事情,一是部分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不知何时起变得静悄悄,有的连去厕所都要打报告,有学生家长难忍抱怨,新华社还于10月31日发布了一篇《除了上厕所不能随意活动?——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

另一件事来自《新京报》报道,10月31日,郑州管城区建兴路小学一女教师吕某自杀去世,其遗书中问“什么时候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近年来,每到开学季,医院儿童精神科和学习困难门诊都挤满病人,因为抑郁等各种原因休学的也已屡见不鲜。而老师们的精神状态还缺乏社会关注。这不禁令人想要发问,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为什么学生和老师都不快乐?

教和学都变了味

我记得小时候,漫长的暑假里享受到充分的自由之后,就会想念学校生活,期盼着开学。但是现在,随便问一个中小学生,你期待开学吗?说真心话,恐怕期待上学的孩子不多。朋友的孩子在假期结束回到学校之前,发了一条朋友圈,只有一张图配一句话:“我要回到这个监狱去了”。

网上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行为处处受监控,有摄像头无孔不入,上课转身、低头等小动作都会扣分,后来压力太大,得了焦虑症和轻度抑郁,只得暂时休学。作业多得好像永远做不完,长时间静坐式的学习让孩子们两眼无光,这些种种让孩子不快乐的细节,每个家长都能说出很多。但是衡水中学模式却在全国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学生的时间管控到了每一分钟,别说自由活动,吃饭、睡觉、上厕所,解决这些生理需要的时间都被一再压缩,而这一切都假以教育之名,假以未来之名。看人们多么矛盾,一面心疼孩子,一面争先恐后把孩子送进管控严格的所谓名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一种答案是,执行社会分类才是学校的功能。而社会上所有人的观念作为整体来说,都推动了教与学的这种异化。从小到大,人们在学校里不断地接受分类、筛选、排名。为什么学校领导会觉得行政任务更重要,让老师要优先处理各种行政任务,也是因为学校早已经异化了,学校也要在各种分类、竞赛中寻获自己的地位,在学生心目获得价值认可的优先级被后置。

不仅是中小学,就连大学,教育功能也在衰减,而资格认证的功能却在不断地膨胀。一纸大学文凭成了走向社会的前提,而且渐渐地211不够了,985也不够了。对文凭的激烈竞争让优胜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以说,岁月不堪回首,每个优胜者都带伤;而被层层筛选掉的人,则要感受羞辱、沮丧和无力感。教育工作者也不得不把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分类竞争上,而忽视了育人本职。这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悲剧。

改变观念,才能改变一切

凡事要观念先行,才有改变的可能。人们如此重视文凭和教育上的成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总是把一个人的价值与这些深刻地捆绑在一起。在这个系统里面掉队的人,不仅被其他人看不起,就连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我们如果能集体致力于改变这一切,教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犹记得新冠疫情期间,由于部分工人暂停工作,我常常散步的小路长满了野草,有的长到半人多高,有的灌木横枝斜逸,直接挡住行人的去路。那时候我意识到,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曾经在那条小路斩草修枝的工人们,但原来没有他们是不行的。经过这场疫情,人类至少对彼此依存的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候,我们就知道,再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学习不好以后去扫大街”这种话。这种话里透出的是人们内心对清洁工的鄙夷,透出的是人们绑定在文凭之上的成功学价值观。人们需要知道,每一种工作都是值得认可和尊重的。一份工作在市场上的价值,不等同于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大小。每一份工作都对公共利益有供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获得社会其他成员的尊重,不论赚钱多少。

有了这个基本的社会共识,人们才能改变对他人的态度,不再对所谓成功者谄媚,也不再对所谓失败者另眼相待。网络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白天送外卖,遭保安白眼;晚上当保安,呵斥外卖员。这个小段子也可以说是这个社会等级观念的一种折射。什么时候当我们的社会变得,每个人都尊重对方的工作,不再因为社会分工不同,而把人分作三六九等,人们才会在这场文凭大赛中真正放下焦虑。

每当讨论涉及社会平等的话题,人们都会觉得枯燥无味,老生常谈,但是这个话题却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校为什么被学生们认为越来越像监狱?根源在于成人们对于现存社会不平等的深刻焦虑,害怕自己的后代阶层滑落,对社会底层的生活具有深深的恐惧,怕被人看不起,怕得不到社会认可,怕人生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在茫然无措中,只能随大流循着一条路奔跑下去。那不如致力于改变社会底层的生活水平和给予他们应得的社会认可与尊重。即使我们的孩子们真的只能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也会依然过得很好,也会受到应有的尊重。人类根本的需求,就是觉得自己被需要,被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需要。

每一种工作都有尊严,不仅是经济来源,也是社会文化认可的来源。每一种人都值得我们珍惜和尊重,这样还有什么好卷的呢?让学校找回教书育人的初衷,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教育界的责任,也是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责任。■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教育:孩子识字难、记不住,不是“笨”,很可能是阅读障碍
2023-11-02 09:07
社会与生活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学生和老师都不快乐

徐海娜:每个优胜者都带伤,而被层层筛选掉的人,则要感受羞辱、沮丧和无力感。教育工作者也不得不把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分类竞争上,忽视了育人本职。
徐海娜

■最近,教育界至少有两件让众人觉得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的事情,一是部分中小学生的课间10分钟不知何时起变得静悄悄,有的连去厕所都要打报告,有学生家长难忍抱怨,新华社还于10月31日发布了一篇《除了上厕所不能随意活动?——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

另一件事来自《新京报》报道,10月31日,郑州管城区建兴路小学一女教师吕某自杀去世,其遗书中问“什么时候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近年来,每到开学季,医院儿童精神科和学习困难门诊都挤满病人,因为抑郁等各种原因休学的也已屡见不鲜。而老师们的精神状态还缺乏社会关注。这不禁令人想要发问,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为什么学生和老师都不快乐?

教和学都变了味

我记得小时候,漫长的暑假里享受到充分的自由之后,就会想念学校生活,期盼着开学。但是现在,随便问一个中小学生,你期待开学吗?说真心话,恐怕期待上学的孩子不多。朋友的孩子在假期结束回到学校之前,发了一条朋友圈,只有一张图配一句话:“我要回到这个监狱去了”。

网上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行为处处受监控,有摄像头无孔不入,上课转身、低头等小动作都会扣分,后来压力太大,得了焦虑症和轻度抑郁,只得暂时休学。作业多得好像永远做不完,长时间静坐式的学习让孩子们两眼无光,这些种种让孩子不快乐的细节,每个家长都能说出很多。但是衡水中学模式却在全国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学生的时间管控到了每一分钟,别说自由活动,吃饭、睡觉、上厕所,解决这些生理需要的时间都被一再压缩,而这一切都假以教育之名,假以未来之名。看人们多么矛盾,一面心疼孩子,一面争先恐后把孩子送进管控严格的所谓名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一种答案是,执行社会分类才是学校的功能。而社会上所有人的观念作为整体来说,都推动了教与学的这种异化。从小到大,人们在学校里不断地接受分类、筛选、排名。为什么学校领导会觉得行政任务更重要,让老师要优先处理各种行政任务,也是因为学校早已经异化了,学校也要在各种分类、竞赛中寻获自己的地位,在学生心目获得价值认可的优先级被后置。

不仅是中小学,就连大学,教育功能也在衰减,而资格认证的功能却在不断地膨胀。一纸大学文凭成了走向社会的前提,而且渐渐地211不够了,985也不够了。对文凭的激烈竞争让优胜者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以说,岁月不堪回首,每个优胜者都带伤;而被层层筛选掉的人,则要感受羞辱、沮丧和无力感。教育工作者也不得不把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分类竞争上,而忽视了育人本职。这可以说是整个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悲剧。

改变观念,才能改变一切

凡事要观念先行,才有改变的可能。人们如此重视文凭和教育上的成就,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总是把一个人的价值与这些深刻地捆绑在一起。在这个系统里面掉队的人,不仅被其他人看不起,就连自己也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我们如果能集体致力于改变这一切,教育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犹记得新冠疫情期间,由于部分工人暂停工作,我常常散步的小路长满了野草,有的长到半人多高,有的灌木横枝斜逸,直接挡住行人的去路。那时候我意识到,虽然我从来没有见过曾经在那条小路斩草修枝的工人们,但原来没有他们是不行的。经过这场疫情,人类至少对彼此依存的程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候,我们就知道,再也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说,“学习不好以后去扫大街”这种话。这种话里透出的是人们内心对清洁工的鄙夷,透出的是人们绑定在文凭之上的成功学价值观。人们需要知道,每一种工作都是值得认可和尊重的。一份工作在市场上的价值,不等同于对公共利益的贡献大小。每一份工作都对公共利益有供献,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人都应该获得社会其他成员的尊重,不论赚钱多少。

有了这个基本的社会共识,人们才能改变对他人的态度,不再对所谓成功者谄媚,也不再对所谓失败者另眼相待。网络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白天送外卖,遭保安白眼;晚上当保安,呵斥外卖员。这个小段子也可以说是这个社会等级观念的一种折射。什么时候当我们的社会变得,每个人都尊重对方的工作,不再因为社会分工不同,而把人分作三六九等,人们才会在这场文凭大赛中真正放下焦虑。

每当讨论涉及社会平等的话题,人们都会觉得枯燥无味,老生常谈,但是这个话题却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学校为什么被学生们认为越来越像监狱?根源在于成人们对于现存社会不平等的深刻焦虑,害怕自己的后代阶层滑落,对社会底层的生活具有深深的恐惧,怕被人看不起,怕得不到社会认可,怕人生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在茫然无措中,只能随大流循着一条路奔跑下去。那不如致力于改变社会底层的生活水平和给予他们应得的社会认可与尊重。即使我们的孩子们真的只能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也会依然过得很好,也会受到应有的尊重。人类根本的需求,就是觉得自己被需要,被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需要。

每一种工作都有尊严,不仅是经济来源,也是社会文化认可的来源。每一种人都值得我们珍惜和尊重,这样还有什么好卷的呢?让学校找回教书育人的初衷,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教育界的责任,也是共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责任。■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