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5-01 20:13
商业与经济

华尔街把马云告了,背后原因是什么?

退休的马云也不省心。
华尔街把马云告了,背后原因是什么?
Kinki


尽管已经退隐江湖,但马云和他一手缔造的阿里仍难逃资本市场的腥风血雨。

近日,最早向阿里巴巴提起诉讼的4名美股投资人修改起诉状,将马云列为了新的被告人。

已经在2019年9月辞去阿里董事长职务,并在2020年10月完成卸任的马云,目前已不再担任集团职务,但这一次,又尴尬的站上了被告席。

1.源于股价的诉讼

这场诉讼源于2021年,4名美股投资人向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发起了针对阿里的集体诉讼,起诉理由是阿里股价暴跌致使其投资受损,并要求阿里和马云赔偿损失。

不过,在今年4月22日,这4位投资人突然升级对阿里的诉讼,并将阿里创始人马云列为新的起诉对象,此番修改起诉状,指控内容没有明显变化,最大区别就是将马云列为被告。

回看阿里的股价,在2020年11月到达巅峰,约为298美元/股,而到了现在,阿里股价最低仅有76美元左右,下跌幅度约为70%,根据最新市值计算,约1年半的时间,阿里的市值蒸发约6200亿美元。

不过,阿里也不是首次成为被告了,早在2020年,阿里就因涉及证券欺诈案而被美投资者集体诉至法院,起诉理由是阿里存在一些误导性的,不切实际的虚假陈述,没有向投资者披露涉及蚂蚁集团的事实,而彼时正是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关键节点。

按道理说,投资都有风险,总不能赚了就高兴,跌了就要起诉,这么说的话,每天那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有涨有跌,这诉讼不是没完没了?

一般来说,不管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公开信息供投资者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上市公司违背承诺、没有按规定准确披露信息或者虚假披露,致使投资者证券交易受损的,可以向上市公司追责。

当然,在案件正式审结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结果会如何,目前来看,阿里最终是否会被判定赔偿责任,马云是否将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都将取决于案件原告方是否能够足证,能否证明阿里以及马云存在当地法律明文规定的违法违规事实,在此之前,我们也不需要做过多的揣测。

2.为何是阿里

事实上这一年以来,说是中概股的“股灾之年”也不为过,不仅阿里,美团、腾讯、B站、爱奇艺等互联网公司,以及“蔚小理”三家新造车企业,都出现了滑坡式的股价下跌。

没有中概股能逃过“下跌”的命运,那为何被告的偏偏是阿里以及马云呢?

首先,阿里的股价确实下滑严重。从去年开始,国内互联网行业的“风向”便开始转变,在“反垄断”大潮下,管理层对行业的监管开始逐渐强化,阿里、美团均已率先因“垄断”而领罚,可以预见,行业将告别无序的高增阶段。

除此以外,随着人口红利式微,互联网企业的流量也变得越来越贵,市场从“增量”变成“存量”,企业间的竞争自然更加激烈,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这也是去年各大互联网企业股价波动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投资人看来,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阿里的股价跌幅似乎更大,但其在财报和公开声明中却对风险的披露并不充分。

而在美国,类似此次的阿里事件,投资者因股价下跌严重而起诉上市公司也早有先例。2018年,特斯拉股东对马斯克提起集体诉讼,理由是马斯克一条“特斯拉破产了”的推特,误导了市场导致股价下跌,让股东的权益受损。

今年,苹果也遭到股东集体诉讼,原因是他们怀疑库克隐瞒了iPhone手机在中国真实的需求,给出了过于乐观的预计,结果iPhone在华销售下滑,影响股价同时损害了股东的权益。

事实上,在美国此类案例并不鲜见,美国也有一部分律师专门盯着华尔街,通过参与集体诉讼索赔巨额罚款,假如诉讼成立,律师们也将收入不菲,所以,此次阿里因股价波动而成为被告,也许是真的因为它跌太多了。

其次,我们还能大胆推测一下,股价下跌的中概股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阿里?可能也是因为阿里以及马云属于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之一。

在2018年,国内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它们的市值都曾经能与美国的科技公司分庭抗礼,可到了2021年,仍能处于头部的公司只有阿里跟腾讯了。

选择阿里作为被告,某种程度上是挑了国内科技公司中整体实力最强的那一家,一旦对其诉讼形成判例,将会显著影响面向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者信心,甚至进一步重创中概股,在这个过程中,难说美国资本市场完全没有打击国内科技企业的心思。

3.中概股何去何从

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包括港股在内的280多个中概股,其总体市值蒸发了约20万亿,整体市值较最高点时已缩水近六成。

曾经看好投资中国的芒格,在2021年曾多次抄底阿里,但最近也一改态度,开始减持阿里,仓位直接砍半。

外资撤退、股价下滑的背后,是国内互联网科技的盈利能力正在下降。以阿里为例,2月其发布了2022财年第三季度(2021年10-12月)财报,净利润同比下降75%,营收的增幅也在放缓,是2014年上市以来最低单季增幅。

除了企业自身的业绩压力在加大之外,中概股在美国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限制也变得更为严苛。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即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今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先后将40余家中概股企业列入 “预摘牌名单”。

由此可见,中概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正遭遇“内外交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企在美股也未必能获得好的估值,因此,不少企业均纷纷刹停赴美IPO,比如小红书、Keep等。

相对应的,中概股选择回港股上市或者私有化的趋势则更为明显。目前,港交所已有二十多家中概股回归,包括百度、微博理想、小鹏、蔚来、知乎、B站等多家互联网、新造车企业。根据中金研报数据,接下来还会有约25家公司可能在未来3-5年内满足回港上市条件。

而除了回港上市之外,“私有化”也是中概股的另一出路,2022年3月,新浪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告别上市21年的美股纳斯达克,新浪称,私有化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是用一个新的架构更好地去开拓未来。

不过,目前中概股大规模从美退市的情况或还不会到来,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内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更应积极适应行业的新变化,在不断寻找新增长点的前提下,专注自身的经营,提高业绩。

对于中国互联网并不算长的发展历史来说,这一段时间中概股的集体低迷,或许也给未来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考,毕竟当风口过去,总有些虚假的繁荣要被剥离。●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华尔街把马云告了,背后原因是什么?
2022-05-01 20:13
商业与经济

华尔街把马云告了,背后原因是什么?

退休的马云也不省心。
Kinki


尽管已经退隐江湖,但马云和他一手缔造的阿里仍难逃资本市场的腥风血雨。

近日,最早向阿里巴巴提起诉讼的4名美股投资人修改起诉状,将马云列为了新的被告人。

已经在2019年9月辞去阿里董事长职务,并在2020年10月完成卸任的马云,目前已不再担任集团职务,但这一次,又尴尬的站上了被告席。

1.源于股价的诉讼

这场诉讼源于2021年,4名美股投资人向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发起了针对阿里的集体诉讼,起诉理由是阿里股价暴跌致使其投资受损,并要求阿里和马云赔偿损失。

不过,在今年4月22日,这4位投资人突然升级对阿里的诉讼,并将阿里创始人马云列为新的起诉对象,此番修改起诉状,指控内容没有明显变化,最大区别就是将马云列为被告。

回看阿里的股价,在2020年11月到达巅峰,约为298美元/股,而到了现在,阿里股价最低仅有76美元左右,下跌幅度约为70%,根据最新市值计算,约1年半的时间,阿里的市值蒸发约6200亿美元。

不过,阿里也不是首次成为被告了,早在2020年,阿里就因涉及证券欺诈案而被美投资者集体诉至法院,起诉理由是阿里存在一些误导性的,不切实际的虚假陈述,没有向投资者披露涉及蚂蚁集团的事实,而彼时正是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关键节点。

按道理说,投资都有风险,总不能赚了就高兴,跌了就要起诉,这么说的话,每天那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有涨有跌,这诉讼不是没完没了?

一般来说,不管国外还是国内,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公开信息供投资者参考,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上市公司违背承诺、没有按规定准确披露信息或者虚假披露,致使投资者证券交易受损的,可以向上市公司追责。

当然,在案件正式审结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结果会如何,目前来看,阿里最终是否会被判定赔偿责任,马云是否将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都将取决于案件原告方是否能够足证,能否证明阿里以及马云存在当地法律明文规定的违法违规事实,在此之前,我们也不需要做过多的揣测。

2.为何是阿里

事实上这一年以来,说是中概股的“股灾之年”也不为过,不仅阿里,美团、腾讯、B站、爱奇艺等互联网公司,以及“蔚小理”三家新造车企业,都出现了滑坡式的股价下跌。

没有中概股能逃过“下跌”的命运,那为何被告的偏偏是阿里以及马云呢?

首先,阿里的股价确实下滑严重。从去年开始,国内互联网行业的“风向”便开始转变,在“反垄断”大潮下,管理层对行业的监管开始逐渐强化,阿里、美团均已率先因“垄断”而领罚,可以预见,行业将告别无序的高增阶段。

除此以外,随着人口红利式微,互联网企业的流量也变得越来越贵,市场从“增量”变成“存量”,企业间的竞争自然更加激烈,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都在下降,这也是去年各大互联网企业股价波动的原因之一。

在美国投资人看来,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阿里的股价跌幅似乎更大,但其在财报和公开声明中却对风险的披露并不充分。

而在美国,类似此次的阿里事件,投资者因股价下跌严重而起诉上市公司也早有先例。2018年,特斯拉股东对马斯克提起集体诉讼,理由是马斯克一条“特斯拉破产了”的推特,误导了市场导致股价下跌,让股东的权益受损。

今年,苹果也遭到股东集体诉讼,原因是他们怀疑库克隐瞒了iPhone手机在中国真实的需求,给出了过于乐观的预计,结果iPhone在华销售下滑,影响股价同时损害了股东的权益。

事实上,在美国此类案例并不鲜见,美国也有一部分律师专门盯着华尔街,通过参与集体诉讼索赔巨额罚款,假如诉讼成立,律师们也将收入不菲,所以,此次阿里因股价波动而成为被告,也许是真的因为它跌太多了。

其次,我们还能大胆推测一下,股价下跌的中概股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是阿里?可能也是因为阿里以及马云属于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之一。

在2018年,国内包括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它们的市值都曾经能与美国的科技公司分庭抗礼,可到了2021年,仍能处于头部的公司只有阿里跟腾讯了。

选择阿里作为被告,某种程度上是挑了国内科技公司中整体实力最强的那一家,一旦对其诉讼形成判例,将会显著影响面向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者信心,甚至进一步重创中概股,在这个过程中,难说美国资本市场完全没有打击国内科技企业的心思。

3.中概股何去何从

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包括港股在内的280多个中概股,其总体市值蒸发了约20万亿,整体市值较最高点时已缩水近六成。

曾经看好投资中国的芒格,在2021年曾多次抄底阿里,但最近也一改态度,开始减持阿里,仓位直接砍半。

外资撤退、股价下滑的背后,是国内互联网科技的盈利能力正在下降。以阿里为例,2月其发布了2022财年第三季度(2021年10-12月)财报,净利润同比下降75%,营收的增幅也在放缓,是2014年上市以来最低单季增幅。

除了企业自身的业绩压力在加大之外,中概股在美国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限制也变得更为严苛。根据《外国公司问责法》,即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将被禁止在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今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先后将40余家中概股企业列入 “预摘牌名单”。

由此可见,中概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正遭遇“内外交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企在美股也未必能获得好的估值,因此,不少企业均纷纷刹停赴美IPO,比如小红书、Keep等。

相对应的,中概股选择回港股上市或者私有化的趋势则更为明显。目前,港交所已有二十多家中概股回归,包括百度、微博理想、小鹏、蔚来、知乎、B站等多家互联网、新造车企业。根据中金研报数据,接下来还会有约25家公司可能在未来3-5年内满足回港上市条件。

而除了回港上市之外,“私有化”也是中概股的另一出路,2022年3月,新浪正式宣布完成私有化,告别上市21年的美股纳斯达克,新浪称,私有化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是用一个新的架构更好地去开拓未来。

不过,目前中概股大规模从美退市的情况或还不会到来,在这个关键时刻,国内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更应积极适应行业的新变化,在不断寻找新增长点的前提下,专注自身的经营,提高业绩。

对于中国互联网并不算长的发展历史来说,这一段时间中概股的集体低迷,或许也给未来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考,毕竟当风口过去,总有些虚假的繁荣要被剥离。●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