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9-08 11:50
艺术风尚

人到中年的“乐与怒”

范庭略:年轻时把听摇滚乐当做情绪发泄的出口,到了中年,生活的小溪已经不需要出口了,它流得到处都是,但越流也越发黯淡和浑浊。
音乐人到中年的“乐与怒”
范庭略

■一场由集体大合唱组成的伍佰演唱会结束之后,大家都感到很累。那是一种跟着唱了很久然后已经无力呐喊的颓,倒是还没有废。

其实也不是无力呐喊,是因为整场一起大合唱的歌儿实在太多了,然后在包厢里面喝的酒也喝的太多了,于是唱着唱着就感觉到一股压抑,真有点锵住了。上了车之后大家说还是去纯K吧,看来演唱会之后必须痛痛快快唱出来,才可以把这种被锵住的感觉给搞通透了。

路上很堵,周六夜晚的十点半,梅奔音乐中心周围的几条路都开不动。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唱演唱会,好像大家都不是来听演唱会的。散场的时候,觉得来看演唱会的观众都很长得好看。其实这话说得也很不客观,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经常来梅奔音乐中心欣赏演唱会的歌迷。在梅奔屈指可数的几次,从Metallica、泰勒•斯威夫特到李宗盛,从崔健郑钧黄家强到伍佰。起码在这几场音乐会散场的时候,感觉走在自己周围的都是气宇轩昂、自命不凡的英雄儿女,而且他们的衣服颜色也都以黑色居多。现在是上海的初秋,稍微再晚一个月,如果再有一场摇滚音乐会的话,估计各个都要穿皮夹克了。

纯K很快到了,推开包厢的门,里面坐了一屋子已经早到的朋友。有的时候觉得可以一起唱歌是查验三观是否搭调的一种手段,比起我们常说的那种什么对过眼神的凝视要靠谱很多。想起很久以前蔷姐唱的那首甜腻腻的情歌,“打开收音机,听听广东歌,只会觉得烦恼多……”估计一起听完音乐会的朋友再来唱K,肯定要有粤语歌,这个完了之后肯定还要有英文歌,之后就是几只大陆传统摇滚乐队的老歌,当然罗大佑的香港某条马路的歌儿虽然脍炙人口,但是已经点不到了。

有时候觉得取消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积极态度,是那种你如果不在现场、你肯定都觉得根本不可能有这首歌的理直气壮。

必须承认,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流媒体时代的便利,就是打开手机测一下,你不但马上可以知道现在播放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或者是谁唱的,而且马上就有链接给你直接导入几个平台的曲库里面,按一下PLAY就可以开始欣赏了。当然如果要是想取消,也非常容易的。那就是你发现根本在任何平台上都找不到这首歌,如果不是百度上面搜出来这首歌的名字,你真的是以为从来都没有这首歌。当然如果连百度也搜不到这首歌的话,那你就应该好好在自己身上找一下问题的根源了:如果不是自己的记忆发生了衰退,怎么会记错呢?

曾经拥有盒带的时候,我们开始向往着CD;后来有了CD之后又开始向往黑胶唱片的时髦,在音像世界里面曾经存在的DAT时代被人们跳过了,DAT的感觉比黑胶唱片更为古早,比MP3更为数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都已经进入专业监听级的选择了,就不要在乎什么形式了。塑料工业跟唱片工业携手并肩把全球音乐爱好者的最后一分钱都抢走的时候,它们两个绝对没有想到以后会有一批电脑工程师把他们的塑料玩意儿都给抛弃了。因为电子计算机可以把音乐放在云端了,这个时候唱片公司马上就抛弃了CD或者DVD这样廉价的塑料媒介。保留这些美好回忆的声音或者视像内容,已经不再是专业图书馆或者博物馆的事情了。有的时候面对取消,如果家里的房子足够大,那完全可以在家里保留大量的廉价塑料产品,这何尝不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反潮流行为呢?当然,前提还是需要房子足够大。

在梅奔音乐中心运营之前,好像国内还没有演唱会包厢的存在。不过有了包厢之后,看演唱会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大品牌可以用娱乐费用的名义,购买包厢的使用权,一年三四百万的费用,可以保证这里举办的所有演唱会都可以邀请20位朋友一起前来观看。以前演唱会开始的时候,歌手们都喜欢向远远的观众问候一下:“山上的朋友,你啲好吗!”坐在远处座位犹如坐在山巅观看山谷里演出的观众,都会非常心暖的被感动一下。如今被邀请坐进包厢里面,也从来没有被歌手问候过,“包厢的朋友,你啲好吗!”包厢的朋友是属于那种可以感受演唱会的热情,但是又拥有一种随时可进退的抽离感的优越。

去了几次之后发现,这种优越感更多是来自于可以畅饮,即便是冰得凉凉的的白葡萄酒,都会一种很好的感受,更不要说有时候还会有更多的烈酒选择呢,虽然塑料制成的葡萄酒杯拿在手里感觉很轻浮。伍佰是现场演出的王者,完全懂得如何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他可以按照购票的价格从高往低问候每一种价位的观众,当然最先问候的是购买最贵的内场的观众们,最后当然也是坐在四层山上的观众们。

今天国内的摇滚歌迷总是无法忘记1994年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的“中国摇滚势力”演唱会,我们也总是不愿意承认伍佰&CHINA BLUE或者Beyond是中国的摇滚乐队,传统的分类都把他们分到包含了港台摇滚乐队的华语摇滚乐的范畴里面去了。反正华语摇滚乐和中国摇滚乐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的商业演出次数要远远多过后者的商业演出次数。后来查看了一下伍佰的演出场次,感觉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道开始,从1995年开始第一次的演唱会之后,几乎每年都有几场体育场级别的大型演唱。算下来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面,他在全球各地200多个体育馆举办过演唱会。

唱片会在在乐队比较有个性但是市场还没有接受的时候,把他们统统称为摇滚乐队。到了全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各个年龄段都接受他们之后,然后财务报表也非常好看了之后,称他们为流行乐队。反正可咸可甜,小众的时候就宣传个性,流行的时候就宣传共性,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们一直把Bee Gees称为摇滚乐队,但是乐评人总是说他们是一支流行乐队。想想也有道理,这是唯一一支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都可以打进英国单曲前十名的乐队,而且唱片已经卖了2.2亿张,你还能说他们是摇滚乐队吗?在英语世界里面,英国乐队和美国乐队混在一起,他们最终销售唱片的方式以及举办演唱会的方式,都是欧美的十几个大城市一站一站地排过来。我们的本土摇滚乐队更多所谓的全球演唱会,也就是喜欢在华侨比较扎堆儿的世界各个城市或者几个著名的赌场城市安排一下。这几年的罗大佑以及崔健的美国演唱会巡演,倒是已经做到一票难求了,虽然华人之外的观众始终还是属于少数的比例。

总是觉得阅读跟听歌一样,接触到传世之作的年龄段非常重要。如果你是在青春期阅读了很多世界文学名著的话,那么世界名著对青春期成长的性格就会影响很大。如果是在中年之后再去接触各种世界文学名著,除了早已形成的固有价值观之外,对于文学以及音乐的迷恋,其实早就已经形成了高低立判的个人趣味。摇滚乐也是这样一种日积月累的接受过程,毕竟中年依旧还可以保持一种旺盛的“乐与怒”的生活态度,已经是非常的难得了。生活的压力和负担早就把中年人的脾气给磨得滚圆滚圆的,有的时候人们会感叹中年人的肚子跟他们的脾气一样是滚圆的。其实年轻时候听摇滚乐是发泄压抑情绪的一个出口,而到了中年的时候,生活的小溪已经不需要出口了,它流得到处都是,但也是越流也越发的黯淡和浑浊。

当我们在1995年的卡拉OK里面,无意中点了一首《浪人情歌》,看到这个叫做吴俊霖的词曲作者拍成MTV之后,所带来的震撼完全不亚于在2007年2月12日在上海大舞台看到Roger Waters的那种欢呼雀跃。特别是伍佰留着长发穿着一身黑色西装愤怒地把火把投向海边的小木屋,然后小木屋就开始熊熊燃烧起来。伍佰愤怒地从镜头前面走过去,他的那种高亢嗓音以及优美的旋律,还有华丽的吉他演奏,都不是当年现代化都市里面经常看到的“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灵鸡汤,而是那种海洋文化中扎扎实实的特有的不惹事不怕事的倔强与倨傲。包括后来的《挪威森林》以及《爱你一万年》,都是那种婉约细腻的触及内心。今天想想那个时代的滚石唱片,真的是我们心目中的圣地啊!

在看过几场重要的现场演出之后,都会更加喜欢以摇滚的名义来呈现快意恩仇的现场演唱,对于那些更加讲究灯光效果或者舞美伴舞之类的辅助手段为主的演唱会,也就更加嗤之以鼻了。真正的大师上来就是一把吉他噼里啪啦一阵猛弹,然后低着头唱完以后直接跟大家说再见,什么现场的Encore一律不予理睬。这样的肃然起敬都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两场至今无法超越的现场演唱所带来的。除了之前的Roger Waters到过上海大舞台,还有一位更加超然的大师,那就是2007年1月20日在上海大舞台的Eric Clapton。如果说2000年在上海看罗大佑是一代人的记忆,那么7年之后的两位世界级摇滚大神,也算是目前最好的两次摇滚乐现场演出了。起码对我来说,在我们的成长时代,并没有受到Rolling Stone乐队太多的影响,甚至连Bob Dylan在2011年也光临了上海大舞台,我们除了那首著名的Blowin'in the wind之外对其他曲目都知之甚少。倒是在他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看了他更多的传记作品,越看越觉得他就是美国的崔健啊!

有的时候我很怀念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的日子,所有的音乐都是有温度的,因为可能是旅行的时候在HMV买到的,也可能是一个偏僻的小区地下室里面买到的。那种以塑料垃圾名义运进来的打口唱片,带给无数热爱音乐的朋友们一种恋爱的甜蜜感。总之在手机这种轻松娱乐到来之前,似乎人们还有一种基本的思考行为。现在那么多的歌曲在手机里面随手可得的时候,那种难得的沉默以及渐进的高亢都变得可以快进了,但是那些全都是人类体验的一部分,它成为我们理解音乐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各种软件工程师们正在拼命创造出更多的算法以及更多的标签,但是我想他们永远也没有办法再创造出一个汗流浃背奋勇高歌的伍佰,也没有办法那么深情的喊出“爱你一万年”。这就是我对于梦想的定义:在现场,伍佰会让忧郁之处听起来像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韩国尹锡悦的外交组合拳
    被弹劾的韩国总统尹锡悦被逮捕

    韩国当局逮捕了被弹劾的总统尹锡悦并将其拘留审问,加剧了他上个月宣布的短暂戒严令所引发的后果。


  • 马斯克要开除美国77%公务员,约1771万人
    美媒:中国官员内部讨论向马斯克出售TikTok美国业务等选项

    据知情人士透露,面对TikTok可能很快在美国被禁,中国官员已在内部讨论了应对选项。目前无法确定中国官员是否已将有关向马斯克出售TikTok业务的想法提交给最高领导层。


  • 深圳证劵交易所中国30年期特别国债大幅波动
    创建中国股市平准基金正当其时

    沈建光:美国和香港两次动用政府资金入市,极大的提振了信心,扭转了市场螺旋式下降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提振信心不能只靠喊话宣传,更需要有行动的支持。


  • 龚刚:中国央行应直接参与化债,这是“换水” 而不是“放水”
    展望2025:中国仍应主动降息吗?

    马天平:当前,美国利率高企,如果中国2025年大幅降息,导致二者差距变大,会导致资金外流压力增加吗?如果美国2025也快速大幅降息,是否可以为中国降息提供政策空间?


音乐人到中年的“乐与怒”
2023-09-08 11:50
艺术风尚

人到中年的“乐与怒”

范庭略:年轻时把听摇滚乐当做情绪发泄的出口,到了中年,生活的小溪已经不需要出口了,它流得到处都是,但越流也越发黯淡和浑浊。
范庭略

■一场由集体大合唱组成的伍佰演唱会结束之后,大家都感到很累。那是一种跟着唱了很久然后已经无力呐喊的颓,倒是还没有废。

其实也不是无力呐喊,是因为整场一起大合唱的歌儿实在太多了,然后在包厢里面喝的酒也喝的太多了,于是唱着唱着就感觉到一股压抑,真有点锵住了。上了车之后大家说还是去纯K吧,看来演唱会之后必须痛痛快快唱出来,才可以把这种被锵住的感觉给搞通透了。

路上很堵,周六夜晚的十点半,梅奔音乐中心周围的几条路都开不动。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唱演唱会,好像大家都不是来听演唱会的。散场的时候,觉得来看演唱会的观众都很长得好看。其实这话说得也很不客观,因为我并不是一个经常来梅奔音乐中心欣赏演唱会的歌迷。在梅奔屈指可数的几次,从Metallica、泰勒•斯威夫特到李宗盛,从崔健郑钧黄家强到伍佰。起码在这几场音乐会散场的时候,感觉走在自己周围的都是气宇轩昂、自命不凡的英雄儿女,而且他们的衣服颜色也都以黑色居多。现在是上海的初秋,稍微再晚一个月,如果再有一场摇滚音乐会的话,估计各个都要穿皮夹克了。

纯K很快到了,推开包厢的门,里面坐了一屋子已经早到的朋友。有的时候觉得可以一起唱歌是查验三观是否搭调的一种手段,比起我们常说的那种什么对过眼神的凝视要靠谱很多。想起很久以前蔷姐唱的那首甜腻腻的情歌,“打开收音机,听听广东歌,只会觉得烦恼多……”估计一起听完音乐会的朋友再来唱K,肯定要有粤语歌,这个完了之后肯定还要有英文歌,之后就是几只大陆传统摇滚乐队的老歌,当然罗大佑的香港某条马路的歌儿虽然脍炙人口,但是已经点不到了。

有时候觉得取消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积极态度,是那种你如果不在现场、你肯定都觉得根本不可能有这首歌的理直气壮。

必须承认,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流媒体时代的便利,就是打开手机测一下,你不但马上可以知道现在播放的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或者是谁唱的,而且马上就有链接给你直接导入几个平台的曲库里面,按一下PLAY就可以开始欣赏了。当然如果要是想取消,也非常容易的。那就是你发现根本在任何平台上都找不到这首歌,如果不是百度上面搜出来这首歌的名字,你真的是以为从来都没有这首歌。当然如果连百度也搜不到这首歌的话,那你就应该好好在自己身上找一下问题的根源了:如果不是自己的记忆发生了衰退,怎么会记错呢?

曾经拥有盒带的时候,我们开始向往着CD;后来有了CD之后又开始向往黑胶唱片的时髦,在音像世界里面曾经存在的DAT时代被人们跳过了,DAT的感觉比黑胶唱片更为古早,比MP3更为数码。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都已经进入专业监听级的选择了,就不要在乎什么形式了。塑料工业跟唱片工业携手并肩把全球音乐爱好者的最后一分钱都抢走的时候,它们两个绝对没有想到以后会有一批电脑工程师把他们的塑料玩意儿都给抛弃了。因为电子计算机可以把音乐放在云端了,这个时候唱片公司马上就抛弃了CD或者DVD这样廉价的塑料媒介。保留这些美好回忆的声音或者视像内容,已经不再是专业图书馆或者博物馆的事情了。有的时候面对取消,如果家里的房子足够大,那完全可以在家里保留大量的廉价塑料产品,这何尝不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反潮流行为呢?当然,前提还是需要房子足够大。

在梅奔音乐中心运营之前,好像国内还没有演唱会包厢的存在。不过有了包厢之后,看演唱会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大品牌可以用娱乐费用的名义,购买包厢的使用权,一年三四百万的费用,可以保证这里举办的所有演唱会都可以邀请20位朋友一起前来观看。以前演唱会开始的时候,歌手们都喜欢向远远的观众问候一下:“山上的朋友,你啲好吗!”坐在远处座位犹如坐在山巅观看山谷里演出的观众,都会非常心暖的被感动一下。如今被邀请坐进包厢里面,也从来没有被歌手问候过,“包厢的朋友,你啲好吗!”包厢的朋友是属于那种可以感受演唱会的热情,但是又拥有一种随时可进退的抽离感的优越。

去了几次之后发现,这种优越感更多是来自于可以畅饮,即便是冰得凉凉的的白葡萄酒,都会一种很好的感受,更不要说有时候还会有更多的烈酒选择呢,虽然塑料制成的葡萄酒杯拿在手里感觉很轻浮。伍佰是现场演出的王者,完全懂得如何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他可以按照购票的价格从高往低问候每一种价位的观众,当然最先问候的是购买最贵的内场的观众们,最后当然也是坐在四层山上的观众们。

今天国内的摇滚歌迷总是无法忘记1994年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的“中国摇滚势力”演唱会,我们也总是不愿意承认伍佰&CHINA BLUE或者Beyond是中国的摇滚乐队,传统的分类都把他们分到包含了港台摇滚乐队的华语摇滚乐的范畴里面去了。反正华语摇滚乐和中国摇滚乐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的商业演出次数要远远多过后者的商业演出次数。后来查看了一下伍佰的演出场次,感觉他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道开始,从1995年开始第一次的演唱会之后,几乎每年都有几场体育场级别的大型演唱。算下来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里面,他在全球各地200多个体育馆举办过演唱会。

唱片会在在乐队比较有个性但是市场还没有接受的时候,把他们统统称为摇滚乐队。到了全社会的各个阶层以及各个年龄段都接受他们之后,然后财务报表也非常好看了之后,称他们为流行乐队。反正可咸可甜,小众的时候就宣传个性,流行的时候就宣传共性,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们一直把Bee Gees称为摇滚乐队,但是乐评人总是说他们是一支流行乐队。想想也有道理,这是唯一一支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都可以打进英国单曲前十名的乐队,而且唱片已经卖了2.2亿张,你还能说他们是摇滚乐队吗?在英语世界里面,英国乐队和美国乐队混在一起,他们最终销售唱片的方式以及举办演唱会的方式,都是欧美的十几个大城市一站一站地排过来。我们的本土摇滚乐队更多所谓的全球演唱会,也就是喜欢在华侨比较扎堆儿的世界各个城市或者几个著名的赌场城市安排一下。这几年的罗大佑以及崔健的美国演唱会巡演,倒是已经做到一票难求了,虽然华人之外的观众始终还是属于少数的比例。

总是觉得阅读跟听歌一样,接触到传世之作的年龄段非常重要。如果你是在青春期阅读了很多世界文学名著的话,那么世界名著对青春期成长的性格就会影响很大。如果是在中年之后再去接触各种世界文学名著,除了早已形成的固有价值观之外,对于文学以及音乐的迷恋,其实早就已经形成了高低立判的个人趣味。摇滚乐也是这样一种日积月累的接受过程,毕竟中年依旧还可以保持一种旺盛的“乐与怒”的生活态度,已经是非常的难得了。生活的压力和负担早就把中年人的脾气给磨得滚圆滚圆的,有的时候人们会感叹中年人的肚子跟他们的脾气一样是滚圆的。其实年轻时候听摇滚乐是发泄压抑情绪的一个出口,而到了中年的时候,生活的小溪已经不需要出口了,它流得到处都是,但也是越流也越发的黯淡和浑浊。

当我们在1995年的卡拉OK里面,无意中点了一首《浪人情歌》,看到这个叫做吴俊霖的词曲作者拍成MTV之后,所带来的震撼完全不亚于在2007年2月12日在上海大舞台看到Roger Waters的那种欢呼雀跃。特别是伍佰留着长发穿着一身黑色西装愤怒地把火把投向海边的小木屋,然后小木屋就开始熊熊燃烧起来。伍佰愤怒地从镜头前面走过去,他的那种高亢嗓音以及优美的旋律,还有华丽的吉他演奏,都不是当年现代化都市里面经常看到的“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灵鸡汤,而是那种海洋文化中扎扎实实的特有的不惹事不怕事的倔强与倨傲。包括后来的《挪威森林》以及《爱你一万年》,都是那种婉约细腻的触及内心。今天想想那个时代的滚石唱片,真的是我们心目中的圣地啊!

在看过几场重要的现场演出之后,都会更加喜欢以摇滚的名义来呈现快意恩仇的现场演唱,对于那些更加讲究灯光效果或者舞美伴舞之类的辅助手段为主的演唱会,也就更加嗤之以鼻了。真正的大师上来就是一把吉他噼里啪啦一阵猛弹,然后低着头唱完以后直接跟大家说再见,什么现场的Encore一律不予理睬。这样的肃然起敬都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前两场至今无法超越的现场演唱所带来的。除了之前的Roger Waters到过上海大舞台,还有一位更加超然的大师,那就是2007年1月20日在上海大舞台的Eric Clapton。如果说2000年在上海看罗大佑是一代人的记忆,那么7年之后的两位世界级摇滚大神,也算是目前最好的两次摇滚乐现场演出了。起码对我来说,在我们的成长时代,并没有受到Rolling Stone乐队太多的影响,甚至连Bob Dylan在2011年也光临了上海大舞台,我们除了那首著名的Blowin'in the wind之外对其他曲目都知之甚少。倒是在他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看了他更多的传记作品,越看越觉得他就是美国的崔健啊!

有的时候我很怀念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的日子,所有的音乐都是有温度的,因为可能是旅行的时候在HMV买到的,也可能是一个偏僻的小区地下室里面买到的。那种以塑料垃圾名义运进来的打口唱片,带给无数热爱音乐的朋友们一种恋爱的甜蜜感。总之在手机这种轻松娱乐到来之前,似乎人们还有一种基本的思考行为。现在那么多的歌曲在手机里面随手可得的时候,那种难得的沉默以及渐进的高亢都变得可以快进了,但是那些全都是人类体验的一部分,它成为我们理解音乐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各种软件工程师们正在拼命创造出更多的算法以及更多的标签,但是我想他们永远也没有办法再创造出一个汗流浃背奋勇高歌的伍佰,也没有办法那么深情的喊出“爱你一万年”。这就是我对于梦想的定义:在现场,伍佰会让忧郁之处听起来像是一个快乐的地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