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8-28 17:55
时政

面向能源转型,东莞的产业转型可有良方?

康宁:除了能源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政策将引发行业变革,日渐渗透进毛细血管般的社会系统,改变着普通人的前途命运。
制造纺织面向能源转型,东莞的产业转型可有良方?
康宁

■距中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过去近三年时间。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多数时候提及“碳”,人们大多认为只是在谈论一个与能源相关的问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曾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回应道:中国为了达到减碳的目标,“规划了整个系统的变化,不仅仅是在能源部门,而是整个社会和经济”。

更确切地说,“双碳目标”体现了中国自上而下引导发展观念转变的态度。除了能源结构变革,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锚定的主要实现路径。政策将引发行业的变革,而这种变化日渐渗透进毛细血管般的社会系统,改变着普通人的前途命运。

当机器替代了工人

“哧啦……哧啦……”,伴随着机器发出的声响,刘涛挺直腰站在白炽灯下,平稳地左右推拉着手柄。这个精瘦黝黑、穿着POLO衫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熟练的动作是他26年前学会的。

那时候,跟着安徽阜阳的乡里亲友南下到东莞谋生,刘涛在香港人开的毛织厂里学会了拉织机,认识了此后追随了二十年的老陈总。第二份工作便是跟着老陈总成立永丰织造厂,凭借着勤奋好学和一股吃苦耐劳的劲头,刘涛在那里从一线工人做到了管理层,扎根在了东莞。

选择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刘涛撞上了东莞的腾飞时刻。迈过千禧年,实施改革开放十多年后的中国迎来了一波突飞猛进的经济高峰。作为经济引擎的广东,逐浪在这波历史浪潮中,成为了中国的制造业大省。东莞正是其制造业发展版图中最为闪亮的一块拼图,传统毛织产业之于东莞则恰是中国发展为“世界工厂”的一段历史缩影。

因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东莞的发展起步便是主动承接了港澳台的产业转移,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走上了外源型经济发展的模式,当地毛织产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3年,老陈总辞去总经理的职务,在东莞常平的荒地买了一块地皮,白手起家创办了永丰织造厂,开始为一线国际品牌代工生产针织衫。常平紧靠着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大朗,从工厂去大朗开车也就十来分钟。

这片原本草木丛生的荒地跟随着东莞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演变成了交通便利、工厂遍布的宝地,城际铁路常平站就设在那里。在刘涛的记忆中,“下了班根本不敢出厂区,外面什么都没有,一个人走路很容易会碰到打劫的”。可只不过二十年光景,这里就变了样。

在变化的,也不仅是周遭的环境。刘涛跟前的手摇织机是厂里仅剩的一台还在工作的老式机器。每当合作的品牌方发来新的设计图纸,经验老道的师傅迅速用它织出来,确认花纹图案的样式。而就在楼下一层的厂房里,200台全自动的数控织机正不停歇地运转着。在精确的指令下,可预见的时间内,能准确将组成一件针织衫的布面编织出来。

有人曾计算过,每台手摇织机需要一名工人,而同时管理8台数控织机只需要一名工人,如果以每台数控织机折合5台手摇织机的生产效率计算,一台数控织机就能节省近40个劳动力。几年前,机器开始大规模替代像刘涛这样的熟练工,成为了东莞毛织厂的主流。

“织机工人不需要了,但数控织机不懂的,可以学。”在这一波转变中,曾和刘涛一起拉手摇机的工友们有的改行了,有的留在厂里做了数控织机的技术员。刘涛说,因为有手摇织机的基础,学数控织机操作并不是难事,“机板是大致相同的,毕竟数控机是从手摇机进化来的”。

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显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污染源。

除了近年来工厂改造废水、废气的处理方式这类主动减排措施,改造自动化产线是传统纺织工厂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刘涛记得,厂子里最多的时候差不多设置了150台手摇织机,也就是每天至少需要150名工人才能在这道工序上满负荷生产。比起至少需要两班倒的工人,自动化产线可以24小时不停歇地运转。

全球性的产业,其供应链往往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正是如此。纺织行业是中国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持产业,据2022年的数据统计,其出口规模达到了3233.4亿美元,在全球纺织服装出口中占据了近四成的比重。

世界50%以上的服装上游生产环节是在中国的工厂中完成的,随后成衣流向世界各地销售。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跟上其他国家或地区规则改变的步伐,产品出口也将受阻。

2022年3月发布的《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就明确了从生产端起始衡量产品的可持续性指标。“碳”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标识也将成为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一道门槛。

第二增长曲线起跑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在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就明确提及,“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改造”是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的内涵之一。

其实,早在这份文件出台之前,广东就被划定为中国低碳经济的试点省份之一。中国政府规定,到2020年广东省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20.5%,降幅为全国各省市最大。广东十三五减排计划要求,东莞等5市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23%。五年过去,广东测算的下降指标是22.35%,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就一直在谋求经济转型的出路,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未来城市保持可持续高速发展迫在眉睫。加之,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促使东莞的产业升级在加速。像永丰织造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工厂自然也排在这个不得不转型升级的序列里。

除了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东莞早在落实工业碳达峰行动之前,就押注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保住城市的发展势头。最显著的例子便是打造了环松山湖的科创圈。

2001年,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东莞将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近72平方公里的土地划拨出来,环绕着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建起了一座锚定创新科技发展的工业新城。与常平镇比较,松山湖是截然不同的城市面貌。

与湖水依傍的14公里生态绿地占据了这座科创新城规划版图近五分之一的面积,生态环境成为了这片工业区频繁被提及的元素。与传统工业小镇那种厂房、马路、集宿区的单调格局不同,工厂几乎是被镶嵌在了自然和花园边。

2021年年底,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与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曾联合举办了一场“东莞松山湖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启动会”。会上,主办方发布了一份《关于在松山湖高新区大力发展光储项目的倡议书》。

自那之后,这个工业园区开启了绿电时代,光伏电板在厂房屋顶架起,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铺设了更多的点位。而这样的绿电覆盖率在常平还不太能实现。“这种光伏改造成本挺高的,政府暂时没有政策要求工厂用绿电,没必要。”刘涛工厂所在的常平还没有把绿电列为工业生产的必需品。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扶持资金,光靠自家投入做工厂的绿电改造“不划算”。刘涛说,“我们的锅炉房改造,以前是烧煤炭,现在是使用天然气,就是政府统一铺设的管道,改造给了一些补贴的。”

区别于常平镇这样的老工业区,为新兴产业而建的松山湖给了初到东莞谋生的“00后”新的机会。

就读于江西九江一所职校的李建明完成了课业,在6月底正式毕业之前,他选择了到松山湖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实习。他所在的汇兴智造是一家从设计、研发、制造到营销全链条服务的智能装备制造商,主要客户来自新能源、光伏产业。赶上与双碳紧密相关的赛道,汇兴智造发展势头迅猛。

李建明在车间主要负责机械装配的工作,虽然与在校学习的室内设计全然不匹配,但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岗位。“就是按照图纸把机器组装起来”,他解释说,“就像男孩子小时候喜欢搭积木一样,在这里的话,你能把一个这么大的机器组装好,会有一种成就感。”

之所以选择东莞,原因之一是在李建明小时候父亲便选择了南下东莞打工,从事汽车修理,常年在外,父子俩很少能见到面。他心里想,“能跟父亲靠得近一点”。此外,他想在这样站在技术前沿的企业“好好沉淀自己,学会一项专业技能”。

李建明今年23岁,同在这家工厂实习的还有三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男生,与他分在了同一个车间。他们都是00后,却没有像刻板印象中的同龄人那样排斥进工厂。这家企业的官网写着“工业领域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组装的机器恰好是为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3C电子等制造商提供整厂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一环,简单地说就是为曾经人力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业提供替代人的解决途径。

两代工人的选择

就在前几天,李建明被调去了汇兴智造办在江西赣州的工厂实习,他的家就在赣州。回去后,离家近的确让李建明获得了更多归属感,如果有机会,他很渴望能够留在这家企业工作。

“我感觉现在年轻人的机会更少了,不像父辈那一代,改革开放的时候机会会更多一些,现在很多大学生其实想找一份工作都挺难”,他说。李建明暗自在心里笃定,“在工厂里把心沉下来学到专业技能,以后才能有机会出去闯一闯,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愿意来工厂干活的年轻人难找”,成为工厂的管理层后,这是最让刘涛头疼的事。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一线工人的成本在二十年间上涨了五倍左右。为了能招到更年轻的工人,公司开出了更优渥的待遇,也为签下合同的工人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缴纳社保,但这也使得近年来工厂用工的成本逐渐水涨船高。

刘涛觉得,年轻人是希望。想办法招揽年轻人,也是“想企业能一直做下去”。在他的设想中,工厂每个岗位都需要补充一些年轻的力量,让企业的人力结构更加年轻化,然后培养一批“00后”做管理。

刘涛和并肩多年的工友回忆起彼时来东莞的场景,先坐绿皮火车到广州,再转来人的“黑大巴”来东莞,去厂里还得再坐一段路的摩托车,相对近的省份安徽大概二十几个小时,而从四川比较远的地方来,路上辗转都得两三天。在火车上度过的漫长旅途,有时候买不到座位票,钻到椅子下面躺着睡一会应付疲劳,如果没有抢到这样的“好位子”,就只能去车厢厕所边的过道里坐在地上休息。

即便如此艰难,他们那一代年轻人留在老家没有出路,就不得不选择背上行李来到像东莞这样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进厂谋出路。“那时候真的太苦了”,这种苦涩即便是二十年后再想起,刘涛不自觉地紧了紧眉头,似乎还能尝出那种苦味。

相比之下,李建明要幸运多了。如果不愿意离开家,他在老家也能进厂求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两年前,老陈总的大儿子军翰完成了美国的学业,回国接手工厂,在刘涛和老工友的帮衬下,他很快熟悉了工厂的运作。老陈总经营企业的经验来自于上一家服务的香港毛织公司,而军翰则正在尝试结合自己海外求学的所得将工厂带上新的发展时期。

半个月前,军翰到欧洲跟客户谈新订单,“要求又提高了嘛,要我们绿色生产”。回国后,他马上召集管理层商议将“如何更加绿色环保”的目标加进工厂下一步发展的布局中考量。“现在有能源公司来跟工厂租用空置的厂房楼顶来安装光伏,这样我们电费还能打折,所以我们的工厂可能近期也会找合适的公司来做这个光伏系统。”

在军翰看来,“只要让企业觉得起码不会亏本,大家应该都是愿意配合做工作,让生产更加绿色环保。”

“到2025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左右,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左右。”这是不久前东莞市发布的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及的目标。

同时,实施方案还提到,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纺织服装鞋帽等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传统工业领域真正能够“减排”以此来实现“双碳目标”对于像东莞这样的工业城市而言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如今,无论是国内的新风向,还是国际市场的新要求,都在迫使企业不得不加速转型升级,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疫情三年,常平、大朗周边不少毛织厂因为接不到订单倒闭关停,撑着挨过严冬的没有几家。但刘涛相信毛织行业是刚需,只要能踏上产业转型升级的步子,“厂子就能一直做下去,而且做得更好”。■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制造纺织面向能源转型,东莞的产业转型可有良方?
2023-08-28 17:55
时政

面向能源转型,东莞的产业转型可有良方?

康宁:除了能源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政策将引发行业变革,日渐渗透进毛细血管般的社会系统,改变着普通人的前途命运。
康宁

■距中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过去近三年时间。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多数时候提及“碳”,人们大多认为只是在谈论一个与能源相关的问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曾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回应道:中国为了达到减碳的目标,“规划了整个系统的变化,不仅仅是在能源部门,而是整个社会和经济”。

更确切地说,“双碳目标”体现了中国自上而下引导发展观念转变的态度。除了能源结构变革,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后锚定的主要实现路径。政策将引发行业的变革,而这种变化日渐渗透进毛细血管般的社会系统,改变着普通人的前途命运。

当机器替代了工人

“哧啦……哧啦……”,伴随着机器发出的声响,刘涛挺直腰站在白炽灯下,平稳地左右推拉着手柄。这个精瘦黝黑、穿着POLO衫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熟练的动作是他26年前学会的。

那时候,跟着安徽阜阳的乡里亲友南下到东莞谋生,刘涛在香港人开的毛织厂里学会了拉织机,认识了此后追随了二十年的老陈总。第二份工作便是跟着老陈总成立永丰织造厂,凭借着勤奋好学和一股吃苦耐劳的劲头,刘涛在那里从一线工人做到了管理层,扎根在了东莞。

选择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刘涛撞上了东莞的腾飞时刻。迈过千禧年,实施改革开放十多年后的中国迎来了一波突飞猛进的经济高峰。作为经济引擎的广东,逐浪在这波历史浪潮中,成为了中国的制造业大省。东莞正是其制造业发展版图中最为闪亮的一块拼图,传统毛织产业之于东莞则恰是中国发展为“世界工厂”的一段历史缩影。

因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东莞的发展起步便是主动承接了港澳台的产业转移,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走上了外源型经济发展的模式,当地毛织产业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

2003年,老陈总辞去总经理的职务,在东莞常平的荒地买了一块地皮,白手起家创办了永丰织造厂,开始为一线国际品牌代工生产针织衫。常平紧靠着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大朗,从工厂去大朗开车也就十来分钟。

这片原本草木丛生的荒地跟随着东莞经济的发展步伐,逐渐演变成了交通便利、工厂遍布的宝地,城际铁路常平站就设在那里。在刘涛的记忆中,“下了班根本不敢出厂区,外面什么都没有,一个人走路很容易会碰到打劫的”。可只不过二十年光景,这里就变了样。

在变化的,也不仅是周遭的环境。刘涛跟前的手摇织机是厂里仅剩的一台还在工作的老式机器。每当合作的品牌方发来新的设计图纸,经验老道的师傅迅速用它织出来,确认花纹图案的样式。而就在楼下一层的厂房里,200台全自动的数控织机正不停歇地运转着。在精确的指令下,可预见的时间内,能准确将组成一件针织衫的布面编织出来。

有人曾计算过,每台手摇织机需要一名工人,而同时管理8台数控织机只需要一名工人,如果以每台数控织机折合5台手摇织机的生产效率计算,一台数控织机就能节省近40个劳动力。几年前,机器开始大规模替代像刘涛这样的熟练工,成为了东莞毛织厂的主流。

“织机工人不需要了,但数控织机不懂的,可以学。”在这一波转变中,曾和刘涛一起拉手摇机的工友们有的改行了,有的留在厂里做了数控织机的技术员。刘涛说,因为有手摇织机的基础,学数控织机操作并不是难事,“机板是大致相同的,毕竟数控机是从手摇机进化来的”。

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显示,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0%,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污染源。

除了近年来工厂改造废水、废气的处理方式这类主动减排措施,改造自动化产线是传统纺织工厂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刘涛记得,厂子里最多的时候差不多设置了150台手摇织机,也就是每天至少需要150名工人才能在这道工序上满负荷生产。比起至少需要两班倒的工人,自动化产线可以24小时不停歇地运转。

全球性的产业,其供应链往往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纺织行业正是如此。纺织行业是中国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持产业,据2022年的数据统计,其出口规模达到了3233.4亿美元,在全球纺织服装出口中占据了近四成的比重。

世界50%以上的服装上游生产环节是在中国的工厂中完成的,随后成衣流向世界各地销售。这就意味着,如果不能跟上其他国家或地区规则改变的步伐,产品出口也将受阻。

2022年3月发布的《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就明确了从生产端起始衡量产品的可持续性指标。“碳”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标识也将成为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一道门槛。

第二增长曲线起跑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在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就明确提及,“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改造”是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的内涵之一。

其实,早在这份文件出台之前,广东就被划定为中国低碳经济的试点省份之一。中国政府规定,到2020年广东省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20.5%,降幅为全国各省市最大。广东十三五减排计划要求,东莞等5市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23%。五年过去,广东测算的下降指标是22.35%,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

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莞就一直在谋求经济转型的出路,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未来城市保持可持续高速发展迫在眉睫。加之,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促使东莞的产业升级在加速。像永丰织造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工厂自然也排在这个不得不转型升级的序列里。

除了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东莞早在落实工业碳达峰行动之前,就押注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来保住城市的发展势头。最显著的例子便是打造了环松山湖的科创圈。

2001年,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东莞将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近72平方公里的土地划拨出来,环绕着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建起了一座锚定创新科技发展的工业新城。与常平镇比较,松山湖是截然不同的城市面貌。

与湖水依傍的14公里生态绿地占据了这座科创新城规划版图近五分之一的面积,生态环境成为了这片工业区频繁被提及的元素。与传统工业小镇那种厂房、马路、集宿区的单调格局不同,工厂几乎是被镶嵌在了自然和花园边。

2021年年底,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与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曾联合举办了一场“东莞松山湖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区启动会”。会上,主办方发布了一份《关于在松山湖高新区大力发展光储项目的倡议书》。

自那之后,这个工业园区开启了绿电时代,光伏电板在厂房屋顶架起,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铺设了更多的点位。而这样的绿电覆盖率在常平还不太能实现。“这种光伏改造成本挺高的,政府暂时没有政策要求工厂用绿电,没必要。”刘涛工厂所在的常平还没有把绿电列为工业生产的必需品。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扶持资金,光靠自家投入做工厂的绿电改造“不划算”。刘涛说,“我们的锅炉房改造,以前是烧煤炭,现在是使用天然气,就是政府统一铺设的管道,改造给了一些补贴的。”

区别于常平镇这样的老工业区,为新兴产业而建的松山湖给了初到东莞谋生的“00后”新的机会。

就读于江西九江一所职校的李建明完成了课业,在6月底正式毕业之前,他选择了到松山湖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实习。他所在的汇兴智造是一家从设计、研发、制造到营销全链条服务的智能装备制造商,主要客户来自新能源、光伏产业。赶上与双碳紧密相关的赛道,汇兴智造发展势头迅猛。

李建明在车间主要负责机械装配的工作,虽然与在校学习的室内设计全然不匹配,但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岗位。“就是按照图纸把机器组装起来”,他解释说,“就像男孩子小时候喜欢搭积木一样,在这里的话,你能把一个这么大的机器组装好,会有一种成就感。”

之所以选择东莞,原因之一是在李建明小时候父亲便选择了南下东莞打工,从事汽车修理,常年在外,父子俩很少能见到面。他心里想,“能跟父亲靠得近一点”。此外,他想在这样站在技术前沿的企业“好好沉淀自己,学会一项专业技能”。

李建明今年23岁,同在这家工厂实习的还有三个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男生,与他分在了同一个车间。他们都是00后,却没有像刻板印象中的同龄人那样排斥进工厂。这家企业的官网写着“工业领域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组装的机器恰好是为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3C电子等制造商提供整厂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一环,简单地说就是为曾经人力密集型的中低端制造业提供替代人的解决途径。

两代工人的选择

就在前几天,李建明被调去了汇兴智造办在江西赣州的工厂实习,他的家就在赣州。回去后,离家近的确让李建明获得了更多归属感,如果有机会,他很渴望能够留在这家企业工作。

“我感觉现在年轻人的机会更少了,不像父辈那一代,改革开放的时候机会会更多一些,现在很多大学生其实想找一份工作都挺难”,他说。李建明暗自在心里笃定,“在工厂里把心沉下来学到专业技能,以后才能有机会出去闯一闯,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愿意来工厂干活的年轻人难找”,成为工厂的管理层后,这是最让刘涛头疼的事。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一线工人的成本在二十年间上涨了五倍左右。为了能招到更年轻的工人,公司开出了更优渥的待遇,也为签下合同的工人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缴纳社保,但这也使得近年来工厂用工的成本逐渐水涨船高。

刘涛觉得,年轻人是希望。想办法招揽年轻人,也是“想企业能一直做下去”。在他的设想中,工厂每个岗位都需要补充一些年轻的力量,让企业的人力结构更加年轻化,然后培养一批“00后”做管理。

刘涛和并肩多年的工友回忆起彼时来东莞的场景,先坐绿皮火车到广州,再转来人的“黑大巴”来东莞,去厂里还得再坐一段路的摩托车,相对近的省份安徽大概二十几个小时,而从四川比较远的地方来,路上辗转都得两三天。在火车上度过的漫长旅途,有时候买不到座位票,钻到椅子下面躺着睡一会应付疲劳,如果没有抢到这样的“好位子”,就只能去车厢厕所边的过道里坐在地上休息。

即便如此艰难,他们那一代年轻人留在老家没有出路,就不得不选择背上行李来到像东莞这样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进厂谋出路。“那时候真的太苦了”,这种苦涩即便是二十年后再想起,刘涛不自觉地紧了紧眉头,似乎还能尝出那种苦味。

相比之下,李建明要幸运多了。如果不愿意离开家,他在老家也能进厂求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两年前,老陈总的大儿子军翰完成了美国的学业,回国接手工厂,在刘涛和老工友的帮衬下,他很快熟悉了工厂的运作。老陈总经营企业的经验来自于上一家服务的香港毛织公司,而军翰则正在尝试结合自己海外求学的所得将工厂带上新的发展时期。

半个月前,军翰到欧洲跟客户谈新订单,“要求又提高了嘛,要我们绿色生产”。回国后,他马上召集管理层商议将“如何更加绿色环保”的目标加进工厂下一步发展的布局中考量。“现在有能源公司来跟工厂租用空置的厂房楼顶来安装光伏,这样我们电费还能打折,所以我们的工厂可能近期也会找合适的公司来做这个光伏系统。”

在军翰看来,“只要让企业觉得起码不会亏本,大家应该都是愿意配合做工作,让生产更加绿色环保。”

“到2025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左右,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到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左右。”这是不久前东莞市发布的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及的目标。

同时,实施方案还提到,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纺织服装鞋帽等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传统工业领域真正能够“减排”以此来实现“双碳目标”对于像东莞这样的工业城市而言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如今,无论是国内的新风向,还是国际市场的新要求,都在迫使企业不得不加速转型升级,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疫情三年,常平、大朗周边不少毛织厂因为接不到订单倒闭关停,撑着挨过严冬的没有几家。但刘涛相信毛织行业是刚需,只要能踏上产业转型升级的步子,“厂子就能一直做下去,而且做得更好”。■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