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8-22 15:02
商业与经济

《新电池法》正式实施 中国电池企业面临三大挑战

全球对电池产品各方面数据的规范缺乏标准,更大的挑战在于供应链上的数字化管理;新能源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的力量。
中国电池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安全挑战
彭博

■8月17日,欧盟官方公示满20天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下称《新电池法》)正式生效,这标志着长达3年的一级立法流程正式划上了句号。该法规正式取代了欧洲2006年开始施行的《电池指令》,以更加严格的规则加强欧盟在电池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新电池法》将对所有在欧盟出售的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从上游的矿产、材料到生产、回收及再利用环节,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可持续和竞争性。

从管控方面来看,《新电池法》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电池,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动力电池,一类则是便携类电池。其中动力电池包括质量超过5kg的工业电池、EV电池、LMT电池、SLI电池,而便携类电池则是指密封的、质量小于或等于5kg的、非设计专供工业用途的电池。

中国的电池产能占全球电池产能的77%,欧洲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中国动力电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0年的14.9%上升至2023年的34%。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了总出口额的62.6%。其中出口到德国、荷兰两个国家的总金额273亿元,超过美国的225亿元。

欧盟《新电池法》正式实施,是一个事关中国34%动力电池出口量的大事。

“以前大家都觉得对于电池的碳管理是非常遥远的要求,但现在看已经非常迫切。”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曾这样表示。

电池管理再升级

作为最早迈入工业时代的地区,欧洲要比其他国家感受到工业污染带来的伤害,因此欧洲特别重视环保问题,尤其是电池环保问题。

早在2006年9月26日欧盟就提出了《电池指令》,《电池指令》对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电池标签、废旧电池及材料回收等均做出了要求。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宠,动力电池技术也实现了飞速发展。气候危机也再一次让全球意识到零碳社会的必要性。再加上,《电池指令》中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产业低碳发展、信息公开、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电池产业的管理需求。因此,一项更严格更规范的电池管理法规呼之欲出。

2020年12月10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新电池法》草案。经历近三年数次集中讨论、修改及审议,《新电池法》已于2023年7月10日被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并于7月28日正式在欧盟官方公告上发布,于8月17日起正式生效。

新电池法案主要“新”的三个方面。第一,自2024年7月起,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

第二,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比如,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法规为电池生产商设定了收集废弃便携式电池的目标(到2027年底为63%,到2030年底为73%),并为轻型运输工具的废电池设定了专门的收集目标(到2028年底为51%,到2031年底为61%)。到2025年底,镍镉电池的回收效率目标为80%,其他废旧电池的回收效率目标为50%。

第三,自2027年2月18日起,进入欧洲的大部分动力电池需持有“电池护照”和二维码,对电池相关的主要信息进行披露。在欧盟《新电池法》中,一份用户友好型的电池护照,需要记录约90个强制性数据属性以及自愿建议。具体内容包括,电池和制造商信息、合规性和认证、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电池材料和成分、循环和资源效率以及性能和耐久性等。

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表示,电池护照是欧盟新电池法落地实施的“重要支点”。他认为,电池护照就像居民护照一样,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电池的“身份信息”,包括制造历史、化学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等全生命周期数据。电池产品的产地、生产厂家、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内容物等信息,都可记录在数字化电池护照中。

业界人士认为,《新电池法》,中国电池企业进军欧洲市场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补足和完善碳足迹声明;二是满足欧盟对电池材料的回收与再生利用要求;三是应对电池护照中信息披露的挑战。

谈及《新电池法》中国企业的影响,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新电池法落地,短期内,销往欧盟的产品要符合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同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竞争门槛进一步提升,而欧盟在自身电池产业未发展起来之前就设立过高的门槛,不利于市场的培和技术创新。长远来看,将催生行业新一轮深度洗牌,加速市场竞争格局演变,推动全球电池企业向低碳化转型。

中国电池企业积极应对

欧盟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重要市场。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已超60%,2019-2022年中国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急速攀升,分别为11.8%、16.8%、22.6%、34%。

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等中国电池企业先后在欧洲建立电池厂,中国企业在欧累计规划产能超260GW。对于《新电池法》的出现,中国企业积极应对。

2023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了当前锂电产业最大规模碳中和规划,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为此,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在矿、大宗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电池系统五大关键环节实现技术降碳。

同时,宁德时代在供应链上广泛开展CREDIT(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审核计划)项目,从而帮助供应链合作伙伴探索可持续发展潜力与路径。在零碳工厂方面,宁德时代宜宾基地已于2021年建成业内首批电池零碳工厂,并于2022年完成碳中和认证。8月11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广东瑞庆时代也正式跻身零碳工厂行列。此外,宁德时代还参与了全球电池联盟全球首个“电池护照”试点,也是国内唯一参与这项工作的企业。

蜂巢能源也表示,计划在2023年打造其零碳工厂,规划到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

远景动力则推出了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对储能电池产品进行了“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分析,从原料开采、加工、包装、运输到生产、污染物排放等流程进行了精准的碳排放核算,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并模拟减排路径。

产品碳足迹的信息均被记录在储能电池产品的“零碳绿码”中,展示透明、可追溯、可认证的碳足迹数据。日前,远景科技集团发布《2023零碳行动报告》,公司已在2022年实现运营碳中和目标,远景动力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科技企业。

2023年4月25日,欣旺达供应链低碳管理专项暨产品碳足迹项目启动,与全球领先的第三方认证机构SGS及TUV莱茵合作,正式全面启动供应链减排计划。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我国电池回收行业仍然处于调整期,全球对电池产品各方面数据的规范缺乏标准,更大的挑战在于供应链上的数字化管理。

“锂电池碳足迹构成中,电池企业自身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电芯、系统的碳排放,仅占碳足迹的15%左右,而电池产品碳足迹的构成主要来源于上游的碳排放。”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曾表示,新能源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的力量。■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生活用“假期性爱”重建亲密关系-
    徐瑾书单:人就是一台意识机器?

    徐瑾:人类如何产生意识?意识是一种发现还是一种幻觉?理解意识或自我,是人类无法绕开的话题,而重构意识与自我,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大主题。


  • 瑞士手表
    瑞士手表出口预计将继续低迷,尤其是在中国

    数据显示瑞士对日本的手表出口增长14%以上,对中国出口则下降5.9%,这也反映出在奢侈品行业见到的趋势。行业机构表示,对未来几个月中国和香港市场的预测依然非常负面。


  • 道琼斯
    道指首次突破42,000点,与标普500指数均创新高

    美联储大幅降息的举措虽然需要时间消化,但投资者还是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美股普遍上涨,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均创新高,纳指上涨2.5%。科技股和比特币等投机资产涨幅居前。


  • 日本经济安全大臣高市早苗
    日本若产生首位女首相 那就比美国首位女总统还早了

    日本经济安全大臣高市早苗已经崛起为自民党总裁候选人三强;鉴于自民党在国会中的主导地位,9月27日投票的获胜者几乎肯定会成为首相。


中国电池企业对美直接投资的安全挑战
2023-08-22 15:02
商业与经济

《新电池法》正式实施 中国电池企业面临三大挑战

全球对电池产品各方面数据的规范缺乏标准,更大的挑战在于供应链上的数字化管理;新能源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的力量。
彭博

■8月17日,欧盟官方公示满20天的《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下称《新电池法》)正式生效,这标志着长达3年的一级立法流程正式划上了句号。该法规正式取代了欧洲2006年开始施行的《电池指令》,以更加严格的规则加强欧盟在电池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新电池法》将对所有在欧盟出售的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从上游的矿产、材料到生产、回收及再利用环节,以确保电池的安全、可持续和竞争性。

从管控方面来看,《新电池法》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电池,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类是动力电池,一类则是便携类电池。其中动力电池包括质量超过5kg的工业电池、EV电池、LMT电池、SLI电池,而便携类电池则是指密封的、质量小于或等于5kg的、非设计专供工业用途的电池。

中国的电池产能占全球电池产能的77%,欧洲是中国锂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的数据,中国动力电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0年的14.9%上升至2023年的34%。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了总出口额的62.6%。其中出口到德国、荷兰两个国家的总金额273亿元,超过美国的225亿元。

欧盟《新电池法》正式实施,是一个事关中国34%动力电池出口量的大事。

“以前大家都觉得对于电池的碳管理是非常遥远的要求,但现在看已经非常迫切。”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曾这样表示。

电池管理再升级

作为最早迈入工业时代的地区,欧洲要比其他国家感受到工业污染带来的伤害,因此欧洲特别重视环保问题,尤其是电池环保问题。

早在2006年9月26日欧盟就提出了《电池指令》,《电池指令》对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电池标签、废旧电池及材料回收等均做出了要求。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新宠,动力电池技术也实现了飞速发展。气候危机也再一次让全球意识到零碳社会的必要性。再加上,《电池指令》中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产业低碳发展、信息公开、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当前电池产业的管理需求。因此,一项更严格更规范的电池管理法规呼之欲出。

2020年12月10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新电池法》草案。经历近三年数次集中讨论、修改及审议,《新电池法》已于2023年7月10日被欧盟理事会正式通过,并于7月28日正式在欧盟官方公告上发布,于8月17日起正式生效。

新电池法案主要“新”的三个方面。第一,自2024年7月起,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和标签。

第二,设定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比如,在废旧电池回收方面,法规为电池生产商设定了收集废弃便携式电池的目标(到2027年底为63%,到2030年底为73%),并为轻型运输工具的废电池设定了专门的收集目标(到2028年底为51%,到2031年底为61%)。到2025年底,镍镉电池的回收效率目标为80%,其他废旧电池的回收效率目标为50%。

第三,自2027年2月18日起,进入欧洲的大部分动力电池需持有“电池护照”和二维码,对电池相关的主要信息进行披露。在欧盟《新电池法》中,一份用户友好型的电池护照,需要记录约90个强制性数据属性以及自愿建议。具体内容包括,电池和制造商信息、合规性和认证、碳足迹、供应链尽职调查、电池材料和成分、循环和资源效率以及性能和耐久性等。

西北工业大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冬生表示,电池护照是欧盟新电池法落地实施的“重要支点”。他认为,电池护照就像居民护照一样,较为详细地记录了电池的“身份信息”,包括制造历史、化学成分、技术规格、碳足迹等全生命周期数据。电池产品的产地、生产厂家、容量、性能、用途、化学成分、可回收内容物等信息,都可记录在数字化电池护照中。

业界人士认为,《新电池法》,中国电池企业进军欧洲市场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补足和完善碳足迹声明;二是满足欧盟对电池材料的回收与再生利用要求;三是应对电池护照中信息披露的挑战。

谈及《新电池法》中国企业的影响,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表示,新电池法落地,短期内,销往欧盟的产品要符合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等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的上升。同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竞争门槛进一步提升,而欧盟在自身电池产业未发展起来之前就设立过高的门槛,不利于市场的培和技术创新。长远来看,将催生行业新一轮深度洗牌,加速市场竞争格局演变,推动全球电池企业向低碳化转型。

中国电池企业积极应对

欧盟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重要市场。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已超60%,2019-2022年中国在欧洲的动力电池装机占比急速攀升,分别为11.8%、16.8%、22.6%、34%。

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欣旺达、蜂巢能源等中国电池企业先后在欧洲建立电池厂,中国企业在欧累计规划产能超260GW。对于《新电池法》的出现,中国企业积极应对。

2023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了当前锂电产业最大规模碳中和规划,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为此,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在矿、大宗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电池系统五大关键环节实现技术降碳。

同时,宁德时代在供应链上广泛开展CREDIT(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审核计划)项目,从而帮助供应链合作伙伴探索可持续发展潜力与路径。在零碳工厂方面,宁德时代宜宾基地已于2021年建成业内首批电池零碳工厂,并于2022年完成碳中和认证。8月11日,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广东瑞庆时代也正式跻身零碳工厂行列。此外,宁德时代还参与了全球电池联盟全球首个“电池护照”试点,也是国内唯一参与这项工作的企业。

蜂巢能源也表示,计划在2023年打造其零碳工厂,规划到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

远景动力则推出了远景方舟碳管理系统,对储能电池产品进行了“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分析,从原料开采、加工、包装、运输到生产、污染物排放等流程进行了精准的碳排放核算,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并模拟减排路径。

产品碳足迹的信息均被记录在储能电池产品的“零碳绿码”中,展示透明、可追溯、可认证的碳足迹数据。日前,远景科技集团发布《2023零碳行动报告》,公司已在2022年实现运营碳中和目标,远景动力成为全球首家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电池科技企业。

2023年4月25日,欣旺达供应链低碳管理专项暨产品碳足迹项目启动,与全球领先的第三方认证机构SGS及TUV莱茵合作,正式全面启动供应链减排计划。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我国电池回收行业仍然处于调整期,全球对电池产品各方面数据的规范缺乏标准,更大的挑战在于供应链上的数字化管理。

“锂电池碳足迹构成中,电池企业自身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电芯、系统的碳排放,仅占碳足迹的15%左右,而电池产品碳足迹的构成主要来源于上游的碳排放。”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曾表示,新能源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的力量。■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