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8-15 11:06
商业与经济

销售劲挫债务临门 碧桂园危机重重

内房龙头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债券约2,250万美元的利息,市场担忧公司有机会出现债务违约。
销售下滑后,碧桂园在债务危机中愈陷愈深
易炀

■中国政府2020年推出“三条红线”政策后,内房企业高杠杆操作时代画上句号,随之而来是要处理高负债问题,开发商纷纷叫苦连天。去年政府要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为少部分民营房企提供债券融资增信工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是被点名的几家企业,市场对这家地产龙头信心大振,加上公司的业绩虽然下跌,但财务显示仍然健康,期间碧桂园接连配股也获得承接,市场相信,在众多内房民企中,碧桂园是最稳健的几家企业之一。

直至最近传出,该公司未能缴付两笔债券近2,250万美元(1.62亿元)利息,市场才如梦初醒,原来所谓龙头企业,也是债务累累,不堪一击。

事情要回溯至今年7月31日,碧桂园突然发盈警,表示上半年将出现亏损;同日又传出公司以每股1.3港元配股集资,较当天收盘价1.58港元折让近18%,集资总金额仅23.4亿港元(21亿元),然而最终仍被叫停。8月4日,同系的碧桂园服务(6098.HK)公布,原定8月30日派付的2022年股息及特别息,将提前于8月11日派送,市场对公司匆忙派息大感不解。当8月8日有媒体报道,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债券利息,大家开始联想到,是否大股东杨惠妍急需现金去支持碧桂园,才急不及待派发碧桂园服务的股息。

到8月10日晚上,公司发表的公告,让市场更进一步认清情况。碧桂园披露,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介乎450至550亿元,去年同期则有19.1亿元利润,公司更承认出现阶段性流动压力,以及遇到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事实上,从市场消息及公司的公布,市场已认定碧桂园正身陷债务危机。公告发出翌日,其股份被大手沽售,股价单日下挫近6%,跌破1港元成为“毫子股”,市值仅270亿港元。

是否存在“表外负债”

说到债务,碧桂园今年中期业绩虽未揭晓,但从2022的年报显示,集团手头现金1,282亿元,总负债2,713亿元,净负债比率只是40%,财务状况看似安全,大家又怎想到,只是半年多一点,其资金已变得如此紧张,连两千多万美元利息也未能如期支付。

市场更担心碧桂园的负债真实情况,熟识内房企业操作的人士都清楚,许多开发商实际持有的债款,远高于财务报表显示的数字,原因是企业有不少表外债务。

当中常见的模式,是内房企业利用项目或合营公司做借贷,再通过集团或大股东担保,顺利融资后,那些债项是不会在资产负债表显示,不过需要在附注上解述。脑袋灵活的内房企业,会与银行协商,在每年的6月30日及12月31日这两天解除担保,翌日才恢复原状。其巧妙之处在于这两天是上市公司中期及年结日,一解除担保,就不需要在财务报表注明,那么债务就在财报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碧桂园有没有这类债务,我们尚不清楚,若然是有,那又有多少?情况有多严重?而且,一旦手上债务违约,表外债务就不能再以上面的模式操作,要在财务报表中现形。

物业销售每况愈下

即使碧桂园没有这类债项,但要偿还手上庞大负债,很大程度要看物业销售,只要卖楼理想,许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问题是今年内地楼市销售每况愈下,1月时碧桂园销售220亿元,2月回升至248亿元,但别忘记1月是农历年,销售通常较低,所以2月的回升代表性不大。反之,自3月销售250亿元后,其情况就一直差下去,至7月更跌至121亿元,是连续第四个月下跌。今年首7个月,物业销售1,408亿元,同比跌三成半,更较2021年同期减少逾六成。

再看看,今年余下时间,情况会否逆转?大家也明白,自三条红线推出后,发展商首要是减债,问题是要大减债项,作为房企可以做的就只能卖楼;要短时间套现,就要扩大销售,最佳方法就是减价。可是,市场上其他开发商也要卖楼,也要平售,结果在争相推盘下供应大增,楼价就愈走愈低。

事实上,房子并非单纯一项商品,也可以是一项投资工具,当楼价上升时,人们没需要也抢着买,当楼价下跌时,再便宜也无人问津。更有趣的是,楼价下调初期,许多等了多年的人认为机不可失,心急抢购;可后来发现,今天的低价,原来是明天的高价,就后悔不已,其他人看在眼里,入市变得审慎,结果是更少人买楼。更坏的情况是个别开发商未能交楼,事件会吓怕许多准买家,人们更不敢入市。

四大策略应对危机

面对困境,作为龙头房企的碧桂园并没有坐以待毙,除了发公开信道歉外,集团也公布四大策略,希望扭转局势。一是全力保交付;二是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公司会与债务持份者沟通,考虑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三是保障经营有序开展,集团强调目前净资产充足,截至去年底,净资产约3,096亿元,总权益可售资源约12,083亿元,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9,555亿元,同时精简组织及减省开支;第四则是加强特殊时期的组织领导。

究竟碧桂园能否逆转?保交付暂时未见有“烂尾楼”出现,但要化解流动性压力,很大程度视乎集团能否提供方案,让债权人接受。至于集团强调资产充足,但房企资产不外乎楼及地,真的要看未来楼市走向,若然楼价持续下调,碧桂园的物业及土储肯定也会跌价,实际价值就不一定如去年底财务报表所显示的金额。只要资产价格下跌,负债比率随之也受影响。至于减省开支,对于负债以千亿计的企业来说,或许只属杯水车薪。

坦白说,楼市若回升,碧桂园就有救;楼市倘持续回落,碧桂园就高危。按现时市况,物业销售要有理想回升,并非一年半载的事情,碧桂园要如自己所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真的说易行难。■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销售下滑后,碧桂园在债务危机中愈陷愈深
2023-08-15 11:06
商业与经济

销售劲挫债务临门 碧桂园危机重重

内房龙头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债券约2,250万美元的利息,市场担忧公司有机会出现债务违约。
易炀

■中国政府2020年推出“三条红线”政策后,内房企业高杠杆操作时代画上句号,随之而来是要处理高负债问题,开发商纷纷叫苦连天。去年政府要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为少部分民营房企提供债券融资增信工作,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是被点名的几家企业,市场对这家地产龙头信心大振,加上公司的业绩虽然下跌,但财务显示仍然健康,期间碧桂园接连配股也获得承接,市场相信,在众多内房民企中,碧桂园是最稳健的几家企业之一。

直至最近传出,该公司未能缴付两笔债券近2,250万美元(1.62亿元)利息,市场才如梦初醒,原来所谓龙头企业,也是债务累累,不堪一击。

事情要回溯至今年7月31日,碧桂园突然发盈警,表示上半年将出现亏损;同日又传出公司以每股1.3港元配股集资,较当天收盘价1.58港元折让近18%,集资总金额仅23.4亿港元(21亿元),然而最终仍被叫停。8月4日,同系的碧桂园服务(6098.HK)公布,原定8月30日派付的2022年股息及特别息,将提前于8月11日派送,市场对公司匆忙派息大感不解。当8月8日有媒体报道,碧桂园未能支付两笔债券利息,大家开始联想到,是否大股东杨惠妍急需现金去支持碧桂园,才急不及待派发碧桂园服务的股息。

到8月10日晚上,公司发表的公告,让市场更进一步认清情况。碧桂园披露,今年上半年净亏损介乎450至550亿元,去年同期则有19.1亿元利润,公司更承认出现阶段性流动压力,以及遇到自成立以来最大的困难。事实上,从市场消息及公司的公布,市场已认定碧桂园正身陷债务危机。公告发出翌日,其股份被大手沽售,股价单日下挫近6%,跌破1港元成为“毫子股”,市值仅270亿港元。

是否存在“表外负债”

说到债务,碧桂园今年中期业绩虽未揭晓,但从2022的年报显示,集团手头现金1,282亿元,总负债2,713亿元,净负债比率只是40%,财务状况看似安全,大家又怎想到,只是半年多一点,其资金已变得如此紧张,连两千多万美元利息也未能如期支付。

市场更担心碧桂园的负债真实情况,熟识内房企业操作的人士都清楚,许多开发商实际持有的债款,远高于财务报表显示的数字,原因是企业有不少表外债务。

当中常见的模式,是内房企业利用项目或合营公司做借贷,再通过集团或大股东担保,顺利融资后,那些债项是不会在资产负债表显示,不过需要在附注上解述。脑袋灵活的内房企业,会与银行协商,在每年的6月30日及12月31日这两天解除担保,翌日才恢复原状。其巧妙之处在于这两天是上市公司中期及年结日,一解除担保,就不需要在财务报表注明,那么债务就在财报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碧桂园有没有这类债务,我们尚不清楚,若然是有,那又有多少?情况有多严重?而且,一旦手上债务违约,表外债务就不能再以上面的模式操作,要在财务报表中现形。

物业销售每况愈下

即使碧桂园没有这类债项,但要偿还手上庞大负债,很大程度要看物业销售,只要卖楼理想,许多问题也能迎刃而解。问题是今年内地楼市销售每况愈下,1月时碧桂园销售220亿元,2月回升至248亿元,但别忘记1月是农历年,销售通常较低,所以2月的回升代表性不大。反之,自3月销售250亿元后,其情况就一直差下去,至7月更跌至121亿元,是连续第四个月下跌。今年首7个月,物业销售1,408亿元,同比跌三成半,更较2021年同期减少逾六成。

再看看,今年余下时间,情况会否逆转?大家也明白,自三条红线推出后,发展商首要是减债,问题是要大减债项,作为房企可以做的就只能卖楼;要短时间套现,就要扩大销售,最佳方法就是减价。可是,市场上其他开发商也要卖楼,也要平售,结果在争相推盘下供应大增,楼价就愈走愈低。

事实上,房子并非单纯一项商品,也可以是一项投资工具,当楼价上升时,人们没需要也抢着买,当楼价下跌时,再便宜也无人问津。更有趣的是,楼价下调初期,许多等了多年的人认为机不可失,心急抢购;可后来发现,今天的低价,原来是明天的高价,就后悔不已,其他人看在眼里,入市变得审慎,结果是更少人买楼。更坏的情况是个别开发商未能交楼,事件会吓怕许多准买家,人们更不敢入市。

四大策略应对危机

面对困境,作为龙头房企的碧桂园并没有坐以待毙,除了发公开信道歉外,集团也公布四大策略,希望扭转局势。一是全力保交付;二是积极化解阶段性流动压力,公司会与债务持份者沟通,考虑采取各种债务管理措施;三是保障经营有序开展,集团强调目前净资产充足,截至去年底,净资产约3,096亿元,总权益可售资源约12,083亿元,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9,555亿元,同时精简组织及减省开支;第四则是加强特殊时期的组织领导。

究竟碧桂园能否逆转?保交付暂时未见有“烂尾楼”出现,但要化解流动性压力,很大程度视乎集团能否提供方案,让债权人接受。至于集团强调资产充足,但房企资产不外乎楼及地,真的要看未来楼市走向,若然楼价持续下调,碧桂园的物业及土储肯定也会跌价,实际价值就不一定如去年底财务报表所显示的金额。只要资产价格下跌,负债比率随之也受影响。至于减省开支,对于负债以千亿计的企业来说,或许只属杯水车薪。

坦白说,楼市若回升,碧桂园就有救;楼市倘持续回落,碧桂园就高危。按现时市况,物业销售要有理想回升,并非一年半载的事情,碧桂园要如自己所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真的说易行难。■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