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8-07 17:11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俄关系又现新现象

曹辛:随着俄乌战争的演进,中俄关系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方向是中国会更加中立,但同时也会公开、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俄关系又现新现象
曹辛

■上周,围绕中俄关系的两件事引起了部分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

其一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微信公众号8月4日发布消息称:五名中国公民7月29日拟驾车从哈萨克斯坦经阿斯特拉罕州卡拉乌泽克口岸入境俄罗斯时遇阻,被注销旅游签证、拒绝入境。中国使馆领事人员为此批评俄罗斯方面“野蛮执法、过度执法”,严重损害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并就此向俄罗斯提出交涉。其二是:中国外交部8月4日宣布,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吉达出席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而这次会议是由乌克兰发起、没有俄罗斯参加的国际会议,乌克兰和西方外交官希望这次会议能就结束俄乌战争的主要和平原则达成协议,而且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将参加。

就前者而言,在俄罗斯类似的涉华侨民案例甚多,但中国驻俄使馆反应如此严厉却十分罕见;而就后者来说,敏感度就很高了,尤其是对俄罗斯而言。显然,随着俄乌战争的演进,中俄关系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方向是:中国会更加中立,但同时也会公开、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中国使馆态度转变巨大

在中俄关系中,这种涉及中国侨民受到俄罗斯不公正对待的案例并不少见,但中国驻俄使领馆在多年来中俄友谊的宣传氛围下,一般更喜欢私下处理,而非公开曝光。但此次中国驻俄使馆的处理方式转变巨大,即:以公开的严厉批评取代了以往热衷的私下处理模式。

根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公布的信息:中国使馆领事人员接到上述五名中国公民的求助电话后,立即了解事件原委,安抚当事人情绪,并要求俄罗斯为当事人再次申请签证和提供入境便利。

中国驻俄使馆相关部门分别约见俄罗斯外交部、联邦边防总局、联邦安全总局等部门提出交涉,严厉批评俄罗斯方面“野蛮执法、过度执法”,严重损害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中国大使馆称:这与当前中俄关系友好大局不符,与两国日益密切的人员友好交流趋势不符。

中国使馆还要求俄罗斯立刻查明事件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消除恶劣影响,并保证此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此外,中国使馆还要求俄罗斯进一步调查俄方边检人员过度执法行为,给中方一个满意的答复。

根据中方消息说,俄罗斯方面表示上述事件为单一事件,俄罗斯欢迎中国公民赴俄,对中国公民没有任何歧视性政策和行为。经初步核实,出现拒绝入境情况原因是“相关中国公民签证申请的前往目的地与实际目的地不符,违反俄相关法律规定”。

俄罗斯的解释是否属实,目前还没有证据。但中方的上述态度为近年来所罕见,甚至在三年疫情中,当中国公民权益受到俄方侵犯时也未有过。

有人分析,估计俄方在中方提出投诉时态度恶劣,且对中国使馆粗暴蛮横,因而激怒中方,导致中国态度发生巨变。但对当今特别讲政治的中国外交人员而言,发生这样的事情本身就可以看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这种理念早已不复存在,两国关系正走向正常国家间关系。

这种态势去年就已经呈现了。去年中国、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三国就已确定:共同修筑一条连接中—吉—乌三国的铁路,以连通中亚、西亚、中东和欧洲,构成中欧班列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部分替代由西伯利亚铁路转向欧洲的这一唯一的中欧班列通道。

而在今年,中俄能源合作又出现了新的动态:5月,中国暂时搁置了普京专门向中国推荐的、途经蒙古转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项目工作,更不要说是准备开工建设了。

因此,上述中国驻俄使馆人员对中国侨民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激烈反弹行为,以后还有可能发生。客观上讲,只要中俄两国是正常国家关系,发生冲突和矛盾就是正常现象,否则就不正常。

然而另一个有趣的消息是:近日有人散布消息说,俄罗斯外交部计划通知北京,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为“不受欢迎的人”。俄罗斯外交部8月5日随即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这是假新闻,是某些人为制造紧张局势而编造的。然而无论如何,考虑到这条消息发布的背景,在这条消息下受到压力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大使,这不由得不让人对消息来源产生更多联想。

中国出席无俄罗斯参加的乌克兰会议

上周另一个引起世界舆论高度关注的议题是: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使李辉出席了8月5日至6日在沙特举办的、没有俄罗斯参加的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该国际会议由乌克兰发起、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参加,这激起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兴趣。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声明稿,汪文斌重申中方的立场是:“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意味着中国参加会议是为了解决问题,和站队无关。

中国国内专家和外交权威人士则针对西方舆论的上述兴趣或者说期待,向笔者明确表示:中国参加会议不是为了反俄,包括乌克兰在内的西方国家认为既然是没有俄罗斯参加的会议,中国又参加,这就意味着立场的转变,或者说是反俄,那是逻辑上的错误。

当然,随着俄乌战争的演进,中俄关系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当然中国会更加相对中立,但大的方向一定是:中国会公开、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可以预测,中国将在会上重复中国政府的观点,例如乌克兰问题的12点和平倡议等,同时听取其他国家代表的意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俄关系又现新现象
2023-08-07 17:11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俄关系又现新现象

曹辛:随着俄乌战争的演进,中俄关系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方向是中国会更加中立,但同时也会公开、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曹辛

■上周,围绕中俄关系的两件事引起了部分世界舆论的高度关注:

其一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微信公众号8月4日发布消息称:五名中国公民7月29日拟驾车从哈萨克斯坦经阿斯特拉罕州卡拉乌泽克口岸入境俄罗斯时遇阻,被注销旅游签证、拒绝入境。中国使馆领事人员为此批评俄罗斯方面“野蛮执法、过度执法”,严重损害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并就此向俄罗斯提出交涉。其二是:中国外交部8月4日宣布,将派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赴吉达出席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而这次会议是由乌克兰发起、没有俄罗斯参加的国际会议,乌克兰和西方外交官希望这次会议能就结束俄乌战争的主要和平原则达成协议,而且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将参加。

就前者而言,在俄罗斯类似的涉华侨民案例甚多,但中国驻俄使馆反应如此严厉却十分罕见;而就后者来说,敏感度就很高了,尤其是对俄罗斯而言。显然,随着俄乌战争的演进,中俄关系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方向是:中国会更加中立,但同时也会公开、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中国使馆态度转变巨大

在中俄关系中,这种涉及中国侨民受到俄罗斯不公正对待的案例并不少见,但中国驻俄使领馆在多年来中俄友谊的宣传氛围下,一般更喜欢私下处理,而非公开曝光。但此次中国驻俄使馆的处理方式转变巨大,即:以公开的严厉批评取代了以往热衷的私下处理模式。

根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微信公众号公布的信息:中国使馆领事人员接到上述五名中国公民的求助电话后,立即了解事件原委,安抚当事人情绪,并要求俄罗斯为当事人再次申请签证和提供入境便利。

中国驻俄使馆相关部门分别约见俄罗斯外交部、联邦边防总局、联邦安全总局等部门提出交涉,严厉批评俄罗斯方面“野蛮执法、过度执法”,严重损害中国公民合法权益。

中国大使馆称:这与当前中俄关系友好大局不符,与两国日益密切的人员友好交流趋势不符。

中国使馆还要求俄罗斯立刻查明事件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全力消除恶劣影响,并保证此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此外,中国使馆还要求俄罗斯进一步调查俄方边检人员过度执法行为,给中方一个满意的答复。

根据中方消息说,俄罗斯方面表示上述事件为单一事件,俄罗斯欢迎中国公民赴俄,对中国公民没有任何歧视性政策和行为。经初步核实,出现拒绝入境情况原因是“相关中国公民签证申请的前往目的地与实际目的地不符,违反俄相关法律规定”。

俄罗斯的解释是否属实,目前还没有证据。但中方的上述态度为近年来所罕见,甚至在三年疫情中,当中国公民权益受到俄方侵犯时也未有过。

有人分析,估计俄方在中方提出投诉时态度恶劣,且对中国使馆粗暴蛮横,因而激怒中方,导致中国态度发生巨变。但对当今特别讲政治的中国外交人员而言,发生这样的事情本身就可以看出:中俄关系“上不封顶”这种理念早已不复存在,两国关系正走向正常国家间关系。

这种态势去年就已经呈现了。去年中国、吉尔吉斯和乌兹别克三国就已确定:共同修筑一条连接中—吉—乌三国的铁路,以连通中亚、西亚、中东和欧洲,构成中欧班列南部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部分替代由西伯利亚铁路转向欧洲的这一唯一的中欧班列通道。

而在今年,中俄能源合作又出现了新的动态:5月,中国暂时搁置了普京专门向中国推荐的、途经蒙古转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项目工作,更不要说是准备开工建设了。

因此,上述中国驻俄使馆人员对中国侨民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激烈反弹行为,以后还有可能发生。客观上讲,只要中俄两国是正常国家关系,发生冲突和矛盾就是正常现象,否则就不正常。

然而另一个有趣的消息是:近日有人散布消息说,俄罗斯外交部计划通知北京,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为“不受欢迎的人”。俄罗斯外交部8月5日随即在官网发布声明称,这是假新闻,是某些人为制造紧张局势而编造的。然而无论如何,考虑到这条消息发布的背景,在这条消息下受到压力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大使,这不由得不让人对消息来源产生更多联想。

中国出席无俄罗斯参加的乌克兰会议

上周另一个引起世界舆论高度关注的议题是: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使李辉出席了8月5日至6日在沙特举办的、没有俄罗斯参加的乌克兰问题国际会议,该国际会议由乌克兰发起、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参加,这激起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兴趣。

根据中国外交部的声明稿,汪文斌重申中方的立场是:“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这意味着中国参加会议是为了解决问题,和站队无关。

中国国内专家和外交权威人士则针对西方舆论的上述兴趣或者说期待,向笔者明确表示:中国参加会议不是为了反俄,包括乌克兰在内的西方国家认为既然是没有俄罗斯参加的会议,中国又参加,这就意味着立场的转变,或者说是反俄,那是逻辑上的错误。

当然,随着俄乌战争的演进,中俄关系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当然中国会更加相对中立,但大的方向一定是:中国会公开、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利益。

可以预测,中国将在会上重复中国政府的观点,例如乌克兰问题的12点和平倡议等,同时听取其他国家代表的意见。■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