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8-04 08:24
时政

青年失业率新高、中年失业率新低,为何?

张林:青年失业率新高和中年失业率新低看上去背离,实际上可能都是就业恶化的表现,更不能因此轻易产生经济已经开始扩张的幻觉。
国旗经济陈启宗、樊纲、陈淮、陆挺博鳌铿锵行:我们是否会“失去多少年”?
张林

■统计局分年龄阶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公布是从2018年1月开始的,至今年6月,16-24岁人口失业率为21.3%,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25-59岁人口失业率为4.1%,为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这两个数据的背离让人们对于经济运行和就业状况的理解产生了困惑,经济到底是冷还是热,就业到底是好还是坏?

中年失业率更能反映经济状况,但也有例外

了解短期的经济运行状况,特别是经济生产端的情况,可以简单参考PMI(采购经理指数),因为该指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微观企业在产量、订单、库存、价格等方面的景气状况。为了简单的和青年群体区分,这里把超过24岁的人口粗略的统称为中年人口,然后把PMI和中年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放在一起(如表1),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整体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就是说,当经济景气度好转的时候,中年人口失业率是降低的,反之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就会向上走。而青年群体的失业率并不会和PMI形成这样的对应关系,因为大学生毕业离校集中在6、7月份,所以青年失业率会在6、7月形成季节性的走高,从而无法和经济状况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另外,青年群体中约有2/3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求学读研、准备公务员考试或在家躺平,实际参与劳动市场的约3200万青年群体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7%左右,因此也无法较好的反映整体的就业状况。

但是,这一负向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比如2021年的上半年PMI景气指数在走低,但是中年失业率却是在降低的,这和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如出一辙,景气度的月度走低和中年失业率的逐月走低同时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逻辑上应当更倾向相信景气指数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状况,因为经济的热与冷首先是企业经营的好与坏构成的,而就业状况则是一个距离更远的指标,并且滞后于企业的生产与投资状况。

经济和就业承压,中年失业率为何新低

前面说明了,中年失业率的高低并不能等同的说明经济的冷热,特别是在短周期内,影响经济和就业的因素都是非常多元的。但是,如果当前经济仍然在谷底爬坡,为什么占多数的中年劳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反而会好转呢?中年失业率的走低,这件事本身依然令人费解。

一种可能的情形是,就业机会并没有增加,而是劳动人口寻找工作这一动作本身,带来了失业率的走低。我国的调查失业率统计标准与国际劳动组织的失业统计标准一致,即劳动人口在调查时点前一周,只要为了取得收入而工作一小时以上,即被统计为就业人口。

在此前三年里,疫情封控下大量待业群体无法正常外出寻找工作,由此出现了劳动参与率的显著下行。今年初疫情防控措施正式解除,上半年仅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就新增了约600万,在劳动供给显著增加、劳动参与率上行,而同时企业信心不足、民间投资由正转负的情况下,中年人口就业状况出现好转并没有基础。

因此最有可能的是,劳动力需求依然疲软,劳动力供给只能更多的配给到零散工、临时工、日结工等不具有就业可持续的环节中,而这部分就业机会很少为青年群体所考虑。比如近来媒体报道,北京马驹桥的快递装卸零活日结工资,已经从去年的200元每12小时晚班,下降至今年的170元左右,即便如此,竞争这些工作的人数却有增无减。

而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可能也会增加利用临时用工而降低合同用工的使用,加上五险一金等隐性成本的存在,将一份合同工拆为两份临时工可能成本更低,这时就业状况的恶化反而会体现为失业率的下降。从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来看,截至今年6月为48.6小时,比去年初增加了1个多小时,这也是就业恶化的某种表现。

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建筑维修等劳动密集的服务性行业可能更加倾向于雇佣有经验的就业人员,从而进一步挤压了青年群体的就业机会。

青年失业率新高,不能忽视其疤痕效应

青年就业人口虽仅占总就业人口的7%,但青年失业率的变化却更为牵动人心。青年失业和中年失业所形成的疤痕效应是不同的。毕业即失业,将使得一个失业的青年人容易被打上“能力欠缺”的信号,而这种负面信号长久存在,且几乎无法消除,并且可能将使得这位青年人的整体家庭成员变得保守消极,在长期内没有信心扩大消费和投资。

智联招聘去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调查样本中有15.9%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关于就业“暂无具体打算”,显著高于2021年、2020年的12.8%与6.2%,今年来看,这种状况只会加剧而不会缓解。“缓就业”、“慢就业”和“不就业”不仅最终带来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还容易带来青年群体的躺平心态。青年人若没有朝气,只求得平稳,对一个社会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三年的疫情冲击改变了许多宏观变量的运行逻辑,失业率也是如此,青年失业率新高和中年失业率新低看上去背离,实际上可能都是就业恶化的表现,更不能因此轻易产生经济已经开始扩张的幻觉,稳就业、稳增长的政策依然是关键和必要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国旗经济陈启宗、樊纲、陈淮、陆挺博鳌铿锵行:我们是否会“失去多少年”?
2023-08-04 08:24
时政

青年失业率新高、中年失业率新低,为何?

张林:青年失业率新高和中年失业率新低看上去背离,实际上可能都是就业恶化的表现,更不能因此轻易产生经济已经开始扩张的幻觉。
张林

■统计局分年龄阶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公布是从2018年1月开始的,至今年6月,16-24岁人口失业率为21.3%,为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25-59岁人口失业率为4.1%,为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这两个数据的背离让人们对于经济运行和就业状况的理解产生了困惑,经济到底是冷还是热,就业到底是好还是坏?

中年失业率更能反映经济状况,但也有例外

了解短期的经济运行状况,特别是经济生产端的情况,可以简单参考PMI(采购经理指数),因为该指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微观企业在产量、订单、库存、价格等方面的景气状况。为了简单的和青年群体区分,这里把超过24岁的人口粗略的统称为中年人口,然后把PMI和中年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放在一起(如表1),可以看到两者之间整体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就是说,当经济景气度好转的时候,中年人口失业率是降低的,反之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就会向上走。而青年群体的失业率并不会和PMI形成这样的对应关系,因为大学生毕业离校集中在6、7月份,所以青年失业率会在6、7月形成季节性的走高,从而无法和经济状况形成直接的对应关系。另外,青年群体中约有2/3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求学读研、准备公务员考试或在家躺平,实际参与劳动市场的约3200万青年群体只占全部就业人口的7%左右,因此也无法较好的反映整体的就业状况。

但是,这一负向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比如2021年的上半年PMI景气指数在走低,但是中年失业率却是在降低的,这和今年上半年的情况如出一辙,景气度的月度走低和中年失业率的逐月走低同时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逻辑上应当更倾向相信景气指数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状况,因为经济的热与冷首先是企业经营的好与坏构成的,而就业状况则是一个距离更远的指标,并且滞后于企业的生产与投资状况。

经济和就业承压,中年失业率为何新低

前面说明了,中年失业率的高低并不能等同的说明经济的冷热,特别是在短周期内,影响经济和就业的因素都是非常多元的。但是,如果当前经济仍然在谷底爬坡,为什么占多数的中年劳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反而会好转呢?中年失业率的走低,这件事本身依然令人费解。

一种可能的情形是,就业机会并没有增加,而是劳动人口寻找工作这一动作本身,带来了失业率的走低。我国的调查失业率统计标准与国际劳动组织的失业统计标准一致,即劳动人口在调查时点前一周,只要为了取得收入而工作一小时以上,即被统计为就业人口。

在此前三年里,疫情封控下大量待业群体无法正常外出寻找工作,由此出现了劳动参与率的显著下行。今年初疫情防控措施正式解除,上半年仅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就新增了约600万,在劳动供给显著增加、劳动参与率上行,而同时企业信心不足、民间投资由正转负的情况下,中年人口就业状况出现好转并没有基础。

因此最有可能的是,劳动力需求依然疲软,劳动力供给只能更多的配给到零散工、临时工、日结工等不具有就业可持续的环节中,而这部分就业机会很少为青年群体所考虑。比如近来媒体报道,北京马驹桥的快递装卸零活日结工资,已经从去年的200元每12小时晚班,下降至今年的170元左右,即便如此,竞争这些工作的人数却有增无减。

而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可能也会增加利用临时用工而降低合同用工的使用,加上五险一金等隐性成本的存在,将一份合同工拆为两份临时工可能成本更低,这时就业状况的恶化反而会体现为失业率的下降。从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来看,截至今年6月为48.6小时,比去年初增加了1个多小时,这也是就业恶化的某种表现。

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建筑维修等劳动密集的服务性行业可能更加倾向于雇佣有经验的就业人员,从而进一步挤压了青年群体的就业机会。

青年失业率新高,不能忽视其疤痕效应

青年就业人口虽仅占总就业人口的7%,但青年失业率的变化却更为牵动人心。青年失业和中年失业所形成的疤痕效应是不同的。毕业即失业,将使得一个失业的青年人容易被打上“能力欠缺”的信号,而这种负面信号长久存在,且几乎无法消除,并且可能将使得这位青年人的整体家庭成员变得保守消极,在长期内没有信心扩大消费和投资。

智联招聘去年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调查样本中有15.9%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关于就业“暂无具体打算”,显著高于2021年、2020年的12.8%与6.2%,今年来看,这种状况只会加剧而不会缓解。“缓就业”、“慢就业”和“不就业”不仅最终带来劳动参与率的下降,还容易带来青年群体的躺平心态。青年人若没有朝气,只求得平稳,对一个社会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三年的疫情冲击改变了许多宏观变量的运行逻辑,失业率也是如此,青年失业率新高和中年失业率新低看上去背离,实际上可能都是就业恶化的表现,更不能因此轻易产生经济已经开始扩张的幻觉,稳就业、稳增长的政策依然是关键和必要的。■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