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04-29 17:38
时政

精准防疫在于理性算账

刘远举:停工意味着经济循环的一部分失去了,某些需求可能会永远消失。疫情后经济会报复性增长的看法,是一种静态的、计划经济式的看法。
疫情中国单日新增本土新冠病例数突破2.4万例
刘远举

当下疫情吃紧,动态清零政策在上海已见成效。长期来看,如何走出疫情,还在于科学、理性、客观的算好账。

一、国家资源不是无穷的

很多人都有一种“财政幻觉”,所谓财政幻觉指,纳税人在财政选择过程中产生幻觉,他们错误的认为,所要缴纳的税收低于他们的负担,或公共产品受益者认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值高于实际价值。更简单的说,他们认为财富是国家创造出来的,不需任何成本,国家的资源是无穷的。

拯救生命,不惜一切,是非常崇高的情怀,但国家没有“一切”,只有有限的资源。国家不创造财富,国家的财富靠税收,靠市场中的生产者。国家收的税是一定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分蛋糕。

任何国家都是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出选择。美国有穷人,有流浪汉,医保也不能涵盖所有高额的、高技术的治疗,但同时仍然会把钱花在太空探索。每一个国家都时时刻刻在做冷静的、理性的、甚至无情的权衡,甚至家庭也是如此。一个95岁的老人得了癌症,需要花40万去治疗,这笔钱还有一个用途是让孙子去留学、结婚。这种情况下,家庭会怎么选择,老人自己会怎么选择?

二、疫情损失的经济,再也无法弥补

还有很多人说,钱损失了,可以再挣。这个想法,也从不是现实。

很多人对于生产、创造财富的概念,仍然是计划经济的,静态的。他们认为,今天不生产,明天生产补起来就可以了。最近小鹏汽车何小鹏:若供应链无法复产,所有整车厂五月将面临停产。很多人会认为,停产了没关系,开工之后补起来就可以了。但市场经济不是这样的。一个小鹏的员工,今天不生产,工资降低了,就不会给主播打赏,不会去餐馆吃大餐,呆在家里,也不能团购红酒、咖啡、可乐。两个月后,生产恢复了,哪怕工资弥补了,他也不会把没有吃的、没有喝的补起来。而餐厅、主播少赚了钱,就不会去买小鹏的车。经济循环的一部分就永远失去了,某些需求就永远的没有了。所以,疫情过后,经济会报复性增长的看法,是一种静态的、计划经济的看法。

供应链不稳定的状况,会进一步刺激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产业链的转移是有成本的,一个地区优势下降,甚至已经稍有劣势,厂家也不会转移,因为转移要成本。这同时意味着一旦转移,除非这个地区再次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厂家不会转移回来。所以,一些财富,错失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一些产业链转移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商家都经营多年,家底厚实,收入丰厚,看看停车场的车就知道。一天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他们除了春节几天,仍然是全年无休,不关门,不停业,就是因为生产不会停,需求不会停,而老板不能给老主顾与其他商家接触的机会,因为一旦接触,客户可能就永久的丢失了。国家也是如此,产业链转向之后,要回来就很难了。实际上,一旦过了一个门槛,就不是单单一年的损失,而是,哪怕疫情过去,每年也会有损失。

三、电车难题或者功利主义?

电车难题的伦理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算账,也即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是生活常态。

这种账一直在算,计算“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然后去实施。2019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3万人,中国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为25.6万人。但显然,我们不能停下交通,甚至都不能把高速公路最高120公里的限速,减少到60公里。因为要算账,降低速度一定能拯救更多生命,但会损害效率。

其实,关于疫情的账,不是在经济与生命之间选,而是在“这些病人”与“那些病人”之间选。

因为疫情,很多医院不开门了,无法看病。这当然,也会有人因为病耽误了而死亡。除了那些媒体上曝出的急诊外,很多慢性病人的死亡因为没有新闻性而被忽视。所以这就是在病人与病人之间选。

更长远的效应是经济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考虑到奥密克戎更低的致病性,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不大了。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压制感染峰值,企业有这个弹性承受,不至于对经济产生太大影响。

《我不是药神》中,最后有一个光明的结局,那些药进医保了。而每到年底,白血病人去医院的时候,才被告知,药是可以报销,但医院没有,开不出来。原因就是医保控费。医保控费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到了年底,很多手术做不了,药开不出来,就是因为医保报销限制了。对很多人来说,病耽误了,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疫情的高危人群是老人,有基础病的人,这些人其实也是高强度使用医保的人群。所以,最终都要理性的算账。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城市关闭两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该城市当前GDP的32%,约为该城市全年GDP的2.7%。如果城市关闭一个月,经济损失大致为城市全年GDP的4.5%。按照这个模型,2021年上海全年GDP为4.32万亿元。如果城市封闭两周,经济损失和成本约1100亿元;封闭1个月,损失1944亿。上海的卫生健康支出大约占GDP的8%。也就是说,上海的卫生健康支出会少1944*8%=155亿元。

此外,过去30天,上海在核酸上花了55.34亿元,在抗原上要花20.75亿元;建设方舱要花60.64亿元。多支出的加上少收入的,一共230亿元。

如果,假设上海有一半的人感染,1250万,在特效药已经出现的情况下,按千分之1死亡率计算,会有1.2万名死者。我们知道奥密克戎的特性,死亡的大多数是老人,香港的死者中位数是86岁。救治这些病人,也按每人40万计算,会产生50亿的费用。

也就是说,能产生180亿的剩余。这180亿元能做什么呢?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最令人悲伤的病,一方面,患病的都是小孩,另一方面,人类已经有办法治疗。患儿最长可以跟正常人的寿命一样。目前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它的治愈率可以达到60%-80%,可以长期的存活。不过,这个病治疗起来很贵。一般花费在30-50万元左右。取中,按40万元计算,180亿元,可以治疗好45000个患儿。

实际上,救一条命,很多时候花不到40万元,10万元就足以让一个农村老人从65岁活到75岁。20万元,就能让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活下去。那么,这笔钱挽回的生命,就是9万人,18万人。

公共开支主要包括:行政、国防、文教、科学、卫生、投资、补贴,一个国家要运行,哪一方面都不能少。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7.2万亿元,占GDP7.12%,低于9.9%的世界平均水平。所以,相对来说,卫生支出反而是弹性最高的。国家没钱了,大概率是率先减少卫生支出。实际上,核酸的钱,都是医保中出的。所以,实际上,那些免于感染新冠的老人,大概率会因为医疗开支下降而耽误病情。

所以,更真实的电车难题应该是这样的。

在名叫共存的火车轨道上,躺着1个老人;在另一边名叫动态清零的火车轨道上,躺着更多的人,按前面算账的比例,5个人。这个时候,一辆火车开过来了。选择共存,会发生悲剧,火车会碾过1个老人。于是,选择清零,车轮滚滚,逼向清零轨道上的5个人。这时候,有一只大手出现,把共存道路上的1个老人,转移到清零轨道上,车轮滚滚,6个人同时殒命。

这是一个更大的悲剧。这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题。●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疫情中国单日新增本土新冠病例数突破2.4万例
2022-04-29 17:38
时政

精准防疫在于理性算账

刘远举:停工意味着经济循环的一部分失去了,某些需求可能会永远消失。疫情后经济会报复性增长的看法,是一种静态的、计划经济式的看法。
刘远举

当下疫情吃紧,动态清零政策在上海已见成效。长期来看,如何走出疫情,还在于科学、理性、客观的算好账。

一、国家资源不是无穷的

很多人都有一种“财政幻觉”,所谓财政幻觉指,纳税人在财政选择过程中产生幻觉,他们错误的认为,所要缴纳的税收低于他们的负担,或公共产品受益者认为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价值高于实际价值。更简单的说,他们认为财富是国家创造出来的,不需任何成本,国家的资源是无穷的。

拯救生命,不惜一切,是非常崇高的情怀,但国家没有“一切”,只有有限的资源。国家不创造财富,国家的财富靠税收,靠市场中的生产者。国家收的税是一定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分蛋糕。

任何国家都是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出选择。美国有穷人,有流浪汉,医保也不能涵盖所有高额的、高技术的治疗,但同时仍然会把钱花在太空探索。每一个国家都时时刻刻在做冷静的、理性的、甚至无情的权衡,甚至家庭也是如此。一个95岁的老人得了癌症,需要花40万去治疗,这笔钱还有一个用途是让孙子去留学、结婚。这种情况下,家庭会怎么选择,老人自己会怎么选择?

二、疫情损失的经济,再也无法弥补

还有很多人说,钱损失了,可以再挣。这个想法,也从不是现实。

很多人对于生产、创造财富的概念,仍然是计划经济的,静态的。他们认为,今天不生产,明天生产补起来就可以了。最近小鹏汽车何小鹏:若供应链无法复产,所有整车厂五月将面临停产。很多人会认为,停产了没关系,开工之后补起来就可以了。但市场经济不是这样的。一个小鹏的员工,今天不生产,工资降低了,就不会给主播打赏,不会去餐馆吃大餐,呆在家里,也不能团购红酒、咖啡、可乐。两个月后,生产恢复了,哪怕工资弥补了,他也不会把没有吃的、没有喝的补起来。而餐厅、主播少赚了钱,就不会去买小鹏的车。经济循环的一部分就永远失去了,某些需求就永远的没有了。所以,疫情过后,经济会报复性增长的看法,是一种静态的、计划经济的看法。

供应链不稳定的状况,会进一步刺激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产业链的转移是有成本的,一个地区优势下降,甚至已经稍有劣势,厂家也不会转移,因为转移要成本。这同时意味着一旦转移,除非这个地区再次获得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厂家不会转移回来。所以,一些财富,错失了,就再也弥补不了了。一些产业链转移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那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商家都经营多年,家底厚实,收入丰厚,看看停车场的车就知道。一天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他们除了春节几天,仍然是全年无休,不关门,不停业,就是因为生产不会停,需求不会停,而老板不能给老主顾与其他商家接触的机会,因为一旦接触,客户可能就永久的丢失了。国家也是如此,产业链转向之后,要回来就很难了。实际上,一旦过了一个门槛,就不是单单一年的损失,而是,哪怕疫情过去,每年也会有损失。

三、电车难题或者功利主义?

电车难题的伦理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算账,也即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是生活常态。

这种账一直在算,计算“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然后去实施。2019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3万人,中国交通事故受伤人数为25.6万人。但显然,我们不能停下交通,甚至都不能把高速公路最高120公里的限速,减少到60公里。因为要算账,降低速度一定能拯救更多生命,但会损害效率。

其实,关于疫情的账,不是在经济与生命之间选,而是在“这些病人”与“那些病人”之间选。

因为疫情,很多医院不开门了,无法看病。这当然,也会有人因为病耽误了而死亡。除了那些媒体上曝出的急诊外,很多慢性病人的死亡因为没有新闻性而被忽视。所以这就是在病人与病人之间选。

更长远的效应是经济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考虑到奥密克戎更低的致病性,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已经不大了。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压制感染峰值,企业有这个弹性承受,不至于对经济产生太大影响。

《我不是药神》中,最后有一个光明的结局,那些药进医保了。而每到年底,白血病人去医院的时候,才被告知,药是可以报销,但医院没有,开不出来。原因就是医保控费。医保控费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到了年底,很多手术做不了,药开不出来,就是因为医保报销限制了。对很多人来说,病耽误了,面临着很大的风险。疫情的高危人群是老人,有基础病的人,这些人其实也是高强度使用医保的人群。所以,最终都要理性的算账。

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城市关闭两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该城市当前GDP的32%,约为该城市全年GDP的2.7%。如果城市关闭一个月,经济损失大致为城市全年GDP的4.5%。按照这个模型,2021年上海全年GDP为4.32万亿元。如果城市封闭两周,经济损失和成本约1100亿元;封闭1个月,损失1944亿。上海的卫生健康支出大约占GDP的8%。也就是说,上海的卫生健康支出会少1944*8%=155亿元。

此外,过去30天,上海在核酸上花了55.34亿元,在抗原上要花20.75亿元;建设方舱要花60.64亿元。多支出的加上少收入的,一共230亿元。

如果,假设上海有一半的人感染,1250万,在特效药已经出现的情况下,按千分之1死亡率计算,会有1.2万名死者。我们知道奥密克戎的特性,死亡的大多数是老人,香港的死者中位数是86岁。救治这些病人,也按每人40万计算,会产生50亿的费用。

也就是说,能产生180亿的剩余。这180亿元能做什么呢?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最令人悲伤的病,一方面,患病的都是小孩,另一方面,人类已经有办法治疗。患儿最长可以跟正常人的寿命一样。目前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它的治愈率可以达到60%-80%,可以长期的存活。不过,这个病治疗起来很贵。一般花费在30-50万元左右。取中,按40万元计算,180亿元,可以治疗好45000个患儿。

实际上,救一条命,很多时候花不到40万元,10万元就足以让一个农村老人从65岁活到75岁。20万元,就能让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活下去。那么,这笔钱挽回的生命,就是9万人,18万人。

公共开支主要包括:行政、国防、文教、科学、卫生、投资、补贴,一个国家要运行,哪一方面都不能少。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7.2万亿元,占GDP7.12%,低于9.9%的世界平均水平。所以,相对来说,卫生支出反而是弹性最高的。国家没钱了,大概率是率先减少卫生支出。实际上,核酸的钱,都是医保中出的。所以,实际上,那些免于感染新冠的老人,大概率会因为医疗开支下降而耽误病情。

所以,更真实的电车难题应该是这样的。

在名叫共存的火车轨道上,躺着1个老人;在另一边名叫动态清零的火车轨道上,躺着更多的人,按前面算账的比例,5个人。这个时候,一辆火车开过来了。选择共存,会发生悲剧,火车会碾过1个老人。于是,选择清零,车轮滚滚,逼向清零轨道上的5个人。这时候,有一只大手出现,把共存道路上的1个老人,转移到清零轨道上,车轮滚滚,6个人同时殒命。

这是一个更大的悲剧。这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题。●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