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6-22 06:18
时政

每周时事分析:中德政府磋商不会有意外发生

曹辛:中德两国基本可以守住现有经贸关系的现状,不会有大的起伏;但中德经贸关系也绝不可能回到甜蜜的过去。
中德国旗创新高!德政府高呼“去风险”,德企却“用脚投票”
曹辛

■有鉴于中德经济关系对两国乃至中欧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两国总理正在柏林举行的第七次中德政府磋商无疑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些关注都在围绕着一个核心,即:中德乃至中欧关系会不会疏远?俄乌战争对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深刻影响所致,也是欧美国家通过三年疫情对中国重新判断的结果。

不过,环顾世界和中欧双方当前的情势就会发现,国际社会关注的前景,不太可能会发生。两国基本可以守住现有中德经贸关系的现状,不会有大的起伏;但反过来,中德经贸关系也绝不可能回到甜蜜的过去,因为世界经过过去的三年,已经物异人非了。

德国“不脱钩”,只“去风险”

基本上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此次中德政府磋商,中德双方可以维护住现有的双边经贸格局和规模,但若想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尤其是在关键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的合作方面有所提升,难度不小。

首先,无论是欧盟还是德国政府,刚刚确定的对华经贸政策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就欧盟来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4月访华时就确定了这一原则,这界定了欧盟在对华经贸关系上与中美经贸关系的立场界限。上个月,七国集团也回应了主要工业大国的立场,即对中国是“去风险”而非“脱钩”。

同样,德国政府也是如此。朔尔茨曾表示,他希望避免过度依赖中国贸易,他希望德国的关键商品供应多样化,他称这种方式是“去风险”。他对来访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保证:“我们对与中国的经济脱钩没有兴趣。”因此,德国没有与中国“脱钩”的计划,尽管美国官员曾一再敦促德国那样做,但德国倾向于接受“去风险”的概念。

而且,德国内部经济形势的现实也不允许德国中断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由于俄乌战争以及俄罗斯中断对德国能源供应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继上个季度后,事实上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第二季度也不可能有所缓和,这让德国没有底气和美国采取共同的对华封锁政策,或者与中国市场保持距离。

其次,已经在华发展的德国大型企业全部不愿意离开中国,例如德国大型汽车企业、化工企业巴斯夫和工业龙头企业西门子等。这些企业在德国国内坚决捍卫自己在中国的投资利益,并扬言:现在不是德国要和中国“脱钩”,而是德国大型企业要和德国政府“脱钩”了。

而且,据笔者了解,最近德国国内出现的对德国绿党的反对声浪,也与这些德国大企业有关。这些舆论扬言:下一届再也不投票给绿党了。绿党现在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因为反华而在德国饱受争议的外长贝尔伯克。

中国德国商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近55%的德国企业计划在中国进一步投资。国际媒体对这一数据的强调重点是:该数字远低于疫情初期72%的水平,尽管北京方面已经解除严厉的“清零”防疫限制措施。但事实上,经过中国三年的疫情封锁后,仍然有过半德国企业有意进一步投资中国,这已经反映了中国市场对外国企业相当大的吸引力。

此外,美国媒体公布的另一些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超过100万个德国就业岗位直接依赖中国;还有更多岗位间接依赖中国。在欧洲对中国的投资中,近一半来自德国;近一半的德国制造业企业的部分供应链依赖于中国。

至于“去风险”方面,在对“风险”范围的理解和执行上,德国政府内部实际上并不一致。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执行总裁胡谧空认为:“德国去风险的核心优先事项是关键原材料和供应链。”相关事项还包括评估中国企业在德国关键基础设施中扮演的角色、技术方面的管控措施(包括对外投资审查),以及德国企业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而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德国官员们认为朔尔茨认同的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小院高墙”愿景,即严密保护关键技术,同时不把网撒得太大。

对此,一位德国商会人士向笔者证实:朔尔茨必须面对德国国内经济衰退的现实,而且,与美国对华政策拉开距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性就突出了,但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忘记“保护关键技术”。

这就是说,德国不会与中国“脱钩”,但会保护德国的关键技术,这就是“去风险”。

心有余而力有不逮

除了朔尔茨认同“小院高墙”远景外,中国方面也面临自身的问题,这就是:俄乌战争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对在华外资管理仍有不足,总体态势看上去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两国的问题将制约中德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俄乌战争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德国希望与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但中国受到自身在俄乌战争中立场的影响,这导致德国国内的反华力量始终有其发展空间,而且有时候这一空间还会扩大。因此,德国近期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描述为“一个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这对任何一届德国政府都会构成一种制约,其中当然包括中德两国的经贸关系。

朔尔茨对李强表示:“我再次呼吁中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对俄罗斯施加更大的影响”;“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这里负着非常特殊的职责。”

朔尔茨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继续不向侵略者俄罗斯运送武器。”他补充说,他“感谢”中国继续明确表示不存在使用核武器的空间。

而据报道,李强在声明中没有直接回应或提到乌克兰,这两位领导人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上述情况,让两国经贸关系一直存在进一步推进的障碍,包括德国政府加强对中国投资企业的审查。

其次是中国自身经济在疫情后恢复缓慢。

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是中国海关总署不久前公布的一组数据,即:按美元计价,今年5月,中国进出口5011.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出口2835亿美元,同比下降7.5%;进口2176.9亿美元,同比下降4.5%。而中德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从德国进口累计比去年同期减少3.9%,对德出口甚至减少8.3%。其中出口同比下降7.5%的数字引发广泛关注。这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为中国国内市场疲软,这将限制德国资本大量追加进入中国。

而且,中国对在华外资的管理仍有不足,有些问题多年来难以改进。

朔尔茨在李强访问时表示:“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德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公平竞争条件仍然是一个挑战,我们正在推动具体的改进。”

根据中国德国商会上月的一份快速调查结果,在对即将举行的两国政府磋商的期待上,45%的受访企业期待中国政府给予更多法律保障。

而即将卸任的中国欧盟商会会长伍德克则提到,很多问题存在了很多年,但没有解决的迹象。

上述问题让德国资本进入中国也很难没有顾虑。

既然中德两国都有自身的问题,两国经贸关系自然只能呈现维持现状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提升。■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德国旗创新高!德政府高呼“去风险”,德企却“用脚投票”
2023-06-22 06:18
时政

每周时事分析:中德政府磋商不会有意外发生

曹辛:中德两国基本可以守住现有经贸关系的现状,不会有大的起伏;但中德经贸关系也绝不可能回到甜蜜的过去。
曹辛

■有鉴于中德经济关系对两国乃至中欧经贸关系的重要意义,两国总理正在柏林举行的第七次中德政府磋商无疑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些关注都在围绕着一个核心,即:中德乃至中欧关系会不会疏远?俄乌战争对地缘政治和经济的深刻影响所致,也是欧美国家通过三年疫情对中国重新判断的结果。

不过,环顾世界和中欧双方当前的情势就会发现,国际社会关注的前景,不太可能会发生。两国基本可以守住现有中德经贸关系的现状,不会有大的起伏;但反过来,中德经贸关系也绝不可能回到甜蜜的过去,因为世界经过过去的三年,已经物异人非了。

德国“不脱钩”,只“去风险”

基本上可以非常明确地说,此次中德政府磋商,中德双方可以维护住现有的双边经贸格局和规模,但若想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尤其是在关键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的合作方面有所提升,难度不小。

首先,无论是欧盟还是德国政府,刚刚确定的对华经贸政策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就欧盟来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今年4月访华时就确定了这一原则,这界定了欧盟在对华经贸关系上与中美经贸关系的立场界限。上个月,七国集团也回应了主要工业大国的立场,即对中国是“去风险”而非“脱钩”。

同样,德国政府也是如此。朔尔茨曾表示,他希望避免过度依赖中国贸易,他希望德国的关键商品供应多样化,他称这种方式是“去风险”。他对来访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保证:“我们对与中国的经济脱钩没有兴趣。”因此,德国没有与中国“脱钩”的计划,尽管美国官员曾一再敦促德国那样做,但德国倾向于接受“去风险”的概念。

而且,德国内部经济形势的现实也不允许德国中断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由于俄乌战争以及俄罗斯中断对德国能源供应的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德国经济继上个季度后,事实上已经进入技术性衰退,第二季度也不可能有所缓和,这让德国没有底气和美国采取共同的对华封锁政策,或者与中国市场保持距离。

其次,已经在华发展的德国大型企业全部不愿意离开中国,例如德国大型汽车企业、化工企业巴斯夫和工业龙头企业西门子等。这些企业在德国国内坚决捍卫自己在中国的投资利益,并扬言:现在不是德国要和中国“脱钩”,而是德国大型企业要和德国政府“脱钩”了。

而且,据笔者了解,最近德国国内出现的对德国绿党的反对声浪,也与这些德国大企业有关。这些舆论扬言:下一届再也不投票给绿党了。绿党现在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因为反华而在德国饱受争议的外长贝尔伯克。

中国德国商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近55%的德国企业计划在中国进一步投资。国际媒体对这一数据的强调重点是:该数字远低于疫情初期72%的水平,尽管北京方面已经解除严厉的“清零”防疫限制措施。但事实上,经过中国三年的疫情封锁后,仍然有过半德国企业有意进一步投资中国,这已经反映了中国市场对外国企业相当大的吸引力。

此外,美国媒体公布的另一些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超过100万个德国就业岗位直接依赖中国;还有更多岗位间接依赖中国。在欧洲对中国的投资中,近一半来自德国;近一半的德国制造业企业的部分供应链依赖于中国。

至于“去风险”方面,在对“风险”范围的理解和执行上,德国政府内部实际上并不一致。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执行总裁胡谧空认为:“德国去风险的核心优先事项是关键原材料和供应链。”相关事项还包括评估中国企业在德国关键基础设施中扮演的角色、技术方面的管控措施(包括对外投资审查),以及德国企业对中国的过度依赖。

而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德国官员们认为朔尔茨认同的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小院高墙”愿景,即严密保护关键技术,同时不把网撒得太大。

对此,一位德国商会人士向笔者证实:朔尔茨必须面对德国国内经济衰退的现实,而且,与美国对华政策拉开距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德国乃至欧洲的重要性就突出了,但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忘记“保护关键技术”。

这就是说,德国不会与中国“脱钩”,但会保护德国的关键技术,这就是“去风险”。

心有余而力有不逮

除了朔尔茨认同“小院高墙”远景外,中国方面也面临自身的问题,这就是:俄乌战争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复苏乏力以及对在华外资管理仍有不足,总体态势看上去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两国的问题将制约中德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是俄乌战争对中欧关系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德国希望与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但中国受到自身在俄乌战争中立场的影响,这导致德国国内的反华力量始终有其发展空间,而且有时候这一空间还会扩大。因此,德国近期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描述为“一个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这对任何一届德国政府都会构成一种制约,其中当然包括中德两国的经贸关系。

朔尔茨对李强表示:“我再次呼吁中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对俄罗斯施加更大的影响”;“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这里负着非常特殊的职责。”

朔尔茨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继续不向侵略者俄罗斯运送武器。”他补充说,他“感谢”中国继续明确表示不存在使用核武器的空间。

而据报道,李强在声明中没有直接回应或提到乌克兰,这两位领导人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

上述情况,让两国经贸关系一直存在进一步推进的障碍,包括德国政府加强对中国投资企业的审查。

其次是中国自身经济在疫情后恢复缓慢。

国际舆论普遍关注的是中国海关总署不久前公布的一组数据,即:按美元计价,今年5月,中国进出口5011.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其中,出口2835亿美元,同比下降7.5%;进口2176.9亿美元,同比下降4.5%。而中德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从德国进口累计比去年同期减少3.9%,对德出口甚至减少8.3%。其中出口同比下降7.5%的数字引发广泛关注。这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为中国国内市场疲软,这将限制德国资本大量追加进入中国。

而且,中国对在华外资的管理仍有不足,有些问题多年来难以改进。

朔尔茨在李强访问时表示:“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德国和其他外国公司在中国的公平竞争条件仍然是一个挑战,我们正在推动具体的改进。”

根据中国德国商会上月的一份快速调查结果,在对即将举行的两国政府磋商的期待上,45%的受访企业期待中国政府给予更多法律保障。

而即将卸任的中国欧盟商会会长伍德克则提到,很多问题存在了很多年,但没有解决的迹象。

上述问题让德国资本进入中国也很难没有顾虑。

既然中德两国都有自身的问题,两国经贸关系自然只能呈现维持现状的态势,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提升。■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