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6-16 08:29
艺术风尚

在上海,看展如同完成一场行为艺术

郑静:将假期贡献给各种各样的展览,成了人们出门的一大动力。如同一场行为艺术,上海成了最大的展厅。
上海入境外国人暴增191.5%,除了游客还有谁?
郑静

■拖着行李箱,辗转高铁站,用各种办公软件统筹安排路程计划,深怕浪费任何一个时间段。这是今天网络上流行的特种兵之旅,各地都有,或是追美食或是追古迹,在上海,最能让年轻人动心的,是看展之旅。不管是纯艺术展,还是商业消费展,将假期贡献给展览,是他们出门的一大动力。这一切本身如同一场行为艺术,上海这个城则成了最大的展厅。

十年前的那个倒春寒,阴冷得厉害,可就这样,上海展览中心外还是挤满了观众。周末高峰期要排两个小时。这是设计上海展登陆中国的第一年,中国观众贡献了6W人流,就为了看一眼宣传中说的“原汁原味”的英国设计。展览结束后,紧接着K11商场里的莫奈画展开始,100元一张门票,三个小时的等候期,才能去见见梦寐以求的“睡莲”。

有人说,2014年是上海商业展元年,从这时候开始,到上海看展,被很多人加入行程计划,观众中有专业人士,更多的是艺术爱好者。到了今天,假期里特种兵式的看展之旅,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又一热点话题。从朋友圈或是公众号里得知展览信息,看到各路朋友去打卡发圈,到触发行动,再到自己实地体验,同样发朋友圈和好友互动,完成这一个闭环,这场行为艺术才算画上了句号。这时候,行程本身的吸引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展品本身。

展很多,值得拖着行李车马劳顿的展却需要好好挑选。展品的质量和数量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的定位和专属性也十分重要。观众们看展的需求不同,什么样的展值得花费多少银子多少体力,心里都有各自的衡量标准,但相同的是,今天热门的展览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代表性强,有明显的打卡符号,容易出片,值得分享。

像莫奈、毕加索这样的名家自然不用过多宣传,就会吸引很多观众,真迹的魅力高于任何文字说明。前段时间,上海博物馆里爆红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从1月开始,一直到5月初收官,中间还经历了疫情的传染高峰,可就这样,场馆里天天爆满,画作前人头攒动,想要看一眼笔触,得从缝隙里努力张望。去之前都做好了心理预期,肯定看着不过瘾,观展体验也不好,但还是抵挡不住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这些大师的召唤力。就像去看明星的现场演唱会,虽然大多数人都看不清舞台上的表演,只能通过现场的大屏幕看个究竟,但能亲身感受现场的气氛也是好的,那终究和在家里看转播还是不一样的,氛围感是艺术的一大魅力。

如果说名家展叫座很正常,有些专业领域的展览,也有它的吸引力。2021年上海的复兴艺术中心展出安藤忠雄的作品回顾展。展览以“挑战”为题,梳理了他多年的建筑思想,有模型,有手稿,还有等比例的复刻空间,这个展是安藤忠雄全球巡展的第四站。作为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的获得者,安藤忠雄的声誉在业界是不容置疑的,在中国也有很多作品。建筑和绘画、音乐相比,它的影响力毕竟要小众一些,可没想到,这样的一个专业展,居然收效很好。

展览从三月开始一直延续到当年的6月6日,6月1日儿童节那天,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对孩子来说半日假期去迪斯尼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可对家长来说,能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比纯玩更重要。

门外的观众队伍里还有不少是拖着行李箱,直接从火车站赶来的大学生,他们一边排队,一边核对这几天的行程,看看如何安排更合理。展厅已经对这样的情况有充足的准备,提供了寄存服务,不会影响看展。

那些建筑专业的学生看到大师的作品,满眼闪着光,恨不得将脑袋伸到模型里,不放过任何一个节点。保安提醒后,一边道歉,一边还是尽最大可能看细节,对他们来说,这比在教室里听讲义更有收获。

从单一展,到全称联动,上海的艺术季越来越有规模效应。去过米兰设计周的都有感触,展期里除了主展馆,很多分展厅遍布全城,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设计作品,它们和美酒美食融合在一起,那段时间,米兰就是属于艺术的。

多场次的联动展,给看展的游客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毕竟出城一次不容易,尤其是疫情三年,核酸的保质期有限,一定要算好时间安排好行程,否则很可能被拒之门外,或是回不了家。为了艺术而流浪虽然听上去很浪漫,比这种黑色幽默,谁也不想亲身体验,感觉太痛了!

每年的十一月是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日子,去年是第九届。那段日子官方媒体打出的宣传时,仅在西岸的美术馆大道上就有19个场馆,28个展同期开设。除了有设计展,仅隔一个路口的西岸美术馆就有蓬皮杜中心典藏展;稍走一段路程的余德耀美术馆里奈良美智的个展一直延续下去,同期还有些奢侈品的商业展穿插其中。如此密集的展览对于挑选和行程安排是个挑战,看展刷步,观众们疲惫而又兴奋着。任何一场展览,都值得发一条朋友圈,从点赞数的累积,到内心自我认知,艺术人设的完成,很多时候就是靠这一场场刷展完成的。很世故,但也确实有效。

除了艺术品,好的艺术空间也同样具有社交属性和吸引力。上海的美术馆有不少是大师作品,前面提到的复兴艺术中心是英国鬼才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的作品,外立面有独特的艺术流动感,被称为 “会跳舞的大楼”。所以在排队的时候很多观众会拍照留念,外加展览期间广场区还陈列着安藤忠雄的装置作品“青苹果”,从整体营造了艺术氛围。

2021年落成的浦东美术馆是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让•努维尔抄刀设计的,这个坐落在黄浦江边的“白盒子”里有很多打卡点,站在玻璃走廊“镜厅”里可以看到浦西的建筑群,昼夜风景不同。有很多游客为了拍出不一样的景色来,在那蹲守很久。开展第一时间就展出了泰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奥菲莉娅》、同期还有蔡国强、米罗,以及稍后的“徐冰的语言”,每个展都是重磅。加上7月暑假档期,所以每天都爆满,抢票成了技术活。去年年底让•努维尔主持设计的星美术馆也落成了,为打卡的游客增添了一个新目标。

新建筑有新建筑的特色,开设在老建筑里的展厅另有一番魅力。老洋房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近今年推广的“建筑可阅读”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对老洋房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上海的荣宅,曾经是“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敬宗的故居,几经变更,如今它的使用权归Prada基金会所有。这里经常有各种主题的展览推出,最近一个展览是以医学为主题的“人类大脑:保护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论坛”,这个展览 2022年秋季在米兰首度举办,半年后在上海巡回。展览的内容十分专业,展览期会阶段性配备专家讲解,否则当看展板,对于普通观众了解起来很有难度。

这个展览采用预约制,对观众免费开放。很多观众是冲着建筑本身而去的,这栋老洋房修复后很神秘也很美,能踏入一看究竟,本身就有很大吸引力。顺便再了解下和自己身体健康相关的知识,是周末一项不错的安排。

除了荣宅,外滩建筑群内也藏着不少画廊展厅,去年承办莫兰迪展的久事美术馆在外滩十八号;这两天正在展出“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展的东一美术馆在外滩一号。这座被称为亚细亚大楼的建筑,建于1916年,一砖一瓦,外立面的每一根古希腊爱奥尼立柱都有故事。

看展看建筑看历史,为此收拾行李说走就走,应该是值得的。高品质的展品,高质量的展厅,还需要对应高素质的观众,不管是闲庭信步,还是特种兵之旅,只要有收获,都是一种体验。只是在出发前需要做的功课,除了收拾行头外,更需要对展览的背景知识多少有些了解。毕竟不管是波提切利还是米罗,与艺术品相匹配的终究是精神上的交流,而不只是露背装的网红合影。这场行为艺术,也有上下高低之分。■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上海入境外国人暴增191.5%,除了游客还有谁?
2023-06-16 08:29
艺术风尚

在上海,看展如同完成一场行为艺术

郑静:将假期贡献给各种各样的展览,成了人们出门的一大动力。如同一场行为艺术,上海成了最大的展厅。
郑静

■拖着行李箱,辗转高铁站,用各种办公软件统筹安排路程计划,深怕浪费任何一个时间段。这是今天网络上流行的特种兵之旅,各地都有,或是追美食或是追古迹,在上海,最能让年轻人动心的,是看展之旅。不管是纯艺术展,还是商业消费展,将假期贡献给展览,是他们出门的一大动力。这一切本身如同一场行为艺术,上海这个城则成了最大的展厅。

十年前的那个倒春寒,阴冷得厉害,可就这样,上海展览中心外还是挤满了观众。周末高峰期要排两个小时。这是设计上海展登陆中国的第一年,中国观众贡献了6W人流,就为了看一眼宣传中说的“原汁原味”的英国设计。展览结束后,紧接着K11商场里的莫奈画展开始,100元一张门票,三个小时的等候期,才能去见见梦寐以求的“睡莲”。

有人说,2014年是上海商业展元年,从这时候开始,到上海看展,被很多人加入行程计划,观众中有专业人士,更多的是艺术爱好者。到了今天,假期里特种兵式的看展之旅,成了社交媒体上的又一热点话题。从朋友圈或是公众号里得知展览信息,看到各路朋友去打卡发圈,到触发行动,再到自己实地体验,同样发朋友圈和好友互动,完成这一个闭环,这场行为艺术才算画上了句号。这时候,行程本身的吸引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展品本身。

展很多,值得拖着行李车马劳顿的展却需要好好挑选。展品的质量和数量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它的定位和专属性也十分重要。观众们看展的需求不同,什么样的展值得花费多少银子多少体力,心里都有各自的衡量标准,但相同的是,今天热门的展览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交属性。代表性强,有明显的打卡符号,容易出片,值得分享。

像莫奈、毕加索这样的名家自然不用过多宣传,就会吸引很多观众,真迹的魅力高于任何文字说明。前段时间,上海博物馆里爆红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从1月开始,一直到5月初收官,中间还经历了疫情的传染高峰,可就这样,场馆里天天爆满,画作前人头攒动,想要看一眼笔触,得从缝隙里努力张望。去之前都做好了心理预期,肯定看着不过瘾,观展体验也不好,但还是抵挡不住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这些大师的召唤力。就像去看明星的现场演唱会,虽然大多数人都看不清舞台上的表演,只能通过现场的大屏幕看个究竟,但能亲身感受现场的气氛也是好的,那终究和在家里看转播还是不一样的,氛围感是艺术的一大魅力。

如果说名家展叫座很正常,有些专业领域的展览,也有它的吸引力。2021年上海的复兴艺术中心展出安藤忠雄的作品回顾展。展览以“挑战”为题,梳理了他多年的建筑思想,有模型,有手稿,还有等比例的复刻空间,这个展是安藤忠雄全球巡展的第四站。作为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的获得者,安藤忠雄的声誉在业界是不容置疑的,在中国也有很多作品。建筑和绘画、音乐相比,它的影响力毕竟要小众一些,可没想到,这样的一个专业展,居然收效很好。

展览从三月开始一直延续到当年的6月6日,6月1日儿童节那天,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对孩子来说半日假期去迪斯尼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可对家长来说,能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比纯玩更重要。

门外的观众队伍里还有不少是拖着行李箱,直接从火车站赶来的大学生,他们一边排队,一边核对这几天的行程,看看如何安排更合理。展厅已经对这样的情况有充足的准备,提供了寄存服务,不会影响看展。

那些建筑专业的学生看到大师的作品,满眼闪着光,恨不得将脑袋伸到模型里,不放过任何一个节点。保安提醒后,一边道歉,一边还是尽最大可能看细节,对他们来说,这比在教室里听讲义更有收获。

从单一展,到全称联动,上海的艺术季越来越有规模效应。去过米兰设计周的都有感触,展期里除了主展馆,很多分展厅遍布全城,大街小巷也随处可见设计作品,它们和美酒美食融合在一起,那段时间,米兰就是属于艺术的。

多场次的联动展,给看展的游客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毕竟出城一次不容易,尤其是疫情三年,核酸的保质期有限,一定要算好时间安排好行程,否则很可能被拒之门外,或是回不了家。为了艺术而流浪虽然听上去很浪漫,比这种黑色幽默,谁也不想亲身体验,感觉太痛了!

每年的十一月是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的日子,去年是第九届。那段日子官方媒体打出的宣传时,仅在西岸的美术馆大道上就有19个场馆,28个展同期开设。除了有设计展,仅隔一个路口的西岸美术馆就有蓬皮杜中心典藏展;稍走一段路程的余德耀美术馆里奈良美智的个展一直延续下去,同期还有些奢侈品的商业展穿插其中。如此密集的展览对于挑选和行程安排是个挑战,看展刷步,观众们疲惫而又兴奋着。任何一场展览,都值得发一条朋友圈,从点赞数的累积,到内心自我认知,艺术人设的完成,很多时候就是靠这一场场刷展完成的。很世故,但也确实有效。

除了艺术品,好的艺术空间也同样具有社交属性和吸引力。上海的美术馆有不少是大师作品,前面提到的复兴艺术中心是英国鬼才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的作品,外立面有独特的艺术流动感,被称为 “会跳舞的大楼”。所以在排队的时候很多观众会拍照留念,外加展览期间广场区还陈列着安藤忠雄的装置作品“青苹果”,从整体营造了艺术氛围。

2021年落成的浦东美术馆是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让•努维尔抄刀设计的,这个坐落在黄浦江边的“白盒子”里有很多打卡点,站在玻璃走廊“镜厅”里可以看到浦西的建筑群,昼夜风景不同。有很多游客为了拍出不一样的景色来,在那蹲守很久。开展第一时间就展出了泰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奥菲莉娅》、同期还有蔡国强、米罗,以及稍后的“徐冰的语言”,每个展都是重磅。加上7月暑假档期,所以每天都爆满,抢票成了技术活。去年年底让•努维尔主持设计的星美术馆也落成了,为打卡的游客增添了一个新目标。

新建筑有新建筑的特色,开设在老建筑里的展厅另有一番魅力。老洋房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近今年推广的“建筑可阅读”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对老洋房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上海的荣宅,曾经是“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荣敬宗的故居,几经变更,如今它的使用权归Prada基金会所有。这里经常有各种主题的展览推出,最近一个展览是以医学为主题的“人类大脑:保护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论坛”,这个展览 2022年秋季在米兰首度举办,半年后在上海巡回。展览的内容十分专业,展览期会阶段性配备专家讲解,否则当看展板,对于普通观众了解起来很有难度。

这个展览采用预约制,对观众免费开放。很多观众是冲着建筑本身而去的,这栋老洋房修复后很神秘也很美,能踏入一看究竟,本身就有很大吸引力。顺便再了解下和自己身体健康相关的知识,是周末一项不错的安排。

除了荣宅,外滩建筑群内也藏着不少画廊展厅,去年承办莫兰迪展的久事美术馆在外滩十八号;这两天正在展出“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展的东一美术馆在外滩一号。这座被称为亚细亚大楼的建筑,建于1916年,一砖一瓦,外立面的每一根古希腊爱奥尼立柱都有故事。

看展看建筑看历史,为此收拾行李说走就走,应该是值得的。高品质的展品,高质量的展厅,还需要对应高素质的观众,不管是闲庭信步,还是特种兵之旅,只要有收获,都是一种体验。只是在出发前需要做的功课,除了收拾行头外,更需要对展览的背景知识多少有些了解。毕竟不管是波提切利还是米罗,与艺术品相匹配的终究是精神上的交流,而不只是露背装的网红合影。这场行为艺术,也有上下高低之分。■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