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6-13 06:40
社会与生活

学历在贬值,大学学费为何在上涨

要过紧日子。
清华U.S. News & World Report全球最佳大学排名发布 清华大学位列亚洲第一
何亦阳 张一海

■今年,从中国内地到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全球的高校都在调涨学费。在中国内地,部分专业学科纷纷从5、6000元突破7000元/学年大关。原因之一被认为是与财政拨款减少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在2023年度预算中称,要按照“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

在海外,从哈佛到港大,学费也都在涨。原因也有海外特色——能源高企,抬高办学成本。在日本东京,甚至还出现百余年国立艺术高校,因为电费膨胀导致关闭钢琴练习室的情况。高校学子难,看来高校想要度过2023也不容易。

学费普涨,热门专业纷纷突破7000大关

近期,不少网友称,位于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材料、化学等专业的2023新生学费上涨54%,从每年5000元提升至每年7700元。文科专业则调涨30%。

《真故研究室》登录华东理工大学官网,一份名为《2023年本科新生学费标准一览表》的材料,披露了该校所有专业的2023本科新生学费。

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光电信息材料方向)等专业的2023年本科新生学费,如网上所传,确实为7700元。

偏文科专业的公共管理类社会学、社会工作两门学科,2023年学费为6500元/年,是该校收费额度最低的学科。

去年是多少呢?

记者在该校官网查到了一份“华东理工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入学通知”。

通知披露,当年一般专业学费为5000元/学年,特殊或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5500元/学年。

该通知暂未明列网上所曝的化工、材料、化学等,究竟为专业学费、还是特殊或热门专业,但如果按照2022年5500元/学年,和2023年7700元/学年的顶格标准计算,确实同比上涨幅度也达到了40%。

如果仅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年学费为5500元/学年,2023年学费为7000元/学年,同比也上涨了27%。

华东理工大学不算个例。今年来,各地陆续传来调涨学费的消息。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公布的2023年新生学费标准中,文科类专业为6500元每生/学年,理工体类专业为7000元每生/学年。而2022年,该校一般专业为5000元/学年。

这些学校学费的上涨,可能算全国高校学费调涨动向的一个缩影。

今年1月18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召开四川省调整公办高校学费标准听证会的公告(第2次)》称,拟从2023年秋季起,将文科类和理工类学费同步上调1100元,分别达到4800元/年和5200元/年;医学类则上调至5800元/年。

3月17日,吉林省发改委发布文件提高大学学费上限。人文科学上调至4600元/年,社科上调至4800元/年,理科、农学、体育上调至5000元/年,工科上调至5400元/年。

4月17日,上海市发改委组织召开听证会,将公办高校本专科平均学费标准由5420元/年调整至7215元/年,调涨高达33%。

而在更早的去年8月,山东和陕西也都已经各自宣布了上涨学费的决定。山东省将文科类收费标准上调至4000元/年,医学类上调至5400元/年;陕西省将文科类收费标准上调至5000元/年,理工类上调至6000元/年。

为何调涨,主管部门号召“过紧日子”

大学学费调涨,在我国并不多见。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教育收费标准保持多年稳定。因此我国大学学费直到该政策于2013年到期后,才开始逐步上涨。

关于此次上涨原因,目前业内存在各种说法。但总体而言,高校的学费调整宗旨,还是围绕高校办学成本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协调做文章。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高校学费长期偏低,有声音认为可根据我国社会成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调整。

北京一所知名文科高校的相关教授告诉《真故研究室》,“客观而言相比较于物价、房价,中国高等教育的价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比较平稳,可以适当调整。这种性价比,对广大学子而言,可以说读大学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获得的财政拨款减少所致。

教育主管部门在公布的2023部门预算中称,要按照“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

然后在该部披露的2023一般公共预算中,财政拨款数额确实在减少。2023年该部财政拨款为1354.7亿元,比2022年减少24.7亿,文件称主要原因是国家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财政拨款减少,部门支出也在减少。2023年,该部高等教育支出类预算数为1025.6亿元,比2022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减少39.6亿。主要原因同样是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减少所致。

财政拨款减少,对高校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2022年6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的披露,我国的高校收入按顺序优先级罗列,分为:

(1)财政补助收入,包括财政教育拨款、财政科研拨款、财政其他收入;

( 2 )事业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学费、考试费等)、科研事业收入;

( 3 )上级补助收入;

( 4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 5 )经营收入,即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等;

( 6 )其它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非本级财政补助收入等。

涉及到各收入权重,2015年,在一份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国高校当年总收入为9364亿元人民币。其中,财政拨款占62.4%,学杂费占32.2%。可以看到,这两项收入就占到了高校收入的9成左右。

财政减,势必其它方面就得做加法。

这7、8年来,中国高校收入总体发展趋势是多元化,虽然来自高校的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包括社会捐助)等也慢慢变多,但财政拨款、学杂费仍算大头。

这意味着,学杂费仍是比较容易用来调整的财源。

当然也应看到一个趋势,各个学校对财政拨款的依附状况出现了差异化趋势。其中综合实力越靠前的高校,虽然获得的财政拨款数额很大,但由于高校收入结构多元化,来自财政的拨款占比,总体在相对缩小。

比如2022年,获得财政拨款力度最大的是清华大学,约为57.96亿人民币,占该校预算总收入的16.01%。北京大学所获得的财政拨款为51.72亿人民币,占该校预算总收入的23.59%。

但到了地方,比如广州大学,财政拨款2022年占到了该校收入的81.33%。深圳大学财政拨款2022年占到了该校收入的64.01%。上海大学财政拨款2022年占到了该校收入的73.39%。

这意味着,收入结构多元化质量越高的学校,财政拨款减少带来的冲击就会少很多。

三是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高质量发展需要,需要健全成本分担机制,推动价格机制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需要。

比如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曾在回复政协提案时表示,四川省公办高校仍然执行的是2004年的收费政策,平均学费仅4511元,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排在第23位。

财政投入和以学费为主的非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两条腿”。

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结果是,四川省高等学校经费来源增长乏力,公办高校生均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均经费不足,在申报博士、硕士创建单位时容易受挫,从而影响四川省高等学校发展。

全球学费都在涨,有高校快撑不起电费

不只中国内地的大学在涨学费,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的大学近年也在调涨,只不过程度各有不一。

在中国香港,据《香港文汇报》整理,香港各大学2022-2023学年学费皆有一定程度上涨。

香港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内地本科生学费上涨10.7%(学费从14万港币调涨至15.5万港币),香港大学则上涨6.4%(学费从17.1万港币调涨至18.2万港币),香港城市大学上涨3.6%(学费从14万港币调涨至14.5万港币)。

相比于港本,内地生更青睐的港硕涨幅同样明显。香港大学会计学和市场营销硕士的内地生学费,从33万港币涨到了36万港币;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硕士从15.5万港币上涨至16.2万港币。

有熟悉陆港两地的大陆学生表示,内地高校今年涨价之所以涨幅比香港明显,是因为香港各高校每年都在小幅上调学费,而内地学费的上调则在近两年极为集中。

和内地一样,香港高校涨学费的逻辑,也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学费收入保持学校的收支平衡,维持良好的运营。

在日本,则出现了以私立大学为中心学费上涨的情况。

日媒《朝日新闻》于2022年10月出的一份调查显示,日本485所受调查的私立大学中,有22%回答会在5-10年内“全专业”或者“部分专业”涨价。另有日本教育团体统计,实际上日本的私立大学在过去7年本身就处于学费连续上涨中。

日本私立大学的收入结构是8成来自学生学费。对于涨价理由,代表性的私立大学称是“疫情3年学费一直未涨,但因日元贬值、导致能源费在内的成本一直在涨,学校经营已经到了极限。”

日本国立大学因为办学主旨是“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受访国立大学中只有1%回答将涨学费,公立大学无1所回答将涨学费。有日本教育调查机构指,日本国立大学的学费自2005年以来就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

日本国立大学的收入结构是40%来自国家的财政补助,学生的学费占到收入结构的14%。

看上去十分美好,不过实际上日本的部分国立大学因来自日本政府的补贴减少、部分学校已经陷入经营窘迫的极限。

以国立的东京艺术大学为例,该校是日本顶级的艺术大学(1887年成立)。在2019年度将学费上涨了20%,然而该校今年2月爆出,将撤去2间音乐练习室内的钢琴。原因是日本能源价格高企,导致学校电费陷入膨胀状态。

据该校公布,2022年该校电费支出就达到了1.27亿日元(按时下汇率为649.7万人民币),但实际支出却达到了3.64亿日元(合1862万人民币)。

除了撤掉练习室的钢琴,该校还削减了图书馆乐谱书籍的购入、学校大礼堂因为暖气年久失修、但经费不足,导致该校不得已在学生做钢琴练习成果发表时,派发毛毯来给学生保暖。

扩充财源和生源,成为日本高校的当务之急。

在美国,据 U.S. News 的一项年度调查数据,在 2023-2023 学年,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大学平均学费都有所上涨。

其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公立学校,学杂费涨幅明显较小,在1%及以下,而私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涨幅约 4%。

美国国内有声音指,该涨幅今年有放缓。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近20年来,美国私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上涨了144%,公立大学的学杂费上涨了171%。

今年,哈佛大学今年本科学费由52659美元上调至54269美元。2023-2023 学年,耶鲁大学的本科学院就读总成本上涨至 80700 美元,相比去年 77750 美元,涨幅约3.8%,其中学费为 62250 美元。

斯坦福大学2023-2023学年的学费增加 4%,本科生年度总成本将上调至 77034美元,其中学费为 57693 美元。

通信和媒体专业在全球排进前10的纽约大学上涨3%,商科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上涨2.9%。以研究型大学著称的哥伦比亚大学上涨最为凶猛,达到了8.27%。

至于上涨原因,能源价格高企导致社会通货膨胀,是美国学费上涨重要原因。

后记

当高校学费调涨新闻陆续出现时,不少网友都在评论叹息:为何学历在贬值,学费却在上涨。

时下,不少大学毕业生还在努力找工作,踏入社会的第一道挫折,很容易导致对自己大学学历是否还有较高议价权的怀疑。

况且,在近1、2年,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与服饰专业等在内的一些专业面临撤销,更加深了部分专业学生对自己在大学读书4年价值的焦虑。

应该来说,这部分心理实属正常。但也应该看到,读大学仍是最好的投资。教育机构也安排有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入学困难补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助学、奖学措施,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困难学子。

为了让交的学费能够在未来挣回来,甚至几倍赚回来,不妨我们可以乐观考虑下在大学时,我们能改进的事——变以前的“乐读”为“继续苦读”、“独立思考地读”、“创新前瞻地读”,习得未来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真本领,相信那时,社会能给于让你学有所值的回报。■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清华U.S. News & World Report全球最佳大学排名发布 清华大学位列亚洲第一
2023-06-13 06:40
社会与生活

学历在贬值,大学学费为何在上涨

要过紧日子。
何亦阳 张一海

■今年,从中国内地到中国香港、日本、美国,全球的高校都在调涨学费。在中国内地,部分专业学科纷纷从5、6000元突破7000元/学年大关。原因之一被认为是与财政拨款减少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在2023年度预算中称,要按照“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

在海外,从哈佛到港大,学费也都在涨。原因也有海外特色——能源高企,抬高办学成本。在日本东京,甚至还出现百余年国立艺术高校,因为电费膨胀导致关闭钢琴练习室的情况。高校学子难,看来高校想要度过2023也不容易。

学费普涨,热门专业纷纷突破7000大关

近期,不少网友称,位于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工、材料、化学等专业的2023新生学费上涨54%,从每年5000元提升至每年7700元。文科专业则调涨30%。

《真故研究室》登录华东理工大学官网,一份名为《2023年本科新生学费标准一览表》的材料,披露了该校所有专业的2023本科新生学费。

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精细化工(光电信息材料方向)等专业的2023年本科新生学费,如网上所传,确实为7700元。

偏文科专业的公共管理类社会学、社会工作两门学科,2023年学费为6500元/年,是该校收费额度最低的学科。

去年是多少呢?

记者在该校官网查到了一份“华东理工大学2022级本科新生入学通知”。

通知披露,当年一般专业学费为5000元/学年,特殊或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5500元/学年。

该通知暂未明列网上所曝的化工、材料、化学等,究竟为专业学费、还是特殊或热门专业,但如果按照2022年5500元/学年,和2023年7700元/学年的顶格标准计算,确实同比上涨幅度也达到了40%。

如果仅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2年学费为5500元/学年,2023年学费为7000元/学年,同比也上涨了27%。

华东理工大学不算个例。今年来,各地陆续传来调涨学费的消息。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公布的2023年新生学费标准中,文科类专业为6500元每生/学年,理工体类专业为7000元每生/学年。而2022年,该校一般专业为5000元/学年。

这些学校学费的上涨,可能算全国高校学费调涨动向的一个缩影。

今年1月18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召开四川省调整公办高校学费标准听证会的公告(第2次)》称,拟从2023年秋季起,将文科类和理工类学费同步上调1100元,分别达到4800元/年和5200元/年;医学类则上调至5800元/年。

3月17日,吉林省发改委发布文件提高大学学费上限。人文科学上调至4600元/年,社科上调至4800元/年,理科、农学、体育上调至5000元/年,工科上调至5400元/年。

4月17日,上海市发改委组织召开听证会,将公办高校本专科平均学费标准由5420元/年调整至7215元/年,调涨高达33%。

而在更早的去年8月,山东和陕西也都已经各自宣布了上涨学费的决定。山东省将文科类收费标准上调至4000元/年,医学类上调至5400元/年;陕西省将文科类收费标准上调至5000元/年,理工类上调至6000元/年。

为何调涨,主管部门号召“过紧日子”

大学学费调涨,在我国并不多见。公开资料显示,1996年国家出台政策,要求教育收费标准保持多年稳定。因此我国大学学费直到该政策于2013年到期后,才开始逐步上涨。

关于此次上涨原因,目前业内存在各种说法。但总体而言,高校的学费调整宗旨,还是围绕高校办学成本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协调做文章。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是高校学费长期偏低,有声音认为可根据我国社会成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调整。

北京一所知名文科高校的相关教授告诉《真故研究室》,“客观而言相比较于物价、房价,中国高等教育的价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比较平稳,可以适当调整。这种性价比,对广大学子而言,可以说读大学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获得的财政拨款减少所致。

教育主管部门在公布的2023部门预算中称,要按照“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

然后在该部披露的2023一般公共预算中,财政拨款数额确实在减少。2023年该部财政拨款为1354.7亿元,比2022年减少24.7亿,文件称主要原因是国家发展与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减少。

财政拨款减少,部门支出也在减少。2023年,该部高等教育支出类预算数为1025.6亿元,比2022年财政拨款执行数减少39.6亿。主要原因同样是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减少所致。

财政拨款减少,对高校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2022年6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的披露,我国的高校收入按顺序优先级罗列,分为:

(1)财政补助收入,包括财政教育拨款、财政科研拨款、财政其他收入;

( 2 )事业收入,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学费、考试费等)、科研事业收入;

( 3 )上级补助收入;

( 4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 5 )经营收入,即在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等;

( 6 )其它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非本级财政补助收入等。

涉及到各收入权重,2015年,在一份由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全国高校当年总收入为9364亿元人民币。其中,财政拨款占62.4%,学杂费占32.2%。可以看到,这两项收入就占到了高校收入的9成左右。

财政减,势必其它方面就得做加法。

这7、8年来,中国高校收入总体发展趋势是多元化,虽然来自高校的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包括社会捐助)等也慢慢变多,但财政拨款、学杂费仍算大头。

这意味着,学杂费仍是比较容易用来调整的财源。

当然也应看到一个趋势,各个学校对财政拨款的依附状况出现了差异化趋势。其中综合实力越靠前的高校,虽然获得的财政拨款数额很大,但由于高校收入结构多元化,来自财政的拨款占比,总体在相对缩小。

比如2022年,获得财政拨款力度最大的是清华大学,约为57.96亿人民币,占该校预算总收入的16.01%。北京大学所获得的财政拨款为51.72亿人民币,占该校预算总收入的23.59%。

但到了地方,比如广州大学,财政拨款2022年占到了该校收入的81.33%。深圳大学财政拨款2022年占到了该校收入的64.01%。上海大学财政拨款2022年占到了该校收入的73.39%。

这意味着,收入结构多元化质量越高的学校,财政拨款减少带来的冲击就会少很多。

三是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高质量发展需要,需要健全成本分担机制,推动价格机制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需要。

比如四川省教育厅2021年曾在回复政协提案时表示,四川省公办高校仍然执行的是2004年的收费政策,平均学费仅4511元,处于全国较低水平,排在第23位。

财政投入和以学费为主的非财政拨款,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两条腿”。

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结果是,四川省高等学校经费来源增长乏力,公办高校生均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均经费不足,在申报博士、硕士创建单位时容易受挫,从而影响四川省高等学校发展。

全球学费都在涨,有高校快撑不起电费

不只中国内地的大学在涨学费,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的大学近年也在调涨,只不过程度各有不一。

在中国香港,据《香港文汇报》整理,香港各大学2022-2023学年学费皆有一定程度上涨。

香港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内地本科生学费上涨10.7%(学费从14万港币调涨至15.5万港币),香港大学则上涨6.4%(学费从17.1万港币调涨至18.2万港币),香港城市大学上涨3.6%(学费从14万港币调涨至14.5万港币)。

相比于港本,内地生更青睐的港硕涨幅同样明显。香港大学会计学和市场营销硕士的内地生学费,从33万港币涨到了36万港币;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硕士从15.5万港币上涨至16.2万港币。

有熟悉陆港两地的大陆学生表示,内地高校今年涨价之所以涨幅比香港明显,是因为香港各高校每年都在小幅上调学费,而内地学费的上调则在近两年极为集中。

和内地一样,香港高校涨学费的逻辑,也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学费收入保持学校的收支平衡,维持良好的运营。

在日本,则出现了以私立大学为中心学费上涨的情况。

日媒《朝日新闻》于2022年10月出的一份调查显示,日本485所受调查的私立大学中,有22%回答会在5-10年内“全专业”或者“部分专业”涨价。另有日本教育团体统计,实际上日本的私立大学在过去7年本身就处于学费连续上涨中。

日本私立大学的收入结构是8成来自学生学费。对于涨价理由,代表性的私立大学称是“疫情3年学费一直未涨,但因日元贬值、导致能源费在内的成本一直在涨,学校经营已经到了极限。”

日本国立大学因为办学主旨是“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受访国立大学中只有1%回答将涨学费,公立大学无1所回答将涨学费。有日本教育调查机构指,日本国立大学的学费自2005年以来就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

日本国立大学的收入结构是40%来自国家的财政补助,学生的学费占到收入结构的14%。

看上去十分美好,不过实际上日本的部分国立大学因来自日本政府的补贴减少、部分学校已经陷入经营窘迫的极限。

以国立的东京艺术大学为例,该校是日本顶级的艺术大学(1887年成立)。在2019年度将学费上涨了20%,然而该校今年2月爆出,将撤去2间音乐练习室内的钢琴。原因是日本能源价格高企,导致学校电费陷入膨胀状态。

据该校公布,2022年该校电费支出就达到了1.27亿日元(按时下汇率为649.7万人民币),但实际支出却达到了3.64亿日元(合1862万人民币)。

除了撤掉练习室的钢琴,该校还削减了图书馆乐谱书籍的购入、学校大礼堂因为暖气年久失修、但经费不足,导致该校不得已在学生做钢琴练习成果发表时,派发毛毯来给学生保暖。

扩充财源和生源,成为日本高校的当务之急。

在美国,据 U.S. News 的一项年度调查数据,在 2023-2023 学年,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大学平均学费都有所上涨。

其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公立学校,学杂费涨幅明显较小,在1%及以下,而私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涨幅约 4%。

美国国内有声音指,该涨幅今年有放缓。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近20年来,美国私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上涨了144%,公立大学的学杂费上涨了171%。

今年,哈佛大学今年本科学费由52659美元上调至54269美元。2023-2023 学年,耶鲁大学的本科学院就读总成本上涨至 80700 美元,相比去年 77750 美元,涨幅约3.8%,其中学费为 62250 美元。

斯坦福大学2023-2023学年的学费增加 4%,本科生年度总成本将上调至 77034美元,其中学费为 57693 美元。

通信和媒体专业在全球排进前10的纽约大学上涨3%,商科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上涨2.9%。以研究型大学著称的哥伦比亚大学上涨最为凶猛,达到了8.27%。

至于上涨原因,能源价格高企导致社会通货膨胀,是美国学费上涨重要原因。

后记

当高校学费调涨新闻陆续出现时,不少网友都在评论叹息:为何学历在贬值,学费却在上涨。

时下,不少大学毕业生还在努力找工作,踏入社会的第一道挫折,很容易导致对自己大学学历是否还有较高议价权的怀疑。

况且,在近1、2年,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与服饰专业等在内的一些专业面临撤销,更加深了部分专业学生对自己在大学读书4年价值的焦虑。

应该来说,这部分心理实属正常。但也应该看到,读大学仍是最好的投资。教育机构也安排有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入学困难补助等在内的多层次助学、奖学措施,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困难学子。

为了让交的学费能够在未来挣回来,甚至几倍赚回来,不妨我们可以乐观考虑下在大学时,我们能改进的事——变以前的“乐读”为“继续苦读”、“独立思考地读”、“创新前瞻地读”,习得未来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真本领,相信那时,社会能给于让你学有所值的回报。■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