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6-07 06:06
商业与经济

中国楼市变奏曲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房地产中国表示将“大幅增加”债务以恢复经济增长
王昕杰(渣打银行中国财富管理投资策略总监)

■2023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明显升温,市场惊“楼市 小阳春”的同时,更多则是议论房地产牛市回来了吗?乐观者在数据面得到支持,一季度商品住宅的“量价齐扬”,尤其3月份 的数据看到了更广泛复苏的迹象,体现出经济活动的回升以及市场信心的修复。而存疑者从需求层面考虑,在一季度数据中也看到了复苏中的结构不均衡,一线城市的销售面积和价格涨幅要好过于二、三线城市,此外开发商投资的相关数据也还没有看到明显改善。

进入4月后,房地产市场恢复的节奏开始放缓,虽然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增速较一季度明显扩大、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也持续改善。但4月二手房成交量环比陡然下降,在疫情期间压抑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后,出现边际走弱的现象。由于库存压力,前期地产销售的回升不太容易向地产投资传导,开发商投资相关的数据包含投资增速、施工和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速则继续下滑。总的来说,需求层面复苏的持续性仍待观察,地产投资的复苏动力更是弱于需求端,需要更多不同层面的数据来确认。

除了数据层面的低迷,消息面的因素也在干扰市场。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于4月25日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消息公布后,有担忧房地产税是否即将全面试点,而如果房地产税出台,是否会带来房价下跌、甚至崩盘。然而,相关的担忧把统一登记与征税过于简单地直接连接。事实上,早在2015年原国土资源部负责人就曾对此回应“不动产登记并非为征收房地产税”、其后也曾表达过“不动产统一登记并非征房地产税必要环节”,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产权、保护产权,可以作为设立房地产税的基础,但并非实施房地产税的前奏。

当然笔者并非就此断言房地产税不会出台,但就出台的时机是否就在当下提供一个思考角度。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3月份在《比较》期刊上发表《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一文。文中在可行性方案中提到:建立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房地产税是其中最合适的,并指出,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该文章发出后,有市场评论认为这是房地产税出台的信号。然而,回看文中提及开展试点的前提为“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当前的经济处于什么阶段,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给出了方向,会议肯定了一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同时指出“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目前经济还未恢复到位,这或许可以对房地产税出台的时机给出一些指引。

今年政府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在“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强调“量的合理增长”,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稳中求进。今年的外需可能在欧美经济衰退风险下受到冲击,我们发现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高层强调充分发挥消 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内需以恢复信心和促进消费会是稳增长的工作重点。

对个人而言,房产占居民资产的比重极高,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更是接近60%。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不但冲击居民资产水平,也可能透过财富效应影响个人,抑制消费转而增加储蓄,对消费复苏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存款大幅增长,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7.9万亿元,比2021年多增了8万亿元。去年居民存款的大幅增加,除了房地产的影响也叠加了疫情冲击与金融资产下跌的因素,因此如何将前期累积的高额存款释放,作为内需消费的助力会是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高层对房地产表态延续积极,多次重申房地产支柱地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政策举措从楼市托举16条、以及一行两会出台的第二支箭(债券)和第三支箭(股权),可望消弭2018年以来的政策制约。据克而瑞研究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地方65个省市83次松绑房地产政策,虽然政策出台频次相较去年四季度略有下降,但力度不减,并增加了“防风险”这一高频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有助于企业信用的改善和购房信心的回温,很大程度扭转房地产对消费的拖累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因为房地产政策的放松而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现阶段不会 重现强刺激的举措。

高层多次强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央财办也强调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 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六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四成,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

同时,房地产上下游的产业长链条也是少有其他产业可以比拟的,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考虑到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效应,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恐怕更高。它不只是钢筋、水泥,还涉及很多消费品,包括装修、家用电器、家具等等,所以房地产市场的回升除了通过财富效应促进消费,也会直接带动家电、家具建材类消费增长。

4月的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由此可以看得出来高层对于房地产的核心诉求是“稳支柱、促需求、防风险”,而不是让房价快速重回上升通道或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短期经济。

需求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开年住建部部长倪虹就明确表示“大力支持首套房,合理支持二套、政策向置换和多子女倾斜,原则上不支持三套”,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未来各地方因城施策,以扩大有效住房需求。

供给端,则是确保“保交楼”的稳步推进,前期3500亿专项贷款和2000亿免息再贷款等一系列举措支持之下,2023年前2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为2022年以来次新高,显示“保交楼”已取得一定实质性成效。然而在此轮房地产回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复苏不全面、结构不均衡的情况。房屋销售数据中,一线城市好于二三线城市,库存压力主要集中在基本面薄弱同时购买力又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在土地拍卖部分,整体市场仍处于低迷,但拿地区域也还是以高一二线城市为主。在今年房企业绩会上,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表示,在确保现金流安全前提下,投资方向更加聚焦核心城市。

从中长期来看,支撑房地产行业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房地产发展方向,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了住房和房地产发展方向。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对实现稳增长的目标非常重要,因为房地产市场关联性强,从居民资产比重到消费信心,从上下游产业长链条到GDP占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预期房地产市场也将维持良性复苏的势头,但未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修复持续,区域的不均衡仍可能延续一段时间。■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房地产中国表示将“大幅增加”债务以恢复经济增长
2023-06-07 06:06
商业与经济

中国楼市变奏曲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王昕杰(渣打银行中国财富管理投资策略总监)

■2023年一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明显升温,市场惊“楼市 小阳春”的同时,更多则是议论房地产牛市回来了吗?乐观者在数据面得到支持,一季度商品住宅的“量价齐扬”,尤其3月份 的数据看到了更广泛复苏的迹象,体现出经济活动的回升以及市场信心的修复。而存疑者从需求层面考虑,在一季度数据中也看到了复苏中的结构不均衡,一线城市的销售面积和价格涨幅要好过于二、三线城市,此外开发商投资的相关数据也还没有看到明显改善。

进入4月后,房地产市场恢复的节奏开始放缓,虽然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增速较一季度明显扩大、销售面积累计增速也持续改善。但4月二手房成交量环比陡然下降,在疫情期间压抑的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后,出现边际走弱的现象。由于库存压力,前期地产销售的回升不太容易向地产投资传导,开发商投资相关的数据包含投资增速、施工和新开工面积,累计增速则继续下滑。总的来说,需求层面复苏的持续性仍待观察,地产投资的复苏动力更是弱于需求端,需要更多不同层面的数据来确认。

除了数据层面的低迷,消息面的因素也在干扰市场。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于4月25日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消息公布后,有担忧房地产税是否即将全面试点,而如果房地产税出台,是否会带来房价下跌、甚至崩盘。然而,相关的担忧把统一登记与征税过于简单地直接连接。事实上,早在2015年原国土资源部负责人就曾对此回应“不动产登记并非为征收房地产税”、其后也曾表达过“不动产统一登记并非征房地产税必要环节”,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根本目的在于明确产权、保护产权,可以作为设立房地产税的基础,但并非实施房地产税的前奏。

当然笔者并非就此断言房地产税不会出台,但就出台的时机是否就在当下提供一个思考角度。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3月份在《比较》期刊上发表《新时代中国财政体系改革和未来展望》一文。文中在可行性方案中提到:建立适合作为地方税的税种,房地产税是其中最合适的,并指出,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应尽快开展试点。该文章发出后,有市场评论认为这是房地产税出台的信号。然而,回看文中提及开展试点的前提为“在经济转为正常增长后”,当前的经济处于什么阶段,4月份的政治局会议给出了方向,会议肯定了一季度“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同时指出“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目前经济还未恢复到位,这或许可以对房地产税出台的时机给出一些指引。

今年政府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在“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强调“量的合理增长”,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稳中求进。今年的外需可能在欧美经济衰退风险下受到冲击,我们发现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高层强调充分发挥消 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内需以恢复信心和促进消费会是稳增长的工作重点。

对个人而言,房产占居民资产的比重极高,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城镇居民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更是接近60%。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不但冲击居民资产水平,也可能透过财富效应影响个人,抑制消费转而增加储蓄,对消费复苏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居民存款大幅增长,全年住户存款增加17.9万亿元,比2021年多增了8万亿元。去年居民存款的大幅增加,除了房地产的影响也叠加了疫情冲击与金融资产下跌的因素,因此如何将前期累积的高额存款释放,作为内需消费的助力会是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高层对房地产表态延续积极,多次重申房地产支柱地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政策举措从楼市托举16条、以及一行两会出台的第二支箭(债券)和第三支箭(股权),可望消弭2018年以来的政策制约。据克而瑞研究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地方65个省市83次松绑房地产政策,虽然政策出台频次相较去年四季度略有下降,但力度不减,并增加了“防风险”这一高频词。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有助于企业信用的改善和购房信心的回温,很大程度扭转房地产对消费的拖累作用。需要强调的是,不要因为房地产政策的放松而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现阶段不会 重现强刺激的举措。

高层多次强调“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央财办也强调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房地产链条长、涉及面广,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左右,加上建筑业则占到 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接近一半,占城镇居民家庭资产的六成,房地产贷款加上以房地产作押品的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四成,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行业。”

同时,房地产上下游的产业长链条也是少有其他产业可以比拟的,其良性循环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考虑到整个上下游产业链的拉动效应,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恐怕更高。它不只是钢筋、水泥,还涉及很多消费品,包括装修、家用电器、家具等等,所以房地产市场的回升除了通过财富效应促进消费,也会直接带动家电、家具建材类消费增长。

4月的政治局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由此可以看得出来高层对于房地产的核心诉求是“稳支柱、促需求、防风险”,而不是让房价快速重回上升通道或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短期经济。

需求端,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开年住建部部长倪虹就明确表示“大力支持首套房,合理支持二套、政策向置换和多子女倾斜,原则上不支持三套”,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未来各地方因城施策,以扩大有效住房需求。

供给端,则是确保“保交楼”的稳步推进,前期3500亿专项贷款和2000亿免息再贷款等一系列举措支持之下,2023年前2月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为2022年以来次新高,显示“保交楼”已取得一定实质性成效。然而在此轮房地产回升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复苏不全面、结构不均衡的情况。房屋销售数据中,一线城市好于二三线城市,库存压力主要集中在基本面薄弱同时购买力又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在土地拍卖部分,整体市场仍处于低迷,但拿地区域也还是以高一二线城市为主。在今年房企业绩会上,越来越多的开发商表示,在确保现金流安全前提下,投资方向更加聚焦核心城市。

从中长期来看,支撑房地产行业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房地产发展方向,二十大报告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角度阐述了住房和房地产发展方向。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对实现稳增长的目标非常重要,因为房地产市场关联性强,从居民资产比重到消费信心,从上下游产业长链条到GDP占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预期房地产市场也将维持良性复苏的势头,但未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修复持续,区域的不均衡仍可能延续一段时间。■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