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5-29 12:12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俄能源合作新动态;中美试图控制紧张关系

曹辛:中国能源战略和对俄外交有微妙调整。同时中国有意调整与缓和中美的紧张关系,当然这在相当程度上主要取决于美国。
中国俄罗斯国旗美媒:俄罗斯和中国承诺深化联盟以抗衡美国
曹辛

■上周,有两件与中国外交有关的事情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一是中俄能源合作出现了新的动态:在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上周访华期间,中国暂时搁置了俄罗斯专门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项目工作,更不要说是准备开工建设了。其次,中美正试图控制彼此的紧张关系,但也仅仅在这个层次而已;与此同时,双方的对立行动并未停止。

以上两件事是中国外交上周的最新变化,前者标志着中国能源战略和对俄外交的微妙调整,而后者则意味着,中国有意调整与缓和中美的紧张关系,当然,这在相当程度上主要取决于美国。

可不只是为了要降价

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搁置“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是为了“拖久一点或许能让中国通过该管道获得的天然气有一个更低的价格”。但这样理解或许太简单了,要知道,为这个项目中俄高层已经沟通了数年之久。中国在此次俄罗斯总理访华之际搁置这一项目,完全是综合因素的考虑,首先是该项目的蒙古因素和俄罗斯改变能源管道路线的动机;还有中国大额能源供应地多元化的考虑;价格当然也是一个因素,但显然不占首要位置。

首先,与其他俄罗斯向中国输送能源的管道不同,“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不仅是中俄两国的项目,它从俄罗斯阿尔泰起,需要穿越蒙古,再往南进入中国的内蒙古,因而涉及了蒙古。而事实上,该管道的起点俄罗斯阿尔泰和中国新疆是有一条几十公里的狭窄边境通道的,如果管道从这里进入中国,再连接中国新疆的“西气东输”管道,对中国就会非常顺捷。

据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这条管道路线普京一开始也是考虑经新疆进入中国的,但最后普京改变了主意,改为从俄罗斯阿尔泰的起点进入蒙古,再往东、往南进入中国内蒙古。而蒙古当然喜欢这条管道,它可以从中收取过路费以及其他服务费,而且在客观上,它手里更多了一条制约他国的工具。为此,2020年蒙古国借故送中国3万只羊,这说到底是向中国示好,以让中国同意这条管道经蒙古过境。但蒙古国内部分精英深受西方影响,而且,中蒙关系因为历史原因而非常复杂。与此相反,俄蒙关系倒是一直不错,这不可能不是普京的考虑因素。因此对中国来说,这条经蒙古转向中国的能源管道沿途的安全是不确定的,外交因素同样也存在。

笔者当年在就这条能源管线被咨询时,曾经明确表示:中国应该拒绝经蒙古转向中国的路线,而应坚持从阿尔泰经新疆入境;至少,如果最终结果是经蒙古入境,中国应该坚持到岸价才能接受。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在中俄能源外交和贸易中,俄罗斯的谈判能力十分强大;不仅如此,甚至在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贸易中,俄罗斯也在施加大大超过中国的影响力。

而经过俄乌战争,这一切都已完全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中国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也是天经地义。

其次,中国作为世界级的能源消费大国,正在实行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个供应国向中国供应能源的政策。据国际媒体介绍:中国仅有略高于5%的天然气供应依赖俄罗斯。但由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协议,再加上计划通过现有管道增加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到2030年代初,中国天然气对俄依赖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这一比例显然意味着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过大。

而且,当前中国还正在积极开拓其他通向中国的陆路能源管道。国际媒体说:在上周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倡议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这条管道的气源地在土库曼斯坦,将是中国与中亚之间的第四条天然气管道。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去年土库曼斯坦通过三条管道向中国出口了约35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仅对中国输送了160亿立方米天然气。

如此,中国也确实没有开工“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动力。

当然,国际媒体分析的所谓“拖久一点或许能让中国通过该管道获得的天然气有一个更低的价格”的因素可能存在,但这与能源和能源管道安全、以及复杂的中俄蒙三国外交因素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据了解,这个项目本来计划也是至少一年以后才能开工,所以中国不急,搁置也不妨。

中美试图控制紧张关系

上周引发国际关注的另一件事,则是中美双方正在试图控制与缓和彼此的紧张关系,但也仅局限在这个层次而已;而在几乎同一个时间段,一方对另一方的施压完全未有停止。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为常态,它说明中美关系较难稳定。



上周中美两国的商务部长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根据两国商务部的介绍,交谈的内容相似,文本几乎都一样。中国商务部说:王文涛是在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与雷蒙多会面,就美国对华经贸政策、半导体政策、出口管制、对外投资审查等表达“重点关切”。美国商务部则称,雷蒙多对北京近期针对在华美国公司采取的行动表达担忧。唯一不同点就是中方强调:不是专门来和你谈的,是参加一个会,顺便谈。

而对彼此会谈的评价双方也是一样。中方表示:双方就双边贸易关系进行了“坦诚、专业且建设性”的意见交流;美方也表示:“进行了坦诚且实质性的讨论”,这说明中美双方都积极评价了彼此的会谈。

这一切只能说明中美双方都在有意控制和缓和紧张关系,而美方的动机当然与此次可能的债务违约有关,直接而明确;中方同样是为了美国在对华经贸、对华技术封锁领域的问题而来的。

然而与此同时,几乎就在同一周,双方对对方的压制几乎同时进行:美国向台湾出口毒刺导弹,并可能互送到岛内;而中国则制裁美国美光公司的产品。这种双方同一个时间段内,同时做两件相互对立的事的现象,几乎已经是常态。

这种常态本质上说明了中美双方对彼此的深切戒备,以及这种缓和关系的不靠谱。而以后双边关系的前景可能是:有麻烦才见面,没事不见面。■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俄罗斯国旗美媒:俄罗斯和中国承诺深化联盟以抗衡美国
2023-05-29 12:12
时政

一周世界舆论聚焦:中俄能源合作新动态;中美试图控制紧张关系

曹辛:中国能源战略和对俄外交有微妙调整。同时中国有意调整与缓和中美的紧张关系,当然这在相当程度上主要取决于美国。
曹辛

■上周,有两件与中国外交有关的事情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一是中俄能源合作出现了新的动态:在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上周访华期间,中国暂时搁置了俄罗斯专门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项目工作,更不要说是准备开工建设了。其次,中美正试图控制彼此的紧张关系,但也仅仅在这个层次而已;与此同时,双方的对立行动并未停止。

以上两件事是中国外交上周的最新变化,前者标志着中国能源战略和对俄外交的微妙调整,而后者则意味着,中国有意调整与缓和中美的紧张关系,当然,这在相当程度上主要取决于美国。

可不只是为了要降价

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搁置“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是为了“拖久一点或许能让中国通过该管道获得的天然气有一个更低的价格”。但这样理解或许太简单了,要知道,为这个项目中俄高层已经沟通了数年之久。中国在此次俄罗斯总理访华之际搁置这一项目,完全是综合因素的考虑,首先是该项目的蒙古因素和俄罗斯改变能源管道路线的动机;还有中国大额能源供应地多元化的考虑;价格当然也是一个因素,但显然不占首要位置。

首先,与其他俄罗斯向中国输送能源的管道不同,“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不仅是中俄两国的项目,它从俄罗斯阿尔泰起,需要穿越蒙古,再往南进入中国的内蒙古,因而涉及了蒙古。而事实上,该管道的起点俄罗斯阿尔泰和中国新疆是有一条几十公里的狭窄边境通道的,如果管道从这里进入中国,再连接中国新疆的“西气东输”管道,对中国就会非常顺捷。

据业内人士告诉笔者:这条管道路线普京一开始也是考虑经新疆进入中国的,但最后普京改变了主意,改为从俄罗斯阿尔泰的起点进入蒙古,再往东、往南进入中国内蒙古。而蒙古当然喜欢这条管道,它可以从中收取过路费以及其他服务费,而且在客观上,它手里更多了一条制约他国的工具。为此,2020年蒙古国借故送中国3万只羊,这说到底是向中国示好,以让中国同意这条管道经蒙古过境。但蒙古国内部分精英深受西方影响,而且,中蒙关系因为历史原因而非常复杂。与此相反,俄蒙关系倒是一直不错,这不可能不是普京的考虑因素。因此对中国来说,这条经蒙古转向中国的能源管道沿途的安全是不确定的,外交因素同样也存在。

笔者当年在就这条能源管线被咨询时,曾经明确表示:中国应该拒绝经蒙古转向中国的路线,而应坚持从阿尔泰经新疆入境;至少,如果最终结果是经蒙古入境,中国应该坚持到岸价才能接受。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在中俄能源外交和贸易中,俄罗斯的谈判能力十分强大;不仅如此,甚至在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能源贸易中,俄罗斯也在施加大大超过中国的影响力。

而经过俄乌战争,这一切都已完全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中国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也是天经地义。

其次,中国作为世界级的能源消费大国,正在实行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个供应国向中国供应能源的政策。据国际媒体介绍:中国仅有略高于5%的天然气供应依赖俄罗斯。但由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协议,再加上计划通过现有管道增加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到2030年代初,中国天然气对俄依赖比重将提高到20%左右。这一比例显然意味着对俄罗斯能源依赖过大。

而且,当前中国还正在积极开拓其他通向中国的陆路能源管道。国际媒体说:在上周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倡议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这条管道的气源地在土库曼斯坦,将是中国与中亚之间的第四条天然气管道。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去年土库曼斯坦通过三条管道向中国出口了约35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仅对中国输送了160亿立方米天然气。

如此,中国也确实没有开工“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动力。

当然,国际媒体分析的所谓“拖久一点或许能让中国通过该管道获得的天然气有一个更低的价格”的因素可能存在,但这与能源和能源管道安全、以及复杂的中俄蒙三国外交因素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据了解,这个项目本来计划也是至少一年以后才能开工,所以中国不急,搁置也不妨。

中美试图控制紧张关系

上周引发国际关注的另一件事,则是中美双方正在试图控制与缓和彼此的紧张关系,但也仅局限在这个层次而已;而在几乎同一个时间段,一方对另一方的施压完全未有停止。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为常态,它说明中美关系较难稳定。



上周中美两国的商务部长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根据两国商务部的介绍,交谈的内容相似,文本几乎都一样。中国商务部说:王文涛是在赴美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与雷蒙多会面,就美国对华经贸政策、半导体政策、出口管制、对外投资审查等表达“重点关切”。美国商务部则称,雷蒙多对北京近期针对在华美国公司采取的行动表达担忧。唯一不同点就是中方强调:不是专门来和你谈的,是参加一个会,顺便谈。

而对彼此会谈的评价双方也是一样。中方表示:双方就双边贸易关系进行了“坦诚、专业且建设性”的意见交流;美方也表示:“进行了坦诚且实质性的讨论”,这说明中美双方都积极评价了彼此的会谈。

这一切只能说明中美双方都在有意控制和缓和紧张关系,而美方的动机当然与此次可能的债务违约有关,直接而明确;中方同样是为了美国在对华经贸、对华技术封锁领域的问题而来的。

然而与此同时,几乎就在同一周,双方对对方的压制几乎同时进行:美国向台湾出口毒刺导弹,并可能互送到岛内;而中国则制裁美国美光公司的产品。这种双方同一个时间段内,同时做两件相互对立的事的现象,几乎已经是常态。

这种常态本质上说明了中美双方对彼此的深切戒备,以及这种缓和关系的不靠谱。而以后双边关系的前景可能是:有麻烦才见面,没事不见面。■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