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5-12 11:59
金融

美国银行业危机:FDIC火力还够吗?

陈稻田: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银行风险可谓是来势凶猛,银行的账面浮亏有多大?监管机构火力还够吗?透明度是抵御政府潜在暴政的手段。
又一银行FRB告急,华尔街11家巨头联手注资300亿美元
陈稻田

■从2023年3月初美国硅谷银行出现挤兑,到5月初第三家也是最大的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两个月内美国被接管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相比2008年1.3万亿的被接管总资产,这次的银行风险可谓是来势凶猛,美国监管机构的火力还够吗?本文尝试对此次银行风险和前景进行分析。

银行的账面浮亏有多大?

银行持有的长期资产主要是房贷资产,硅谷银行的浮亏也主要是来自房贷资产,考虑到房贷资产较差的流动性是挤兑恐慌的重要原因,本文暂不考虑长期国债的影响(因为其较好的流动性)。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所有的房贷(住宅和商业地产都包括)金额为19.3万亿美元。这些房贷资产经过证券化为各类机构持有,包括政府资助企业(两房),美联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地方政府和各类投资公司等,其中商业银行持有的总金额为大约为6.4万亿。假设房贷资产的平均久期15年,利率上涨150个基点,大约会带来20-25%的账面价值损失(不考虑凸性的差异),这是大约1.2-1.5万亿美元的总金额,这个损失量级和很多投行的估计接近。

考虑到1970年代以来美国已经经历了6轮加息周期,账面的浮亏在加息周期对银行是常有的事,通常的银行都能够应对。截至2023年4月底,美国所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是23万亿美元,房地产贷款占比28%。其它大量的资产是浮动利率的,即便是固定利率的,平均久期也不长,因此利率风险并不大。 实际上,美国上市银行的最新季度报表显示平均息差是上升的,尽管一些长期固定利率资产会出现浮亏,但是从现金流的角度,在加息周期银行的现金流是更充裕的。

但是如果银行持有的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占比特别高,而存款不够稳定,加息周期的账面浮亏可能就会造成流动性问题。已经倒闭的三家银行都是这种情况,它们因为各自独特的业务而导致了类似的不稳定资产负债结构。

参考2008年的极端情况,假设有十分之一的银行积累了不稳定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资产份额来说),那么FDIC需要面对的是大约2.3万亿的问题资产,其中0.65万亿是房贷资产。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救助能力有多大?

联邦存款保险基金的救助损失取决于被救助银行的资产质量。假设一家被接管的银行有100美元资产,负债方资本金是10元,公司债10元,大额未被保险的存款是30元,小额被保险的存款是50元。FDIC接管银行后把问题银行出售给有实力的另一家银行,收购方对资产的评估价值假设是80元,那么损失的20元将由负债方的4类人承担。假设谈判后股东的10美元净资产将首先归零(100%损失率),公司债的10美元假设只偿付50%,因而承担损失5美元; 大额未保险存款假设承担损失3美元(10%的损失率),小额被保险存款假设承担损失2美元(4%的损失率)。被收购并表后,原来问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为资产80美元,权益为零,公司债为零,大额存款30美元,小额存款50美元。 FDIC需要支付5美元的保险费给收购银行(保证所有储户足额得到80美元的存款),占资产总额的5%。

截至2022年末的数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基金总额是1282亿美元,纳入保险的存款金额是10.07万亿美元,两个金额的比率是1.35%。考虑上面例子中的保险损失率为5%, 1282亿的保险准备金理论上可以处置将近2.5万亿的问题银行资产。这个金额相比于前面假设的2.3万亿的问题资产,看起来相当接近。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后面证明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错,实际价值是90美元,那么FDIC有可能会收回部分支付的保险费用,这一切取决于法律和收购过程中的谈判条款。

我们再看一下历史数据。 根据FDIC的年报统计,从1934年(该年FDIC成立)到2022年,总共有2631家银行机构倒闭并被清算,其中1985-1992期间是一个倒闭高潮,2008-2011是另一个倒闭高潮。这些倒闭银行的总资产规模9473亿美元,FDIC的保险金损失1046亿美元,损失比总资产规模的比例为11%,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我前面算例中的5%,但是总金额对银行业总资产的规模远远低于算例的估计。不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银行(从资产规模而不是数量上讲)是被别的银行收购的,而不是破产清算。被收购金额累计为3.3万亿,对应保险基金损失543亿,损失率为1.6%,这远远低于前面算例的估计。根据公告,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资产总计3000亿美元,存款保险基金为小额储户支付的费用是32亿美元,损失对资产总额比例略超1%,这和历史数据相差不太大。 最近新闻上报道的其它的各种监管机构支出,无论来自FDIC还是美联储,都可以被认为是流动性过桥资金,将来是要收回的(假设银行资产质量不比预估的差)。

在FDIC提供的历史数据中,把破产和被收购的两个类别汇总后,总体的保险金损失率是3.7%,多少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数字和我前面算例中的5%相差不大(我先做了算例估算,后面找到了历史数据)。

越是小的银行被收购的价值越低,破产清算的可能性越大,给存款保险金带来的损失比例越高。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本轮银行危机中,同等金额的挤兑如果发生在小微银行,对FDIC的压力要比发生在中型银行大的多。 目前对FDIC的好消息是,目前挤兑都发生在排名前30的大银行。

基于上面的讨论,我前面估计的目前FDIC基金可以救助大约2.5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问题银行是可信的,这个规模大约是目前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1%. 二战后最严重和剧烈的银行危机发生在2008年,关闭和被收购的银行总资产规模1.3万亿,当年末银行总资产规模为12.4万亿,比例为10.5%,这个数字和前面11%的极限救助能力十分接近。也就是说在较高保险基金损失率的情况下,FDIC可以承受一次2008年级别的银行业冲击。上面的估计尽管还比较粗略,不过这也算是目前能看到的比较少的对FDIC救助能力的研究了,我相信它的估计偏差不会是数量级的。

关于银行救助的讨论少不了作为最后贷款人的美联储,不过我觉得这可能不需更多讨论,在经历了4轮量化宽松之后,美联储对于收购资产不再有畏惧。

挤兑的经济后果:只是换了个招牌?

明斯基的著作对理解系统性金融危机极为有帮助,有趣的是,他本人谦虚的表示他只是扩展了凯恩斯的想法。 明斯基说金融机构其实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还有很多现金流穿梭其间,物理资产则可以忽略不计。 硅谷银行尝试融资的路演带来了恐慌和挤兑,第一共和银行也积极的进行了资产出售的举措,结果也带来了恐慌。 可能更好的对策是不采取任何动作,一切照旧,除了默默向美联储借入足够的资金。为什么数千家更小的银行没有发生挤兑? 可能很大的原因是这些小银行并没有上市,没有人关注。

救助之后的银行只是换了一个招牌,比如从第一共和换成了摩根大通,除了原来的股东和债券持有人的财富受到损失,其余的则没有什么区别。 新凯恩斯动态随机均衡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名义变量比如货币、价格和信贷市场摩擦能够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在宽泛的意义上硅谷银行提供了新的例证。

三个速度的竞赛:银行危机的前景

行文至此,是时候评估一下这次美国银行业危机的前景了。我认为这是三个速度的竞赛:救助能力的扩充速度,危机处置速度,和挤兑发生的速度。如果FDIC的资金不是问题,目前的关键就是危机处置速度和银行挤兑速度的竞赛。

假设不断有挤兑发生,但是都被迅速接管并且存款都得到了保护,这证明了存款的安全,可能挤兑就会逐渐平息。 因此前期对所有存款的快速足额保护十分重要。

至于挤兑的速度,硅谷银行挤兑发生于3月初,之后是签名银行,又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漫长时间”,更大的第一共和银行也被挤兑了。尽管总资产规模很大,但是从银行数量看眼下的风险扩散速度似乎不算太快。

已经倒闭的三家银行也带来一个疑问:为什么是较大的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的资产规模接近2300亿美元,在全美排名第14位,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小一些,资产规模排名分别为16和29位。 全美国有接近5000家银行,可以想象后面有大量细微的小银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为什么那些更小的银行没有发生挤兑?如前所述,如果资产质量是好的,如果只是发生了利率带来的账面浮亏,那就好的策略可能是让浮亏继续“浮”下去,利率总有下降的一天。多向监管机构借钱,公开市场少说话,可能是更好对策。

总体来看,监管部门应对资源是够的,银行危机的蔓延速度并不快,并且集中在易于应对的中大规模银行,更重要的是银行的资产质量是良好的,这大大降低了救助的难度和成本。不过在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之前,其中的曲折可能会不少,压力仍然会存在。

宏观审慎管理的再思考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长期的低利率让一些研究人员对金融稳定产生了担忧。一些学者认为这会带来金融不稳定,硅谷银行引发的挤兑似乎验证了这个说法。 不过,低利率并非是美联储刻意为之,而是经济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大部分的估计认为最近几年美国的自然实际利率已经低至0.5%。

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开始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不过这些压力测试只是针对大型银行。对中小银行,一些简单的测试并不花费太多的资源,比如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异常暴增,突然持有长久期的房贷资产,这方面的监管工作看起来是有缺失的。

FDIC对存款保险的限额目前是25万美元,覆盖的存款总额接近10万亿,大约占银行总存款的一半。 设置不太高的限额的目的大概是让市场识别风险,政府不过度干预。但是历史上看,实际上是对所有存款都进行保险了(对大额存款的保护依据“系统性风险豁免”)。 这就好像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说政府对两家政府资助企业的债务有担保责任,但实际上是这样做了,而缺乏明确承诺只是徒然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对于普通个人和非金融企业,识别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依靠政府监管,政府对所有存款进行保护看起来合乎道理。如果对全部银行存款进行保险做不到,把限额提高到50万美元则可能覆盖70-80%的存款,这也将极大降低挤兑风险。

透明度与文字

反对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过度干预在美国有强大悠久的传统,比如个人持枪被认为是抵御美国政府潜在暴政的手段,但实际上,持枪不是,透明度才是。即便是2008-2009年仓促的银行救助中,很多的应急做法在当时法律上是有模糊地带的,政府裙带关系和道德风险也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其中的关键是透明度。在很多别的领域,政府执行的透明度同样是关键,比规则立法更重要,因为如果缺乏行动的透明度,清晰的规则和立法文字也就不再是清晰的了。■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又一银行FRB告急,华尔街11家巨头联手注资300亿美元
2023-05-12 11:59
金融

美国银行业危机:FDIC火力还够吗?

陈稻田: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银行风险可谓是来势凶猛,银行的账面浮亏有多大?监管机构火力还够吗?透明度是抵御政府潜在暴政的手段。
陈稻田

■从2023年3月初美国硅谷银行出现挤兑,到5月初第三家也是最大的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两个月内美国被接管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相比2008年1.3万亿的被接管总资产,这次的银行风险可谓是来势凶猛,美国监管机构的火力还够吗?本文尝试对此次银行风险和前景进行分析。

银行的账面浮亏有多大?

银行持有的长期资产主要是房贷资产,硅谷银行的浮亏也主要是来自房贷资产,考虑到房贷资产较差的流动性是挤兑恐慌的重要原因,本文暂不考虑长期国债的影响(因为其较好的流动性)。根据美联储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所有的房贷(住宅和商业地产都包括)金额为19.3万亿美元。这些房贷资产经过证券化为各类机构持有,包括政府资助企业(两房),美联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地方政府和各类投资公司等,其中商业银行持有的总金额为大约为6.4万亿。假设房贷资产的平均久期15年,利率上涨150个基点,大约会带来20-25%的账面价值损失(不考虑凸性的差异),这是大约1.2-1.5万亿美元的总金额,这个损失量级和很多投行的估计接近。

考虑到1970年代以来美国已经经历了6轮加息周期,账面的浮亏在加息周期对银行是常有的事,通常的银行都能够应对。截至2023年4月底,美国所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是23万亿美元,房地产贷款占比28%。其它大量的资产是浮动利率的,即便是固定利率的,平均久期也不长,因此利率风险并不大。 实际上,美国上市银行的最新季度报表显示平均息差是上升的,尽管一些长期固定利率资产会出现浮亏,但是从现金流的角度,在加息周期银行的现金流是更充裕的。

但是如果银行持有的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占比特别高,而存款不够稳定,加息周期的账面浮亏可能就会造成流动性问题。已经倒闭的三家银行都是这种情况,它们因为各自独特的业务而导致了类似的不稳定资产负债结构。

参考2008年的极端情况,假设有十分之一的银行积累了不稳定的资产负债结构(从资产份额来说),那么FDIC需要面对的是大约2.3万亿的问题资产,其中0.65万亿是房贷资产。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救助能力有多大?

联邦存款保险基金的救助损失取决于被救助银行的资产质量。假设一家被接管的银行有100美元资产,负债方资本金是10元,公司债10元,大额未被保险的存款是30元,小额被保险的存款是50元。FDIC接管银行后把问题银行出售给有实力的另一家银行,收购方对资产的评估价值假设是80元,那么损失的20元将由负债方的4类人承担。假设谈判后股东的10美元净资产将首先归零(100%损失率),公司债的10美元假设只偿付50%,因而承担损失5美元; 大额未保险存款假设承担损失3美元(10%的损失率),小额被保险存款假设承担损失2美元(4%的损失率)。被收购并表后,原来问题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为资产80美元,权益为零,公司债为零,大额存款30美元,小额存款50美元。 FDIC需要支付5美元的保险费给收购银行(保证所有储户足额得到80美元的存款),占资产总额的5%。

截至2022年末的数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基金总额是1282亿美元,纳入保险的存款金额是10.07万亿美元,两个金额的比率是1.35%。考虑上面例子中的保险损失率为5%, 1282亿的保险准备金理论上可以处置将近2.5万亿的问题银行资产。这个金额相比于前面假设的2.3万亿的问题资产,看起来相当接近。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后面证明银行的资产质量不错,实际价值是90美元,那么FDIC有可能会收回部分支付的保险费用,这一切取决于法律和收购过程中的谈判条款。

我们再看一下历史数据。 根据FDIC的年报统计,从1934年(该年FDIC成立)到2022年,总共有2631家银行机构倒闭并被清算,其中1985-1992期间是一个倒闭高潮,2008-2011是另一个倒闭高潮。这些倒闭银行的总资产规模9473亿美元,FDIC的保险金损失1046亿美元,损失比总资产规模的比例为11%,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我前面算例中的5%,但是总金额对银行业总资产的规模远远低于算例的估计。不过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更多的问题银行(从资产规模而不是数量上讲)是被别的银行收购的,而不是破产清算。被收购金额累计为3.3万亿,对应保险基金损失543亿,损失率为1.6%,这远远低于前面算例的估计。根据公告,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资产总计3000亿美元,存款保险基金为小额储户支付的费用是32亿美元,损失对资产总额比例略超1%,这和历史数据相差不太大。 最近新闻上报道的其它的各种监管机构支出,无论来自FDIC还是美联储,都可以被认为是流动性过桥资金,将来是要收回的(假设银行资产质量不比预估的差)。

在FDIC提供的历史数据中,把破产和被收购的两个类别汇总后,总体的保险金损失率是3.7%,多少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数字和我前面算例中的5%相差不大(我先做了算例估算,后面找到了历史数据)。

越是小的银行被收购的价值越低,破产清算的可能性越大,给存款保险金带来的损失比例越高。可以大致得出结论,本轮银行危机中,同等金额的挤兑如果发生在小微银行,对FDIC的压力要比发生在中型银行大的多。 目前对FDIC的好消息是,目前挤兑都发生在排名前30的大银行。

基于上面的讨论,我前面估计的目前FDIC基金可以救助大约2.5万亿美元资产规模的问题银行是可信的,这个规模大约是目前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1%. 二战后最严重和剧烈的银行危机发生在2008年,关闭和被收购的银行总资产规模1.3万亿,当年末银行总资产规模为12.4万亿,比例为10.5%,这个数字和前面11%的极限救助能力十分接近。也就是说在较高保险基金损失率的情况下,FDIC可以承受一次2008年级别的银行业冲击。上面的估计尽管还比较粗略,不过这也算是目前能看到的比较少的对FDIC救助能力的研究了,我相信它的估计偏差不会是数量级的。

关于银行救助的讨论少不了作为最后贷款人的美联储,不过我觉得这可能不需更多讨论,在经历了4轮量化宽松之后,美联储对于收购资产不再有畏惧。

挤兑的经济后果:只是换了个招牌?

明斯基的著作对理解系统性金融危机极为有帮助,有趣的是,他本人谦虚的表示他只是扩展了凯恩斯的想法。 明斯基说金融机构其实就是一张资产负债表,还有很多现金流穿梭其间,物理资产则可以忽略不计。 硅谷银行尝试融资的路演带来了恐慌和挤兑,第一共和银行也积极的进行了资产出售的举措,结果也带来了恐慌。 可能更好的对策是不采取任何动作,一切照旧,除了默默向美联储借入足够的资金。为什么数千家更小的银行没有发生挤兑? 可能很大的原因是这些小银行并没有上市,没有人关注。

救助之后的银行只是换了一个招牌,比如从第一共和换成了摩根大通,除了原来的股东和债券持有人的财富受到损失,其余的则没有什么区别。 新凯恩斯动态随机均衡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名义变量比如货币、价格和信贷市场摩擦能够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在宽泛的意义上硅谷银行提供了新的例证。

三个速度的竞赛:银行危机的前景

行文至此,是时候评估一下这次美国银行业危机的前景了。我认为这是三个速度的竞赛:救助能力的扩充速度,危机处置速度,和挤兑发生的速度。如果FDIC的资金不是问题,目前的关键就是危机处置速度和银行挤兑速度的竞赛。

假设不断有挤兑发生,但是都被迅速接管并且存款都得到了保护,这证明了存款的安全,可能挤兑就会逐渐平息。 因此前期对所有存款的快速足额保护十分重要。

至于挤兑的速度,硅谷银行挤兑发生于3月初,之后是签名银行,又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漫长时间”,更大的第一共和银行也被挤兑了。尽管总资产规模很大,但是从银行数量看眼下的风险扩散速度似乎不算太快。

已经倒闭的三家银行也带来一个疑问:为什么是较大的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的资产规模接近2300亿美元,在全美排名第14位,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小一些,资产规模排名分别为16和29位。 全美国有接近5000家银行,可以想象后面有大量细微的小银行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为什么那些更小的银行没有发生挤兑?如前所述,如果资产质量是好的,如果只是发生了利率带来的账面浮亏,那就好的策略可能是让浮亏继续“浮”下去,利率总有下降的一天。多向监管机构借钱,公开市场少说话,可能是更好对策。

总体来看,监管部门应对资源是够的,银行危机的蔓延速度并不快,并且集中在易于应对的中大规模银行,更重要的是银行的资产质量是良好的,这大大降低了救助的难度和成本。不过在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之前,其中的曲折可能会不少,压力仍然会存在。

宏观审慎管理的再思考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长期的低利率让一些研究人员对金融稳定产生了担忧。一些学者认为这会带来金融不稳定,硅谷银行引发的挤兑似乎验证了这个说法。 不过,低利率并非是美联储刻意为之,而是经济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大部分的估计认为最近几年美国的自然实际利率已经低至0.5%。

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开始对银行进行压力测试,不过这些压力测试只是针对大型银行。对中小银行,一些简单的测试并不花费太多的资源,比如硅谷银行的资产规模异常暴增,突然持有长久期的房贷资产,这方面的监管工作看起来是有缺失的。

FDIC对存款保险的限额目前是25万美元,覆盖的存款总额接近10万亿,大约占银行总存款的一半。 设置不太高的限额的目的大概是让市场识别风险,政府不过度干预。但是历史上看,实际上是对所有存款都进行保险了(对大额存款的保护依据“系统性风险豁免”)。 这就好像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说政府对两家政府资助企业的债务有担保责任,但实际上是这样做了,而缺乏明确承诺只是徒然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对于普通个人和非金融企业,识别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只能是依靠政府监管,政府对所有存款进行保护看起来合乎道理。如果对全部银行存款进行保险做不到,把限额提高到50万美元则可能覆盖70-80%的存款,这也将极大降低挤兑风险。

透明度与文字

反对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过度干预在美国有强大悠久的传统,比如个人持枪被认为是抵御美国政府潜在暴政的手段,但实际上,持枪不是,透明度才是。即便是2008-2009年仓促的银行救助中,很多的应急做法在当时法律上是有模糊地带的,政府裙带关系和道德风险也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其中的关键是透明度。在很多别的领域,政府执行的透明度同样是关键,比规则立法更重要,因为如果缺乏行动的透明度,清晰的规则和立法文字也就不再是清晰的了。■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