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5-11 15:46
商业与经济

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危机感从何而来?

袁杰:德国媒体和业界认为,中国对电动汽车拥有很高的成本优势,正在超越德国,德国汽车业即使在自己国内也正面临中国竞争对手的挑战。
中国电动汽车「出海」如何重塑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
袁杰

■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开幕之日,德国电视二台网站载文称,“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超越德国,从而使德国汽车制造商承受压力。”

1.上海车展

2023年4月18日,上海国际车展开幕之日,德国电视二台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2023年上海车展: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正面临压力》的文章。文前按语称:“创新和成本效益高: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超越德国,从而使德国汽车制造商承受压力。在上海,德国汽车商现想用电动车型来让人信服。”

该文称,“中国对电动汽车拥有很高的成本优势”。

文章提到:“曾经如此受欢迎的德国豪华内燃机汽车在中国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淘汰。在大城市里,如果司机想新注册登记一辆汽油车,现在必须支付很多钱。蓝色车牌甚至以数千欧元的价格被拍卖。而绿色电动车的注册登记却几乎是免费的。此外,为了提高销售额,一场真正的价格战正在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上激烈展开。”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海克•普罗夫(Heike Proff)教授就曾分析过中国对电动车拥有成本优势的原因。

这位汽车经济专家认为,中国人的成本效益可以非常高,因为中国人占据了整个价值链。她声称,从原材料到电池制造,再到电动汽车的生产, 所有一切都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而欧洲人则依赖于供应商,眼下还得依靠有些不稳定的供应链, 这也使得欧洲人的成本攀升。”

上文还提到:“现在电动汽车的许多创新都来自中国。而在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德国汽车制造商却落在了后面。”

文章还尖锐地指出,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所占份额简直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大众汽车占2.4%,宝马和奔驰甚至还不到1%。

该文分析称,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问题还在于德国电动汽车的许多部件都来自中国,包括海关费用在内。“2020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几乎三分之一的锂离子电池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的。中国还生产了世界上几乎85%安装在电动马达中的永久磁铁。”

为此,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缪勒(Hildegard Müller)在上海就向德国电视二台表示,她认为德国政府对此也负有责任。“首先,我们必须在欧洲,在德国,做好自己远远超出汽车行业的功课。”

德国汽车制造商现在希望在中国重新占据领先地位。据报道,在本届车展中,仅大众汽车集团就展示了旗下25款新车型。

上海车展开幕仅数日,德国《柏林晨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处于新汽车世界中心》的新闻评论。该评论称: “中国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也成了汽车行业特别关注的焦点:当世界其他地区的车展正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之时,该行业却在 ‘上海车展’(4月18日至27日)上燃起了巨大的首发烟火。”

在该文中,作者并把大众ID 家族最新成员——纯电旗舰轿车ID.7排在首位, 小标题是:“大众 ID.7: 来自沃尔夫斯堡的希望之星带来了荣誉” (笔者注: 沃尔夫斯堡是大众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

2. 市场分析

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 德国2022年在中国共售出440万辆汽车, 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为19.1%; 然而,在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业务中,市场份额仅为5%。

德国电视一台“每日新闻”网站4月18日以《比亚迪取代大众汽车成为中国市场领导者》为题报道称,在中国最畅销的十款电动汽车中,没有一款是德国车型。特斯拉是唯一进入该排名的外国制造商。

为此, 德国专家已对汽车行业前景表示担忧。盖斯林根汽车工业研究所所长、汽车专家施特凡•莱因德尔(Stefan Reindl)就声称:“德国汽车制造商现正面临来自中国国内品牌的巨大逆风。”他表示,就价格而言,中国车辆在低级别的车辆中尤其令人感兴趣。

但这位汽车专家同时强调,中国人也在向高端品牌靠拢,且价格更实惠。为此,莱因德尔推测说,“德国制造商将会继续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而德国著名汽车经济专家费迪南德•杜登霍夫 (Ferdinand Dudenhöffer) 则着重指出德国汽车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他坦承,没有在中国的那部分业务,德国汽车制造商就无法生存。

杜登霍夫还认为,这不仅是由于销售车辆的数量,而且也是因为其价值。在中国,德国销售的主要是高档车,而不是紧凑型车。为此,杜登霍夫直言道:“在德国支付给工人和雇员以及股东的钱是在中国赚来的。”

当然,对德国汽车业来说,不仅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且在世界各地,中国汽车制造商都在庆祝其傲人的成绩。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CAAM)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 达到311.1万辆, 同比增长54.4%。而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报告,去年德国出口了261万辆乘用车。

因而,中国的汽车出口量现已超过德国。在世界汽车出口国排名中,中国已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老牌工业国汽车出口进展缓慢或根本没有进展时,对中国汽车的需求正在继续迅速增长。

在中东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使在欧洲,也已有更多的 “中国制造 ”汽车行驶在路上。

有德国媒体称,早在十多年前, 中国人就想打入欧洲汽车市场; 但在内燃机时代,尚未能缩小自己与西方竞争对手的差距。然而,随着电动汽车的出现,汽车行业被重新洗牌。即使在欧洲,中国制造商也突然被认为是技术引领者。

德国汽车专家莱因德尔就表示, 中国人已经开始通过其电动汽车实施一项全球化战略,这至少会影响到欧洲和德国。他声称:“我相信,在未来五年内,这家或那家中国制造商将会在德国拥有高达2%的市场份额。”

3. 应对策略

就中国市场而言, 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媒体中心报道, 早在去年11月,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就已宣布:“本着‘在中国研发, 为中国创新’的使命, CARIAD中国团队致力于打造面向本土需求的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并将数据处理作为作为本土化研发和适配工作的六大关键领域之一。”

今年4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 (Ralf Brandstätter) 更明确地指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战略的核心。”

在2023年上海车展开幕之日, 该媒体中心又报道称,为强化“在中国, 为中国”的研发实力, 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新公司将落户合肥。

由此可见,大众汽车集团在践行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方面已迈出重要的一步。

而在宝马发布会上,人们也可以听到“宝马源自慕尼黑,但中国也是我们的家”的演讲。

总之,德国汽车制造商现正在中国加紧实施本土化研发的策略。

除此之外,德国汽车专家们还在探讨可否将发展高档车作为走出困境的出路。

汽车专家莱因德尔就支招道,德国高档汽车制造商可以将其产品定位得更高,也就是进入更高端的市场。他声称,许多中国人正变得越来越富有,这些人也希望在汽车方面炫富。

莱因德尔指出,大众乘用车存在一个问题,该品牌更依赖于小型车。他认为这将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为中国汽车要便宜得多。

据分析,位于斯图加特的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情况要好一些。该集团现正在实施“聚焦豪华”战略。其思路是,与其关注数量,不如聚焦高端汽车市场,因为特别昂贵的汽车也应该产生特别高的利润。

据称,在中国,这似乎正在发挥作用: 迈巴赫是梅赛德斯旗下的豪华品牌,去年一半以上的迈巴赫顶级豪车是销往中国的。

当然,德国汽车制造商现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中国车企正在密集进入德国和欧洲。

汽车专家莱因德尔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德国汽车工业在紧凑型车级别中,还没有能力用合理的竞争性价格来应对。

当然,他也指出,为了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环境,中国制造商还需要成功的经销商来作为分销伙伴。

按照莱因德尔的观点,这对于汽车售后服务意义重大,因为电动汽车需要维护和修理。“许多中国制造商都认为,自己仅凭数字媒体渠道就可以在德国和欧洲做好销售工作。”但他指出,在德国,客户对这种销售模式的接受程度还相当低。

对于中国车企密集进入德国和欧洲一事,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现则保持冷静的态度。其发言人声称,汽车行业正在稳步向前发展:仅在德国,国内制造商目前就提供了90多款电动车型,到2024年底,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00款; 且在产品质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这位发言人指出,2022年,德国新注册登记的电动汽车中,一半以上都是由国内制造商交付的。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为6%。

然而,有德国“汽车教父” 之称的杜登霍夫则坚信,未来的汽车将主要来自中国。这位汽车经济专家并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策略,先把国内市场做大,然后再一步步地扩展。他指出,中国人正在摸索前进,并称:中国人在东欧已经较为强劲,在英国也有一定的实力,现在才来到德国。

虽然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目前在德国汽车市场上所占份额仍沉着冷静,但杜登霍夫对未来所作的预测已表明,德国汽车业即使在自己国内也正面临中国竞争对手的挑战。这确实应该引发德国汽车业界的深思。■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生活用“假期性爱”重建亲密关系-
    徐瑾书单:人就是一台意识机器?

    徐瑾:人类如何产生意识?意识是一种发现还是一种幻觉?理解意识或自我,是人类无法绕开的话题,而重构意识与自我,将是人工智能时代最大主题。


  • 瑞士手表
    瑞士手表出口预计将继续低迷,尤其是在中国

    数据显示瑞士对日本的手表出口增长14%以上,对中国出口则下降5.9%,这也反映出在奢侈品行业见到的趋势。行业机构表示,对未来几个月中国和香港市场的预测依然非常负面。


  • 道琼斯
    道指首次突破42,000点,与标普500指数均创新高

    美联储大幅降息的举措虽然需要时间消化,但投资者还是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美股普遍上涨,道指和标普500指数均创新高,纳指上涨2.5%。科技股和比特币等投机资产涨幅居前。


  • 日本经济安全大臣高市早苗
    日本若产生首位女首相 那就比美国首位女总统还早了

    日本经济安全大臣高市早苗已经崛起为自民党总裁候选人三强;鉴于自民党在国会中的主导地位,9月27日投票的获胜者几乎肯定会成为首相。


中国电动汽车「出海」如何重塑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
2023-05-11 15:46
商业与经济

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危机感从何而来?

袁杰:德国媒体和业界认为,中国对电动汽车拥有很高的成本优势,正在超越德国,德国汽车业即使在自己国内也正面临中国竞争对手的挑战。
袁杰

■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开幕之日,德国电视二台网站载文称,“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超越德国,从而使德国汽车制造商承受压力。”

1.上海车展

2023年4月18日,上海国际车展开幕之日,德国电视二台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2023年上海车展: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正面临压力》的文章。文前按语称:“创新和成本效益高: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超越德国,从而使德国汽车制造商承受压力。在上海,德国汽车商现想用电动车型来让人信服。”

该文称,“中国对电动汽车拥有很高的成本优势”。

文章提到:“曾经如此受欢迎的德国豪华内燃机汽车在中国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淘汰。在大城市里,如果司机想新注册登记一辆汽油车,现在必须支付很多钱。蓝色车牌甚至以数千欧元的价格被拍卖。而绿色电动车的注册登记却几乎是免费的。此外,为了提高销售额,一场真正的价格战正在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上激烈展开。”

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海克•普罗夫(Heike Proff)教授就曾分析过中国对电动车拥有成本优势的原因。

这位汽车经济专家认为,中国人的成本效益可以非常高,因为中国人占据了整个价值链。她声称,从原材料到电池制造,再到电动汽车的生产, 所有一切都掌握在中国人手中。“而欧洲人则依赖于供应商,眼下还得依靠有些不稳定的供应链, 这也使得欧洲人的成本攀升。”

上文还提到:“现在电动汽车的许多创新都来自中国。而在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德国汽车制造商却落在了后面。”

文章还尖锐地指出,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所占份额简直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大众汽车占2.4%,宝马和奔驰甚至还不到1%。

该文分析称,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问题还在于德国电动汽车的许多部件都来自中国,包括海关费用在内。“2020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几乎三分之一的锂离子电池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的。中国还生产了世界上几乎85%安装在电动马达中的永久磁铁。”

为此,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主席希尔德加德•缪勒(Hildegard Müller)在上海就向德国电视二台表示,她认为德国政府对此也负有责任。“首先,我们必须在欧洲,在德国,做好自己远远超出汽车行业的功课。”

德国汽车制造商现在希望在中国重新占据领先地位。据报道,在本届车展中,仅大众汽车集团就展示了旗下25款新车型。

上海车展开幕仅数日,德国《柏林晨报》又发表了一篇题为《处于新汽车世界中心》的新闻评论。该评论称: “中国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也成了汽车行业特别关注的焦点:当世界其他地区的车展正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之时,该行业却在 ‘上海车展’(4月18日至27日)上燃起了巨大的首发烟火。”

在该文中,作者并把大众ID 家族最新成员——纯电旗舰轿车ID.7排在首位, 小标题是:“大众 ID.7: 来自沃尔夫斯堡的希望之星带来了荣誉” (笔者注: 沃尔夫斯堡是大众汽车集团总部所在地)。

2. 市场分析

根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 德国2022年在中国共售出440万辆汽车, 在中国所占市场份额为19.1%; 然而,在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业务中,市场份额仅为5%。

德国电视一台“每日新闻”网站4月18日以《比亚迪取代大众汽车成为中国市场领导者》为题报道称,在中国最畅销的十款电动汽车中,没有一款是德国车型。特斯拉是唯一进入该排名的外国制造商。

为此, 德国专家已对汽车行业前景表示担忧。盖斯林根汽车工业研究所所长、汽车专家施特凡•莱因德尔(Stefan Reindl)就声称:“德国汽车制造商现正面临来自中国国内品牌的巨大逆风。”他表示,就价格而言,中国车辆在低级别的车辆中尤其令人感兴趣。

但这位汽车专家同时强调,中国人也在向高端品牌靠拢,且价格更实惠。为此,莱因德尔推测说,“德国制造商将会继续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而德国著名汽车经济专家费迪南德•杜登霍夫 (Ferdinand Dudenhöffer) 则着重指出德国汽车行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他坦承,没有在中国的那部分业务,德国汽车制造商就无法生存。

杜登霍夫还认为,这不仅是由于销售车辆的数量,而且也是因为其价值。在中国,德国销售的主要是高档车,而不是紧凑型车。为此,杜登霍夫直言道:“在德国支付给工人和雇员以及股东的钱是在中国赚来的。”

当然,对德国汽车业来说,不仅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且在世界各地,中国汽车制造商都在庆祝其傲人的成绩。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CAAM)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 达到311.1万辆, 同比增长54.4%。而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报告,去年德国出口了261万辆乘用车。

因而,中国的汽车出口量现已超过德国。在世界汽车出口国排名中,中国已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老牌工业国汽车出口进展缓慢或根本没有进展时,对中国汽车的需求正在继续迅速增长。

在中东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成为市场领导者。即使在欧洲,也已有更多的 “中国制造 ”汽车行驶在路上。

有德国媒体称,早在十多年前, 中国人就想打入欧洲汽车市场; 但在内燃机时代,尚未能缩小自己与西方竞争对手的差距。然而,随着电动汽车的出现,汽车行业被重新洗牌。即使在欧洲,中国制造商也突然被认为是技术引领者。

德国汽车专家莱因德尔就表示, 中国人已经开始通过其电动汽车实施一项全球化战略,这至少会影响到欧洲和德国。他声称:“我相信,在未来五年内,这家或那家中国制造商将会在德国拥有高达2%的市场份额。”

3. 应对策略

就中国市场而言, 据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媒体中心报道, 早在去年11月, 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就已宣布:“本着‘在中国研发, 为中国创新’的使命, CARIAD中国团队致力于打造面向本土需求的智能移动出行解决方案,并将数据处理作为作为本土化研发和适配工作的六大关键领域之一。”

今年4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 (Ralf Brandstätter) 更明确地指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战略的核心。”

在2023年上海车展开幕之日, 该媒体中心又报道称,为强化“在中国, 为中国”的研发实力, 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新公司将落户合肥。

由此可见,大众汽车集团在践行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方面已迈出重要的一步。

而在宝马发布会上,人们也可以听到“宝马源自慕尼黑,但中国也是我们的家”的演讲。

总之,德国汽车制造商现正在中国加紧实施本土化研发的策略。

除此之外,德国汽车专家们还在探讨可否将发展高档车作为走出困境的出路。

汽车专家莱因德尔就支招道,德国高档汽车制造商可以将其产品定位得更高,也就是进入更高端的市场。他声称,许多中国人正变得越来越富有,这些人也希望在汽车方面炫富。

莱因德尔指出,大众乘用车存在一个问题,该品牌更依赖于小型车。他认为这将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为中国汽车要便宜得多。

据分析,位于斯图加特的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的情况要好一些。该集团现正在实施“聚焦豪华”战略。其思路是,与其关注数量,不如聚焦高端汽车市场,因为特别昂贵的汽车也应该产生特别高的利润。

据称,在中国,这似乎正在发挥作用: 迈巴赫是梅赛德斯旗下的豪华品牌,去年一半以上的迈巴赫顶级豪车是销往中国的。

当然,德国汽车制造商现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中国车企正在密集进入德国和欧洲。

汽车专家莱因德尔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德国汽车工业在紧凑型车级别中,还没有能力用合理的竞争性价格来应对。

当然,他也指出,为了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环境,中国制造商还需要成功的经销商来作为分销伙伴。

按照莱因德尔的观点,这对于汽车售后服务意义重大,因为电动汽车需要维护和修理。“许多中国制造商都认为,自己仅凭数字媒体渠道就可以在德国和欧洲做好销售工作。”但他指出,在德国,客户对这种销售模式的接受程度还相当低。

对于中国车企密集进入德国和欧洲一事,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现则保持冷静的态度。其发言人声称,汽车行业正在稳步向前发展:仅在德国,国内制造商目前就提供了90多款电动车型,到2024年底,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00款; 且在产品质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这位发言人指出,2022年,德国新注册登记的电动汽车中,一半以上都是由国内制造商交付的。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为6%。

然而,有德国“汽车教父” 之称的杜登霍夫则坚信,未来的汽车将主要来自中国。这位汽车经济专家并认为,这是一种明智的策略,先把国内市场做大,然后再一步步地扩展。他指出,中国人正在摸索前进,并称:中国人在东欧已经较为强劲,在英国也有一定的实力,现在才来到德国。

虽然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目前在德国汽车市场上所占份额仍沉着冷静,但杜登霍夫对未来所作的预测已表明,德国汽车业即使在自己国内也正面临中国竞争对手的挑战。这确实应该引发德国汽车业界的深思。■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