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4-28 09:32
金融

天下之治在于民生——谨慎推行房产税以免扰民心

官府当三思而行,切莫贸然一举,惹得天下大乱。
财经早餐 | 2024年3月25日
OR

■自然资源部近来宣布,中华天下不动产物权,悉数留存记载,登记制度运行天下。与此同时,关于即将开征房地产税的议论也渐起。然而定产证明权利与开征税费间并无必然相通之理,特别在现今房地产税未立法,房地产市场正深陷经济,将两者紧联不合时宜。

定产明权,为确保产权而设,保护人民财产。征税考量因素繁多,远非定产所能及。定产所记载产权来源,面积大小,四至方位等,与开征税费无关。开征税费还需考量房地产价格,持有年限,使用性质等诸多因素,定产所留存信息无法涵盖。

况且现今房地产市场萧条,深陷经济发展。开征房地产税只会加重人民经济负担,恶化市场环境,致使产权不保。正所谓增税必造业困,定产保权之意,与开征税费相悖。

定产与开征税费,本无必然相通,更不该混为一谈。人民定产保权,政府定产以便开征税费,用意本有差异。定产以保障产权为上,税费考量因素诸多,定产信息难以涵盖。况且房地产市场现况不佳,开征税费只会恶化环境,加重人民负担,违背定产保权之初衷。

定产保权,非为方便征稅

民间议论统一定产登记制度立首在确立不动产所有权。确立所有权,乃经济社会秩序之基,私有、集体、国有标示不同所有权体系,不同体系资源配置、权利分配、交易规则定价机制各异。中华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逐步明确产权,加强保护之过程。

定产登记虽可降低征稅过程信息成本,然而能言定产制度立即为方便征税乎?答曰显然非也。

一,保护产权重要性更为根本。定产明权,以防侵占合法财产。征稅合法性建基于保障财产安全之上。所谓无代表不纳稅,言此道理。徵税显非保护产权目的。

二,征税考量因素复杂,非定产所及。征税不仅谁人征稅,并涉及征与不征、征多少与如何征等问题。当前房地产税困扰不在向谁征税,实可强制征收。然房地产税征收将带来经济金融财政利益大范围再分配调整。贸然为征而征,反损害财产权利保护。

房地产税征收影响深广,涉及方方面面。非定产信息所能涵盖,征收考量因素繁复。保护产权乃定产之元旨,保障人民合法财产。征税开征出于税收需求,非定产目的,两者用意不同。

房地产税短期内征收不宜

民间传闻,政府欲开征房地产税。然而现今征收房地产税宏观经济条件不成熟。

房地产税一开征,必冲击房价与房地产市场。早在天灾年间,两城上海、重庆试行房地产税小范围小数目征收,即使对新购住宅与高端住宅征收,已使两城房价受创。

笔者发现当年上海房价每亩跌约900钱,约占2010年平均房价6.7%,重庆两年后每亩跌500钱,约占2010年平均房价9.8%,近10%。冲击效应持续时间,上海2012年后基本恢复,重庆2015年仍遭政策紧缩效应。普遍性开徵房地产税,三四城市房价可能跌20%以上,下跌时间难复常态。

此意味房地产税宜在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上行甚至过热环境推行,否则将形成紧缩效应叠加,可能使宏观经济硬着陆,金融信贷体系混乱。今年房地产市场违约、爆雷事件频发,致烂尾楼还贷潮,非税收入大幅上行,尾部金融机构破产风险。虽今年房地产融资政策再次松绑,一季度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交易价格趋稳,但房地产投资仍拖累经济下行,民众仍无信心,民间资产负债表收缩风险未消,向其他部门传导风险未消。

房地产税财政功能须重新定位

民间传言,政府欲以房地产税补土地财政缩水。然此举需深思。

前财政模式已致严重债务,中央认为此模式将致地方丧失控制,故刺破房地产泡沫,严限地方以土地财政隐性负债。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必缩水,今年8.7万亿或缩6万亿以下,地方财政急需其他税源填补。

另方面,理论上房地产税征收规模正可弥补土地财政缩水。土地出让收入非全部流入地方,需支付征地补偿等成本,地方获得可支配财政1-2万亿。

笔者估计,现房地产存量市值40万亿。设征居住0.5%,税收2万亿;设首套免征,二套1%,三套以上2%,税收1.5万亿。以人均居住面积35平米为扣除界限,45%属应税面积,市值1%税率,税收1.8万亿。

这意味0.5-1%平均税率可覆盖土地出让直接可支配财政。OECD国家人均GDP2.5万美元以下,房地产税征收规模多低于GDP1%。

然,土地财政具金融功能,以土地质押可大举政府表外信贷负债与投资。以房地产税为地方重税,大降土地财政依赖,地方需大幅减少融资投资, Function降低,转承担社会Function,财政收入需直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任何税费改革,政府需考虑方方面面,不可片面决定。房地产税虽可补土地财政,但未必代替其金融功能,大幅依赖恐致地方难以正常运转。两者各有功能,不可互相替代,需平衡使用,以保地方财力。

减少地方投资规模过快,也难以达成中央扩内需目标。中央延长地方还本付息期限,缓解地方债务压力,似更为适宜。以免房地产税一开征,又致地方难以正常运作,达不到中央预期收入目标,反而增添民众负担。

定产利于保权非为利征稅

民间议论,不动产统一登记主为确立产权保护产权,而非为方便征稅。房地产税长期符合地方弥补财政缺口需要,亦符转型生产政府为服务政府。然前提是摆脱土地财政,以房地产税替代而非补充之。短期来看,房地产税政策效应将给房地产市场、宏观经济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带紧缩性冲击,现阶段实施不宜。

产权保护自古为经济发展基石。定产登记制度确立产权,防止合法财产侵占,民生经济之本。征稅虽与产权相关,但考量因素远超定产所及。以定产资料推行任何新税,必致市场混乱,民众困扰。定产目的在保权,与任何税收无必然关联。

房地产税长期而言符合地方转型服务政府,减少对土地财政依赖。然前提是以房地产税替代土地财政,而非补充之,否则难达到摆脱土地财政目标,只会加重民间负担。

现阶段宏观经济未恢复,时值经济社会休养生息之时,房地产税政策效应将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并给民众资产负债表带紧缩性冲击,实施不宜。任何新政策实施,政府均需综合考量时机与影响,以免扰民生。

中央开征任何新税前,需审思再三,深谋远虑,考量诸因素,尤其时机选择。现阶段推行房地产税,虽长期有利地方财政,转型服务政府,但短期效应将严重冲击民生经济,且难达到真正摆脱土地财政目的,实非上策。

定产与税收无必然关联,混而论之损政府诚信,扰民心。政府开征任何税费,需说明用途与目的,以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旨。现阶段推行房地产税,政府需进一步说明长期收益与短期代价,以免误导民意、扰乱市场,达不到既定目标。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1条评论,1人参与。

热门排行榜
OR
+
财经早餐 | 2024年3月25日
2023-04-28 09:32
金融

天下之治在于民生——谨慎推行房产税以免扰民心

官府当三思而行,切莫贸然一举,惹得天下大乱。
OR

■自然资源部近来宣布,中华天下不动产物权,悉数留存记载,登记制度运行天下。与此同时,关于即将开征房地产税的议论也渐起。然而定产证明权利与开征税费间并无必然相通之理,特别在现今房地产税未立法,房地产市场正深陷经济,将两者紧联不合时宜。

定产明权,为确保产权而设,保护人民财产。征税考量因素繁多,远非定产所能及。定产所记载产权来源,面积大小,四至方位等,与开征税费无关。开征税费还需考量房地产价格,持有年限,使用性质等诸多因素,定产所留存信息无法涵盖。

况且现今房地产市场萧条,深陷经济发展。开征房地产税只会加重人民经济负担,恶化市场环境,致使产权不保。正所谓增税必造业困,定产保权之意,与开征税费相悖。

定产与开征税费,本无必然相通,更不该混为一谈。人民定产保权,政府定产以便开征税费,用意本有差异。定产以保障产权为上,税费考量因素诸多,定产信息难以涵盖。况且房地产市场现况不佳,开征税费只会恶化环境,加重人民负担,违背定产保权之初衷。

定产保权,非为方便征稅

民间议论统一定产登记制度立首在确立不动产所有权。确立所有权,乃经济社会秩序之基,私有、集体、国有标示不同所有权体系,不同体系资源配置、权利分配、交易规则定价机制各异。中华改革开放,简言之就是逐步明确产权,加强保护之过程。

定产登记虽可降低征稅过程信息成本,然而能言定产制度立即为方便征税乎?答曰显然非也。

一,保护产权重要性更为根本。定产明权,以防侵占合法财产。征稅合法性建基于保障财产安全之上。所谓无代表不纳稅,言此道理。徵税显非保护产权目的。

二,征税考量因素复杂,非定产所及。征税不仅谁人征稅,并涉及征与不征、征多少与如何征等问题。当前房地产税困扰不在向谁征税,实可强制征收。然房地产税征收将带来经济金融财政利益大范围再分配调整。贸然为征而征,反损害财产权利保护。

房地产税征收影响深广,涉及方方面面。非定产信息所能涵盖,征收考量因素繁复。保护产权乃定产之元旨,保障人民合法财产。征税开征出于税收需求,非定产目的,两者用意不同。

房地产税短期内征收不宜

民间传闻,政府欲开征房地产税。然而现今征收房地产税宏观经济条件不成熟。

房地产税一开征,必冲击房价与房地产市场。早在天灾年间,两城上海、重庆试行房地产税小范围小数目征收,即使对新购住宅与高端住宅征收,已使两城房价受创。

笔者发现当年上海房价每亩跌约900钱,约占2010年平均房价6.7%,重庆两年后每亩跌500钱,约占2010年平均房价9.8%,近10%。冲击效应持续时间,上海2012年后基本恢复,重庆2015年仍遭政策紧缩效应。普遍性开徵房地产税,三四城市房价可能跌20%以上,下跌时间难复常态。

此意味房地产税宜在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上行甚至过热环境推行,否则将形成紧缩效应叠加,可能使宏观经济硬着陆,金融信贷体系混乱。今年房地产市场违约、爆雷事件频发,致烂尾楼还贷潮,非税收入大幅上行,尾部金融机构破产风险。虽今年房地产融资政策再次松绑,一季度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交易价格趋稳,但房地产投资仍拖累经济下行,民众仍无信心,民间资产负债表收缩风险未消,向其他部门传导风险未消。

房地产税财政功能须重新定位

民间传言,政府欲以房地产税补土地财政缩水。然此举需深思。

前财政模式已致严重债务,中央认为此模式将致地方丧失控制,故刺破房地产泡沫,严限地方以土地财政隐性负债。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必缩水,今年8.7万亿或缩6万亿以下,地方财政急需其他税源填补。

另方面,理论上房地产税征收规模正可弥补土地财政缩水。土地出让收入非全部流入地方,需支付征地补偿等成本,地方获得可支配财政1-2万亿。

笔者估计,现房地产存量市值40万亿。设征居住0.5%,税收2万亿;设首套免征,二套1%,三套以上2%,税收1.5万亿。以人均居住面积35平米为扣除界限,45%属应税面积,市值1%税率,税收1.8万亿。

这意味0.5-1%平均税率可覆盖土地出让直接可支配财政。OECD国家人均GDP2.5万美元以下,房地产税征收规模多低于GDP1%。

然,土地财政具金融功能,以土地质押可大举政府表外信贷负债与投资。以房地产税为地方重税,大降土地财政依赖,地方需大幅减少融资投资, Function降低,转承担社会Function,财政收入需直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任何税费改革,政府需考虑方方面面,不可片面决定。房地产税虽可补土地财政,但未必代替其金融功能,大幅依赖恐致地方难以正常运转。两者各有功能,不可互相替代,需平衡使用,以保地方财力。

减少地方投资规模过快,也难以达成中央扩内需目标。中央延长地方还本付息期限,缓解地方债务压力,似更为适宜。以免房地产税一开征,又致地方难以正常运作,达不到中央预期收入目标,反而增添民众负担。

定产利于保权非为利征稅

民间议论,不动产统一登记主为确立产权保护产权,而非为方便征稅。房地产税长期符合地方弥补财政缺口需要,亦符转型生产政府为服务政府。然前提是摆脱土地财政,以房地产税替代而非补充之。短期来看,房地产税政策效应将给房地产市场、宏观经济与居民资产负债表带紧缩性冲击,现阶段实施不宜。

产权保护自古为经济发展基石。定产登记制度确立产权,防止合法财产侵占,民生经济之本。征稅虽与产权相关,但考量因素远超定产所及。以定产资料推行任何新税,必致市场混乱,民众困扰。定产目的在保权,与任何税收无必然关联。

房地产税长期而言符合地方转型服务政府,减少对土地财政依赖。然前提是以房地产税替代土地财政,而非补充之,否则难达到摆脱土地财政目标,只会加重民间负担。

现阶段宏观经济未恢复,时值经济社会休养生息之时,房地产税政策效应将严重影响房地产市场与宏观经济,并给民众资产负债表带紧缩性冲击,实施不宜。任何新政策实施,政府均需综合考量时机与影响,以免扰民生。

中央开征任何新税前,需审思再三,深谋远虑,考量诸因素,尤其时机选择。现阶段推行房地产税,虽长期有利地方财政,转型服务政府,但短期效应将严重冲击民生经济,且难达到真正摆脱土地财政目的,实非上策。

定产与税收无必然关联,混而论之损政府诚信,扰民心。政府开征任何税费,需说明用途与目的,以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旨。现阶段推行房地产税,政府需进一步说明长期收益与短期代价,以免误导民意、扰乱市场,达不到既定目标。
■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1条评论,1人参与。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