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4-18 16:51
时政

扩大内需显关键 民企消费成新引擎

稳定外部需求的同时,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地方政府的主动参与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发展对扩大内需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餐饮餐厅「体验经济」蓬勃发展人们愿意花钱吃喝玩乐
OR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后已实现复苏,但一季度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复苏仍面临结构性问题,居民消费复苏乏力、民营企业面临较大挑战、出口长期趋势或将下滑,这三大隐忧值得密切关注。

据最新数据,中国居民消费市场的复苏仍然乏力,难言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6%。其中3月份数据虽有所提高,但同比增速仍不及疫情前,仅为3.5%和2.7%。这显示消费市场的全面复苏还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

2. 疫情期间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1-3月达到50.2%,较上年同期上升10.4个百分点。居民手中的较高储蓄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抑制其消费需求,影响消费的快速恢复。

3. 尽管线下消费逐步恢复,但部分消费场景受疫情影响较大,如电影票房、旅游等,相关消费仍显疲弱。线上消费自疫情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线上消费对于整体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

4. 就业市场压力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居民消费需求。31个大中城市初次登记失业率为5.1%,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部分失业人员收入下降有可能压缩家庭消费。

综上,中国居民消费市场复苏仍面临结构性问题,就业市场低迷、疫情影响持续、储蓄率上升等因素抑制了消费复苏的步伐。短期内政策应继续支持消费恢复,加大变相举措增加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延长线下消费场景复苏周期,以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民营企业和就业市场是中国经济中两个重要环节,它们的运行状况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民企和就业市场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1. 民营企业增速低于国有企业。1-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其中民营企业仅增长6.4%,低于国有企业的9%。民企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出。

2. 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中,民营中小微企业压力更大。这些企业销售下滑,资金周转率持续走低,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影响民营企业整体的产值增加。

3. 就业形势稳中有升。31个大中城市初次登记失业率为5.1%,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春节后部分复工人员返回,但厂商生产经营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有所增加。

4. 大学生等青年就业面临挑战。疫情致使部分企业招聘需求减少,大学生等青年人就业难度加大,失业率上升。一季度31个大中城市大学生初次登记失业率为6.1%,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综上,民营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较大阻力,就业市场尤其是青年人群就业也承受一定压力。稳定民企发展,增加企业招聘需求,扶持青年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有利于增强就业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的稳健发展。

从最近几年中国出口数据来看,出口表现虽然较为强劲,但长期来看,出口的增速仍有可能下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外需求增速放缓。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减弱。例如,2022年美国GDP增速放缓至2.1%,欧元区经济增长仅0.2%。这将影响这些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

2. 中美贸易摩擦仍是不确定因素。虽然中美签订首阶段经贸协定,但随着总统选举等政治因素的变化,美国态度可能发生转变,贸易摩擦可能再度升温,这将对中国出口构成负面影响。

3. 全球产业链重构使出口形势更趋困难。疫情促使部分国家加快推动战略性产业链的重构与国内化,这可能使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一定变化,对部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4. 制造业外迁加速,出口产能过剩风险上升。部分国内制造业企业加快向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外迁转移,这将减少相关行业对中国产品的出口需求,并加大国内相关产能过剩的风险,不利于出口的稳定增长。

综上,中国出口虽表现持续向好,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使出口的长期增速面临挑战。中国出口企业需要加速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把握“一带一路”等机遇拓展新兴市场,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以维持出口的稳定增长。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隐忧,扩大内需、依靠消费和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应对的重点举措。具体而言:

1. 扩大居民消费。刺激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鼓励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延长社会消费场景的复苏周期,扩大信息消费等新业态的带动作用。扶持中西部地区消费恢复, 营造有利于消费的环境。

2. 支持民间投资。减税降费等扶持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困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民资进入部分领域。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3. 增强地方政府扩内需主动性。鼓励地方政府依据本地区经济实际制定扩内需的具体措施,扩大地方政府在扩内需中的作用,推动各地消费和投资的恢复。

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改革,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逐步实现由出口和投资主导向消费和创新主导的转变。

5. 稳定外贸外资。虽然出口面临下行风险,但外贸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依然需要稳定。鼓励外资投资新的前沿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加强新兴市场开拓和贸易伙伴多元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综上,稳定外部需求的同时,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地方政府的主动参与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发展对扩大内需起着关键的作用。■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中国餐饮餐厅「体验经济」蓬勃发展人们愿意花钱吃喝玩乐
2023-04-18 16:51
时政

扩大内需显关键 民企消费成新引擎

稳定外部需求的同时,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地方政府的主动参与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发展对扩大内需起着关键的作用。
OR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后已实现复苏,但一季度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复苏仍面临结构性问题,居民消费复苏乏力、民营企业面临较大挑战、出口长期趋势或将下滑,这三大隐忧值得密切关注。

据最新数据,中国居民消费市场的复苏仍然乏力,难言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6%。其中3月份数据虽有所提高,但同比增速仍不及疫情前,仅为3.5%和2.7%。这显示消费市场的全面复苏还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明显改善。

2. 疫情期间居民储蓄率大幅上升,1-3月达到50.2%,较上年同期上升10.4个百分点。居民手中的较高储蓄可能在一定时期内抑制其消费需求,影响消费的快速恢复。

3. 尽管线下消费逐步恢复,但部分消费场景受疫情影响较大,如电影票房、旅游等,相关消费仍显疲弱。线上消费自疫情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线上消费对于整体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

4. 就业市场压力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居民消费需求。31个大中城市初次登记失业率为5.1%,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部分失业人员收入下降有可能压缩家庭消费。

综上,中国居民消费市场复苏仍面临结构性问题,就业市场低迷、疫情影响持续、储蓄率上升等因素抑制了消费复苏的步伐。短期内政策应继续支持消费恢复,加大变相举措增加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延长线下消费场景复苏周期,以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民营企业和就业市场是中国经济中两个重要环节,它们的运行状况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但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民企和就业市场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

1. 民营企业增速低于国有企业。1-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其中民营企业仅增长6.4%,低于国有企业的9%。民企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出。

2. 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中,民营中小微企业压力更大。这些企业销售下滑,资金周转率持续走低,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生存压力,影响民营企业整体的产值增加。

3. 就业形势稳中有升。31个大中城市初次登记失业率为5.1%,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春节后部分复工人员返回,但厂商生产经营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就业压力有所增加。

4. 大学生等青年就业面临挑战。疫情致使部分企业招聘需求减少,大学生等青年人就业难度加大,失业率上升。一季度31个大中城市大学生初次登记失业率为6.1%,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

综上,民营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较大阻力,就业市场尤其是青年人群就业也承受一定压力。稳定民企发展,增加企业招聘需求,扶持青年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举措有利于增强就业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促进经济的稳健发展。

从最近几年中国出口数据来看,出口表现虽然较为强劲,但长期来看,出口的增速仍有可能下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外需求增速放缓。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减弱。例如,2022年美国GDP增速放缓至2.1%,欧元区经济增长仅0.2%。这将影响这些主要经济体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

2. 中美贸易摩擦仍是不确定因素。虽然中美签订首阶段经贸协定,但随着总统选举等政治因素的变化,美国态度可能发生转变,贸易摩擦可能再度升温,这将对中国出口构成负面影响。

3. 全球产业链重构使出口形势更趋困难。疫情促使部分国家加快推动战略性产业链的重构与国内化,这可能使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发生一定变化,对部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产业产生不利影响。

4. 制造业外迁加速,出口产能过剩风险上升。部分国内制造业企业加快向东南亚等地区进行外迁转移,这将减少相关行业对中国产品的出口需求,并加大国内相关产能过剩的风险,不利于出口的稳定增长。

综上,中国出口虽表现持续向好,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使出口的长期增速面临挑战。中国出口企业需要加速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把握“一带一路”等机遇拓展新兴市场,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以维持出口的稳定增长。

针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隐忧,扩大内需、依靠消费和民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应对的重点举措。具体而言:

1. 扩大居民消费。刺激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鼓励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延长社会消费场景的复苏周期,扩大信息消费等新业态的带动作用。扶持中西部地区消费恢复, 营造有利于消费的环境。

2. 支持民间投资。减税降费等扶持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困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民资进入部分领域。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3. 增强地方政府扩内需主动性。鼓励地方政府依据本地区经济实际制定扩内需的具体措施,扩大地方政府在扩内需中的作用,推动各地消费和投资的恢复。

4.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改革,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逐步实现由出口和投资主导向消费和创新主导的转变。

5. 稳定外贸外资。虽然出口面临下行风险,但外贸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依然需要稳定。鼓励外资投资新的前沿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加强新兴市场开拓和贸易伙伴多元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综上,稳定外部需求的同时,扩大内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的内生驱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地方政府的主动参与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发展对扩大内需起着关键的作用。■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