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4-17 06:36
时政

通缩来了吗? 中国经济真正缺钱了?

数据显示通胀下行,但距离通缩尚远。经济面临的更可能是长期的需求短缺,这需要政策与市场并举,释放消费潜力,让“钱”回流实体。
国旗经济陈启宗、樊纲、陈淮、陆挺博鳌铿锵行:我们是否会“失去多少年”?
OR

■通缩来了吗?中国经济真正缺钱了?

欧美国家正为持续走高的通胀率焦头烂额,中国却兴起了通缩的讨论。4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CPI和PPI走低,引发部分专家警告中国经济可能面临通缩风险。但真正符合通缩标准的定义仍需观察,目前来看中国面临的更可能是需求疲软带来的通胀下行压力。

什么是通缩?通常来说,连续两年物价下跌可称为通缩。如果放宽标准,连续三个月主要价格指数如CPI下跌也可视为“技术性通缩”。目前仅从一个月数据来看,还无法判定中国进入通缩。虽然3月CPI环比下跌0.3%,同比上涨0.7%,但这更多反映出去年同期物价基数较高,与经济逐步复苏带来的价格下行扯不上太大关系。

那么,这组数据真正反映出什么?首先,它显示出中国经济需求偏弱,消费市场仍未完全恢复。尽管政府大力促进复工复产,但消费者信心仍未完全释放,多数人感受到的并不是物价上涨压力,而是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失衡,消费能力不足。

其次,它也反映出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并未完全传导至实体经济。虽然M2同比增长12.7%,社会融资总额也重回两位数增长,但大量资金流入金融体系,并未推动投资与消费显著回暖。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大融资难度,这使得货币政策的宽松效应难以彰显。

再次,数据还显示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中国价格水平带来的压力。尽管PPI环比持平,但同比仍然下降2.5%,这表明输入性通胀压力缓解,但产业链价格传导仍需时间。一定程度来说,CPI的下行也体现出企业成本压力与价格定价能力之间的矛盾。

综上,中国3月份CPI和PPI同比下行,并不意味着通缩来临,而更多是需求疲弱与去年同期价格高基数的共同结果。但它也向我们敲响警钟,提醒我们注意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特别是面临的可能是长期的需求短缺与通胀率下行,而非短期通缩。

这需要政策层面进一步宽松,扩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需要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链价格定价能力;还需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让“钱”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和普通大众。只有各方面齐头并进,中国经济才有望走出低迷,避免通缩陷阱。毕竟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早已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其命运也与全球经济置身于同一个利率周期之中。这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各种可能的准备。■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国旗经济陈启宗、樊纲、陈淮、陆挺博鳌铿锵行:我们是否会“失去多少年”?
2023-04-17 06:36
时政

通缩来了吗? 中国经济真正缺钱了?

数据显示通胀下行,但距离通缩尚远。经济面临的更可能是长期的需求短缺,这需要政策与市场并举,释放消费潜力,让“钱”回流实体。
OR

■通缩来了吗?中国经济真正缺钱了?

欧美国家正为持续走高的通胀率焦头烂额,中国却兴起了通缩的讨论。4月份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CPI和PPI走低,引发部分专家警告中国经济可能面临通缩风险。但真正符合通缩标准的定义仍需观察,目前来看中国面临的更可能是需求疲软带来的通胀下行压力。

什么是通缩?通常来说,连续两年物价下跌可称为通缩。如果放宽标准,连续三个月主要价格指数如CPI下跌也可视为“技术性通缩”。目前仅从一个月数据来看,还无法判定中国进入通缩。虽然3月CPI环比下跌0.3%,同比上涨0.7%,但这更多反映出去年同期物价基数较高,与经济逐步复苏带来的价格下行扯不上太大关系。

那么,这组数据真正反映出什么?首先,它显示出中国经济需求偏弱,消费市场仍未完全恢复。尽管政府大力促进复工复产,但消费者信心仍未完全释放,多数人感受到的并不是物价上涨压力,而是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失衡,消费能力不足。

其次,它也反映出中国目前的货币政策并未完全传导至实体经济。虽然M2同比增长12.7%,社会融资总额也重回两位数增长,但大量资金流入金融体系,并未推动投资与消费显著回暖。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面临较大融资难度,这使得货币政策的宽松效应难以彰显。

再次,数据还显示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中国价格水平带来的压力。尽管PPI环比持平,但同比仍然下降2.5%,这表明输入性通胀压力缓解,但产业链价格传导仍需时间。一定程度来说,CPI的下行也体现出企业成本压力与价格定价能力之间的矛盾。

综上,中国3月份CPI和PPI同比下行,并不意味着通缩来临,而更多是需求疲弱与去年同期价格高基数的共同结果。但它也向我们敲响警钟,提醒我们注意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特别是面临的可能是长期的需求短缺与通胀率下行,而非短期通缩。

这需要政策层面进一步宽松,扩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需要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链价格定价能力;还需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让“钱”真正流向实体经济和普通大众。只有各方面齐头并进,中国经济才有望走出低迷,避免通缩陷阱。毕竟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济早已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其命运也与全球经济置身于同一个利率周期之中。这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各种可能的准备。■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