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4-11 12:57
时政

马克龙访华:北京如何对欧洲“分而治之”?

成朝庭:马克龙这次访华获得高规格接待,从侧面反映出北京重视巴黎超过柏林。北京对巴黎高看一眼,这很可能是一个正确的判断和精明的策略。
法国马克龙访华:北京如何对欧洲“分而治之”?
成朝庭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访华,受到中方隆重接待。马克龙行前表示,他希望北京发挥其对莫斯科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帮助结束乌克兰战争,至少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不要越过这条西方划下的红线。马克龙声称,打一场持久战不符合中国利益。然而,北京的评估可能恰恰相反。俄乌战争继续打下去,就可以同时消耗西方和俄罗斯,这对北京其实是相当有利的,而北京一贯是根据自身国家利益来制定对外政策。因此,马克龙能否达到目的,目前并不清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马克龙的到访给北京构建对美斗争统一战线提供了难得机遇,北京可以运用“分而治之”的手段来达到这一战略目的。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这一思想,矛盾冲突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因此必须积极面对和处理矛盾,最重要的是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意识,在今日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于北京的决策者们而言,中美战略竞争就是当前最主要的矛盾,美国就是中国最主要的“敌人”。因此,无论是中欧关系还是中俄关系,都必须服从中美战略竞争这个主要矛盾。这也符合北京一贯的统一战线传统,毛泽东曾透露政治斗争的秘诀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作为毛泽东的继承者,当今领导人自然深明此道。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北京不但乐意看到鲁莽的俄国人与西方直接对抗,也决不吝啬用经济利益来诱惑贪婪的欧洲大老板。

尽管争取欧洲是北京决策者们的共识,但布鲁塞尔作为欧洲统一的象征,并不是北京乐意打交道的对象。因为欧盟整体是一个规模与中国不相上下的庞大经济体,与之相比,北京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各个欧盟成员国,即使是像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欧盟大国,在中国巨人面前也是相形见绌。再则,现任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被北京视为“亲美”,所以北京倾向于绕过布鲁塞尔,直接与欧盟成员国打交道。对于此次访华,马克龙为了展现欧盟的团结,煞费苦心地邀请冯•德莱恩女士同行。但北京却区别对待两人,高规格接待马克龙,低调处理与冯•德莱恩的会谈。

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德国和法国是北京最重视的欧盟成员国,因为德国是欧盟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法国则是拥有核武器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果说在默克尔时代北京更重视德国,那么在后默克尔时代,北京可能更青睐法国。这次马克龙访华的规格是国事访问,时间长达三天;而2022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访华却只是一次工作访问,只有一天就匆匆结束。虽然访问的规格和行程由双方商定,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中法关系的热络程度超过了中德关系。

富有影响力的中国学者薛力最近撰文指出,中国需要制定一个“对欧战略”来拉拢欧洲。薛力对主要欧洲国家进行了一场类似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997)的地缘政治分析,他得出结论,法国才是中国在欧洲的首要战略伙伴,需要与之开展全方位合作;而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西欧国家的重要性则次于法国,与它们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某些领域(fields)与次区域(sub-regions)。

薛力之所以认定法国比德国更适合成为北京的统战对象,是因为法国在外交上有深厚的戴高乐主义传统。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1964年1月27日),而那时的中国与西方阵营互相敌视。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将北约总部赶出巴黎。法国在第一次冷战时期就特立独行,那么在第二次冷战时期追求“战略自主”就毫不意外了。薛力还借鉴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法国是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而美国、英国和德国都属于新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因此,在美国的圈层外交中,法国不属于核心层,经常成为被排斥甚至被放弃的那一个,所以法国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愿望最强烈。薛力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最高级别官方智库,担任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因此,他的建议对北京的决策精英是有影响力的,甚或可被视为官方代言人。

马克龙这次访华获得高规格接待,从侧面反映出北京重视巴黎超过柏林。北京对巴黎高看一眼,这很可能是一个正确的判断和精明的策略,因为法国外交在历史上表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倾向。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法国虽是天主教国家,但为了削弱其头号竞争对手哈布斯堡王朝(同属天主教),却支持新教国家阵营。这开创了国家利益压倒宗教信仰的先例,成为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的基础,并持续至今。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经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头号劲敌,但那时的法国却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关系友好。1683年,土耳其大军进攻哈布斯堡王朝首都维也纳,法国不仅见死不救,而且还想着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里分一杯羹。如果不是波兰国王率军来援,维也纳很可能被土耳其大军攻陷。今天,世界实际上已经步入第二次冷战,中俄和西方正展开意识形态对抗和地缘政治角逐,俄罗斯军队甚至入侵了企图加入西方阵营的乌克兰。然而,在中国庞大市场的诱惑下,法国再次牺牲其高调宣扬的价值观将并不令人吃惊,这只不过是其历史合乎逻辑的重复。

北京不但区别对待布鲁塞尔、巴黎和柏林,而且还发起了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17+1)。北京绕过布鲁塞尔直接与中东欧国家打交道,让不少欧盟政客不悦,前德国外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为此呼吁北京要实行“一个欧洲”政策(One Europe)。但从现实政治(realpolitik)的视角看,北京的对欧策略,堪称经典的“分而治之”手腕。这并非北京的过错,因为欧盟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充满了可供外部势力利用的矛盾和纷争。不仅北京,华盛顿和莫斯科也同样对欧盟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2003年,巴黎和柏林联手反对美英入侵伊拉克。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就将中东欧等“新欧洲”国家与法德这样的“老欧洲”国家区别开来,认为“新欧洲”更忠诚。特朗普也对“新欧洲”青眼相待,与“老欧洲”却龃龉不断。莫斯科近年来则大力支持欧洲极右势力,以图从内部分化欧洲。法国国民阵线(国民联盟)、德国选择党(AfD)、以及鼓吹“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的匈牙利总理奥尔班,都得到了莫斯科的精神和(或)物质支持。

尽管欧盟早在2019年3月就将中国定性为“制度性对手”(systemic rival),但至今也拿不出一个统一的“对华战略”。即便是德国一个成员国,其“对华战略”也因内部争吵不休而一再推迟。但是,如果北京采取激进行动,比如向俄罗斯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或者发起统一台湾的战争,欧盟国家可能会迅速团结起来,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毕竟就在一年之前,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的入侵让已濒临“脑死亡”的北约满血复活,西方各国在普京的帝国主义扩张面前展现了高度的团结,并坚决与之脱钩。■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法国马克龙访华:北京如何对欧洲“分而治之”?
2023-04-11 12:57
时政

马克龙访华:北京如何对欧洲“分而治之”?

成朝庭:马克龙这次访华获得高规格接待,从侧面反映出北京重视巴黎超过柏林。北京对巴黎高看一眼,这很可能是一个正确的判断和精明的策略。
成朝庭

■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访华,受到中方隆重接待。马克龙行前表示,他希望北京发挥其对莫斯科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帮助结束乌克兰战争,至少不要向俄罗斯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不要越过这条西方划下的红线。马克龙声称,打一场持久战不符合中国利益。然而,北京的评估可能恰恰相反。俄乌战争继续打下去,就可以同时消耗西方和俄罗斯,这对北京其实是相当有利的,而北京一贯是根据自身国家利益来制定对外政策。因此,马克龙能否达到目的,目前并不清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马克龙的到访给北京构建对美斗争统一战线提供了难得机遇,北京可以运用“分而治之”的手段来达到这一战略目的。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这一思想,矛盾冲突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因此必须积极面对和处理矛盾,最重要的是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种意识,在今日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对于北京的决策者们而言,中美战略竞争就是当前最主要的矛盾,美国就是中国最主要的“敌人”。因此,无论是中欧关系还是中俄关系,都必须服从中美战略竞争这个主要矛盾。这也符合北京一贯的统一战线传统,毛泽东曾透露政治斗争的秘诀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作为毛泽东的继承者,当今领导人自然深明此道。为了应对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北京不但乐意看到鲁莽的俄国人与西方直接对抗,也决不吝啬用经济利益来诱惑贪婪的欧洲大老板。

尽管争取欧洲是北京决策者们的共识,但布鲁塞尔作为欧洲统一的象征,并不是北京乐意打交道的对象。因为欧盟整体是一个规模与中国不相上下的庞大经济体,与之相比,北京并没有明显优势。但各个欧盟成员国,即使是像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欧盟大国,在中国巨人面前也是相形见绌。再则,现任欧洲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被北京视为“亲美”,所以北京倾向于绕过布鲁塞尔,直接与欧盟成员国打交道。对于此次访华,马克龙为了展现欧盟的团结,煞费苦心地邀请冯•德莱恩女士同行。但北京却区别对待两人,高规格接待马克龙,低调处理与冯•德莱恩的会谈。

在27个欧盟成员国中,德国和法国是北京最重视的欧盟成员国,因为德国是欧盟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法国则是拥有核武器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如果说在默克尔时代北京更重视德国,那么在后默克尔时代,北京可能更青睐法国。这次马克龙访华的规格是国事访问,时间长达三天;而2022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访华却只是一次工作访问,只有一天就匆匆结束。虽然访问的规格和行程由双方商定,但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中法关系的热络程度超过了中德关系。

富有影响力的中国学者薛力最近撰文指出,中国需要制定一个“对欧战略”来拉拢欧洲。薛力对主要欧洲国家进行了一场类似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997)的地缘政治分析,他得出结论,法国才是中国在欧洲的首要战略伙伴,需要与之开展全方位合作;而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西欧国家的重要性则次于法国,与它们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某些领域(fields)与次区域(sub-regions)。

薛力之所以认定法国比德国更适合成为北京的统战对象,是因为法国在外交上有深厚的戴高乐主义传统。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1964年1月27日),而那时的中国与西方阵营互相敌视。1966年,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并将北约总部赶出巴黎。法国在第一次冷战时期就特立独行,那么在第二次冷战时期追求“战略自主”就毫不意外了。薛力还借鉴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法国是天主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而美国、英国和德国都属于新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因此,在美国的圈层外交中,法国不属于核心层,经常成为被排斥甚至被放弃的那一个,所以法国推动欧洲“战略自主”的愿望最强烈。薛力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一最高级别官方智库,担任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因此,他的建议对北京的决策精英是有影响力的,甚或可被视为官方代言人。

马克龙这次访华获得高规格接待,从侧面反映出北京重视巴黎超过柏林。北京对巴黎高看一眼,这很可能是一个正确的判断和精明的策略,因为法国外交在历史上表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倾向。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法国虽是天主教国家,但为了削弱其头号竞争对手哈布斯堡王朝(同属天主教),却支持新教国家阵营。这开创了国家利益压倒宗教信仰的先例,成为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的基础,并持续至今。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曾经是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头号劲敌,但那时的法国却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关系友好。1683年,土耳其大军进攻哈布斯堡王朝首都维也纳,法国不仅见死不救,而且还想着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里分一杯羹。如果不是波兰国王率军来援,维也纳很可能被土耳其大军攻陷。今天,世界实际上已经步入第二次冷战,中俄和西方正展开意识形态对抗和地缘政治角逐,俄罗斯军队甚至入侵了企图加入西方阵营的乌克兰。然而,在中国庞大市场的诱惑下,法国再次牺牲其高调宣扬的价值观将并不令人吃惊,这只不过是其历史合乎逻辑的重复。

北京不但区别对待布鲁塞尔、巴黎和柏林,而且还发起了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17+1)。北京绕过布鲁塞尔直接与中东欧国家打交道,让不少欧盟政客不悦,前德国外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为此呼吁北京要实行“一个欧洲”政策(One Europe)。但从现实政治(realpolitik)的视角看,北京的对欧策略,堪称经典的“分而治之”手腕。这并非北京的过错,因为欧盟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充满了可供外部势力利用的矛盾和纷争。不仅北京,华盛顿和莫斯科也同样对欧盟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2003年,巴黎和柏林联手反对美英入侵伊拉克。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就将中东欧等“新欧洲”国家与法德这样的“老欧洲”国家区别开来,认为“新欧洲”更忠诚。特朗普也对“新欧洲”青眼相待,与“老欧洲”却龃龉不断。莫斯科近年来则大力支持欧洲极右势力,以图从内部分化欧洲。法国国民阵线(国民联盟)、德国选择党(AfD)、以及鼓吹“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的匈牙利总理奥尔班,都得到了莫斯科的精神和(或)物质支持。

尽管欧盟早在2019年3月就将中国定性为“制度性对手”(systemic rival),但至今也拿不出一个统一的“对华战略”。即便是德国一个成员国,其“对华战略”也因内部争吵不休而一再推迟。但是,如果北京采取激进行动,比如向俄罗斯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或者发起统一台湾的战争,欧盟国家可能会迅速团结起来,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毕竟就在一年之前,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的入侵让已濒临“脑死亡”的北约满血复活,西方各国在普京的帝国主义扩张面前展现了高度的团结,并坚决与之脱钩。■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