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3-03-10 16:08
社会与生活

一位心理学者眼中的中年危机与人生转变

张乐愚:陈海贤将“中年危机”比作一种精神发育。在他看来,重新启程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痛苦,但踏上人生的转变之路是值得的。
创业中国初创公司数量减少 背后原因几何?
张乐愚

■北京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和陈海贤对坐在国贸一家酒店的咖啡厅。我以一个刚刚结束一段职业路径的“转型者”身份,和这位研究自我转变的心理学家聊了不少有关中年的话题。

也许是因为历经过转变,交谈中,陈海贤几次平静而坚定地说:“转变是值得的,我走到今天的状态就是一种奖赏。”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无形的奖赏是可以被实在地感知到的。

“人的转变往往始于正常生活中的一点心有不甘。”陈海贤今年43岁了。他在网上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的关注,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在心理学领域不断精进的人。6年前,他放弃了在名校的体制内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学工作室。6年多时间过去,他每年都在努力帮助那些寻求自我转变之路的人们。

这6年里,在外人来看来他专注在做的几件事是:在一线接待1对1的心理咨询,在线上普及心理学知识,开办自我转变训练营。从内在心理层面来看,他经历过旧有身份的失去,寻找新身份的动荡,他说这种感觉像是从一个原来的部落被放逐,不得不重新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在这个过程当中,陈海贤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的中年之路的双重转变,也成为了一位研究自我转变的心理学专家。

人们往往无法说服别人改变,但陈海贤表示,如果有机会踏上转变之路,它是值得的。这让我想到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日常世界的英雄受到召唤,催促他去踏上未知的旅程。在我的上一篇关于“面对中年危机”的文章之中,有很多读者的互动让我发现这个隐喻植根在每个人的内心。或许我们可以借由一个“35岁+的中年之路”系列的人物访谈,照见自己的路。

以下为陈海贤口述,经整理后发布:

这两年因为始终在线上和线下接待来访者和学员,我发现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的人越来越多了。

中年之路的转变是如何在外在评价标准之外,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当转变完成,人能安住在一种新的自我。然而这种转变之路是漫长而充满艰辛的,而我作为这其中一个转变的样本,其实是非常幸运的。

我的学员当中普遍年龄都是在35岁上下,女性居多。他们提出的问题虽然林林总总,不过大概可以归纳成为三大类:职业发展的疑问,亲密关系的疑问,以及和原生家庭的纠缠。这里面促使人做出转变的动因最多的是职业上的疑问。

很多人会误以为说他们在职业发展当中走不下去了,其实完全不是,很多人在自己的领域在外人看来做的都还挺不错的。但这里面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人想要做职业的转变都是开始寻求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了。

我有一个训练营的学员,是中科院的博士,然后去一所著名的高校里当老师,有一天他收到单位的续约合同,当他拿到这样一份看似顺理成章的文件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仅在心理上有排斥感,在生理上都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反应。他知道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跟我说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觉得我从小就是一只鸟,然后就被放到了马群里,关键是这只鸟在马群里跑得还挺快的,可是我一直就知道我不属于马群。”

而他周围的人都告诉他:你的问题在于也许你跑得更快一点,比如你评上教授你多拿点课题就会好了,可是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属于这个赛道上的物种。

我还有个学员原来是做奢侈品行业的,逐渐她觉得这个行业充满了各种的浮华,跟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是有些冲突的,结果她离开了奢侈品行业之后又快速入职了另外一家薪水更多职位更高的奢侈品公司,不过后来做了几年之后她发现,她还是终于下决心辞职了,这个过程也是兜兜转转。然后她就去学心理学去了,未来想要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她跟我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在原来奢侈品的行业从业了那么久才体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奢侈品,就是当一个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体会到一种心安,这和外在的浮华的表象没有一点关系。

所以我时常会觉得自己能找到今天这样的职业状态也是很奢侈的。我会发现人可以找到一个他真的可以深入研究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会依附外在的标准,你能把整整个人跟他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深度的链接。

我今年43岁了,从一名大学体制内的老师岗位上辞职已经6年了。今天我们站在外人的视角来看我的这种转变很顺利,其实这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之后通过头脑整理过的;可是站在当时那个起点的时候它是很模糊的,因为这条路还没出现,你永远都看不到。所以我当时准备辞职的时候就问自己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确保能养活自己吗?我有了答案后就义无反顾辞职了。

我从体制内出来之后,意识到我原来的世界是很小的,只不过当时人为会赋予很多标签,名校当老师,一种身份和光环,出来之后就发现,其实这个世界是很大的。比如我赶上了知识付费的浪潮来了,然后自己尝试做了几门课,发现经济回报也还不错。

今天来看我也很难分得清楚,到底是我遇到了好的机会抓住了成就了我,还是我因为完成了心理上的一种转变然后遇到了这些机会。我的内在的转变和外在的发展是同步的。

辞职之后,我遇到了自己在心理咨询领域一直追随的老师,我就发现沿着心理学这门专业继续精深下去,越走越发现这是一门没有尽头的专业,我也觉得非常幸运能找到这样一件事情,成为我终其一生的一门手艺。

美国一位知名的研究转变的学者威廉•布里奇斯说,转变最难的地方是先从结束开始的,他要先失去自己的前半生的故事。我完全清楚结束一段关系也好,准备踏上一段新的路程或者开启转变,其实这背后都埋藏着巨大的痛苦的,但是这种转变是值得的,追求自我也是必走的路。

年轻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向社会证明我有一席之地。到中年,我们会建立另一种的主体,我不再是工具,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我要怎么样活着,变得更加重要。我会称之为这是一种精神发育。人的中年危机,是人的自然阶段的精神发育。

这种精神发育就像龙虾一样,要经历很多次剥壳,你原来合适的东西慢慢发现不合适了,你原来觉得对的东西慢慢感觉错了,这个时候你就要把原来的壳脱掉。这个就是你的旧自我,旧身份,然后刚脱壳的时候其实你是很脆弱的,慢慢的等新壳长出来,那就会有一个新的东西,而这种新旧自我的更替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发生的,要不然的话你就会变成一个在精神上停滞不前的人,被困在精神的某个层次上很难再向前走。

就拿我个人的例子来讲, 某种程度上,我今天换得职业心态上的满足也是当时做转变的一种奖赏,也是抓住我的专业不断深入精进的奖赏。我就经常跟我的学员开玩笑说,我都很羡慕我自己当前的状态。

中年危机倒逼我们的成长,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的智慧的获得总是伴随着很多的无奈。转变的本质是在“危机”中给自己找个出路,哪怕转变之后我们外在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是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加心安。所以如果给转变的完成下一个定义的话,也许就是我有一个自己,而又是自己很接纳、很喜欢的状态,那这就够了。这里面也没有哪个人的转变是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因为每个人的转变都是太过个体化的过程。

这里面更为重要的是先走上这条转变之路,要先有一个开始。■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韩国尹锡悦的外交组合拳
    被弹劾的韩国总统尹锡悦被逮捕

    韩国当局逮捕了被弹劾的总统尹锡悦并将其拘留审问,加剧了他上个月宣布的短暂戒严令所引发的后果。


  • 马斯克要开除美国77%公务员,约1771万人
    美媒:中国官员内部讨论向马斯克出售TikTok美国业务等选项

    据知情人士透露,面对TikTok可能很快在美国被禁,中国官员已在内部讨论了应对选项。目前无法确定中国官员是否已将有关向马斯克出售TikTok业务的想法提交给最高领导层。


  • 深圳证劵交易所中国30年期特别国债大幅波动
    创建中国股市平准基金正当其时

    沈建光:美国和香港两次动用政府资金入市,极大的提振了信心,扭转了市场螺旋式下降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提振信心不能只靠喊话宣传,更需要有行动的支持。


  • 龚刚:中国央行应直接参与化债,这是“换水” 而不是“放水”
    展望2025:中国仍应主动降息吗?

    马天平:当前,美国利率高企,如果中国2025年大幅降息,导致二者差距变大,会导致资金外流压力增加吗?如果美国2025也快速大幅降息,是否可以为中国降息提供政策空间?


创业中国初创公司数量减少 背后原因几何?
2023-03-10 16:08
社会与生活

一位心理学者眼中的中年危机与人生转变

张乐愚:陈海贤将“中年危机”比作一种精神发育。在他看来,重新启程可能意味着巨大的痛苦,但踏上人生的转变之路是值得的。
张乐愚

■北京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和陈海贤对坐在国贸一家酒店的咖啡厅。我以一个刚刚结束一段职业路径的“转型者”身份,和这位研究自我转变的心理学家聊了不少有关中年的话题。

也许是因为历经过转变,交谈中,陈海贤几次平静而坚定地说:“转变是值得的,我走到今天的状态就是一种奖赏。”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无形的奖赏是可以被实在地感知到的。

“人的转变往往始于正常生活中的一点心有不甘。”陈海贤今年43岁了。他在网上拥有超过百万的粉丝的关注,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在心理学领域不断精进的人。6年前,他放弃了在名校的体制内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学工作室。6年多时间过去,他每年都在努力帮助那些寻求自我转变之路的人们。

这6年里,在外人来看来他专注在做的几件事是:在一线接待1对1的心理咨询,在线上普及心理学知识,开办自我转变训练营。从内在心理层面来看,他经历过旧有身份的失去,寻找新身份的动荡,他说这种感觉像是从一个原来的部落被放逐,不得不重新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在这个过程当中,陈海贤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的中年之路的双重转变,也成为了一位研究自我转变的心理学专家。

人们往往无法说服别人改变,但陈海贤表示,如果有机会踏上转变之路,它是值得的。这让我想到约瑟夫坎贝尔的“英雄之旅”,日常世界的英雄受到召唤,催促他去踏上未知的旅程。在我的上一篇关于“面对中年危机”的文章之中,有很多读者的互动让我发现这个隐喻植根在每个人的内心。或许我们可以借由一个“35岁+的中年之路”系列的人物访谈,照见自己的路。

以下为陈海贤口述,经整理后发布:

这两年因为始终在线上和线下接待来访者和学员,我发现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的人越来越多了。

中年之路的转变是如何在外在评价标准之外,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当转变完成,人能安住在一种新的自我。然而这种转变之路是漫长而充满艰辛的,而我作为这其中一个转变的样本,其实是非常幸运的。

我的学员当中普遍年龄都是在35岁上下,女性居多。他们提出的问题虽然林林总总,不过大概可以归纳成为三大类:职业发展的疑问,亲密关系的疑问,以及和原生家庭的纠缠。这里面促使人做出转变的动因最多的是职业上的疑问。

很多人会误以为说他们在职业发展当中走不下去了,其实完全不是,很多人在自己的领域在外人看来做的都还挺不错的。但这里面的一个现象是很多人想要做职业的转变都是开始寻求满足自己精神上的需求了。

我有一个训练营的学员,是中科院的博士,然后去一所著名的高校里当老师,有一天他收到单位的续约合同,当他拿到这样一份看似顺理成章的文件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仅在心理上有排斥感,在生理上都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反应。他知道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跟我说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我觉得我从小就是一只鸟,然后就被放到了马群里,关键是这只鸟在马群里跑得还挺快的,可是我一直就知道我不属于马群。”

而他周围的人都告诉他:你的问题在于也许你跑得更快一点,比如你评上教授你多拿点课题就会好了,可是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属于这个赛道上的物种。

我还有个学员原来是做奢侈品行业的,逐渐她觉得这个行业充满了各种的浮华,跟自己内心的价值观是有些冲突的,结果她离开了奢侈品行业之后又快速入职了另外一家薪水更多职位更高的奢侈品公司,不过后来做了几年之后她发现,她还是终于下决心辞职了,这个过程也是兜兜转转。然后她就去学心理学去了,未来想要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 她跟我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在原来奢侈品的行业从业了那么久才体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奢侈品,就是当一个人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发挥自己的才能,能够体会到一种心安,这和外在的浮华的表象没有一点关系。

所以我时常会觉得自己能找到今天这样的职业状态也是很奢侈的。我会发现人可以找到一个他真的可以深入研究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会依附外在的标准,你能把整整个人跟他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深度的链接。

我今年43岁了,从一名大学体制内的老师岗位上辞职已经6年了。今天我们站在外人的视角来看我的这种转变很顺利,其实这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之后通过头脑整理过的;可是站在当时那个起点的时候它是很模糊的,因为这条路还没出现,你永远都看不到。所以我当时准备辞职的时候就问自己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你确保能养活自己吗?我有了答案后就义无反顾辞职了。

我从体制内出来之后,意识到我原来的世界是很小的,只不过当时人为会赋予很多标签,名校当老师,一种身份和光环,出来之后就发现,其实这个世界是很大的。比如我赶上了知识付费的浪潮来了,然后自己尝试做了几门课,发现经济回报也还不错。

今天来看我也很难分得清楚,到底是我遇到了好的机会抓住了成就了我,还是我因为完成了心理上的一种转变然后遇到了这些机会。我的内在的转变和外在的发展是同步的。

辞职之后,我遇到了自己在心理咨询领域一直追随的老师,我就发现沿着心理学这门专业继续精深下去,越走越发现这是一门没有尽头的专业,我也觉得非常幸运能找到这样一件事情,成为我终其一生的一门手艺。

美国一位知名的研究转变的学者威廉•布里奇斯说,转变最难的地方是先从结束开始的,他要先失去自己的前半生的故事。我完全清楚结束一段关系也好,准备踏上一段新的路程或者开启转变,其实这背后都埋藏着巨大的痛苦的,但是这种转变是值得的,追求自我也是必走的路。

年轻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向社会证明我有一席之地。到中年,我们会建立另一种的主体,我不再是工具,在这个现实的世界我要怎么样活着,变得更加重要。我会称之为这是一种精神发育。人的中年危机,是人的自然阶段的精神发育。

这种精神发育就像龙虾一样,要经历很多次剥壳,你原来合适的东西慢慢发现不合适了,你原来觉得对的东西慢慢感觉错了,这个时候你就要把原来的壳脱掉。这个就是你的旧自我,旧身份,然后刚脱壳的时候其实你是很脆弱的,慢慢的等新壳长出来,那就会有一个新的东西,而这种新旧自我的更替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发生的,要不然的话你就会变成一个在精神上停滞不前的人,被困在精神的某个层次上很难再向前走。

就拿我个人的例子来讲, 某种程度上,我今天换得职业心态上的满足也是当时做转变的一种奖赏,也是抓住我的专业不断深入精进的奖赏。我就经常跟我的学员开玩笑说,我都很羡慕我自己当前的状态。

中年危机倒逼我们的成长,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的智慧的获得总是伴随着很多的无奈。转变的本质是在“危机”中给自己找个出路,哪怕转变之后我们外在的一切都没有变化,但是我们让自己变得更加心安。所以如果给转变的完成下一个定义的话,也许就是我有一个自己,而又是自己很接纳、很喜欢的状态,那这就够了。这里面也没有哪个人的转变是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因为每个人的转变都是太过个体化的过程。

这里面更为重要的是先走上这条转变之路,要先有一个开始。■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