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2-25 18:15
商业与经济

新晋“半导体之都”争夺赛

对西安、长沙、成都、武汉等城市而言,能否成为新晋的“半导体之都”还没有定论,但“未知”更让他们步履不停。
美国芯片大动作将至,盟友却都掉链子
李好

■疫情之下,王延恩仍然在大量接触创业项目—作为一家早期风投机构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半导体,并集中在西安、成都、长沙、合肥等中部城市和长三角。

“现在依然是半导体行业的超级景气期,每天依然有大量新公司涌现,也是吸引海外人才的主要行业之一。”他说。

在王延恩看来,作为全球多个国家强化布局和博弈的重点领域,半导体依然火热—2022年2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2022美国竞争法案》, 根据该法案,美国将拨款520亿美元创立芯片基金,促进芯片本土产能和新技术研究;2022年11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在年度补充预算案中列入61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2亿元),作为支援尖端半导体生产企业的基金财源。据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30年,半导体行业的年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而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半导体相关企业8. 0万家,同比增加19. 9%。

当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变化,王延恩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尽管北上深等城市仍然在这一领域拥有极强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开始选择长沙、西安、成都等城市”,而对这些城市而言,在半导体行业里的布局和突破,将在一定程度上带领城市地位的跃迁和经济规模的成长,并创造一个个关于产业政策如何影响行业和区域格局的故事。

“三合一”的“最佳行业”

对很多城市而言,半导体行业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行业。它是电子和信息产业的基础,从3C数码产品到军事武器装备都离不开它,而虚拟现实、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也让这一行业变得更加重要。“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院士就指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关键力量。”

哪怕仅看当下,半导体行业的优势也很明显,比如吸纳大量就业。不管是直接雇佣还是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半导体的发源地硅谷都证明了这个行业巨大的撬动效应。

目前,约有上千个高科技公司将总部设在硅谷,包括AMD、Apple、应用材料 、思科、惠普、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与此同时,2021年加州GDP达到33566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5546美元,全美第一。SIA数据则表明,半导体产业在美国直接雇佣了超过27万名员工,支持超过160万个其他行业的美国工作岗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人员发现,将半导体单个大型中间部件供应商的劳动力供应减少25%,平均经济产出下降约 0.8%。

不仅如此,作为高科技、高端制造、大规模产值的“三合一”行业,半导体是高附加值产业,而高附加值产业被认为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其次,行业特性决定了一个国家很难独自发展半导体,一个地区更是如此。以荷兰ASML公司制造的EUV光刻机为例,一台EUV光刻机大约有10万多个零部件,其中90%的零部件和技术来自全球各地,比如光学模组来自德国蔡司、计量设备来自美国是德科技、传送带来自荷兰VDL等。中国各个城市的半导体产业链同样不能独善其身,它们不仅需要全国,也需要全球的材料、技术、工艺才能取得发展,任何新晋的半导体之都,仍然将仰赖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但一旦发展起来,也有可能成为这一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历史沿革来看,早在上世纪60年代,长三角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城市集群,其中以上海、无锡、苏州三个城市为代表。企查查公布的半导体相关企业城市分布数据显示,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位于前十强,西安、成都则是仅有的两个中西部城市。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半导体行业高地在长三角地区,但新一批“半导体之都”正在成长。

西安在外资助力下崛起

2002年的深秋,当西安政府得知半导体巨头英飞凌正在全球寻找设立研发中心的城市时,多次组织人员前往上海与其对接。终于,2002年10月15日,德国英飞凌公司亚太区高层代表团飞抵西安,实地考察这个对他们而言的完全陌生城市。

后来,英飞凌科技亚太公司总裁罗建华在回答为什么选择西安时表示:“一是英飞凌与西安的很多大学已经有很长的合作历史;二是西安是中国光缆信息通讯工程的枢纽港;第三是西安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地方,而做IC设计,是需要潜心地坐下来钻研的。”

2002年也是西安在半导体领域崛起的关键时间点。2001年,西安的半导体产业只有2亿元左右,到了2011年,行业规模已经达到100亿,再到2021年时,产业规模更是达到1513.5亿元,二十年间,年均增长率超过37%。

西安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另一个关键节点是引进三星。三星落户之前,西安的半导体企业数量不到70家,落户之后,不仅吸引了美国空气化工、住化电子材料、秀博瑞殷等120余家上游核心配套企业和200余家配套服务企业相继落地,还带动西安高新区初步形成“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半导体产业链。据公开消息,今年2月,随着西安三星把电脑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项目的建成投城,西安产能占全球同类产品产能的比重超过10%。

说起来,西安发展半导体具备一定的“天然优势”。

首先,这里是中国半导体自主研发的发源地,西安771所(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发出了新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是我国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先驱。

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三所高校的组建,为西安半导体的人才集聚奠定了基础。并吸引了不少活跃的产业资本,如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中科创星(西安),就专业从事硬科技产业孵化和创业投资。

政策方面,西安也不遗余力,自2006年提出着力培育集成电路行业后,西安扶持政策中就频繁提及半导体行业,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中国程序员之都”、“北方半导体之都”的目标。目前,西安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拥有集成电路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00余家,其中芯片设计企业100余家,其他产业链企业近100家。

在设计业中,西安集聚了中兴克瑞斯、华为等半导体设计企业。在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中,主要企业包括三星、华天、西岳电子、卫光、派瑞等,行业年产值达千亿。根据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统计,目前西安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仅次于江苏、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四,聚集的半导体企业、研究所共计200余家,从业人员6.5万人。

长沙从娱乐之都到芯片之城

和西安相比,长沙在半导体行业的异军突起出乎人的意料。这座因“电视湘军”闻名的城市在制造业领域的建树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不过,一份工信部的名单显示:2022年的重点“小巨人”企业城市中,长沙已经进入10强行列。今年四月份,长沙也提出目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

长沙角逐半导体之都的底气,也来自人才:这里坐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前者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国排名前三,也有产学研结合的丰富经验,在新型光量子芯片等领域,该高校的研究也走在全球先列。

不过在半导体领域,长沙选择了一个看似狭窄的领域—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拥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等物理性能优势。从手机快充、笔记本电脑到电动汽车、5G基站,再到风力发电、机车牵引、特高压输送、太空探索等领域,无不存在第三代半导体的身影。根据今年4月湖南省发布的政策,长沙正努力发展为全国最大的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基地。

政策方面,“长沙速度”引人注目:第三代半导体企业湖南三安半导体在120天内建设完成了52栋厂房、90天完成了设备采购,刷新业界纪录。

目前,长沙在芯片设计领域也有相对完整的布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2月,长沙高新区共引进湖南三安、中电科48所(楚微半导体)等企业,并在芯片设计、材料、装备制造、封测等板块聚集了景嘉微、飞腾、长城银河等半导体企业70余家。

和长沙相似的还有成都,依靠电子科技大学和龙头企业京东方的力量,成都开始在半导体行业中大放异彩—2021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元规模;2022年集成电路产值超过1300亿,同比增长11.5%。

据悉,成都的下一个目标是:2025年,全区集成电路产值突破2000亿元。

竞争新晋“半导体之都”的城市不止西安、长沙和成都,百舸争流的背后,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浪潮刚刚兴起。“现在还只是开局,”王延恩告诉《商业周刊/ 中文版》,“政府扶持只是有利条件之一,打造出本土半导体头部公司才是‘半导体之都’的开始。” —李好(据受访者要求王延恩为化名)■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美国芯片大动作将至,盟友却都掉链子
2022-12-25 18:15
商业与经济

新晋“半导体之都”争夺赛

对西安、长沙、成都、武汉等城市而言,能否成为新晋的“半导体之都”还没有定论,但“未知”更让他们步履不停。
李好

■疫情之下,王延恩仍然在大量接触创业项目—作为一家早期风投机构的创始人,他的主要投资领域包括半导体,并集中在西安、成都、长沙、合肥等中部城市和长三角。

“现在依然是半导体行业的超级景气期,每天依然有大量新公司涌现,也是吸引海外人才的主要行业之一。”他说。

在王延恩看来,作为全球多个国家强化布局和博弈的重点领域,半导体依然火热—2022年2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2022美国竞争法案》, 根据该法案,美国将拨款520亿美元创立芯片基金,促进芯片本土产能和新技术研究;2022年11月25日,日本政府宣布在年度补充预算案中列入61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2亿元),作为支援尖端半导体生产企业的基金财源。据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30年,半导体行业的年收入将超过1万亿美元。而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半导体相关企业8. 0万家,同比增加19. 9%。

当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变化,王延恩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尽管北上深等城市仍然在这一领域拥有极强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开始选择长沙、西安、成都等城市”,而对这些城市而言,在半导体行业里的布局和突破,将在一定程度上带领城市地位的跃迁和经济规模的成长,并创造一个个关于产业政策如何影响行业和区域格局的故事。

“三合一”的“最佳行业”

对很多城市而言,半导体行业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行业。它是电子和信息产业的基础,从3C数码产品到军事武器装备都离不开它,而虚拟现实、物联网、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也让这一行业变得更加重要。“星光中国芯工程”总指挥邓中翰院士就指出:“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关键力量。”

哪怕仅看当下,半导体行业的优势也很明显,比如吸纳大量就业。不管是直接雇佣还是产业集群的影响力,半导体的发源地硅谷都证明了这个行业巨大的撬动效应。

目前,约有上千个高科技公司将总部设在硅谷,包括AMD、Apple、应用材料 、思科、惠普、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与此同时,2021年加州GDP达到33566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5546美元,全美第一。SIA数据则表明,半导体产业在美国直接雇佣了超过27万名员工,支持超过160万个其他行业的美国工作岗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人员发现,将半导体单个大型中间部件供应商的劳动力供应减少25%,平均经济产出下降约 0.8%。

不仅如此,作为高科技、高端制造、大规模产值的“三合一”行业,半导体是高附加值产业,而高附加值产业被认为是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其次,行业特性决定了一个国家很难独自发展半导体,一个地区更是如此。以荷兰ASML公司制造的EUV光刻机为例,一台EUV光刻机大约有10万多个零部件,其中90%的零部件和技术来自全球各地,比如光学模组来自德国蔡司、计量设备来自美国是德科技、传送带来自荷兰VDL等。中国各个城市的半导体产业链同样不能独善其身,它们不仅需要全国,也需要全球的材料、技术、工艺才能取得发展,任何新晋的半导体之都,仍然将仰赖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转,但一旦发展起来,也有可能成为这一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历史沿革来看,早在上世纪60年代,长三角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城市集群,其中以上海、无锡、苏州三个城市为代表。企查查公布的半导体相关企业城市分布数据显示,深圳、上海、苏州等城市位于前十强,西安、成都则是仅有的两个中西部城市。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半导体行业高地在长三角地区,但新一批“半导体之都”正在成长。

西安在外资助力下崛起

2002年的深秋,当西安政府得知半导体巨头英飞凌正在全球寻找设立研发中心的城市时,多次组织人员前往上海与其对接。终于,2002年10月15日,德国英飞凌公司亚太区高层代表团飞抵西安,实地考察这个对他们而言的完全陌生城市。

后来,英飞凌科技亚太公司总裁罗建华在回答为什么选择西安时表示:“一是英飞凌与西安的很多大学已经有很长的合作历史;二是西安是中国光缆信息通讯工程的枢纽港;第三是西安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地方,而做IC设计,是需要潜心地坐下来钻研的。”

2002年也是西安在半导体领域崛起的关键时间点。2001年,西安的半导体产业只有2亿元左右,到了2011年,行业规模已经达到100亿,再到2021年时,产业规模更是达到1513.5亿元,二十年间,年均增长率超过37%。

西安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另一个关键节点是引进三星。三星落户之前,西安的半导体企业数量不到70家,落户之后,不仅吸引了美国空气化工、住化电子材料、秀博瑞殷等120余家上游核心配套企业和200余家配套服务企业相继落地,还带动西安高新区初步形成“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半导体产业链。据公开消息,今年2月,随着西安三星把电脑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项目的建成投城,西安产能占全球同类产品产能的比重超过10%。

说起来,西安发展半导体具备一定的“天然优势”。

首先,这里是中国半导体自主研发的发源地,西安771所(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发出了新中国第一块集成电路,是我国航天微电子和计算机的先驱。

此外,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三所高校的组建,为西安半导体的人才集聚奠定了基础。并吸引了不少活跃的产业资本,如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社会资本发起创办中科创星(西安),就专业从事硬科技产业孵化和创业投资。

政策方面,西安也不遗余力,自2006年提出着力培育集成电路行业后,西安扶持政策中就频繁提及半导体行业,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中国程序员之都”、“北方半导体之都”的目标。目前,西安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拥有集成电路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机构200余家,其中芯片设计企业100余家,其他产业链企业近100家。

在设计业中,西安集聚了中兴克瑞斯、华为等半导体设计企业。在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中,主要企业包括三星、华天、西岳电子、卫光、派瑞等,行业年产值达千亿。根据陕西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统计,目前西安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仅次于江苏、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四,聚集的半导体企业、研究所共计200余家,从业人员6.5万人。

长沙从娱乐之都到芯片之城

和西安相比,长沙在半导体行业的异军突起出乎人的意料。这座因“电视湘军”闻名的城市在制造业领域的建树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不过,一份工信部的名单显示:2022年的重点“小巨人”企业城市中,长沙已经进入10强行列。今年四月份,长沙也提出目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年均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

长沙角逐半导体之都的底气,也来自人才:这里坐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前者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国排名前三,也有产学研结合的丰富经验,在新型光量子芯片等领域,该高校的研究也走在全球先列。

不过在半导体领域,长沙选择了一个看似狭窄的领域—第三代半导体。与第一、二代半导体材料相比,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主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拥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等物理性能优势。从手机快充、笔记本电脑到电动汽车、5G基站,再到风力发电、机车牵引、特高压输送、太空探索等领域,无不存在第三代半导体的身影。根据今年4月湖南省发布的政策,长沙正努力发展为全国最大的碳化硅半导体产业基地。

政策方面,“长沙速度”引人注目:第三代半导体企业湖南三安半导体在120天内建设完成了52栋厂房、90天完成了设备采购,刷新业界纪录。

目前,长沙在芯片设计领域也有相对完整的布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2月,长沙高新区共引进湖南三安、中电科48所(楚微半导体)等企业,并在芯片设计、材料、装备制造、封测等板块聚集了景嘉微、飞腾、长城银河等半导体企业70余家。

和长沙相似的还有成都,依靠电子科技大学和龙头企业京东方的力量,成都开始在半导体行业中大放异彩—2021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突破万亿元规模;2022年集成电路产值超过1300亿,同比增长11.5%。

据悉,成都的下一个目标是:2025年,全区集成电路产值突破2000亿元。

竞争新晋“半导体之都”的城市不止西安、长沙和成都,百舸争流的背后,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国产替代浪潮刚刚兴起。“现在还只是开局,”王延恩告诉《商业周刊/ 中文版》,“政府扶持只是有利条件之一,打造出本土半导体头部公司才是‘半导体之都’的开始。” —李好(据受访者要求王延恩为化名)■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