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2-20 10:19
商业与经济

核聚变发电的里程碑

要实现核聚变发电还需要更多投资,如果成功,我们将拥有一种几乎零碳排且不依赖有限原材料、风或太阳光的新能源。
核聚变在争夺能源圣杯的竞赛中,中国对核聚变投入超过美国
FT

■数十年来,支持通过核聚变(为太阳提供能量的反应)产生清洁能源的人不得不一直忍受嘲笑:商业核聚变发电厂距离实现似乎永远还差30年。但这个时间表有可能会大幅缩短,原因是美国一个国家实验室日前正式宣布,一个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的能量输出首次超过了能量输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国家点火装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实现的“净能量增益”不算高,为50%,远低于商业反应堆所需的水平。但这仍标志着一个科学里程碑,预计会鼓励公私部门对核聚变研发加大投入。

过去一年左右,核聚变研究在技术和资金方面不断传出令人鼓舞的消息。今年2月,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oint European Torus)的能量输出创下世界纪录,尽管仍未实现能量增益。日益增多的核聚变企业获得的资金过去一年翻了一番,总额达到50亿美元,尽管仍远低于其他能源企业的水平。

挑战在于,如何平衡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时刻带来的兴奋感,与将其前景转化成发电站存在巨大技术和工程挑战的现实。听闻“国家点火装置”的好消息,有些人的最初反应有些夸大其词了,使用了诸如“巨大突破”“圣杯”的词汇,这可能造成后续的失望。

人们甚至还不能确定什么是实现核聚变反应的最佳方法。“国家点火装置”采用的是“惯性约束”核聚变:192束激光束同时聚焦在一个约胡椒粒大小的燃料胶囊上,该燃料胶囊含有两种氢同位素——氘和氚。由此产生的内爆将氘核和氚核聚合成氦,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尽管还有其他惯性约束核聚变项目——例如英国First Light公司向燃料芯块发射弹丸——但大多数核聚变实验室都倾向于采用另一种方法,即“磁约束”,用强大的磁场将超高温的氘氚燃料约束在环形反应堆内。遥遥领先的最大磁约束项目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这是一项耗资230亿美元、正在法国建设之中的国际实验。

无论哪种方法要转化为具有成本效益的发电站,当今这些实验性反应堆几乎全都需要进行全方位改造。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设计35亿美元的“国家点火装置”,是为了模拟核爆炸用于武器测试,因此要用于民用发电需要做大量改造工作。尽管“国家点火装置”已经跨过了“净能量增益”门槛,即输出的能量高于发射的激光直接输入的能量,但输出能量仍然远低于整个实验所耗费的电力。

几十年来,核聚变研发花费的资金超过百亿美元,这个数额孤立地看是相当高的。然而,与其他形式的能源——从可再生能源到化石燃料——相比,这些钱微不足道,而且与其巨大的潜在回报——拥有一种几乎零碳排且不依赖有限的原材料、变幻莫测的风或太阳光的新能源——相比,这些钱也微不足道。

在支持核聚变研发的同时,也不应放松对核裂变技术的改进(核裂变技术已被证明可行,现有的核电站就是通过核裂变产生能量),尤其是通过引入新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但成本效益分析会支持对核聚变投入更多,即使它只有50%的机会产生成果。■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 普京2
    普京暗示不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

    在年度电视直播活动中,普京似乎并不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而是试图展现俄罗斯的实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已誓言要确保尽快结束这场冲突。


  • 前极越中层人士发声:夏一平原本没有通过面试
    2025,互联网巨头放弃造车?

    “大腿”意兴阑珊,极越们纷纷崩盘。


  • 澳门防疫措施升级-将关闭酒吧影院并暂停餐厅堂食服务
    澳门回归25年的“变”与“不变”

    卓泽林、周文伟:这25载见证了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书写了教育文化保障水平上升的新阶段,勾勒了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机遇。


  • 刷新世界纪录!“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
    量子软件时代已经开启

    对于有着长开发周期的某些早期采用者来说,尤其是在金融、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量子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开始应用于实际工作了。


  • 蚂蚁集团推进结构重组 蚂蚁国际、OceanBase和蚂蚁数科分别成立董事会
    蚂蚁集团:目前没有上市计划

    蚂蚁集团表示,该公司目前没有上市计划,在公开表态中还反驳了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借壳上市”说法。


  • vivo手机
    vivo“蓝科技”对决苹果“绿巨人”

    周掌柜:本文分析探讨一个几乎困扰所有很多企业的长期难题:中国品牌如何用差异化、本地化策略化解国际领先企业的先发优势?


  • 特朗普发表胜选感言:上帝饶了我一命是有原因的
    仇恨政治与民主党的失败

    刘远举:技术和经济的底层逻辑是合作、开放。所以,要想在现实中获得生产力、发展、技术创新,从而获得生存与发展,必然要抛弃仇恨。


  • 美联储为9月降息进一步打开大门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 点阵图将明年降息次数预估下调至两次

    彭博调查的大多数经济学家此前预计,点阵图预估中值将指向明年进行三次降息;美联储对明年年底通胀率的预测中值从9月的2.1%升至2.5%。


  • GPT-4首次亮相,在消费办公工具人工智能的竞赛中,谷歌击败微软
    谷歌旗下公司发布新款视频生成器,分辨率超Sora

    DeepMind的新Veo 2人工智能视频生成器以4K分辨率超越了OpenAI的Sora模型。


  • 马斯克要开除美国77%公务员,约1771万人
    美媒:中美关系需要“马斯克+斯威夫特”

    美国需要更多的马斯克,让更多本土制造商在美国制造大件产品,减少进口。中国应该让年轻人有更多机会花钱购买国外制造的娱乐和消费品。


  • 普京2
    普京暗示不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

    在年度电视直播活动中,普京似乎并不急于结束乌克兰战争,而是试图展现俄罗斯的实力。另一方面,特朗普已誓言要确保尽快结束这场冲突。


  • 前极越中层人士发声:夏一平原本没有通过面试
    2025,互联网巨头放弃造车?

    “大腿”意兴阑珊,极越们纷纷崩盘。


  • 澳门防疫措施升级-将关闭酒吧影院并暂停餐厅堂食服务
    澳门回归25年的“变”与“不变”

    卓泽林、周文伟:这25载见证了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书写了教育文化保障水平上升的新阶段,勾勒了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机遇。


  • 刷新世界纪录!“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
    量子软件时代已经开启

    对于有着长开发周期的某些早期采用者来说,尤其是在金融、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量子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开始应用于实际工作了。


核聚变在争夺能源圣杯的竞赛中,中国对核聚变投入超过美国
2022-12-20 10:19
商业与经济

核聚变发电的里程碑

要实现核聚变发电还需要更多投资,如果成功,我们将拥有一种几乎零碳排且不依赖有限原材料、风或太阳光的新能源。
FT

■数十年来,支持通过核聚变(为太阳提供能量的反应)产生清洁能源的人不得不一直忍受嘲笑:商业核聚变发电厂距离实现似乎永远还差30年。但这个时间表有可能会大幅缩短,原因是美国一个国家实验室日前正式宣布,一个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的能量输出首次超过了能量输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的“国家点火装置”(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实现的“净能量增益”不算高,为50%,远低于商业反应堆所需的水平。但这仍标志着一个科学里程碑,预计会鼓励公私部门对核聚变研发加大投入。

过去一年左右,核聚变研究在技术和资金方面不断传出令人鼓舞的消息。今年2月,欧洲联合环状反应堆(Joint European Torus)的能量输出创下世界纪录,尽管仍未实现能量增益。日益增多的核聚变企业获得的资金过去一年翻了一番,总额达到50亿美元,尽管仍远低于其他能源企业的水平。

挑战在于,如何平衡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时刻带来的兴奋感,与将其前景转化成发电站存在巨大技术和工程挑战的现实。听闻“国家点火装置”的好消息,有些人的最初反应有些夸大其词了,使用了诸如“巨大突破”“圣杯”的词汇,这可能造成后续的失望。

人们甚至还不能确定什么是实现核聚变反应的最佳方法。“国家点火装置”采用的是“惯性约束”核聚变:192束激光束同时聚焦在一个约胡椒粒大小的燃料胶囊上,该燃料胶囊含有两种氢同位素——氘和氚。由此产生的内爆将氘核和氚核聚合成氦,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尽管还有其他惯性约束核聚变项目——例如英国First Light公司向燃料芯块发射弹丸——但大多数核聚变实验室都倾向于采用另一种方法,即“磁约束”,用强大的磁场将超高温的氘氚燃料约束在环形反应堆内。遥遥领先的最大磁约束项目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这是一项耗资230亿美元、正在法国建设之中的国际实验。

无论哪种方法要转化为具有成本效益的发电站,当今这些实验性反应堆几乎全都需要进行全方位改造。美国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设计35亿美元的“国家点火装置”,是为了模拟核爆炸用于武器测试,因此要用于民用发电需要做大量改造工作。尽管“国家点火装置”已经跨过了“净能量增益”门槛,即输出的能量高于发射的激光直接输入的能量,但输出能量仍然远低于整个实验所耗费的电力。

几十年来,核聚变研发花费的资金超过百亿美元,这个数额孤立地看是相当高的。然而,与其他形式的能源——从可再生能源到化石燃料——相比,这些钱微不足道,而且与其巨大的潜在回报——拥有一种几乎零碳排且不依赖有限的原材料、变幻莫测的风或太阳光的新能源——相比,这些钱也微不足道。

在支持核聚变研发的同时,也不应放松对核裂变技术的改进(核裂变技术已被证明可行,现有的核电站就是通过核裂变产生能量),尤其是通过引入新一代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但成本效益分析会支持对核聚变投入更多,即使它只有50%的机会产生成果。■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