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2-13 14:30
社会与生活

中外合作大学明年仍将招录国际学校毕业生

肖经栋:从2020-2022年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报名申请情况火爆。
教育:中国大学适度缩招能解决社会内卷吗
肖经栋

■从2020年开始至今,中国教育部考虑到学生出国留学受新冠疫情影响困难重重,故连续三年允许中外合作大学对拿到境外大学offer的学生进行自主招生。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于国内各个国际学校/国际部。这些学生的招录不占现有高考招生名额,毕业后只能拿合作大学的学位证书,这很类似于借读模式,因此也被称为“境内留学”。原先中国大学招录中国大陆籍学生均是通过高考路径,自主招生则能够招录没有参加高考的国际学校/国际部毕业生。

中国教育部十分重视和强调教育公平,对自主招生的政策出台与执行也是慎之又慎,尽管其整体框架并没有突破要获得中国大学的学位证书必须参加高考这个政策,但确实给了国际学校/国际部毕业生一个就读国内大学的机会。而在2020-2022三年间,有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六所大学进行了本科段自主招生,每年招生总人数在2000人左右。申请报名十分火爆,各个大学的录取率在15%左右。

近期,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出国出境旅求学的障碍将基本扫除。因此,从这点来看,2020年开始允许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的社会因素不复存在。那么,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是否会继续执行,成为诸多国际学校/国际部师生所关注的问题。

宜校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便一直在关注中外合作大学招生政策。近期,我们和部分中外合作大学招办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得到的反馈是,中外合作大学明年仍将招录国际学校毕业生,并一直持续到2025年。

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www.crs.jsj.edu.cn)上可以查到,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对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六所大学,已经明确了在2021-2025年期间,可以举办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而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正是之前的自主招生。

我们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上所审核公布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六所中外合作大学本科段,允许招录到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最大名额为2200人,占到六所大学本科段招生总量的14%。需要提醒的是,这六所大学所审核批准的数据,是大学所能达到的最大招录数量,并非是学校现有的在校生数据。

从2020-2022年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报名申请情况火爆,出现了因报名人数过多进而提早关闭报名管道的现象。因此,我们估计这六所大学能够完成每年最大的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招生。

教育部在予以资格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中明确,六所中外合作大学在2021-2025年能够进行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这意味着之前自主招生这个临时性政策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政策。这无疑给有志于就读中外合作大学学生吃了个定心丸。

在现有的十所中外合作大学中,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并不进行针对国际学校/国际部毕业生的自主招生,换句话说,要想就读这4所中外合作大学的本科,中国大陆籍学生只能通过高考路径进入。

不过,虽然本科段只有6所中外合作大学会进行自主招生,但在研究生段,这10所大学全部是自主招生,即学生不用参加国内的研究生统一考试,而是参照合作大学的申请与录取方式与标准。这意味着在境外求学的中国大陆籍学生,是可以申请国内全部十所中外合作大学的硕博。

我们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上所审核公布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十所中外合作大学研究生段,允许招录到外国/境外硕博学位在校生最大名额为21890人,占到十所大学在校生总量的23%。需要提醒的是,这十所大学所审核批准的数据,是大学所能达到的最大招录数量,并非是学校现有的在校生实际数据。

由于硕博学制不等,短则1年,长则6年。我们按照研究生平均三年学制来进行估算,可测算出十所中外合作大学每年所招录的硕博学生约为7000人。

中国每年本科留学和研究生留学总数,均各为10万左右。从数据可以看到,这十所中外合作大学硕博毕业生所占到全国拿到外国/境外硕博学位的比重约7%。从单个学校来看,比重较高。

对中外合作大学招生政策有专门研究的萧然博士提到,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牵涉到各个方面。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政策部门要考虑自主招生是否会引起民众对教育公平的敏感,是否引发社会舆论。中外合作大学则在意招生成效、生源质量。家长和考生是否就读,也是有诸多考量。要出台和执行一项各方面均满意的政策并非易事。

高考公平一直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部在这方面的政策一贯是比较谨慎和严谨,从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可看出教育部的考量。而中外合作大学本身具有特殊的属性,作为将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重要载体,其在招生和教学等方面有比较多的创新与变革。

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国际学校/国际部师生对此很关注与认可。可以预料的是,随着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的日趋成熟,这项政策在2025年期满后,应该会成为这些大学招生的一种常态方式。■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教育:中国大学适度缩招能解决社会内卷吗
2022-12-13 14:30
社会与生活

中外合作大学明年仍将招录国际学校毕业生

肖经栋:从2020-2022年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报名申请情况火爆。
肖经栋

■从2020年开始至今,中国教育部考虑到学生出国留学受新冠疫情影响困难重重,故连续三年允许中外合作大学对拿到境外大学offer的学生进行自主招生。这些学生主要来自于国内各个国际学校/国际部。这些学生的招录不占现有高考招生名额,毕业后只能拿合作大学的学位证书,这很类似于借读模式,因此也被称为“境内留学”。原先中国大学招录中国大陆籍学生均是通过高考路径,自主招生则能够招录没有参加高考的国际学校/国际部毕业生。

中国教育部十分重视和强调教育公平,对自主招生的政策出台与执行也是慎之又慎,尽管其整体框架并没有突破要获得中国大学的学位证书必须参加高考这个政策,但确实给了国际学校/国际部毕业生一个就读国内大学的机会。而在2020-2022三年间,有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六所大学进行了本科段自主招生,每年招生总人数在2000人左右。申请报名十分火爆,各个大学的录取率在15%左右。

近期,随着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出国出境旅求学的障碍将基本扫除。因此,从这点来看,2020年开始允许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的社会因素不复存在。那么,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是否会继续执行,成为诸多国际学校/国际部师生所关注的问题。

宜校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便一直在关注中外合作大学招生政策。近期,我们和部分中外合作大学招办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得到的反馈是,中外合作大学明年仍将招录国际学校毕业生,并一直持续到2025年。

从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www.crs.jsj.edu.cn)上可以查到,在今年4月份,教育部对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六所大学,已经明确了在2021-2025年期间,可以举办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而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正是之前的自主招生。

我们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上所审核公布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六所中外合作大学本科段,允许招录到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最大名额为2200人,占到六所大学本科段招生总量的14%。需要提醒的是,这六所大学所审核批准的数据,是大学所能达到的最大招录数量,并非是学校现有的在校生数据。

从2020-2022年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报名申请情况火爆,出现了因报名人数过多进而提早关闭报名管道的现象。因此,我们估计这六所大学能够完成每年最大的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招生。

教育部在予以资格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中明确,六所中外合作大学在2021-2025年能够进行外国/境外学士学位教育。这意味着之前自主招生这个临时性政策已经成为一项常态化政策。这无疑给有志于就读中外合作大学学生吃了个定心丸。

在现有的十所中外合作大学中,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并不进行针对国际学校/国际部毕业生的自主招生,换句话说,要想就读这4所中外合作大学的本科,中国大陆籍学生只能通过高考路径进入。

不过,虽然本科段只有6所中外合作大学会进行自主招生,但在研究生段,这10所大学全部是自主招生,即学生不用参加国内的研究生统一考试,而是参照合作大学的申请与录取方式与标准。这意味着在境外求学的中国大陆籍学生,是可以申请国内全部十所中外合作大学的硕博。

我们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上所审核公布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十所中外合作大学研究生段,允许招录到外国/境外硕博学位在校生最大名额为21890人,占到十所大学在校生总量的23%。需要提醒的是,这十所大学所审核批准的数据,是大学所能达到的最大招录数量,并非是学校现有的在校生实际数据。

由于硕博学制不等,短则1年,长则6年。我们按照研究生平均三年学制来进行估算,可测算出十所中外合作大学每年所招录的硕博学生约为7000人。

中国每年本科留学和研究生留学总数,均各为10万左右。从数据可以看到,这十所中外合作大学硕博毕业生所占到全国拿到外国/境外硕博学位的比重约7%。从单个学校来看,比重较高。

对中外合作大学招生政策有专门研究的萧然博士提到,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牵涉到各个方面。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政策部门要考虑自主招生是否会引起民众对教育公平的敏感,是否引发社会舆论。中外合作大学则在意招生成效、生源质量。家长和考生是否就读,也是有诸多考量。要出台和执行一项各方面均满意的政策并非易事。

高考公平一直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部在这方面的政策一贯是比较谨慎和严谨,从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可看出教育部的考量。而中外合作大学本身具有特殊的属性,作为将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的重要载体,其在招生和教学等方面有比较多的创新与变革。

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执行后,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国际学校/国际部师生对此很关注与认可。可以预料的是,随着中外合作大学自主招生政策的日趋成熟,这项政策在2025年期满后,应该会成为这些大学招生的一种常态方式。■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