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1-30 09:55
社会与生活

新冠肺炎统计数据的疑问

叶胜舟:各国报告的确诊和死亡病例肯定偏低。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最近一周的病死率比上海封城时期还高3.8个万分点,这会增加中国对全面放宽防控的顾虑。
疫情新冠肺炎统计数据的疑问
叶胜舟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近三年,笔者跟踪研究疫情也近三年,对中国以及全球的疫情数据颇有感慨。

2020年初,经常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每周通报的数据,很快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数据滞后,由于WHO的数据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报送,加上时差,数据通常延后两天;二是数据遗漏,由于刚开始全球大流行,一些国家没有建立每日疫情报告制度。

不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疫情地图受到全球媒体和研究者的青睐,功能不断迭代,自动产生图表,一目了然,确实方便。这个地图实时自动抓取官方或当地主流媒体的数据,但和WHO的版本一样,很难避免基础数据失真。

原因一是缺乏检测力量。有的太平洋岛国很小,隔几天把核酸样本送到新西兰进行测定;很多非洲穷国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更别说持续组织,所以早期报告的病例极少甚至没有,不等于没有感染、没有危险。各国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肯定都比真实的偏低,至于偏低多少,只能大致估算。

原因二是统计口径不同。霍普金斯大学疫情地图涉及中国的数据就包括了大陆、香港、澳门,但不包括台湾。多数国家只要检出新冠病毒就视为确诊病例;只要在死亡病人中检出新冠病毒就划入新冠死亡病例。然而,有的国家还要查证是否由新冠肺炎直接导致死亡,必然大幅压低死亡病例。大流行一年半后抗原检测普及,有些国家承认抗原快速检测阳性为确诊病例,有些国家不承认。

原因三是统计误差和波动。医院分公立与私立、中央与地方,与疾病控制机构的信息不畅通,大流行初期并未全国联网。美国疫情数据有个特点,因为工作人员周末休息而少报漏报,往往星期六、星期日偏低,星期一包含三天数据而偏高,所以更客观的方法是用每周新增阳性总数或平均数进行环比。

中国的确诊病例、死亡病例数据有其自身特点。参与治疗或检测的机构五花八门,既有部属、省属、市属、区属医院,也有企业、民营、方舱等,所以早期收集齐全确诊、死亡数据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将核酸检测阳性划为两大类:一类为确诊病例,一类为无症状感染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第九版,都明确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第七版还举例说明“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在部分城市实践中,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明显扩大,只要“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哪怕有发热、干咳、咽痛等明显的临床表现,也划为无症状感染者。问题是Omicron毒株传播力很强,阳性多了,无症状感染者进入方舱后,很难定期进行CT复查,查出肺部炎症后转划为确诊。

有些地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会少报缓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上海二季度封控期间,不止一个朋友被Omicron毒株感染后,出现声音嘶哑、发热、咳嗽等明显症状,仍然视为无症状感染,有些人未及时转运隔离,就靠免疫力自愈。2022年8月14日,西藏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以地广人稀、低压缺氧、复核时间用时较长为由,对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不再进行复核,全部按无症状感染者管理。

2020年3月31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每日疫情通报中,开始加入全国无症状感染情况,其中有各地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数。武汉除了4月3日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转确诊,此后35天新增确诊、无症状感染转确诊一直为0,笔者当时跟踪数据时就很困惑。

例如2020年4月13日至19日一周,全国、湖北、武汉累计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分别为363例、202例、195例;全国新增本土确诊57例,其中14例由无症状感染转化,转化率为3.9%,即全国无症状感染近25人有1人转为确诊(当时原始毒株大流行)。该周湖北、武汉无症状感染者分别占全国的55.6%、53.7%,却天天新增确诊零报告,只能说很幸运;湖北籍人员零星出省之后,却被广东、甘肃、四川等省多次检出症状并确诊,只能说很奇怪。

所以中国的本土确诊病例必然大幅度压低,相关数据也不能直接进行国际比较。需将累计新增确诊病例、累计无症状感染者相加后,再减去累计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数,才能既避免重复统计,又可与各国通用的确诊病例口径进行国际比较。这得由计算机编程自动抓取数据和动态计算,人工太麻烦了。

查询国家卫健委网站“疫情通报”专栏,截至2022年11月28日24时,中国本土死亡病例累计5233例,分析数据有两个高峰区间。

2020年1月11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首次通报新冠疫情,即有死亡病例1例;1月21日,国家卫健委建立每日发布疫情数据制度,延续至今,当天报告湖北省新增死亡病例3例。4月17日,全国累计死亡病例4632例,当天武汉市防控指挥部通报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截至4月16日24时,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累计死亡病例订正为3869例,占全国死亡病例的83.53%。这是第一个高峰区间。背景是以武汉4月8日0时解封为标志,中国夺取了抗疫首阶段胜利。

截至2022年4月16日24时,全国累计死亡病例4638例,整整两年仅新增死亡6例。4月17日,上海开始报告新增死亡病例3例,至6月1日解封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88例,出现第二个高峰区间。上海这波疫情自2月26日至6月5日约62.7万例阳性,病死率为万分之9.4(588/627000)。背景是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3月13日至4月1日在吉林省指挥抗疫,吉林疫情稳中下降后,4月2日赴上海坐镇指挥。

2022年11月19日,北京报告死亡病例1例,是否开启第三个高峰区间待观察;11月20日、21日、23日、26日,北京、成都和郑州、北京、重庆分别报告死亡病例2例、各1例、1例、1例;累计八天报告死亡病例7例,均为80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大91岁,全部伴有基础性疾病。背景是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通过“二十条”,以11月12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为标志,各地纷纷放宽防控措施,全国阳数病例持续增长,又以11月20日晚石家庄通告6区“五天五检”全员核酸为标志,各地纷纷收缩防控措施。

武汉订正确诊病例死亡数,上海封城持续公布死亡病例,北京、成都、郑州、重庆等地又公布死亡病例,恐非自行决定。尤其后两个情形,旨在传递Omicron毒株也会致死,降低民意对严厉防控的抵触情绪。

如能收集某地或全国民政部门的火化数据,可考证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将2017-2022六年的月度和年度死亡数据进行同比,并将后三年平均与前三年平均进行同比,转化成图表,对新冠疫情严重地区和严重时段的病死率、超额死亡数、过严防控危及生命的次生灾害等情况,就有直观了解和数据支撑。

外国疫情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好不到哪里去,也会受政治、资本、技术等干扰,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是印度。截至格林威治时间2022年11月29日11:11的最近一周,新增确诊仅为2383例,每日平均340例,环比下降33%,持续低得离谱且稳定下降。笔者压根不相信,加两个0才正常,印度明摆着不组织、不统计、不报告核酸检测。2021年春夏之交,印度Delta毒株大流行,全国死亡病例更是一笔糊涂账,很多死者家属自行烧柴火化,甚至也有直接投入恒河。

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精心筹办东京奥运会,企图拉动全国GDP0.5个百分点,实现日本“二次腾飞”,所以2020年初不惜“佛系”抗疫,每天零星报告确诊病例,刻意营造东京和日本安全的错觉。奈何全球疫情大流行,运动员人人自危,2020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日本再也不必遮掩。4月16日,全国实施紧急状态,疫情数据更接近实际。此后每日新增确诊突破1万例已不稀奇,甚至多次突破10万例。

日本第八波疫情高峰久热不退,且病死率偏高。据worldometer数据,截至格林威治时间2022年11月29日11:11的最近一周,日本新增确诊高达713363例,每日平均101909例,环比增加19%,7月以来多周遥居全球之冠;新增死亡943例,每日平均135例,环比增加33%。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最近一周病死率为万分之13.2(943/713363),比上海封城病死率还高3.8个万分点,这无疑会增加中国对全面放宽防控的顾虑。

广受关注的GDP数据,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季度同比或环比、年度同比,其实价值不高。例如美国2021年度、印度2021年二季度、越南2022年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数据很漂亮,主因还是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基数太低。正如中国及上海2022年二季度GDP很难看,但2023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一定很漂亮,并不稀奇。更客观的方法应取2020-2022三年的GDP平均值,与2019年同期数据比较。■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疫情新冠肺炎统计数据的疑问
2022-11-30 09:55
社会与生活

新冠肺炎统计数据的疑问

叶胜舟:各国报告的确诊和死亡病例肯定偏低。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最近一周的病死率比上海封城时期还高3.8个万分点,这会增加中国对全面放宽防控的顾虑。
叶胜舟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近三年,笔者跟踪研究疫情也近三年,对中国以及全球的疫情数据颇有感慨。

2020年初,经常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每周通报的数据,很快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数据滞后,由于WHO的数据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政府报送,加上时差,数据通常延后两天;二是数据遗漏,由于刚开始全球大流行,一些国家没有建立每日疫情报告制度。

不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疫情地图受到全球媒体和研究者的青睐,功能不断迭代,自动产生图表,一目了然,确实方便。这个地图实时自动抓取官方或当地主流媒体的数据,但和WHO的版本一样,很难避免基础数据失真。

原因一是缺乏检测力量。有的太平洋岛国很小,隔几天把核酸样本送到新西兰进行测定;很多非洲穷国没有人力、物力、财力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更别说持续组织,所以早期报告的病例极少甚至没有,不等于没有感染、没有危险。各国报告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肯定都比真实的偏低,至于偏低多少,只能大致估算。

原因二是统计口径不同。霍普金斯大学疫情地图涉及中国的数据就包括了大陆、香港、澳门,但不包括台湾。多数国家只要检出新冠病毒就视为确诊病例;只要在死亡病人中检出新冠病毒就划入新冠死亡病例。然而,有的国家还要查证是否由新冠肺炎直接导致死亡,必然大幅压低死亡病例。大流行一年半后抗原检测普及,有些国家承认抗原快速检测阳性为确诊病例,有些国家不承认。

原因三是统计误差和波动。医院分公立与私立、中央与地方,与疾病控制机构的信息不畅通,大流行初期并未全国联网。美国疫情数据有个特点,因为工作人员周末休息而少报漏报,往往星期六、星期日偏低,星期一包含三天数据而偏高,所以更客观的方法是用每周新增阳性总数或平均数进行环比。

中国的确诊病例、死亡病例数据有其自身特点。参与治疗或检测的机构五花八门,既有部属、省属、市属、区属医院,也有企业、民营、方舱等,所以早期收集齐全确诊、死亡数据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将核酸检测阳性划为两大类:一类为确诊病例,一类为无症状感染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第九版,都明确定义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第七版还举例说明“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干咳、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在部分城市实践中,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明显扩大,只要“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哪怕有发热、干咳、咽痛等明显的临床表现,也划为无症状感染者。问题是Omicron毒株传播力很强,阳性多了,无症状感染者进入方舱后,很难定期进行CT复查,查出肺部炎症后转划为确诊。

有些地方政府由于种种原因会少报缓报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上海二季度封控期间,不止一个朋友被Omicron毒株感染后,出现声音嘶哑、发热、咳嗽等明显症状,仍然视为无症状感染,有些人未及时转运隔离,就靠免疫力自愈。2022年8月14日,西藏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以地广人稀、低压缺氧、复核时间用时较长为由,对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不再进行复核,全部按无症状感染者管理。

2020年3月31日,国家卫健委在官网每日疫情通报中,开始加入全国无症状感染情况,其中有各地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数。武汉除了4月3日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转确诊,此后35天新增确诊、无症状感染转确诊一直为0,笔者当时跟踪数据时就很困惑。

例如2020年4月13日至19日一周,全国、湖北、武汉累计报告本土无症状感染分别为363例、202例、195例;全国新增本土确诊57例,其中14例由无症状感染转化,转化率为3.9%,即全国无症状感染近25人有1人转为确诊(当时原始毒株大流行)。该周湖北、武汉无症状感染者分别占全国的55.6%、53.7%,却天天新增确诊零报告,只能说很幸运;湖北籍人员零星出省之后,却被广东、甘肃、四川等省多次检出症状并确诊,只能说很奇怪。

所以中国的本土确诊病例必然大幅度压低,相关数据也不能直接进行国际比较。需将累计新增确诊病例、累计无症状感染者相加后,再减去累计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病例数,才能既避免重复统计,又可与各国通用的确诊病例口径进行国际比较。这得由计算机编程自动抓取数据和动态计算,人工太麻烦了。

查询国家卫健委网站“疫情通报”专栏,截至2022年11月28日24时,中国本土死亡病例累计5233例,分析数据有两个高峰区间。

2020年1月11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首次通报新冠疫情,即有死亡病例1例;1月21日,国家卫健委建立每日发布疫情数据制度,延续至今,当天报告湖北省新增死亡病例3例。4月17日,全国累计死亡病例4632例,当天武汉市防控指挥部通报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截至4月16日24时,死亡病例核增1290例,累计死亡病例订正为3869例,占全国死亡病例的83.53%。这是第一个高峰区间。背景是以武汉4月8日0时解封为标志,中国夺取了抗疫首阶段胜利。

截至2022年4月16日24时,全国累计死亡病例4638例,整整两年仅新增死亡6例。4月17日,上海开始报告新增死亡病例3例,至6月1日解封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88例,出现第二个高峰区间。上海这波疫情自2月26日至6月5日约62.7万例阳性,病死率为万分之9.4(588/627000)。背景是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3月13日至4月1日在吉林省指挥抗疫,吉林疫情稳中下降后,4月2日赴上海坐镇指挥。

2022年11月19日,北京报告死亡病例1例,是否开启第三个高峰区间待观察;11月20日、21日、23日、26日,北京、成都和郑州、北京、重庆分别报告死亡病例2例、各1例、1例、1例;累计八天报告死亡病例7例,均为80岁以上老人,年龄最大91岁,全部伴有基础性疾病。背景是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通过“二十条”,以11月12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发布《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为标志,各地纷纷放宽防控措施,全国阳数病例持续增长,又以11月20日晚石家庄通告6区“五天五检”全员核酸为标志,各地纷纷收缩防控措施。

武汉订正确诊病例死亡数,上海封城持续公布死亡病例,北京、成都、郑州、重庆等地又公布死亡病例,恐非自行决定。尤其后两个情形,旨在传递Omicron毒株也会致死,降低民意对严厉防控的抵触情绪。

如能收集某地或全国民政部门的火化数据,可考证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将2017-2022六年的月度和年度死亡数据进行同比,并将后三年平均与前三年平均进行同比,转化成图表,对新冠疫情严重地区和严重时段的病死率、超额死亡数、过严防控危及生命的次生灾害等情况,就有直观了解和数据支撑。

外国疫情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好不到哪里去,也会受政治、资本、技术等干扰,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是印度。截至格林威治时间2022年11月29日11:11的最近一周,新增确诊仅为2383例,每日平均340例,环比下降33%,持续低得离谱且稳定下降。笔者压根不相信,加两个0才正常,印度明摆着不组织、不统计、不报告核酸检测。2021年春夏之交,印度Delta毒株大流行,全国死亡病例更是一笔糊涂账,很多死者家属自行烧柴火化,甚至也有直接投入恒河。

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日本。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精心筹办东京奥运会,企图拉动全国GDP0.5个百分点,实现日本“二次腾飞”,所以2020年初不惜“佛系”抗疫,每天零星报告确诊病例,刻意营造东京和日本安全的错觉。奈何全球疫情大流行,运动员人人自危,2020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日本再也不必遮掩。4月16日,全国实施紧急状态,疫情数据更接近实际。此后每日新增确诊突破1万例已不稀奇,甚至多次突破10万例。

日本第八波疫情高峰久热不退,且病死率偏高。据worldometer数据,截至格林威治时间2022年11月29日11:11的最近一周,日本新增确诊高达713363例,每日平均101909例,环比增加19%,7月以来多周遥居全球之冠;新增死亡943例,每日平均135例,环比增加33%。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最近一周病死率为万分之13.2(943/713363),比上海封城病死率还高3.8个万分点,这无疑会增加中国对全面放宽防控的顾虑。

广受关注的GDP数据,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季度同比或环比、年度同比,其实价值不高。例如美国2021年度、印度2021年二季度、越南2022年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数据很漂亮,主因还是疫情冲击导致经济大起大落、基数太低。正如中国及上海2022年二季度GDP很难看,但2023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一定很漂亮,并不稀奇。更客观的方法应取2020-2022三年的GDP平均值,与2019年同期数据比较。■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