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1-29 18:36
时政

房地产救市不再扭捏,还能“捞回”几家房企?

这一轮地产救市政策能捞回几个问题房企,尚且难说,也许更明确的积极意义在于政策不再犹抱琵琶、半推半就了,稳住房地产已经是个不必讳言的现实任务。
房地产中国表示将“大幅增加”债务以恢复经济增长
朱霄

■20多年的房地产大周期接近尾声,再叠加各种不可测的宏观因素扰动,这样的颓势是很难靠“市场化”手段来转危为安的,因为按照“市场化”的眼光,这些问题房企的“市场化”投资价值根本就寥寥。这一轮地产救市政策能捞回几个问题房企,尚且难说,也许更明确的积极意义在于政策不再犹抱琵琶、半推半就了,稳住房地产已经是个不必讳言的现实任务。

“证监会决定调整优化5项措施,支持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这事有多隆重?新华社的公众号都专门为此发了一篇,话题热度迅速升温,欢呼解放军终于下场的有之,感慨房地产调控沦为画饼的也有之,整体而言,越对房地产真熟悉的人似乎越谨慎乐观。

去年8月,我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这一轮出清后,应该会有资产的‘黄金坑’出现,十亿国民总能支撑得起十万亿元的房地产年销售规模,但那时的黄金坑不是指挑公司,而是挑项目。有些老板退场了,有些债权认栽了,固有的包袱被甩轻了,该付出代价的人也都付出代价了,利润空间被砍到足够诱人的水平了,真正的赢家也就可以进场扫货了。”“房地产不死,但不少玩家,恐怕是要为房地产更好的明天做出牺牲甚至献祭的。”

事实证明,随后这一年多确是个献祭的过程,但献祭的惨烈程度还是超过了我原本的预期。

我现在对这场危机做个朴素的比喻,以前的房企是80块钱的账面负债,90块钱的实际负债,撑着100块的账面资产,幻想着房子入市时其实能博120块的公允价值。所以基于房价永续上涨的假设,杠杆越高越好,周转越快越好。

而官家是觉得你总幻想今天100块的资产,明天就能升值到120块,炒房炒地蔚然成风,让实体经济和社会和谐的运转成本越来越高,此风断不可长。一套组合拳下来,必须把升值信仰打掉。即便房企的账面价值由100元下降到90元,企业还有20元权益可缓冲,损失部分让欲壑难填、不知悔改的资本去愿赌服输,纵使献祭掉几家,也是教化市场、匡正预期的必要代价。

但不想资产泡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考虑账面资产流动性和隐性负债显性化,房企们真实的资不抵债程度远超预期。一方面由于再融资失能,90块的负债滚不下去了,不是初一还也得十五还。另一方面销售崩盘后,非但幻想中的120块资产公允价值成为泡影,若想马上处置,100块的账面价值可能连70块都回笼不到。仅献祭老板身家和金融投机资本是不够了,作为“好”债权人的购房者和银行业也得放血割肉,市场主体信心尽失,恶性循环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如何破局呢?20多年的房地产大周期接近尾声,再叠加各种不可测的宏观因素扰动,这样的颓势是很难靠“市场化”手段来转危为安的,因为按照“市场化”的眼光,这些问题房企的“市场化”投资价值根本就寥寥。

目前各种融资利好的善政主要是作用于资产负债表右端,归根结底还是要让资产负债表左端稳住并活化。最理想的情况下,群众需求复苏,愿意以90块钱买原本标价100块的房子,心里美滋滋,却也不指望以此炒房致富;老板们愿赌服输,心甘情愿毁家纾难;金融投机资本为高风险偏好付出代价,多掉几层皮;银行贷款整体有惊无险,重新进入新陈代谢的稳定循环;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都可控,整个屋子打扫干净后,新资本再以REITs投资、新型城镇化之类的概念进场,则又一轮繁荣且温和的周期冉冉升起。

只可惜形势很少能这么恰到好处、妙到颠毫,矫枉过正、鞭长莫及才是常态。这一轮地产救市政策能捞回几个问题房企,尚且难说,也许更明确的积极意义在于政策不再犹抱琵琶、半推半就了,稳住房地产已经是个不必讳言的现实任务。■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房地产中国表示将“大幅增加”债务以恢复经济增长
2022-11-29 18:36
时政

房地产救市不再扭捏,还能“捞回”几家房企?

这一轮地产救市政策能捞回几个问题房企,尚且难说,也许更明确的积极意义在于政策不再犹抱琵琶、半推半就了,稳住房地产已经是个不必讳言的现实任务。
朱霄

■20多年的房地产大周期接近尾声,再叠加各种不可测的宏观因素扰动,这样的颓势是很难靠“市场化”手段来转危为安的,因为按照“市场化”的眼光,这些问题房企的“市场化”投资价值根本就寥寥。这一轮地产救市政策能捞回几个问题房企,尚且难说,也许更明确的积极意义在于政策不再犹抱琵琶、半推半就了,稳住房地产已经是个不必讳言的现实任务。

“证监会决定调整优化5项措施,支持房地产企业股权融资”这事有多隆重?新华社的公众号都专门为此发了一篇,话题热度迅速升温,欢呼解放军终于下场的有之,感慨房地产调控沦为画饼的也有之,整体而言,越对房地产真熟悉的人似乎越谨慎乐观。

去年8月,我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这一轮出清后,应该会有资产的‘黄金坑’出现,十亿国民总能支撑得起十万亿元的房地产年销售规模,但那时的黄金坑不是指挑公司,而是挑项目。有些老板退场了,有些债权认栽了,固有的包袱被甩轻了,该付出代价的人也都付出代价了,利润空间被砍到足够诱人的水平了,真正的赢家也就可以进场扫货了。”“房地产不死,但不少玩家,恐怕是要为房地产更好的明天做出牺牲甚至献祭的。”

事实证明,随后这一年多确是个献祭的过程,但献祭的惨烈程度还是超过了我原本的预期。

我现在对这场危机做个朴素的比喻,以前的房企是80块钱的账面负债,90块钱的实际负债,撑着100块的账面资产,幻想着房子入市时其实能博120块的公允价值。所以基于房价永续上涨的假设,杠杆越高越好,周转越快越好。

而官家是觉得你总幻想今天100块的资产,明天就能升值到120块,炒房炒地蔚然成风,让实体经济和社会和谐的运转成本越来越高,此风断不可长。一套组合拳下来,必须把升值信仰打掉。即便房企的账面价值由100元下降到90元,企业还有20元权益可缓冲,损失部分让欲壑难填、不知悔改的资本去愿赌服输,纵使献祭掉几家,也是教化市场、匡正预期的必要代价。

但不想资产泡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考虑账面资产流动性和隐性负债显性化,房企们真实的资不抵债程度远超预期。一方面由于再融资失能,90块的负债滚不下去了,不是初一还也得十五还。另一方面销售崩盘后,非但幻想中的120块资产公允价值成为泡影,若想马上处置,100块的账面价值可能连70块都回笼不到。仅献祭老板身家和金融投机资本是不够了,作为“好”债权人的购房者和银行业也得放血割肉,市场主体信心尽失,恶性循环根本停不下来。

所以如何破局呢?20多年的房地产大周期接近尾声,再叠加各种不可测的宏观因素扰动,这样的颓势是很难靠“市场化”手段来转危为安的,因为按照“市场化”的眼光,这些问题房企的“市场化”投资价值根本就寥寥。

目前各种融资利好的善政主要是作用于资产负债表右端,归根结底还是要让资产负债表左端稳住并活化。最理想的情况下,群众需求复苏,愿意以90块钱买原本标价100块的房子,心里美滋滋,却也不指望以此炒房致富;老板们愿赌服输,心甘情愿毁家纾难;金融投机资本为高风险偏好付出代价,多掉几层皮;银行贷款整体有惊无险,重新进入新陈代谢的稳定循环;经济风险和道德风险都可控,整个屋子打扫干净后,新资本再以REITs投资、新型城镇化之类的概念进场,则又一轮繁荣且温和的周期冉冉升起。

只可惜形势很少能这么恰到好处、妙到颠毫,矫枉过正、鞭长莫及才是常态。这一轮地产救市政策能捞回几个问题房企,尚且难说,也许更明确的积极意义在于政策不再犹抱琵琶、半推半就了,稳住房地产已经是个不必讳言的现实任务。■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