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1-16 08:32
时政

3小时12分!中美元首这次会晤有何细节,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了面对面会晤,历时3小时12分,举世瞩目。
习近平习拜会下周在旧金山举行
王慧、张菁娟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了面对面会晤,历时3小时12分,举世瞩目。

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沟通。会晤创下了三个“首次”:

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

多个细节值得关注和思考:

细节一:从时间上看,会晤之前,中共二十大闭幕,美国中期选举投票结束;从地点上看,本次会晤在中方代表团驻地举行;从态度上看,习惯开会迟到的拜登“准时”出现,积极主动。

细节二:在中方正式确认中美元首会晤前,美方就频频通过各种渠道提前放风,并在中美关系上使用新词“建立地基”、“划清红线”。

细节三:习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细节四:此前中美互动过程中,拜登多次重申“四不一无意”。根据新华社通稿,拜登这次的承诺更多了,似乎可以简称“五不四无意”,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几条: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如今,美国中期选举投票结束,新一届国会的轮廓愈发清晰,接下来美国对华政策将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中国需要做好哪些先准备?中美关系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值此全球动荡变革之际,中美关系对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特邀正在美国访问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进行权威解读。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11月14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晤,历时3小时12分。总体来看,您认为双方这次谈得怎么样?

吴心伯:我认为这是一次比较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对话,虽然双方谈到了一些有分歧的问题,但也有助于更好地增进相互了解。此外,此次会晤还推动了务实合作,对今后一段时期两国关系发展进行了规划。

记者:从时间上看,在这次会晤之前,中共二十大闭幕,美国中期选举投票结束,两国国内重要的政治议程告一段落。从地点上看,本次会晤是在中方代表团驻地举行。您对这一会面时间和地点有何解读?

吴心伯:从时间节点上看,近期两国国内的重大政治议程都告一段落,双方领导人可能都有更多精力来考虑外交、考虑中美关系等问题,所以这时会晤恰逢其时。

会晤地点在中方代表团驻地,是因为此次会晤的要求是美方提出来的。我到美国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期间不断听到美方在谈论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一事,可以明显感受到美方对此次会晤主动且积极,反映在会晤地点安排上,就是美方到中方代表团驻地开会。另外,双方在宣布两国元首将举行会晤时,美方也早于中方宣布。

记者:美方早于中方提前宣布两国元首会晤,这一外交动作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能达成吗?

吴心伯:我认为美方有对内和对外两方面考虑:

从国内来讲,在目前情况下,中美元首会晤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拜登外交一个加分项。拜登执政以来,这是第一次跟习主席在一个多边场合开会,如果都没能跟中方举行会晤,美国国内一定会觉得其对华外交不成功。

从对外来看,我认为美方在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中方确认。中美一直在就此次会晤相关事宜进行沟通,但迟迟没有最终敲定,所以美方提前宣布也有点想让中方接受既定事实的想法在。

记者:我注意到,在中方正式确认本次中美元首会晤消息之前,美方频频通过各种渠道提前放风,并且在中美关系上用到一些新词,比如“建立地基”“划清红线”,这些新词和美国之前常常说的“加装护栏”有何不同意味?

吴心伯:我认为这些新词还是有所区别的。所谓“加装护栏”更多是指加强中美之间沟通、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意在防止危机爆发,以及出现意外事件后该怎样处理。

而现在所说的“建立地基”、“划清红线”更多是指,双方要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红线,同时双方也要共同努力给两国关系建设一个底线。双方可以竞争,但是不能走向冲突,冲突就是底线。

我认为,美方现在之所以更多强调“红线”、“地基”,跟佩洛西窜访台湾给中美关系带来巨大冲击是有关系的。美方认识到,中美关系确实存在着走向冲突的可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需要把握一些“红线”和“底线”。

记者:习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习主席还特别提出这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您对此有何解读?

吴心伯:和前几次习主席与拜登总统的通话/视频一样,这次会面习主席再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关切,也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特别是在经历了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之后,中方觉得要利用这次会晤的机会更加突出地向美方强调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敏感性和潜在的爆炸性。

中方希望以此引起美方的高度重视,让美方能够在台湾问题上回到“一个中国”的政策上来,不支持“台独”,在履行“一个中国”承诺方面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这也是中方的良苦用心,习主席应该花了不少时间来谈台湾问题。

记者:在中美互动过程中,拜登多次强调“四不一无意”(即: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很显然,美方非但没有信守承诺,反而在涉台等敏感问题不断挑战中方底线。比如,本次中美元首会晤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称,美方将向台湾通报中美元首会晤情况,相信台方将对美方支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立场感到“安全和舒适”;他还表示美方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将为台湾防卫提供支持。您怎么看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言行不一致的做法?美方提出“四不一无意”的说法又一直不将其落到实处,为什么?

吴心伯:美方在台湾问题上一向是言行不一的。

第一,中美之间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文件,即三个联合公报。美方虽然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承诺,但是并没有完全兑现,而且现在越来越偏离之前的立场了。

第二,对于这次美方重提“四不一无意”并且增加了一些新承诺,一方面是美方对中方关切问题的回应和表态;另一方面,我认为美方并没有打算落实这些承诺,而且其中有些表态是自欺欺人的。

比如说,“四不一无意”中提到,美方“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但美方的“印太战略”一天到晚就是在拉帮结派对付中国,所以这完全就是睁眼说瞎话的表态,本身可信度就不高。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美方既然做出了这些承诺,那中方就要抓住并要求其兑现。在美方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要与其开展外交上的斗争,要求美方将自己讲的话落到实处。

记者: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系统性阐述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时用“投资、联盟、竞争”的“三点论”来概括;上月,白宫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又将中国列为“唯一一个既有意图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我注意到美国在此用了“唯一”一词。中期选举投票结束之后,新一届美国国会的轮廓愈发清晰,您认为接下来美国对华政策将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中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吴心伯:我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大思路已经定了,就是把中国看作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这也是拜登执政以后延续特朗普对华政策基本思路的原因。因此,我们不应期待美国对华政策会有显著调整。

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来看,中期选举以后,在对华问题上,我们看到了两方面因素:

第一,本次中期选举,民主党的结果好于预期。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拜登不会受到国内政治的过分牵制。如果他希望稳定或者改善中美关系,他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第二,虽然现在中期选举结果还未尘埃落定,但总体上看,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的可能性比较大。由于共和党是一个对华非常强硬的政党,他们控制了众议院之后,势必会通过很多反华议案,向拜登政府施压,要求对华采取更有对抗性的政策,这也将限制拜登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的作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能抱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在战术层面上还是要积极引导中美关系发展,尽可能增加两国关系中合作因素,管控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记者:二十大闭幕以来,中美高层出现新一轮互动,“助力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是中方单方面的意愿,还是双方共同拥有的共识?您认为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在全球动荡变革之际,中美关系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吴心伯:前面我们提到了,美国对华战略大框架已经定了,因此美方认为,和中国以竞争为主、兼顾对抗和合作,就是今后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而中方所说的“重回正轨”指的是以合作为主,竞争、摩擦为辅的关系,我们当然希望中美能回到特朗普执政之前的状况。

双方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预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讲“重回正轨”可能更多地还是反映出中方的美好愿景,而美方没有这样的预期。

我认为,中美关系现在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波动且持续下行的状态。特朗普执政4年,把中美关系带到了建交以来最低点,而拜登执政以后并没有让两国关系回温,反而不断带来新问题。

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中方希望通过这次元首会晤推进一些务实合作,给双边关系带来一些积极、正面因素,以增加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对华大战略已定,且民主、共和两党是有共识的。

在世界动荡变革之际,中美关系是一个重要风向标,各国在判断世界政治经济走势时,中美关系走向是一个重要观察点。如果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可能会增加各国对未来正面预期。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冲突不断,各国会觉得地缘政治风险在上升,世界经济未来也不容乐观。■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习近平习拜会下周在旧金山举行
2022-11-16 08:32
时政

3小时12分!中美元首这次会晤有何细节,什么信号?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了面对面会晤,历时3小时12分,举世瞩目。
王慧、张菁娟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了面对面会晤,历时3小时12分,举世瞩目。

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沟通。会晤创下了三个“首次”:

这是中美元首三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是拜登总统执政后两位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中美各自完成今年国内重大议程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互动。

多个细节值得关注和思考:

细节一:从时间上看,会晤之前,中共二十大闭幕,美国中期选举投票结束;从地点上看,本次会晤在中方代表团驻地举行;从态度上看,习惯开会迟到的拜登“准时”出现,积极主动。

细节二:在中方正式确认中美元首会晤前,美方就频频通过各种渠道提前放风,并在中美关系上使用新词“建立地基”、“划清红线”。

细节三:习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细节四:此前中美互动过程中,拜登多次重申“四不一无意”。根据新华社通稿,拜登这次的承诺更多了,似乎可以简称“五不四无意”,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以下几条: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无意寻求同中国“脱钩”,无意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无意围堵中国。

如今,美国中期选举投票结束,新一届国会的轮廓愈发清晰,接下来美国对华政策将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中国需要做好哪些先准备?中美关系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值此全球动荡变革之际,中美关系对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特邀正在美国访问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教授进行权威解读。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11月14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晤,历时3小时12分。总体来看,您认为双方这次谈得怎么样?

吴心伯:我认为这是一次比较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对话,虽然双方谈到了一些有分歧的问题,但也有助于更好地增进相互了解。此外,此次会晤还推动了务实合作,对今后一段时期两国关系发展进行了规划。

记者:从时间上看,在这次会晤之前,中共二十大闭幕,美国中期选举投票结束,两国国内重要的政治议程告一段落。从地点上看,本次会晤是在中方代表团驻地举行。您对这一会面时间和地点有何解读?

吴心伯:从时间节点上看,近期两国国内的重大政治议程都告一段落,双方领导人可能都有更多精力来考虑外交、考虑中美关系等问题,所以这时会晤恰逢其时。

会晤地点在中方代表团驻地,是因为此次会晤的要求是美方提出来的。我到美国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期间不断听到美方在谈论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一事,可以明显感受到美方对此次会晤主动且积极,反映在会晤地点安排上,就是美方到中方代表团驻地开会。另外,双方在宣布两国元首将举行会晤时,美方也早于中方宣布。

记者:美方早于中方提前宣布两国元首会晤,这一外交动作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能达成吗?

吴心伯:我认为美方有对内和对外两方面考虑:

从国内来讲,在目前情况下,中美元首会晤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拜登外交一个加分项。拜登执政以来,这是第一次跟习主席在一个多边场合开会,如果都没能跟中方举行会晤,美国国内一定会觉得其对华外交不成功。

从对外来看,我认为美方在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中方确认。中美一直在就此次会晤相关事宜进行沟通,但迟迟没有最终敲定,所以美方提前宣布也有点想让中方接受既定事实的想法在。

记者:我注意到,在中方正式确认本次中美元首会晤消息之前,美方频频通过各种渠道提前放风,并且在中美关系上用到一些新词,比如“建立地基”“划清红线”,这些新词和美国之前常常说的“加装护栏”有何不同意味?

吴心伯:我认为这些新词还是有所区别的。所谓“加装护栏”更多是指加强中美之间沟通、建立危机管控机制,意在防止危机爆发,以及出现意外事件后该怎样处理。

而现在所说的“建立地基”、“划清红线”更多是指,双方要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红线,同时双方也要共同努力给两国关系建设一个底线。双方可以竞争,但是不能走向冲突,冲突就是底线。

我认为,美方现在之所以更多强调“红线”、“地基”,跟佩洛西窜访台湾给中美关系带来巨大冲击是有关系的。美方认识到,中美关系确实存在着走向冲突的可能,在处理双边关系时,需要把握一些“红线”和“底线”。

记者:习主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习主席还特别提出这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您对此有何解读?

吴心伯:和前几次习主席与拜登总统的通话/视频一样,这次会面习主席再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关切,也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特别是在经历了佩洛西窜访台湾事件之后,中方觉得要利用这次会晤的机会更加突出地向美方强调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敏感性和潜在的爆炸性。

中方希望以此引起美方的高度重视,让美方能够在台湾问题上回到“一个中国”的政策上来,不支持“台独”,在履行“一个中国”承诺方面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这也是中方的良苦用心,习主席应该花了不少时间来谈台湾问题。

记者:在中美互动过程中,拜登多次强调“四不一无意”(即: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很显然,美方非但没有信守承诺,反而在涉台等敏感问题不断挑战中方底线。比如,本次中美元首会晤之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称,美方将向台湾通报中美元首会晤情况,相信台方将对美方支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立场感到“安全和舒适”;他还表示美方遵守“与台湾关系法”,将为台湾防卫提供支持。您怎么看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言行不一致的做法?美方提出“四不一无意”的说法又一直不将其落到实处,为什么?

吴心伯:美方在台湾问题上一向是言行不一的。

第一,中美之间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文件,即三个联合公报。美方虽然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承诺,但是并没有完全兑现,而且现在越来越偏离之前的立场了。

第二,对于这次美方重提“四不一无意”并且增加了一些新承诺,一方面是美方对中方关切问题的回应和表态;另一方面,我认为美方并没有打算落实这些承诺,而且其中有些表态是自欺欺人的。

比如说,“四不一无意”中提到,美方“不寻求通过强化盟友关系反对中国”,但美方的“印太战略”一天到晚就是在拉帮结派对付中国,所以这完全就是睁眼说瞎话的表态,本身可信度就不高。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美方既然做出了这些承诺,那中方就要抓住并要求其兑现。在美方言行不一致的地方,要与其开展外交上的斗争,要求美方将自己讲的话落到实处。

记者:今年5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系统性阐述拜登政府对华政策时用“投资、联盟、竞争”的“三点论”来概括;上月,白宫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又将中国列为“唯一一个既有意图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我注意到美国在此用了“唯一”一词。中期选举投票结束之后,新一届美国国会的轮廓愈发清晰,您认为接下来美国对华政策将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中国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吴心伯:我认为,美国对华战略大思路已经定了,就是把中国看作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这也是拜登执政以后延续特朗普对华政策基本思路的原因。因此,我们不应期待美国对华政策会有显著调整。

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来看,中期选举以后,在对华问题上,我们看到了两方面因素:

第一,本次中期选举,民主党的结果好于预期。这也就意味着今后一段时间,拜登不会受到国内政治的过分牵制。如果他希望稳定或者改善中美关系,他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第二,虽然现在中期选举结果还未尘埃落定,但总体上看,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的可能性比较大。由于共和党是一个对华非常强硬的政党,他们控制了众议院之后,势必会通过很多反华议案,向拜登政府施压,要求对华采取更有对抗性的政策,这也将限制拜登政府在对华问题上的作为。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能抱有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在战术层面上还是要积极引导中美关系发展,尽可能增加两国关系中合作因素,管控中美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记者:二十大闭幕以来,中美高层出现新一轮互动,“助力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是中方单方面的意愿,还是双方共同拥有的共识?您认为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未来将如何发展?在全球动荡变革之际,中美关系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

吴心伯:前面我们提到了,美国对华战略大框架已经定了,因此美方认为,和中国以竞争为主、兼顾对抗和合作,就是今后中美关系的新常态。

而中方所说的“重回正轨”指的是以合作为主,竞争、摩擦为辅的关系,我们当然希望中美能回到特朗普执政之前的状况。

双方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预期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所以,我们讲“重回正轨”可能更多地还是反映出中方的美好愿景,而美方没有这样的预期。

我认为,中美关系现在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波动且持续下行的状态。特朗普执政4年,把中美关系带到了建交以来最低点,而拜登执政以后并没有让两国关系回温,反而不断带来新问题。

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不容乐观。中方希望通过这次元首会晤推进一些务实合作,给双边关系带来一些积极、正面因素,以增加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对华大战略已定,且民主、共和两党是有共识的。

在世界动荡变革之际,中美关系是一个重要风向标,各国在判断世界政治经济走势时,中美关系走向是一个重要观察点。如果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可能会增加各国对未来正面预期。如果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冲突不断,各国会觉得地缘政治风险在上升,世界经济未来也不容乐观。■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