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1-10 07:29
时政

德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有多大?

张冬方:贸易关系和供应链的多样化,意味着减少和中国的经济联系还是维持这一联系的同时,建立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德国正在寻求答案。
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应对新全球化挑战?
张冬方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德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德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在增加。据联邦统计局这个月公布的最终数据,连续六年以来,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德国则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达2465亿欧元,中国为德国的最大进口来源国,也是德国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国,德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94亿欧元。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引发德国警惕的不仅仅在于德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还有中国在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和德国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德国经济研究所ifo从断供所引发的风险、供应来源的多样化程度和是否能找到替代品三个方面,对德国在进口贸易商品上是否存在严重依赖性进行分析后指出,在工业产品中,有严重依赖性的进口产品约75%来自其他欧盟成员国,7%来自美国,3%来自中国。来自中国的这些工业产品进口中,占首位的是化工产品。

比起一般的工业产品来,更让德国警惕的是原材料。2020年,欧盟委员会曾列出了一个在三大战略性领域九种关键技术中的供应风险清单,其中包括燃料电池、数字技术、光伏技术等。ifo指出,德国和欧盟在一些原材料上都依赖来自中国的供应,比如稀土元素。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给欧洲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让德国和欧盟在原材料依赖问题上更加焦虑。

今年9月,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称正在制定政策,以减少对中国在原材料、电池、半导体等上的依赖,表示在对华贸易上将“不再天真”。

10月下旬,德国联邦议院就反对党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小组提交的关于减少德国原材料依赖的申请,进行了第一次讨论。该申请指出,德国经济在能源原材料和金属原材料上几乎完全依赖国外,很多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局面,由此建议建立新的原材料伙伴和贸易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来自绿党的议员甚至宣称已经到了原材料政治的历史转折点。

11月初,就在朔尔茨访华的两天前,《法兰克福汇报》刊登了朔尔茨名为《关于我的中国之行》的文章。朔尔茨写道,大多数中德贸易商品交易,双方都能从中获益,但在依赖性会引发风险的重要原材料方面,比如稀土和特定的未来技术领域,德国会支持德国企业扩展供应链,比如通过建立新的原材料伙伴关系的方式。

重新得到审查的不仅有进出口贸易和供应链,还有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据德国联邦银行,2020年,德商在国外直接投资的Top 10国家中,中国排第四位,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总额895亿欧元,占在外总投资的约6.8%。而德企在华直接投资的30%集中在汽车行业。

中国问题研究机构MERICS最近的关于在华德国车企的研究报告称,德国汽车行业的在华投资决定不仅仅关切到德国,也是欧洲和中国经济关系中的核心部分,而且,德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直接关联到欧洲境内的整条产业链。从2015年到2020年,德国汽车行业在中国的投资增加了65%。眼下,德国三大车企注意到了政治气候的变化,但仍然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2021年,德国汽车行业在华直接投资占欧盟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的41%。研究同时指出,面对中国充满活力的电动汽车市场,德国车企已经难以复制过去几十年的成功经验。PWC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欧洲在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的生产和加工上极度依赖来自中国的原材料。

就在这次朔尔茨前往中国之前,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曾在媒体采访中给予了警示:目前中国向德国供应重要的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德国本土并不占有,而且也没有贸易协议保障下的替代选择。穆勒也曾表示,我们不能孤立中国,否则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天真的,甚至致命的。

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观察和理解,也在影响着德国企业和德国经济政策的战略战术调整。朔尔茨在《关于我的中国之行》中还写道,中国已经和五年前或者十年前不同,中国发生了变化,我们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必须做出改变。他表达和中国保持贸易关系的意愿,排除了与中国脱钩和孤立中国的选项,同时提出了疑问:那么中国的意愿呢?他提到了中国的双循环经济战略,认为该战略指向的是强大国内市场和减少对他国的依赖性。朔尔茨表示,德国对中国政策释放出来的信号很重视,所以我们会减少单方面的依赖性,实现多样化,这就需要长远目光和实用主义。

德国研究所ifw去年曾对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中国进一步强大国内市场、在科技上自立自强、减少对外国技术和供应链的依赖、和外界脱钩的解读。分析称,在华直接生产、将供应链和部分研发转移到中国的欧洲企业,将经历新的商机,他们由此助力中国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供应链的依赖。

关于中德经济关系到底是双赢,还是一方对另一方过于依赖,德国经济部长和汽车工业协会主席都提到了“天真”,只是他们的诠释完全背道而驰,而朔尔茨则写到了“实用主义”。到底那个方向才是天真?什么路线才符合实用主义?贸易关系和供应链的多样化意味着减少和中国的经济联系,还是维持和中国经济联系水平的同时,建立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德国正在寻求答案。■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汽车制造企业如何应对新全球化挑战?
2022-11-10 07:29
时政

德国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程度有多大?

张冬方:贸易关系和供应链的多样化,意味着减少和中国的经济联系还是维持这一联系的同时,建立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德国正在寻求答案。
张冬方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德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在德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在增加。据联邦统计局这个月公布的最终数据,连续六年以来,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而德国则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21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达2465亿欧元,中国为德国的最大进口来源国,也是德国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国,德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94亿欧元。

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引发德国警惕的不仅仅在于德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局面,还有中国在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和德国贸易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德国经济研究所ifo从断供所引发的风险、供应来源的多样化程度和是否能找到替代品三个方面,对德国在进口贸易商品上是否存在严重依赖性进行分析后指出,在工业产品中,有严重依赖性的进口产品约75%来自其他欧盟成员国,7%来自美国,3%来自中国。来自中国的这些工业产品进口中,占首位的是化工产品。

比起一般的工业产品来,更让德国警惕的是原材料。2020年,欧盟委员会曾列出了一个在三大战略性领域九种关键技术中的供应风险清单,其中包括燃料电池、数字技术、光伏技术等。ifo指出,德国和欧盟在一些原材料上都依赖来自中国的供应,比如稀土元素。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给欧洲带来的一系列后果,让德国和欧盟在原材料依赖问题上更加焦虑。

今年9月,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称正在制定政策,以减少对中国在原材料、电池、半导体等上的依赖,表示在对华贸易上将“不再天真”。

10月下旬,德国联邦议院就反对党基民盟/基社盟议会小组提交的关于减少德国原材料依赖的申请,进行了第一次讨论。该申请指出,德国经济在能源原材料和金属原材料上几乎完全依赖国外,很多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的局面,由此建议建立新的原材料伙伴和贸易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减少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来自绿党的议员甚至宣称已经到了原材料政治的历史转折点。

11月初,就在朔尔茨访华的两天前,《法兰克福汇报》刊登了朔尔茨名为《关于我的中国之行》的文章。朔尔茨写道,大多数中德贸易商品交易,双方都能从中获益,但在依赖性会引发风险的重要原材料方面,比如稀土和特定的未来技术领域,德国会支持德国企业扩展供应链,比如通过建立新的原材料伙伴关系的方式。

重新得到审查的不仅有进出口贸易和供应链,还有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据德国联邦银行,2020年,德商在国外直接投资的Top 10国家中,中国排第四位,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总额895亿欧元,占在外总投资的约6.8%。而德企在华直接投资的30%集中在汽车行业。

中国问题研究机构MERICS最近的关于在华德国车企的研究报告称,德国汽车行业的在华投资决定不仅仅关切到德国,也是欧洲和中国经济关系中的核心部分,而且,德国车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直接关联到欧洲境内的整条产业链。从2015年到2020年,德国汽车行业在中国的投资增加了65%。眼下,德国三大车企注意到了政治气候的变化,但仍然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2021年,德国汽车行业在华直接投资占欧盟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的41%。研究同时指出,面对中国充满活力的电动汽车市场,德国车企已经难以复制过去几十年的成功经验。PWC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欧洲在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的生产和加工上极度依赖来自中国的原材料。

就在这次朔尔茨前往中国之前,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曾在媒体采访中给予了警示:目前中国向德国供应重要的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德国本土并不占有,而且也没有贸易协议保障下的替代选择。穆勒也曾表示,我们不能孤立中国,否则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天真的,甚至致命的。

对中国经济政策的观察和理解,也在影响着德国企业和德国经济政策的战略战术调整。朔尔茨在《关于我的中国之行》中还写道,中国已经和五年前或者十年前不同,中国发生了变化,我们和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也必须做出改变。他表达和中国保持贸易关系的意愿,排除了与中国脱钩和孤立中国的选项,同时提出了疑问:那么中国的意愿呢?他提到了中国的双循环经济战略,认为该战略指向的是强大国内市场和减少对他国的依赖性。朔尔茨表示,德国对中国政策释放出来的信号很重视,所以我们会减少单方面的依赖性,实现多样化,这就需要长远目光和实用主义。

德国研究所ifw去年曾对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进行了分析,并做出了中国进一步强大国内市场、在科技上自立自强、减少对外国技术和供应链的依赖、和外界脱钩的解读。分析称,在华直接生产、将供应链和部分研发转移到中国的欧洲企业,将经历新的商机,他们由此助力中国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供应链的依赖。

关于中德经济关系到底是双赢,还是一方对另一方过于依赖,德国经济部长和汽车工业协会主席都提到了“天真”,只是他们的诠释完全背道而驰,而朔尔茨则写到了“实用主义”。到底那个方向才是天真?什么路线才符合实用主义?贸易关系和供应链的多样化意味着减少和中国的经济联系,还是维持和中国经济联系水平的同时,建立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德国正在寻求答案。■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