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1-09 07:25
时政

德国总理访华反击“脱钩论”

沈建光: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德国遭受重创。中国拥有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德国制造业领跑全球,朔尔茨来访预示着中德经贸合作加深。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反击“脱钩论”
沈建光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七国集团(G7)首位访华的领导人,一同来访的还有从百余家大企业中遴选出来的12家德国重要企业代表组成的商业领袖代表团。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中德经贸关系对于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至关重要。前三季度,中国实现了3%的经济增长,其中净出口贡献了将近1个百分点。然而,伴随美欧经济步入滞涨,8月以来中国出口增速持续回落,10月更是降至负区间(-0.3%)。另一方面,德国政府预测德国经济明年将衰退。

在此背景下,德国总理与商业领袖代表团的到来,意味着着什么?

德国总理访华取得丰硕成果

此次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带来了一个高级别的商业代表团,包括化工巨头巴斯夫、瓦克化学集团,汽车领域的大众、宝马,医药生物领域的拜耳集团、默克集团、拜恩泰科(BioNtech),金融领域的德意志银行,制造领域的西门子,能源企业Geo Clima Design,食品企业喜宝集团以及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据媒体报道,有100多家德国企业申请随行,最终只有上述12家获批。

访华期间,朔尔茨便收获了来自中国的采购“大单”。据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消息,该公司与空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14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其中包括132架A320系列飞机、8架A350飞机,总价值约170亿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航空企业签订的最大规模采购订单。

此外,几家德国化工企业也宣布了在华追加巨额投资。同时中德两国也在新冠疫苗方面加强了合作。朔尔茨宣布,由德国企业拜恩泰科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将可以对在华生活的外国人接种。朔尔茨还表示,这只是“第一步”,他和中国领导人也讨论了拜恩泰科疫苗在中国获得普遍授权的前景。

除了航空、疫苗等领域的合作,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绿色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也是两国领导人提到的深化合作关键词。这意味着,中德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并且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

能源危机冲击下,德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德国经济遭受重创。一方面,德国通胀水平攀升至历史新高。10月德国CPI同比达到10.4%,其中能源价格同比更是高达43.0%。笔者2003年进入欧央行工作时,德国的通胀水平只有1%左右。9月底,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政府将投入2000亿欧元实现能源价格下降的目标。同时,原定于10月开始征收的天然气附加税也将取消。

另一方面,高通胀恶化贸易收支,加剧经济衰退风险。疫情前,德国常年保持每月200亿欧元左右的顺差,但今年8月德国季调后贸易顺差仅为12亿欧元,9月小幅增加至37亿欧元,仍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0月德国IFO商业景气指数降至84.3%,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不含2020年疫情爆发时期)。尽管三季度德国GDP增速好于预期(同比1.2%),但考虑到能源危机、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并未消除,德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已成为市场共识。10月德国政府将2022年德国经济增速预期从2.2%下调至1.4%,2023年更是从2.5%大幅下调至-0.4%。

除此之外,德国存在的两大深层次矛盾,也为德国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是高福利和高税收削弱了欧洲的竞争力。2020年德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26.9%,高居全球第四。而高税收和高福利相伴相生,一定程度打击了劳动者努力工作获取高回报的意愿;同时,高福利政策面临难民带来的财政压力。德国内政部长表示,进入德国的乌克兰难民人数已超过100万,这是在几年前刚接受超过100万非洲和中东难民之后。伴随难民的大量涌入,德国财政支出负担加重,高福利政策的负面作用在不断显现。

二是德国对环保的激进政策影响经济增长。2011年默克尔政府决定分阶段关闭17座花巨额投资建成的核电站。目前,还剩3座,原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关闭。此外,德国政府还承诺加快淘汰煤电。默克尔离任后,极其重视环保的绿党参与组阁,政府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80%、到2035年达到100%的目标。激进的环保政策导致德国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也为本次能源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优势互补基础上,中德贸易合作惠及双方

中国和德国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经济增长。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德国制造业水平领跑全球、产品销售依赖中国市场。

近年来,中德贸易合作不断加深,双边贸易总额持续增长。2012年以来,德国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6年开始,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德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461亿欧元,同比增长15.4%,占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5%,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35.3%。

中国在德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一方面,中国是德国第一大进口国。2021年,德国自中国进口金额高达1424亿欧元,远超排名二、三位的荷兰(1051亿)和美国(723亿);另一方面,中国也是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2021年,德国对中国出口金额为1037亿欧元,仅低于美国(1220亿)。

从品类上看,2021年,德国自中国进口的最大品类是电气设备,进口总额达433亿欧元,其他主要进口品类还包括机械设备、家具灯具、光学仪器等;德国出口中国的第一大品类是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266亿欧元,紧随其后的是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光学仪器、医药设备等。

除了贸易合作日益紧密,中德双向投资也持续升温。截止2021年,德国累计对华投资381亿美元,是欧盟成员国中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德国在华企业已经超过1.1万家,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金融、电子电气、制药等领域。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在加大在德国的投资。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在德投资项目数量为149个,位居全球第三。

今年以来,德国对华投资热情依旧高涨。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84亿美元,其中德国对华投资增长30.3%。例如,9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生产工程塑料的首套装置已投入运营,至2030年巴斯夫将合计投资100亿欧元,这是有史以来德国公司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6月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吉林长春开工,这是德国汽车巨头奥迪在华首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总投资26亿欧元。

笔者认为,在市场普遍担心的“脱钩论”之下,此次德国总理朔尔茨与商业领袖代表团的来访,不仅预示着中德经贸合作的加深,而且用实际行动驳斥了“中国脱钩论”,对中德甚至中欧双边关系,以及彰显中国开放的意义重大。■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反击“脱钩论”
2022-11-09 07:25
时政

德国总理访华反击“脱钩论”

沈建光: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德国遭受重创。中国拥有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德国制造业领跑全球,朔尔茨来访预示着中德经贸合作加深。
沈建光

■11月4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七国集团(G7)首位访华的领导人,一同来访的还有从百余家大企业中遴选出来的12家德国重要企业代表组成的商业领袖代表团。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中德经贸关系对于两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都至关重要。前三季度,中国实现了3%的经济增长,其中净出口贡献了将近1个百分点。然而,伴随美欧经济步入滞涨,8月以来中国出口增速持续回落,10月更是降至负区间(-0.3%)。另一方面,德国政府预测德国经济明年将衰退。

在此背景下,德国总理与商业领袖代表团的到来,意味着着什么?

德国总理访华取得丰硕成果

此次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带来了一个高级别的商业代表团,包括化工巨头巴斯夫、瓦克化学集团,汽车领域的大众、宝马,医药生物领域的拜耳集团、默克集团、拜恩泰科(BioNtech),金融领域的德意志银行,制造领域的西门子,能源企业Geo Clima Design,食品企业喜宝集团以及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据媒体报道,有100多家德国企业申请随行,最终只有上述12家获批。

访华期间,朔尔茨便收获了来自中国的采购“大单”。据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消息,该公司与空客公司在北京签署了140架空客飞机的批量采购协议,其中包括132架A320系列飞机、8架A350飞机,总价值约170亿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航空企业签订的最大规模采购订单。

此外,几家德国化工企业也宣布了在华追加巨额投资。同时中德两国也在新冠疫苗方面加强了合作。朔尔茨宣布,由德国企业拜恩泰科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将可以对在华生活的外国人接种。朔尔茨还表示,这只是“第一步”,他和中国领导人也讨论了拜恩泰科疫苗在中国获得普遍授权的前景。

除了航空、疫苗等领域的合作,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绿色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也是两国领导人提到的深化合作关键词。这意味着,中德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并且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

能源危机冲击下,德国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德国经济遭受重创。一方面,德国通胀水平攀升至历史新高。10月德国CPI同比达到10.4%,其中能源价格同比更是高达43.0%。笔者2003年进入欧央行工作时,德国的通胀水平只有1%左右。9月底,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政府将投入2000亿欧元实现能源价格下降的目标。同时,原定于10月开始征收的天然气附加税也将取消。

另一方面,高通胀恶化贸易收支,加剧经济衰退风险。疫情前,德国常年保持每月200亿欧元左右的顺差,但今年8月德国季调后贸易顺差仅为12亿欧元,9月小幅增加至37亿欧元,仍处于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0月德国IFO商业景气指数降至84.3%,创金融危机以来新低(不含2020年疫情爆发时期)。尽管三季度德国GDP增速好于预期(同比1.2%),但考虑到能源危机、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并未消除,德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已成为市场共识。10月德国政府将2022年德国经济增速预期从2.2%下调至1.4%,2023年更是从2.5%大幅下调至-0.4%。

除此之外,德国存在的两大深层次矛盾,也为德国经济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是高福利和高税收削弱了欧洲的竞争力。2020年德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高达26.9%,高居全球第四。而高税收和高福利相伴相生,一定程度打击了劳动者努力工作获取高回报的意愿;同时,高福利政策面临难民带来的财政压力。德国内政部长表示,进入德国的乌克兰难民人数已超过100万,这是在几年前刚接受超过100万非洲和中东难民之后。伴随难民的大量涌入,德国财政支出负担加重,高福利政策的负面作用在不断显现。

二是德国对环保的激进政策影响经济增长。2011年默克尔政府决定分阶段关闭17座花巨额投资建成的核电站。目前,还剩3座,原计划将在今年年底全部关闭。此外,德国政府还承诺加快淘汰煤电。默克尔离任后,极其重视环保的绿党参与组阁,政府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达到80%、到2035年达到100%的目标。激进的环保政策导致德国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也为本次能源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优势互补基础上,中德贸易合作惠及双方

中国和德国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加强经贸合作有利于两国经济增长。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德国制造业水平领跑全球、产品销售依赖中国市场。

近年来,中德贸易合作不断加深,双边贸易总额持续增长。2012年以来,德国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6年开始,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德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461亿欧元,同比增长15.4%,占德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9.5%,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35.3%。

中国在德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一方面,中国是德国第一大进口国。2021年,德国自中国进口金额高达1424亿欧元,远超排名二、三位的荷兰(1051亿)和美国(723亿);另一方面,中国也是德国的第二大出口国。2021年,德国对中国出口金额为1037亿欧元,仅低于美国(1220亿)。

从品类上看,2021年,德国自中国进口的最大品类是电气设备,进口总额达433亿欧元,其他主要进口品类还包括机械设备、家具灯具、光学仪器等;德国出口中国的第一大品类是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266亿欧元,紧随其后的是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光学仪器、医药设备等。

除了贸易合作日益紧密,中德双向投资也持续升温。截止2021年,德国累计对华投资381亿美元,是欧盟成员国中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德国在华企业已经超过1.1万家,主要集中在化工、汽车、金融、电子电气、制药等领域。近年来,中国企业也在加大在德国的投资。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在德投资项目数量为149个,位居全球第三。

今年以来,德国对华投资热情依旧高涨。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8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384亿美元,其中德国对华投资增长30.3%。例如,9月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广东湛江一体化基地生产工程塑料的首套装置已投入运营,至2030年巴斯夫将合计投资100亿欧元,这是有史以来德国公司在中国最大的一笔投资;6月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吉林长春开工,这是德国汽车巨头奥迪在华首个纯电动车型生产基地,总投资26亿欧元。

笔者认为,在市场普遍担心的“脱钩论”之下,此次德国总理朔尔茨与商业领袖代表团的来访,不仅预示着中德经贸合作的加深,而且用实际行动驳斥了“中国脱钩论”,对中德甚至中欧双边关系,以及彰显中国开放的意义重大。■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