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1-04 09:20
商业与经济

南美推动建立“锂佩克”,中企面临怎样的形势?

王英良: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政府已不把锂矿石当作普通商品,而是作为战略商品进行“寻租”,还通过立法、环保等途径增加交易成本。
锂矿供应链难以“去中国化”?技术突破或成关键
王英良

■近期,阿根廷外交部人士向西班牙埃菲通讯社透露,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正致力于推进建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锂佩克”,以在锂价格波动的情况下达成“价格协议”。

欧佩克是石油产油国的卡特尔联盟,负责制定石油产量水平,以影响每桶石油的价格。出于同样想法,“锂佩克”希望就锂矿的价格和协调生产达成一致,并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技术制定准则。锂佩克参与方旨在在不确定的市场中以类似联盟的方式寻求政策协调和利益最大化。

2011年“锂佩克”就被提出。由于当时玻利维亚和智利两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分歧大,两国关系紧张,这一提议被搁置。随着智利左翼联盟候选人加夫列尔•博里奇2021年12月当选新任总统,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今南美“锂三角”的三个国家均为左翼执政,特别是目前锂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智利。博里奇对锂资源开发尤为重视,主张强化国家调控、提高矿企特许权使用费、推动建立国营锂业公司等。由于存在共识,共同打资源牌符合各方利益,“锂佩克”进程由此加速。

近十年左右,受锂电板块持续高景气影响,全球锂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上游锂矿资源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性资源。南美“锂三角”地区的锂矿为优质的盐湖锂资源,锂含量高,开采成本低。与矿石提锂相比,盐湖提锂的特点是生产成本低,但生产周期长,产能保障较差。不过,考虑到盐湖提锂技术的日渐成熟、盐湖本身巨大的资源储量以及锂矿石的供应瓶颈,未来盐湖锂资源或成为供应主体。在供给方面,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的锂资源储量总和占世界的65%,锂矿产量总和则占全球总产量的近30%。南美洲储量较大的盐湖主要有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智利的阿塔卡玛盐湖和阿根廷的翁布勒姆埃尔托盐湖。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报告,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为8900万吨,而“锂佩克”三国就占了56%,其中玻利维亚2100万吨、阿根廷1900万吨、智利980万吨,这一集团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当然,这些含锂盐湖已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觊觎的对象。

全球汽车产业需要巨量锂矿资源,该资源的分量已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在工业中的地位。以中国为例,中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而这一切均需要获取锂矿这一战略性资源,作为生产电池的核心材料。今年5月,赣锋锂业在位于阿根廷的Mariana盐湖项目开工仪式上宣布,将投资约6亿美元建设年产两万吨氯化锂生产基地。7月,赣锋锂业董事会同意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或其全资子公司收购Lithea公司不超过100%的股份。据了解,Lithea公司旗下的主要资产PPG项目是位于阿根廷萨尔塔省的锂盐湖项目。目前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巨头纷纷押注收购或持股南美这三国锂盐湖企业,以实现对供应源的控制。此外,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Salar de Uyuni)是全世界锂资源最丰富的矿区。前不久,四家中资企业正在争夺该地区的开采权,包括宁德时代、Fusion Enertech公司、特变电工及中信国安集团。可见,中资企业均力图将这一标的纳入囊中。

在疫情持续以及俄乌冲突带来全球发展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各国都力图构建围绕本国国家利益的自主可控产业链。而锂矿资源的重要性随着汽车能源转型和电池技术革新而日益凸显。“锂佩克”显然具有一定的资源民族主义色彩,但在现有的全球化路径下,为避免单纯沦为原料供应方,发展中国家如果拥有某种天然资源,一般会进行理性的设计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理论上,从商业层面看,“锂佩克”完全可遵循欧佩克逻辑,但阿根廷、智利以及玻利维亚都是区域性国家,影响力有限,在全球博弈中,很难保证不会被大国或强势跨国公司进行利诱游说而产生政治分化。如果这三国难以实现团结,那更大可能会因为利益而产生内讧,甚至在价格上出现“逐底竞争”。

但目前的现实是,“锂三角”政府掌握巨大的主动权。中国最大的两家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公司,以及赣锋锂业、紫金矿业等中国矿业巨头,都来到“锂三角”地区抢锂,试图扩大对电动车产业链上游资源的控制。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冲突发生了。2021年10月,中国紫金矿业以50亿元(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新锂公司(Neo Lithium)100%的股份,获得了阿根廷阿塔马卡省的3Q锂盐湖项目。但该项目遭到了当地社区的反对,一个社区妇女组织发起了挨门挨户的请愿书征签活动。比亚迪和一家智利矿业公司在今年1月分别获得了一份8万吨锂的开采合同。但中标消息公布后,一度在智利社交网络上引发抗议潮,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反对锂矿私有化的抗议活动。中国比亚迪公司与智利一家本土矿业公司获得在该国开采80000吨金属锂的配额,但旋即,由于土著团体反对,智利最高法院撤销了两份电池金属的开采合同。在裁定中,最高法院认为,由于招标没有明确锂项目的开发区域,因此无法按照法律要求与土著社区进行协商。

在沙漠地区提取锂,常常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加速沙漠化,影响当地的用水。由于目前的提锂技术往往简单粗放、消耗水资源,环境污染,以及当地人反对矿产私有化等因素,中企在“锂三角”地区的锂资源开发屡遭挫折。此外,不同环境下,对提炼技术还有不同的要求。阿根廷及智利的盐沼不同,乌尤尼地区降雨量较高,因此依靠太阳能蒸发获取锂的方法在玻利维亚效率较低;而该国直接提取锂的技术并非现成,使得锂开采变得复杂。而土著居民对外国采矿公司及其采矿活动都非常抵触,这种不满自然会被政治家利用。2021年12月,左翼的博里奇当选智利新一届总统。博里奇上台后,推动激进的矿产增税以及私营业务国有化提案,欲将该国私人经营的铜、锂、金等矿产业务收归国有。研究阿根廷北部锂矿开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地质学家马塞洛•斯蒂科(Marcelo Sticco)称,跨国企业提取留下的大量重金属,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会污染地表水源,而阿根廷政府采取了双重标准,只要求石油行业处理有毒废物,却没有要求锂矿开采者这么做。言外之意即是,要加强对锂提炼的环保监管。

坏消息还来自美国。美国总统拜登在2022年10月19日宣布,将提供28亿美元促进美国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以及相关矿物开采。这笔资金将用于至少12个州的20家制造和加工公司的项目。美国为在全球电池核心材料供应链方面打破中国企业的垄断,今年8月通过了《通膨削减法案》(IRA),规定在美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企业必须从明年开始在美国或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采购一定比例以上的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才能获得每辆汽车最多7500美元的税务补贴。而如果在此过程中使用从“担忧国家”提取、制造、回收的矿物原材料制作的电池,就不能获得相应优惠。这一法案被认为实际上要把中国从全球电动车和电池行业的供应链中排除出去。如果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那相当于否决了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国的市场地位。而这促使中资企业不得不动员一切资源加强对上游锂矿的控制,以控制和影响新的供需。

现实是,“锂佩克”这三国政府的行为迹象表明,三国政府已经不把锂矿石当作普通商品,而是作为战略商品进行“寻租”,还在国内通过立法、环保等途径增加交易成本。在供需不平衡的现实下,供方更具有主导权。而中企即使实现了成功的收购,依然可能会面临国有化的挑战。

对此,比亚迪、赣锋等企业可以在内部实现某种协调,以合并归一的方式集中资源去竞拍某个大标,拿下总包,等资源回到国内再分割交易;同时,要实施新的环保开采方案,附加在开发中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内容,力求将污染降至最低,同时需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当地民众的福利最大化,尽最大可能地在利益纠葛上降低阻力。这样既能集中优势的资金、管理团队,也有助于实现收购优势。同时,锂电产业还涉及到镍矿等,理性的国内分工,将可能控制的资源尽最大面地实现控制,减少变数,更有助于实现国际竞争力。而最为重要的是本土的创新,锂电池作为一种表面看没有污染、但实际开采和加工中有诸多污染的产品,其技术日趋成熟,量产的成本主要在电池原料加工环节,而超越这一产业探究液氢能甚至太阳能驱动技术,减少对锂矿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动力电池能储的内容物,或许现有势头就会逆转。■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锂矿供应链难以“去中国化”?技术突破或成关键
2022-11-04 09:20
商业与经济

南美推动建立“锂佩克”,中企面临怎样的形势?

王英良: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政府已不把锂矿石当作普通商品,而是作为战略商品进行“寻租”,还通过立法、环保等途径增加交易成本。
王英良

■近期,阿根廷外交部人士向西班牙埃菲通讯社透露,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正致力于推进建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锂佩克”,以在锂价格波动的情况下达成“价格协议”。

欧佩克是石油产油国的卡特尔联盟,负责制定石油产量水平,以影响每桶石油的价格。出于同样想法,“锂佩克”希望就锂矿的价格和协调生产达成一致,并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相关技术制定准则。锂佩克参与方旨在在不确定的市场中以类似联盟的方式寻求政策协调和利益最大化。

2011年“锂佩克”就被提出。由于当时玻利维亚和智利两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分歧大,两国关系紧张,这一提议被搁置。随着智利左翼联盟候选人加夫列尔•博里奇2021年12月当选新任总统,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今南美“锂三角”的三个国家均为左翼执政,特别是目前锂资源开发程度最高的智利。博里奇对锂资源开发尤为重视,主张强化国家调控、提高矿企特许权使用费、推动建立国营锂业公司等。由于存在共识,共同打资源牌符合各方利益,“锂佩克”进程由此加速。

近十年左右,受锂电板块持续高景气影响,全球锂资源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上游锂矿资源成为各国争抢的战略性资源。南美“锂三角”地区的锂矿为优质的盐湖锂资源,锂含量高,开采成本低。与矿石提锂相比,盐湖提锂的特点是生产成本低,但生产周期长,产能保障较差。不过,考虑到盐湖提锂技术的日渐成熟、盐湖本身巨大的资源储量以及锂矿石的供应瓶颈,未来盐湖锂资源或成为供应主体。在供给方面,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的锂资源储量总和占世界的65%,锂矿产量总和则占全球总产量的近30%。南美洲储量较大的盐湖主要有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智利的阿塔卡玛盐湖和阿根廷的翁布勒姆埃尔托盐湖。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21年报告,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为8900万吨,而“锂佩克”三国就占了56%,其中玻利维亚2100万吨、阿根廷1900万吨、智利980万吨,这一集团是当之无愧的王者。当然,这些含锂盐湖已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觊觎的对象。

全球汽车产业需要巨量锂矿资源,该资源的分量已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在工业中的地位。以中国为例,中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而这一切均需要获取锂矿这一战略性资源,作为生产电池的核心材料。今年5月,赣锋锂业在位于阿根廷的Mariana盐湖项目开工仪式上宣布,将投资约6亿美元建设年产两万吨氯化锂生产基地。7月,赣锋锂业董事会同意全资子公司赣锋国际或其全资子公司收购Lithea公司不超过100%的股份。据了解,Lithea公司旗下的主要资产PPG项目是位于阿根廷萨尔塔省的锂盐湖项目。目前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巨头纷纷押注收购或持股南美这三国锂盐湖企业,以实现对供应源的控制。此外,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Salar de Uyuni)是全世界锂资源最丰富的矿区。前不久,四家中资企业正在争夺该地区的开采权,包括宁德时代、Fusion Enertech公司、特变电工及中信国安集团。可见,中资企业均力图将这一标的纳入囊中。

在疫情持续以及俄乌冲突带来全球发展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各国都力图构建围绕本国国家利益的自主可控产业链。而锂矿资源的重要性随着汽车能源转型和电池技术革新而日益凸显。“锂佩克”显然具有一定的资源民族主义色彩,但在现有的全球化路径下,为避免单纯沦为原料供应方,发展中国家如果拥有某种天然资源,一般会进行理性的设计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理论上,从商业层面看,“锂佩克”完全可遵循欧佩克逻辑,但阿根廷、智利以及玻利维亚都是区域性国家,影响力有限,在全球博弈中,很难保证不会被大国或强势跨国公司进行利诱游说而产生政治分化。如果这三国难以实现团结,那更大可能会因为利益而产生内讧,甚至在价格上出现“逐底竞争”。

但目前的现实是,“锂三角”政府掌握巨大的主动权。中国最大的两家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公司,以及赣锋锂业、紫金矿业等中国矿业巨头,都来到“锂三角”地区抢锂,试图扩大对电动车产业链上游资源的控制。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冲突发生了。2021年10月,中国紫金矿业以50亿元(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新锂公司(Neo Lithium)100%的股份,获得了阿根廷阿塔马卡省的3Q锂盐湖项目。但该项目遭到了当地社区的反对,一个社区妇女组织发起了挨门挨户的请愿书征签活动。比亚迪和一家智利矿业公司在今年1月分别获得了一份8万吨锂的开采合同。但中标消息公布后,一度在智利社交网络上引发抗议潮,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反对锂矿私有化的抗议活动。中国比亚迪公司与智利一家本土矿业公司获得在该国开采80000吨金属锂的配额,但旋即,由于土著团体反对,智利最高法院撤销了两份电池金属的开采合同。在裁定中,最高法院认为,由于招标没有明确锂项目的开发区域,因此无法按照法律要求与土著社区进行协商。

在沙漠地区提取锂,常常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加速沙漠化,影响当地的用水。由于目前的提锂技术往往简单粗放、消耗水资源,环境污染,以及当地人反对矿产私有化等因素,中企在“锂三角”地区的锂资源开发屡遭挫折。此外,不同环境下,对提炼技术还有不同的要求。阿根廷及智利的盐沼不同,乌尤尼地区降雨量较高,因此依靠太阳能蒸发获取锂的方法在玻利维亚效率较低;而该国直接提取锂的技术并非现成,使得锂开采变得复杂。而土著居民对外国采矿公司及其采矿活动都非常抵触,这种不满自然会被政治家利用。2021年12月,左翼的博里奇当选智利新一届总统。博里奇上台后,推动激进的矿产增税以及私营业务国有化提案,欲将该国私人经营的铜、锂、金等矿产业务收归国有。研究阿根廷北部锂矿开采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地质学家马塞洛•斯蒂科(Marcelo Sticco)称,跨国企业提取留下的大量重金属,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会污染地表水源,而阿根廷政府采取了双重标准,只要求石油行业处理有毒废物,却没有要求锂矿开采者这么做。言外之意即是,要加强对锂提炼的环保监管。

坏消息还来自美国。美国总统拜登在2022年10月19日宣布,将提供28亿美元促进美国电动汽车电池的生产以及相关矿物开采。这笔资金将用于至少12个州的20家制造和加工公司的项目。美国为在全球电池核心材料供应链方面打破中国企业的垄断,今年8月通过了《通膨削减法案》(IRA),规定在美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企业必须从明年开始在美国或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国家采购一定比例以上的电动汽车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才能获得每辆汽车最多7500美元的税务补贴。而如果在此过程中使用从“担忧国家”提取、制造、回收的矿物原材料制作的电池,就不能获得相应优惠。这一法案被认为实际上要把中国从全球电动车和电池行业的供应链中排除出去。如果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那相当于否决了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国的市场地位。而这促使中资企业不得不动员一切资源加强对上游锂矿的控制,以控制和影响新的供需。

现实是,“锂佩克”这三国政府的行为迹象表明,三国政府已经不把锂矿石当作普通商品,而是作为战略商品进行“寻租”,还在国内通过立法、环保等途径增加交易成本。在供需不平衡的现实下,供方更具有主导权。而中企即使实现了成功的收购,依然可能会面临国有化的挑战。

对此,比亚迪、赣锋等企业可以在内部实现某种协调,以合并归一的方式集中资源去竞拍某个大标,拿下总包,等资源回到国内再分割交易;同时,要实施新的环保开采方案,附加在开发中进行生态环境修复的内容,力求将污染降至最低,同时需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将当地民众的福利最大化,尽最大可能地在利益纠葛上降低阻力。这样既能集中优势的资金、管理团队,也有助于实现收购优势。同时,锂电产业还涉及到镍矿等,理性的国内分工,将可能控制的资源尽最大面地实现控制,减少变数,更有助于实现国际竞争力。而最为重要的是本土的创新,锂电池作为一种表面看没有污染、但实际开采和加工中有诸多污染的产品,其技术日趋成熟,量产的成本主要在电池原料加工环节,而超越这一产业探究液氢能甚至太阳能驱动技术,减少对锂矿的依赖,从根本上改变动力电池能储的内容物,或许现有势头就会逆转。■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