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0-26 07:58
时政

从二十大报告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沈建光: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国际环境下,数字化转型是少有的确定性变量;推进数字化转型,如何解决“成本、收益、人才”三大现实问题。
党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沈建光

■前五年,数字经济的发展动力已经充分显现。疫情冲击之下,网上商品和服务消费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快速提升至30%,线上生活、线上医疗、线上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2017—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超过了同期GDP年均复合增速(6%)的两倍。

“数实融合”的关键在于对生产函数的全方面改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核心是要释放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对传统生产经营活动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改变传统生产函数中的要素投入产出关系,创新推出新的商业模式;同时,推动资本、人才、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改善不同产业的协同对接效率。在数字化的带动下,中国“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8月底,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达2300多万户,占全部企业的46.4%。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数字经济的依赖更大。从“十四五规划”来看,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主要是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将在2025年提升到10%。如果加上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的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将从2021年底的约40%提高到50%左右,上海、浙江等地制定的目标更是高达60%。在2022年各地的年度目标中,云南要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30%以上,河南要求数字经济增长超15%,均远高于当地的经济或者工业产值增速。

中观层面:数字化成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抓手

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了专门部署,并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利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改造产业体系做出了具体部署。

对于数字经济在产业体系发展的作用,二十大报告从“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现代化”三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在数字技术方面,要求“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数字产业化方面,要求“加快发展物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产业数字化方面,要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化成为了三大产业智能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数字经济大幅提升了单个产业的供需匹配效率。数字化转型通过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大改善了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链接效率;同时,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反向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在多个产业推开,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驱动生产,大大提升了企业新品开发能力,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定制化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跟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推出智能化的C2M反向定制供应链。

从行业发展实践看,数字经济经济也将大幅改善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效率。在数字化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下,不少互联网平台企业打造了连接用户、企业等多方主体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有效促进了各个产业的高效衔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截至2022年6月,各类平台企业在我国15个细分业务领域中的平均用户规模达6.9亿人,成为了这些产业链供应链的“链长”,在保障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供销对接、不同供应链的协同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微观层面:通过融合创新破解中小微企业转型难题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骨干型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部署认可了大型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模式。

中小微企业作为数量最大的市场主体,其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直接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速度。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1.63亿户,其中企业5100多万户,绝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多达1.09亿户。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字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活力。

对中小微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推进数字化转型,而是在推进过程中如何解决“成本、收益、人才”三大现实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数字化的投入成本大但收益不确定,二是数字化投入周期长但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三是数字化转型人才要求高但中小微企业人才缺乏。

与互联网科技和大型平台融合创新,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路径。当前,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集“实体性”“科技性”“生态普惠性”和“网络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已成为“新型实体企业”,成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服务商:一是搭建供应链产业链生态,帮助中小微企业对接产业链供应链;二是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科技能力,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人才难题;三是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输出供应链金融科技,帮助中小微企业改善资金链对接,提高融资可得性。也正因如此,《“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国际环境下,数字化转型是少有的确定性变量。在二十大报告的顶层设计下,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红利”将加速释放,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党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2-10-26 07:58
时政

从二十大报告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沈建光: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国际环境下,数字化转型是少有的确定性变量;推进数字化转型,如何解决“成本、收益、人才”三大现实问题。
沈建光

■前五年,数字经济的发展动力已经充分显现。疫情冲击之下,网上商品和服务消费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比重快速提升至30%,线上生活、线上医疗、线上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2017—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增至4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超过了同期GDP年均复合增速(6%)的两倍。

“数实融合”的关键在于对生产函数的全方面改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核心是要释放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对传统生产经营活动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改变传统生产函数中的要素投入产出关系,创新推出新的商业模式;同时,推动资本、人才、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改善不同产业的协同对接效率。在数字化的带动下,中国“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8月底,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达2300多万户,占全部企业的46.4%。

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数字经济的依赖更大。从“十四五规划”来看,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主要是产业数字化)占GDP比重将在2025年提升到10%。如果加上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的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将从2021年底的约40%提高到50%左右,上海、浙江等地制定的目标更是高达60%。在2022年各地的年度目标中,云南要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30%以上,河南要求数字经济增长超15%,均远高于当地的经济或者工业产值增速。

中观层面:数字化成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抓手

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了专门部署,并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利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改造产业体系做出了具体部署。

对于数字经济在产业体系发展的作用,二十大报告从“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现代化”三个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在数字技术方面,要求“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数字产业化方面,要求“加快发展物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产业数字化方面,要求“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化成为了三大产业智能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方面,数字经济大幅提升了单个产业的供需匹配效率。数字化转型通过整合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大改善了产业链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链接效率;同时,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反向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在多个产业推开,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驱动生产,大大提升了企业新品开发能力,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定制化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跟互联网科技企业合作,推出智能化的C2M反向定制供应链。

从行业发展实践看,数字经济经济也将大幅改善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效率。在数字化快速推进的大趋势下,不少互联网平台企业打造了连接用户、企业等多方主体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有效促进了各个产业的高效衔接。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截至2022年6月,各类平台企业在我国15个细分业务领域中的平均用户规模达6.9亿人,成为了这些产业链供应链的“链长”,在保障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产供销对接、不同供应链的协同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微观层面:通过融合创新破解中小微企业转型难题

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骨干型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部署认可了大型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模式。

中小微企业作为数量最大的市场主体,其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直接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速度。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达1.63亿户,其中企业5100多万户,绝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多达1.09亿户。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数字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数字经济的活力。

对中小微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要不要推进数字化转型,而是在推进过程中如何解决“成本、收益、人才”三大现实问题。具体而言,一是数字化的投入成本大但收益不确定,二是数字化投入周期长但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三是数字化转型人才要求高但中小微企业人才缺乏。

与互联网科技和大型平台融合创新,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路径。当前,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集“实体性”“科技性”“生态普惠性”和“网络外部性”等特征于一身,已成为“新型实体企业”,成为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综合服务商:一是搭建供应链产业链生态,帮助中小微企业对接产业链供应链;二是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科技能力,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人才难题;三是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输出供应链金融科技,帮助中小微企业改善资金链对接,提高融资可得性。也正因如此,《“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国际环境下,数字化转型是少有的确定性变量。在二十大报告的顶层设计下,中国的“数字化转型红利”将加速释放,数字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