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 新媒|oror.vip跨平台阅读首选
2022-10-20 07:42
时政

二十大之后的发展改革议程思考

这次二十大报告不但重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
党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张文魁

■二十大报告郑重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二十大报告还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个报告提出的有关具体内容来看,在二十大之后,我国将着力推进新的发展和改革议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迈进。

一、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表述。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推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可见,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扩大,特别是内需扩大有机结合起来。我个人理解,就是强调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循环要进一步打通,使得循环真正畅通起来。这非常有针对性,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扩大内需的问题并未完全得到很好解决,国内循环的畅通程度不尽符合预期。

实际上早在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此后许多重要文件都对扩大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进行了强调和部署。

这些部署也在落地见效,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内消费所贡献的经济增速仍有待提高,目前经济增长对投资、对出口的依赖还比较重。特别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如何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二十大报告所讲的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应该成为下一步发展议程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提并论,非常引入注目,也值得十分重视。我个人认为,中央以科学、完整、辩证的方法看待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我们应该认真领会和努力实现。

实际上,报告也非常明确地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是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方面。2020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对2035年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展望,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是一个很具体的量的目标。也就是说,在量的方面,我们有明确目标。

而从学术角度来看,也很难把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割裂开来,譬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较低的时段,往往也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低的时段。中央第一次把“量的合理增长”写到党代会报告,意味着我们必须稳住经济增长速度,使速度和质量相互促进。过去几年里,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趋势,当前稳增长又面临新的压力,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来几年至十几年,如何化解各种下行压力、稳住经济增速,特别是如何释放民间活力、挖掘增长潜力,将是一个重要任务。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中一个重要事项。面对各种冲击和风险,如何实现韧性发展,必将引起越来越多讨论,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韧性发展的一个方面。即使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展现出必要的韧性,但也要看到,一些新的冲击和风险正在生成,譬如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以各种方式方法吸引和强化其本土产业链供应链,一些经济体之间还在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协调工作。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也不完全是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并不是说本土化、自主化、可控化程度越高越好,还涉及到全球市场交易、全球分工协作、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又与我们对安全的认知、对安全水平的设定有关。总而言之,这将涉及大量的具体工作。

二十大报告还对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部署,不但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还提到了一些具体产业,譬如建设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相信这些行业将被赋予新的发展议程,特别是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平台在下一步的发展路标和发展节奏是什么,肯定备受关注。

二、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型开放

要实现上述发展议程,离不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即使从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目标这个“实惠”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不可或缺。许多人知道,十九大报告就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个非常学术性的专业术语,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连续两次写进报告,这无论如何都不能等闲视之。而且二十大强调“着力”,不要小看。过去几年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提高,但很难说没有继续挖掘的空间。

许多研究都表明,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竞争公平性的提高,垄断性力量的消除,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间活力和创新力的释放,是中短期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极为重要的途径。而以更加根本性的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生态,这也要通过借助于改革和开放来达成。因此,二十大之后,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上有很多期待。

2019年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这次二十大报告不但重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下一步,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公平竞争方针政策,会是一项长期性议程,特别是在国家日益重视发展安全,而国有企业又被赋予维护安全职责的情况下,有许多具体事务需要更细化的政策。

改革与开放密切联系在一起。从1978年以来,以开放促改革,往往起到很好的效果。二十大报告重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十九大曾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包括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等;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同时也指出,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

这次二十大报告指出,制度型开放将“稳步扩大”。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扩大制度型开放,表现出一种勇气。而在未来的具体工作中,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等制度,也会一步一步推进,并会与有关国家出现交集,这方面的开放议程如何稳步开展下去,将需要大量的谈判、协调工作。

我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应该会有助于这些谈判、协调工作。二十大在提到国内大循环的同时,还提出要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而加入有关协定,加强与有关经济体的协调和合作,有助于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助于实现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在未来的开放议程中,制度型开放还涉及到规制的开放与协调问题。二十大报告把规制与规则、管理、标准的开放并列在一起。规制主要涉及重要产业层面、行业性市场层面,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创新乃至具体产品层面,而不是总量管理层面。

在这方面,不同经济体之外,特别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更容易产生摩擦。特别是新兴的数字经济领域和一些重要的数字行业,还可能涉及到我国很关心的网络主权、数据安全等问题。如果规制方面的谈判、协调陷入障碍之中,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当然,规则的开放,则是更深层次的开放。因此,二十大指出的开放方向,需要落实到实际的工作议程中去。■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MORE +

热门排行榜
OR
+
党旗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2-10-20 07:42
时政

二十大之后的发展改革议程思考

这次二十大报告不但重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
张文魁

■二十大报告郑重重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二十大报告还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这个报告提出的有关具体内容来看,在二十大之后,我国将着力推进新的发展和改革议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迈进。

一、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十大报告对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表述。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推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可见,二十大报告强调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扩大,特别是内需扩大有机结合起来。我个人理解,就是强调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循环要进一步打通,使得循环真正畅通起来。这非常有针对性,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扩大内需的问题并未完全得到很好解决,国内循环的畅通程度不尽符合预期。

实际上早在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201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此后许多重要文件都对扩大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进行了强调和部署。

这些部署也在落地见效,但从统计数据来看,国内消费所贡献的经济增速仍有待提高,目前经济增长对投资、对出口的依赖还比较重。特别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如何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因此,二十大报告所讲的要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应该成为下一步发展议程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提并论,非常引入注目,也值得十分重视。我个人认为,中央以科学、完整、辩证的方法看待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我们应该认真领会和努力实现。

实际上,报告也非常明确地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是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方面。2020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对2035年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展望,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是一个很具体的量的目标。也就是说,在量的方面,我们有明确目标。

而从学术角度来看,也很难把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割裂开来,譬如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较低的时段,往往也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低的时段。中央第一次把“量的合理增长”写到党代会报告,意味着我们必须稳住经济增长速度,使速度和质量相互促进。过去几年里,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趋势,当前稳增长又面临新的压力,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未来几年至十几年,如何化解各种下行压力、稳住经济增速,特别是如何释放民间活力、挖掘增长潜力,将是一个重要任务。

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中一个重要事项。面对各种冲击和风险,如何实现韧性发展,必将引起越来越多讨论,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韧性发展的一个方面。即使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展现出必要的韧性,但也要看到,一些新的冲击和风险正在生成,譬如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以各种方式方法吸引和强化其本土产业链供应链,一些经济体之间还在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协调工作。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也不完全是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并不是说本土化、自主化、可控化程度越高越好,还涉及到全球市场交易、全球分工协作、全球经济治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又与我们对安全的认知、对安全水平的设定有关。总而言之,这将涉及大量的具体工作。

二十大报告还对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部署,不但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还提到了一些具体产业,譬如建设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相信这些行业将被赋予新的发展议程,特别是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平台在下一步的发展路标和发展节奏是什么,肯定备受关注。

二、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型开放

要实现上述发展议程,离不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即使从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率目标这个“实惠”的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不可或缺。许多人知道,十九大报告就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一个非常学术性的专业术语,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连续两次写进报告,这无论如何都不能等闲视之。而且二十大强调“着力”,不要小看。过去几年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了提高,但很难说没有继续挖掘的空间。

许多研究都表明,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竞争公平性的提高,垄断性力量的消除,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民间活力和创新力的释放,是中短期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极为重要的途径。而以更加根本性的创新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与创新生态,这也要通过借助于改革和开放来达成。因此,二十大之后,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上有很多期待。

2019年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这次二十大报告不但重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下一步,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公平竞争方针政策,会是一项长期性议程,特别是在国家日益重视发展安全,而国有企业又被赋予维护安全职责的情况下,有许多具体事务需要更细化的政策。

改革与开放密切联系在一起。从1978年以来,以开放促改革,往往起到很好的效果。二十大报告重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十九大曾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包括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等;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同时也指出,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

这次二十大报告指出,制度型开放将“稳步扩大”。在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扩大制度型开放,表现出一种勇气。而在未来的具体工作中,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等制度,也会一步一步推进,并会与有关国家出现交集,这方面的开放议程如何稳步开展下去,将需要大量的谈判、协调工作。

我国已经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应该会有助于这些谈判、协调工作。二十大在提到国内大循环的同时,还提出要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而加入有关协定,加强与有关经济体的协调和合作,有助于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助于实现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在未来的开放议程中,制度型开放还涉及到规制的开放与协调问题。二十大报告把规制与规则、管理、标准的开放并列在一起。规制主要涉及重要产业层面、行业性市场层面,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创新乃至具体产品层面,而不是总量管理层面。

在这方面,不同经济体之外,特别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更容易产生摩擦。特别是新兴的数字经济领域和一些重要的数字行业,还可能涉及到我国很关心的网络主权、数据安全等问题。如果规制方面的谈判、协调陷入障碍之中,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当然,规则的开放,则是更深层次的开放。因此,二十大指出的开放方向,需要落实到实际的工作议程中去。■

相关内容
OR
+
 

读者评论
OR

 

分享:
每日头条
OR
+
最新资讯
OR
+
热门排行榜
OR
+
OR品牌理念
+

■ 或者,  留一段影像,回一曲挂牵。丝丝入扣、暖暖心灵 ,需飘过的醇厚与共。
■ 或者,热烈空雨伴芬芳泥土;绿绿生命缠锐意骄阳。
回望,回望,一马平川红酒飘散断归途。
■ 或者,灰蒙蒙空气重回道指一万四千点。滚动时光,照进现实,流逝过往,回归未来。

■ OR 新媒体是一个提供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资讯的平台,旨在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网站的网址是oror.vip,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在台式电脑 、笔记本电脑 、平板电脑 、手机访问。.......